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字形学案(全国)(三)
2018届一轮复习 字形 学案(全国)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际命题情况来看,字形题所选的汉字都是考生平时易写错的字,难度不大。从题型上看,有正选(无错)、负选(有错)等形式;既有传统的对字形单独命题的题型,也有结合字音、词语混合命题的题型,分值一般为3分。命题材料的选择灵活多变,从课本内容到鲜活的媒体语言,从四字成语到多字的熟语,从口语到书面语,都可以成为命题材料,这对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生备考时要加强对形异字、形似字的辨识积累。此外,考生还要重视对成语、熟语意思的解读,以提高自己辨识错别字的能力。 考向一 形似字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袒 金榜提名 轻歌曼舞 八竿子打不着 B.防犯 拈轻怕重 坐享其成 不见棺材不落泪 C.急燥 洗耳恭听 断线风筝 多行不义必自毙 D.讥诮 诲人不倦 泾渭分明 事实胜于雄辩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喋血 瑕疵 编篡 沧海一栗 断编残简 B.启事 辩驳 桀骜 名列前茅 再接再厉 C.俯瞰 倾泄 租赁 磬竹难书 了然于胸 D.暮蔼 仓皇 蹊跷 为虎作怅 暴殄天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A项,“编篡”应为“编纂”,“沧海一栗”应为“沧海一粟”;C项,“倾泄”应为“倾泻”,“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D项,“暮蔼”应为“暮霭”,“为虎作怅”应为“为虎作伥”。 1.借助读音辨形。有些汉字的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对于这样的汉字,我们可以运用以音辨形法加以辨别。如“渎”和“赎”,读音完全不同,在具体的词语中,其字义字形当然也就不同。 2.借助字形辨形。绝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许多音同或音近形体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对于此类型的字,我们只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不会出错了。如“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意思,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而“躁”字从“足”,有“急”的意思,常组成“急躁”“烦躁”等词。 3.借助词义辨形。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对词语含义的把握来确定使用的汉字。比如“融会贯通”中的“会”的意思是“领会”,知道了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会”写成“汇”了;再如“脉搏”中的“博”的意思是“跳动”,知道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搏”写成“博”了。 考向二 形异字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面对自己一句“不为国家打球”而掀起的滔天巨浪,远在美国比赛的李娜倒是很淡定,直接了当地说:“不是事实,不必解释。” B.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研究者为此煞费苦心,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C.河北省阜城县部分工厂生产工业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该县副县长在回应质疑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惘闻,引来大家的批评。 D.近来刑警支队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扣压、查封、冻结涉案财物总值近千万元。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丰功伟迹 飞扬跋扈 川流不息 名存实亡 B.瓜田李下 足不出户 视若无睹 虎落平川 C.真才实学 曲指可数 游刃有余 所向披靡 D.斤斤计较 指桑骂槐 惊涛骇浪 功亏一匮 【答案】B 名师点睛 1.义辨法。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字形,便不容易出错。例如“一筹莫展”中的“筹”字,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因此,“筹”不能错写为“愁”。 2.探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有一定的出处,有的出自古代的寓言或历史故事。考生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考生在平时要识记一些典故及文化常识,在记忆字形时最好能结合其出处,这样才能记忆得更为准确、牢固。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曲突徙薪”意为“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3.并举法。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意义丰富且结构对应的词语,因此,考生可以利用词语结构上的并举关系进行辨析识记,即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词语书写是否正确。例如成语“惹是生非”中的“是”,不能写成“事”,“惹”与“生”对应,“是”与“非”对应。成语“插科打诨”中的“诨”不能写成“浑”,“插”与“打”都是动词,是对应的;“科”与“诨”对应,“科”指古代戏曲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指诙谐逗趣的话。 4.语境法。借助词语所处语境来判断其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于同音词语,考生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辨析。例如“耗费工力”不能写成“耗费功力”,“工力”与“功力”虽然都表示“功夫和力量”,但在表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时,只能用“工力”;“功力”还有“功效”之意,如“草药的功力不能忽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龟(jūn)裂 作(zuō)坊 喀(kē)斯特 事必恭亲 B.请帖(tiě) 覆(fù)灭 电饼铛(chēng) 句式杂糅 C.脚踝(huái) 提挈(xié) 天罡(gāng)星 钩玄题要 D.押解(jiě) 重创(chuāng) 独角(jiǎo)戏 掎角之势 【答案】B 【解析】A项,喀斯特kā,事必恭亲—事必躬亲;C项,提挈qiè,钩玄题要—钩玄提要;D项,押解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酒馔(zhuàn) 平添 着手成春(zháo) 坐镇指挥 B.傩送(ruó) 阔佬 悄然无声(qiǎo) 大声疾呼 C.勖勉(xù) 燥热 千载难逢(zǎi) 厝火积薪 D.疆埸(yì) 去世 熟视无睹(shóu) 米珠薪贵 【答案】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