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要素。‎ 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地质遗产工作组,负责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保护工作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建立了完整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做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目的是将一些集稀有、珍贵、观赏价值并具重大科学价值为一体的地质遗产建成地质公园。既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场所,又作为科普教育基地,为促进地方旅游、贸易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真正起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作用。除了用于科研和对大众的教育外,地质公园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可用来提供就业机会和开展与其专业主题有关的新经济活动。随着世界地质遗产保护,特别是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必将极大推动世界各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发展。‎ 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同样高度重视。保护区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至今还没有开展全国性、系统性地质遗迹调查,缺乏系统、完整、详实的地质遗迹的基本状况调查和评价资料;保护区的建设刚起步,现有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未得到保护;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和工程建设使得许多地质遗迹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并呈上升趋势;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和缺少专项保护经费,严重制约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保持优美的地质自然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质遗迹这一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的珍贵自然遗产将得以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这一人类的瑰宝将永远闪烁耀眼的光芒。‎ ‎(摘编自向岚《地质遗迹:人类社会的瑰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地质遗迹属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会直接影响地球生物多样性。‎ B. 发达国家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很重视,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欠发达地区则恰恰相反。‎ C. 我国的地质遗迹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D. 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是最佳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地质遗迹的形成谈起,指出地质遗迹的重要作用,发人深省。‎ B. 文章在论述地质遗迹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怎样保护地质遗迹方面展开的。‎ C. 文章把一些国家和我国保护地质遗迹的做法作对比,以引起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D. 对于地质遗迹,文章论述顺序是由国外到国内,再展望未来,逐层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质遗迹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各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发展。‎ B. 如果世界各地区都能够很好地保护地质遗迹,那么人类可能会长久享用这一瑰宝。‎ C. 我国高度重视保护地质遗迹,且地质遗迹保护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D. 目前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还比较多,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逐步予以解决。‎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会直接影响地球生物多样性”表述有误,结合“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要素”分析,原文“基本要素”与选项中“直接影响”属于不同表达。B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保护工作处于领先地位……值并具重大科学价值为一体的地质遗产建成地质公园”分析,文本只讲了发达国家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很重视,“欠发达地区则相反”文中无根据。C项,“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错误。结合“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同样高度重视。保护区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分析,“我国的地质遗迹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原文不符。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我国保护地质遗迹的做法作对比”说法有误。结合文本第二、三节内容分析,并没有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我国保护地质遗迹的做法作对比,两者是并列关系,分别叙述的。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各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发展”与原文不符,原文为“必将极大推动世界各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发展”。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书评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好书、推介好书,倡导出版社多出好书,鼓励读者多读好书;读者希望通过图书奖项帮助自己选择、阅读好书,期望权威的图书奖项为他们选书、读书提供引导。要对参与评奖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量化要求.在现有评奖标准严把政治性、思想性、文学性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图书质量、效益的量化要求,适当设立销量、利润的基本门槛。在资格审查时,要严格核查出版社上报评奖图书的印数、销量等。完善专家组评奖、读者参与的评选方式,要注重网民读者的话语权。注重吸纳网民读者的意见,开辟专门的网上评选渠道。结果计算按专家组评选、网民读者评选各占一定百分比分配权重。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可作适当调整。改变网民读者对中国图书奖项的传统认知,保持中国图书奖项评选权威性、公正性、影响力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手段,打造图书奖项品牌,提高各大图书奖项的知名度,在网民读者中形成口口相传的效果。网络阅读的特性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某些以销量、热度为主要标准的网络好书评选,应予以正确引导,不能放任其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 ‎(摘编自《中国网民对茅盾文学奖认知度最高诺贝尔文学奖第三》,2018年4月26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 排序 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浙江大学)‎ ‎1‎ ‎《在伯明翰监狱里写的一封信》马丁·路德·金 ‎《平凡的世界》‎ ‎2‎ ‎《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 ‎ ‎《我执》‎ ‎3‎ ‎《领导大不易》罗纳德·海菲兹 ‎《万历十五年》‎ ‎4‎ ‎《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 ‎《狼图腾》‎ ‎5‎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内曼 ‎《常识》‎ ‎6‎ ‎《君主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牛奶可乐经济学》‎ ‎7‎ ‎《政策分析入门》伊迪斯·斯托基 ‎《心理学与生活》‎ ‎8‎ ‎《正义论》约翰·罗尔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9‎ ‎《公司财务原理》理查德·布雷利 ‎《天龙八部》‎ ‎10‎ 感谢您的忠告》杰·海因里希斯 ‎《国富论》‎ ‎(摘编自《中关大学生阅读书单公布:对比结果惊到你了吗?》,2018年4月19日搜狐教育)‎ 材料三:‎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45.1%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高于对其他阅读形式倾向的占比。调查发现,国民对自身阅读的满意度偏低。另外,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超半数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 ‎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为49.3%。为推动农村阅读,目前已经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项目的建设。农村阅读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程度。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更关键的是那些热爱读书的人发挥的引领、指导作用。为此应建议加强阅读推广人的培养和相关组织的发展工作,提升农村整体阅读水平。‎ ‎(摘编自《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有声阅读成新增长点》,2018年4月19日人民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图书奖评奖时,如果网民读者评选分配权重占有压倒性优势,那么中国图书奖项评选将更具权威性、公正性、影响力。‎ B. 从榜单来看,美国大学生阅读最多的是经典的政治学、哲学著作,而经典类的书目却不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C. 从榜单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生较少阅读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和富有想象力的书籍。‎ D. 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017年我国大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略高于2016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书评奖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经济效益,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B. 应加强对获奖图书宣传力度,打造图书奖项品牌,同时在评奖过程中,也应发挥网民读者的重要作用。‎ C. 图书评奖活动应增加对图书质量和效益的量化要求,增加资格审查环节,核查出版社上报评奖图书的印数和销量等。‎ D. 图书评奖活动要想办好,须进一步完善评奖条件、改进评奖方法,办好这一活动对出版社和读者都大有益处。‎ ‎6. 农村居民阅读值得关注,请根据文意,提出三条提升农村阅读水平的建议。‎ ‎【答案】4. C 5. C ‎ ‎6. ①推动农村阅读须充分发挥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②充分发挥热爱读书的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加紧培养扎根农村的阅读推广人,使农民的阅读有人引领有人组织。③相关部门要重视农村阅读,多倾听农民呼声,可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以推动农村阅读。‎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占有压倒性优势”文中没有依据,文中有“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可作适当调整”。B项,“经典类的书目却不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错误。结合材料二“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分析,如《狼图腾》《平凡的世界》等,也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内,所以,“经典类的书目却不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说法绝对。D项,“2017年我国大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略高于2016年”说法没有依据。原文说的是“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 项,“增加资格审查环节”错误。结合“在资格审查时,要严格核查出版社上报评奖图书的印数、销量等。完善专家组评奖、读者参与的评选方式,要注重网民读者的话语权。注重吸纳网民读者的意见,开辟专门的网上评选渠道”等分析可知,原文是“在资格审查时”,也就意味着“评奖活动有这一环节”,而不是“增加资格审查环节”。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为推动农村阅读,目前已经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项目的建设”分析可知,推动农村阅读须充分发挥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结合“农村阅读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程度。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更关键的是那些热爱读书的人发挥的引领、指导作用”“为此应建议加强阅读推广人的培养和相关组织的发展工作,提升农村整体阅读水平”分析,充分发挥热爱读书的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结合“调查发现,国民对自身阅读的满意度偏低。另外,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超半数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分析,相关部门要重视农村阅读,多倾听农民呼声,可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以推动农村阅读。‎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疯狂年代 刘慈欣 物理学教授叶哲泰走上大学操场的批判台,他那神情分明在说:让我背负的十字架更沉重些吧!他负担的东西确实很重,戴的高帽子是用一指粗的钢筋焊成的,胸前那块牌子是从实验室烤箱上拆下的铁门。‎ 押送叶哲泰上台的红卫兵是两男四女。两个男青年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叶哲泰曾是他们的老师:四名女孩都是附中的初二学生,这些穿着军装扎着武装带的小战士挟带着逼人的青春活力,像四团绿色的火焰。一名男红卫兵转向批判对象:“叶哲泰,你精通各种力学,应该看到自己正在抗拒的这股伟大的合力是多么强大,顽固下去是死路一条!老实回答问题:在六二至六五届的基础课中,你是不是擅自加入了大量的相对论内容?”‎ ‎“相对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古典理论,基础课怎么能不涉及它呢?”叶哲泰说。‎ ‎“你胡说!”旁边一名女红卫兵厉声说,“爱因斯坦是反动的学术权威,他有奶便是娘,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要建立起革命的科学,就要打倒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黑旗!”叶哲泰忍受着头上铁高帽和胸前铁板带来的痛苦,不值得回应的问题就沉默了。‎ 叶哲泰的妻子,同系物理学教授绍琳走上台。她身穿一件很不合体的草绿色衣服,但熟悉绍琳的人想到以前常穿精致旗袍讲课的她,总觉得别扭。‎ ‎“叶哲泰!”绍琳指着丈夫喝道,却连其中的颤抖也放大了,“你没有想到我会站出来揭发你,批判你吧!?”她转向台下,“我们应该认清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反动本质,它提出静态宇宙模型,否定了物质的运动本性,是反辩证法的!它认为宇宙有限,更是彻头彻尾的反动唯心主义……”听着妻子滔滔不绝的演讲,叶哲泰苦笑了一下。‎ ‎“低下头!”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被批斗者都要低头,但叶哲泰要这样,那顶沉重的铁高帽就会掉下去,以后只要他一直低着头,就没有理由再给他戴上。但叶哲泰仍昂着头,用瘦弱的脖颈支撑着那束沉重的钢铁。“低头!你个反动顽固分子!”旁边一名女红卫兵解下腰间的皮带朝叶哲泰挥去,在他脑门上精确地留下了带扣的形状,但很快又被淤血模糊成黑紫的一团。‎ ‎“叶哲泰,这一点你是无法抵赖的!你多次向学生散布反动的哥本哈根解释!”“这毕竟是目前公认的最符合实验结果的解释。”叶哲泰说,在受到如此重击后,他的口气还如此从容,这让绍琳很吃惊,也很恐惧。“这个解释认为,是外部的观察导致了量子波函数的坍缩,这是反动唯心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最猖狂的表现!…‘是哲学指引实验还是实验指引哲学?”叶哲泰这突然的反击今批判者们一时不知所措。“当然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科学实验!”一名男红卫兵说。‎ ‎“这等于说正确的哲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反对实践出真知,恰恰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知原则的。”‎ ‎“什么?反动!反动透顶!”那女孩儿举起紧握皮带的手指着叶哲泰,“你,是想说有上帝?”“我是说不知道,如果上帝是指宇宙之外的超意识的话,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正反两方面,科学都没给出确实的证据。”‎ 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在整个会场引起了骚动。“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叶哲泰!”“打倒一切反动学术权威!”“打倒一切反动学说!”‎ ‎“上帝是不存在的,一切宗教,都是统治阶级编造出来的麻痹人民的精神工具!”口号平息后,那个小女孩儿大声说。“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叶哲泰平静地说。‎ 对于眼前这个危险的敌人,一切语言都无意义了,她抡起皮带冲上去,她的三个小同志立刻跟上,朝上抡起皮带打他那不肯低下的头,在开始的几下打击后,他头上能起一定保护作用的铁高帽被打掉了,接下来带铜扣的宽皮带如雨点般打在他的头上和身上……‎ 物理学家静静地躺在地上,半睁的双眼看着从他头颅上流出的血迹,疯狂的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那条血迹是唯一在动的东西,它像一条红蛇缓慢地蜿蜒爬行着,到达台沿后一滴滴地滴在下面一个空箱子上,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像渐行渐远的脚步。‎ ‎(选自《三体》,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押叶哲泰上台的两个男红卫兵都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其中一人揭发他曾在课程中擅自加入了大量相对论内容,所以说叶哲泰精通各种力学。‎ B. 常穿旗袍的物理学教授绍琳穿着草绿色衣服上台表现了她的善变,揭发丈夫而大喝时夹有颤抖声表现了她的外强中干,同时也反衬了叶哲泰的形象。‎ C. 旁边的女红卫兵让“反动顽固分子”叶哲泰低头为的是让对方屈服并承认问题,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叶哲泰低头是暗示对方甩掉铁高帽,减轻负担。‎ D. 物理学家的血缓慢蜿蜒地爬行,然后一滴一滴地滴着,发出“哒哒”声,这里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以动衬静,突显了叶哲泰之死给人们的巨大震撼。‎ ‎8. 小说在刻画叶哲泰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题为《疯狂年代》,请概括分析小说中的“疯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 B 8. ①正义与责任。叶哲泰面对批判不低头不认罪,毅然地背负起科学与社会赋予的责任;②胆量与勇气。叶哲泰面对荒谬与疯狂仍昂着头,从容镇定地坚持自己的理论与见解;③实事求是的理性。叶哲泰坚信实验,坚信实践出真知,理性地面对科学与时代生活。 ‎ ‎9. ①师道尊严的沦丧。红卫兵的批判不同程度地颠覆了育人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②家庭伦理的失常。叶哲泰妻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和谐的家庭关系受到冲击,伦理失常;③理性思维的缺失。红卫兵的逻辑与言行、会场的疯狂与死寂,都是对集体理性思维的挑战。‎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押叶哲泰上台的两个男红卫兵都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四年级的学生,其中一人揭发他曾在课程中擅自加入了大量相对论内容,所以说叶哲泰精通各种力学”错误,选项属于强加因果,“押叶哲泰上台的两个男红卫兵都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四年级的学生,其中一人揭发他曾在课程中擅自加入了大量相对论内容”和“叶哲泰精通各种力学”在原文并无因果关系。C项,“……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叶哲泰是暗示对方甩掉铁高帽,减轻负担”错误,针对“本文相关内容”来看,“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叶哲泰低头是暗示对方甩掉铁高帽,减轻负担”的认识可能有,也可能无,这属主观臆断。D项,“物理学家的血缓慢蜿蜒地爬行,然后一滴一滴地滴着。发出‘哒哒’声,这里采用记叙……”错误,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本题中,面对学生的质疑“你是不是擅自加入了大量的相对论内容”,叶哲泰的回答是“相对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古典理论,基础课怎么能不涉及它呢”,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背负起科学与社会赋予的责任,这表现出叶哲泰的责任意识;面对学生所提的没有价值的问题,“叶哲泰忍受着头上铁高帽和胸前铁板带来的痛苦,不值得回应的问题就沉默了”,面对学生的批斗,“被批斗者都要低头,但叶哲泰要这样,那顶沉重的铁高帽就会掉下去,以后只要他一直低着头,就没有理由再给他戴上。但叶哲泰仍昂着头,用瘦弱的脖颈支撑着那束沉重的钢铁”“他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这表现出叶哲泰的胆量和勇气;面对红卫兵的批斗和威逼,叶哲泰的反应是“‘是哲学指引实验还是实验指引哲学?’叶哲泰问道,他这突然的反击令批判者们一时不知所措”“这等于说正确的哲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反对实践出真知,恰恰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知原则的”“我是说不知道,如果上帝是指宇宙之外的超意识的话,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正反两方面,科学都没给出确实的证据”“‘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叶哲泰平静地说”,这些表现出叶哲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他绝不因为批斗而改变自己的认知;面对红卫兵的批斗,叶哲泰始终高昂着头,这表现出人物的不屈的气节。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题为《疯狂年代》,请概括分析小说中的‘疯狂’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立足文本内容,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疯狂”主要体现在“红卫兵”“妻子”“思维”等方面。“疯狂年代”是以社会环境来命题,“疯狂”是对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特点的概括,是对那个年代扭曲人性的概括。小说以叶哲泰教授为了捍卫真理而被红卫兵批斗、羞辱直到殴打致死,整个小说的情节展示出的就是“疯狂”的状态。在叶哲泰被批斗致死的过程中,“疯狂”在红卫兵身上的表现是对叶哲泰的批斗殴打,展示出那个年代年轻人人性的扭曲,“疯狂”在妻子绍琳身上的表现是为了自保对自己丈夫的污蔑和抨击,展现出疯狂年代人性的可悲,而叶哲泰在这些“疯狂”中展示出了人性的魅力,他的正义与责任,胆量与勇气,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等精神得以彰显。“疯狂”概括了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红卫兵的逻辑与言行、会场的疯狂与死寂,都是对集体理性思维的挑战。作者以“疯狂”来修饰那个“年代”,表现了作者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态度——批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竞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日:“《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B.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C.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D.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赢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 B. 结发,即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选文中的“结发”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相同。‎ C.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较大差异。‎ D. 刀笔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因其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修改简牍的错误。故称之;也指主管诉讼的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他行伍出身,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 李广沉着用兵,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进攻,从而保全了自己的部队。‎ C. 李广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从不以家产为念,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积聚财富的机会,却终身无余财。‎ D. 李广面对过错,勇于承担。面对处罚,他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并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2)斩木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答案】10. B 11. B 12. D ‎ ‎13. (1)‘他本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其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遵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啊。‎ ‎(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似的响应他,(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击”的宾语是“吴楚军”,“军”后面需要停顿,排除A项、C项。“上郡”,古代郡名,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李广从军参战,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俘虏很多。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夺取敌人军旗,立下大功而显名,因奋力作战而声名远扬。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千骑兵。故选B。‎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相同”错误。文中“结发”指成年,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出成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是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发。两个“结发”不同。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其”,代词,他,在上位的人;“正”,端正、正直;“而”,连词,表转折;“虽”,即使;“从”,遵从;“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其李将军之谓也”(宾语前置句)。(2)补充主语“他们”;“为”,动词,作为、当作;“揭”,举起;“竿”,竹竿;“云、响”,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词作状语);“而”,连词,表修饰;“景”,通“影”,名词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点睛】参考译文:‎ 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李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从军参战,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俘虏很多。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夺取敌人军旗,立下大功而显名,因奋力作战而声名远扬。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千骑兵,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奔驰逃走。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现在这样凭借一百骑兵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诱敌,必然不敢来进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们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停了下来,又命令士兵下马解鞍,让马卧倒休息。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领兵全部撤走了。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很多年,不敢进右北平。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与士卒一起吃饭。李广一生到死,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专以射箭为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见到水源,士卒不全喝过,他就不近水边;士卒不全吃过饭,他就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后来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到了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部队全军痛哭。百姓听说李广死了,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太史公说:《传》上记载,“本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行为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但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中守岁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点明时间是除夕夜,作者在外生活窘迫,樽中无酒;“泪满巾”与《琵琶行》中“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地表现了诗人的悲伤。‎ B. 颔联用在外漂泊的艰苦与家中生活的贫苦作对比,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家乡的刻骨思念。‎ C. 第三联“惊”字,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 D. 这首律诗语言平淡朴实、明白晓畅,与李商隐名作《锦瑟》语言风格截然不同。‎ ‎15. 诗歌的首联与尾联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首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对家亲的思念;②尾联间接抒情,通过联想想象(或虚写),采用主客移位(或“对写法”“从对方着笔”)的手法,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婉曲含蓄地深化了思乡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错误。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畏老”“恶春”之情是为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直接浓重的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是曲笔,间接抒情,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婉曲含蓄地深化了思乡之情。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情感分析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和“金”两个比喻来说明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点染了蜀地的传奇色彩。‎ ‎【答案】 (1). (1)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 (2)好古文 (3).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传”“摧”“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的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学时代 的感觉。在大学校园里,面对众多实力不俗的优秀学子,他们 ,甚至深感自卑,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丧失了信心。有的人从小就处于被动状态,选学校、读书、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的决定。这些人不知道何为积极主动、何为自觉和自主,除了盲目的竞争、攀比以外,他们惟一可做的就只有虚度光阴了。有的人考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骤然增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控制自己。( )有的大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致索然,对校园生活也提不起兴趣,他们明知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所学的专业,却既没有勇气改变现实,也没有胸怀接受现实。有的大学生面对校园里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如经商、创业、出国、从政等等,感觉 或者 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有的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校园的围墙之内,他们不了解社会现实,对社会实践和就业深感恐慌,或者在求职时眼高手低,屡屡碰壁后又对自己在校园里虚度光阴的做法自责不已。‎ ‎17.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占鳌头 若有所失 无所适从 拾人牙慧 B. 独占鳌头 怅然若失 不知所措 拾人牙慧 C. 名列前茅 若有所失 不知所措 人云亦云 D. 名列前茅 怅然若失 无所适从 人云亦云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选学校、读书、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的一切。‎ B. 读书、选学校、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 C. 读书、选学校、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的话。‎ D. 选学校、读书、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人常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 B. 有的人常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耽误了学业,又荒废了前程。‎ C. 有的人常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 D. 这些人常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耽误了学业,又荒废了前程。‎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名列前茅:现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结合“习惯了中学时代”“的感觉”分析,选用“名列前茅”。怅然若失:形容心情愁苦,仿佛丢了什么。若有所失: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结合“甚至深感自卑,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丧失了信心”分析,选用“怅然若失”。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结合“有的大学生面对校园里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如经商、创业、出国、从政等等”分析,选用“无所适从”。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结合“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分析,选用“人云亦云”。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读书”“选学校”“选专业”之间有先后关系,应该是“读书、选学校、选专业”,排除A项、D 项。结构混乱,“听命于父母和老师的决定”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排除C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有的人考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骤然增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控制自己”分析,“这些人”指代的是前面“有的人”,排除B项、D项;结合“荒废了学业”“耽误了前程”“既……又……”分析,“荒废学业”在前,“耽误前程”在后,排除C项。故选A。‎ ‎20.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刘校长:‎ 您好!‎ 我是敞校飞扬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如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祝您工作顺利!‎ 某中学飞扬文学社 ‎2019年3月15日 ‎【答案】①“敝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敝校”)。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③“拜读”改为“阅读”。④“蓬荜生辉”改为“倍感荣幸”。⑤“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敝校”,是谦词,如果有贵校也错误,在这里也不能有敬辞,改为“咱们学校”。“大作”, 称人作品的敬词,改为“作品”。“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改为“阅读”。“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改为“倍感荣幸”。“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2019年8月31日至9月15日,篮球世界杯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深圳、佛山、东莞8市举办。这是篮球世界杯第一次落户中国。请认真观察2019篮球世界杯会徽,并分析右部分图案的寓意。‎ ‎【答案】①整体造型与篮球的形象一致,表明比赛项目;②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表明该赛事的举办国;③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寓拼搏竞争之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题干提示“2019篮球世界杯会徽”,主要从整体造型、京剧脸谱、及一些单词内容分析。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奈史密斯奖杯,从而生动演绎出会徽主题。答题要准确有序,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指出:“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我还要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幸福在哪里》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歌词写道: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在自己的博客中有言: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幸福与奋斗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却也是漫长的。如果你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那么你的人生将毫无意义。相反,如果你为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去奋斗,去拼搏,你就会收获自己的幸福。‎ 马克思曾经说过“奋斗就是幸福”。我认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收获幸福,所以我努力奋斗,认真学习,希望取得良好的成绩。奋斗的过程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老师说过:初中三年与高中三年努力奋斗六年,那么你以后的六十年都可以过得轻松,如果你这六年草率从事,那么你以后的六十年都会比常人辛苦。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呢?我会选择前者。‎ 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份乐趣,只有好学,才会学好。记得有一次,我忘了带钥匙,而家里正好没人,只好在楼下的路灯旁写作业,有人路过看了说:“你看这孩子,这么爱学习。”当时我听了有些骄傲。在我心中,获取知识使我体会到乐趣,那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虽然她一生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和头衔,但是她不求名利。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镭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实验条件极其简陋,科研工作十分繁重,这都使他们的研究工作进行得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全然不顾环境有多么恶劣,把精力完全放在了工作上,他们凭借着极端的热忱和乐观的精神最终走进了那个吸引他们的新领域,看到了镭那美丽的颜色。正是这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沉醉科学,痴迷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才使他们经受住了极端的艰苦,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中学生,正处于努力获取知识的时期,我们应当把每个阶段的成绩看作再次前进的起点,把每一次失败看作成功的基石,在永不停息的奋斗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们需要成功,但我们也无法逃避失败,为此,在成功与失败的面前,我们能做到的唯有不断地奋斗,这样才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财富和不变的主题。‎ 幸福都是奋斗来的。这句话让我知道我们要去奋斗去拼搏才能获得我想要的憧憬的生活和幸福。不管是现在成功的企业家,有着幸福家庭的普通人,为我们有着舒适环境而工作的人们,他们都是奋斗来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倾心付出,才能获得成功,取得幸福。让我们带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去奋斗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奋斗与幸福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一主要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材料二主要讲《幸福在哪里》的歌词,告诉我们幸福在哪里;材料三主要讲真正的欢乐和幸福是在不断奋斗、进取中获得的。三则材料关涉一个共同的主题:艰苦奋斗与快乐幸福。文章立意应紧贴奋斗与幸福的关系。考生可选择语段中的关键句,要根据自己的立意和知识储备,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言之有物。‎ 参考立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谈幸福的人生不能一味贪图享受;幸福并不是奋斗的结果,而来自奋斗的过程,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奋斗是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等。‎ 行文思路:先确定标题“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其实,幸福并不是奋斗的结果,而来自奋斗的过程,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不经奋斗的人生,纵然家财万贯,终究难以体验真正的幸福;充满奋斗的人生,纵然身陷绝境,仍将绽放绚烂夺目的光华;充满奋斗的人生,纵然微如尘埃,仍将获得稳行高处的自由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奋斗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奋斗让我们超越环境和命运的捆锁,在不断超越中前行。‎ ‎【素材】有句话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人的幸福都是奋斗来的。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群人,他们靠自己来创造幸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中人们常常把幸福做为重点,认为不劳而获能得到幸福,一夜暴富能得到幸福,守株待兔能得到幸福。对于有这些思想的人们我只想说:“没有奋斗哪来幸福,就中国企业家马云而言,起初在互联网饱受争议下,马云选择了继续他自己的道路,有人认为他这样成功可能只是侥幸,但是马云的侥幸能撑起一个公司吗?他没有奋斗过吗?没有过过艰难困苦的生活吗?事实上,一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就能告诉我们奋斗是在幸福之前的。”‎ 不管是现在成功的企业家,有着幸福家庭的普通人,为我们有着舒适环境而工作的人们,他们都是奋斗来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漫漫人生,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是我一生的;中,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比更贵重;悠悠求学,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比荣誉实在。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奋斗。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我都会奋斗下去。‎ 因为奋斗,我变得坚强;因为奋斗,我学会拼搏;因为奋斗,我懂得自豪;因为奋斗,我学会走生之;因为奋斗,我努力奔向理想的彼岸;因为奋斗,我选择完美人生。‎ 有了奋斗,一个真正的自己长大了;有了奋斗,我逐步成熟;有了奋斗,青春的我不会再被谎言所,有了奋斗,生命才能真正的开花结果。‎ 让奋斗之花遍地盛开;让奋斗的清泉在泉眼中喷涌而出;让奋斗的雄鹰在蓝天下翱翔;让奋斗的果实丰硕地结满大树下吧!‎ 奋斗就是,本没有,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人生需要奋斗,去开辟属天你的那条新航吧!‎ ‎“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们为了取得成功都在不断地努力着,成功是奋斗的结果,而奋斗是成功的必经之。‎ 奋斗,则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到最好的过程。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这就是奋斗。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完全是他奋斗的成果。他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数学王国。我们也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确立目标后便去奋斗吧!‎ 古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话,将“奋斗”二字说得淋漓尽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奋斗的意识,为日后的学习研究、深造奠定基础。‎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