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25)
2018届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最后一片叶子 [美]欧·亨利 在华盛顿广场西边,街道都横七竖八地伸展开去,古怪地拐着弯子。一个画家发现:要是有收账的来催要颜料、纸张和画布的钱,他会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钱的账也没要到! 之后不少画家就摸索到这里来,寻求低廉的房租。然后,这里便成了“艺术区”。苏和琼西的画室设在一所三层楼砖房的顶楼上。 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琼西遭到了打击,她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小小荷兰式玻璃窗外对面砖房的空墙。 一天早晨,那个忙碌的医生把苏叫到走廊上。 “我看,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他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甩下去,一面说,“这希望就是她要活下去的念头。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呢?”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苏说。 “画画?——真是瞎扯!” 医生走后,苏走进工作室里,把一条日本餐巾哭成一团湿。后来她装作精神抖擞的样子走进琼西的屋子,嘴里吹着爵士音乐调子。 琼西躺着,脸朝着窗口,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以为她睡着了,赶忙停止吹口哨。 她架好画板,开始画插图。年轻的画家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不得不给杂志画插图。 苏忽然听到一个重复了几次的低微的声音。她快步走到床边。 琼西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倒过来数。 “12,”她数道,歇了一会儿又说,“11,”然后是“10”和“9”…… 苏关切地看了看窗外。有什么可数呢?只见空荡阴暗的院子,20英尺外一棵老常春藤,攀在砖墙的半腰上。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几乎是光秃的枝条。 “什么呀,亲爱的?”苏问道。 “6,”琼西几乎用耳语低声说,“它们现在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差不多一百片,……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该去了。难道医生没告诉你?” “哼,我从来没听过这种傻话,”苏不以为然地说,“那些破常春藤叶子和你的病有什么关系?不要说傻话了。瞧,医生今晨还告诉我,——他说有九成把握。” “你睡一会儿吧,”苏说道,“我得下楼把贝尔门叫上来,给我当那个隐居老矿工的模特儿。” 老贝尔门是住在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60,是个失败的画家。操了四十年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他除了偶尔画点商业广告之类的玩意儿,什么也没有画过。他给艺术区里穷得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年轻画家们当模特儿,挣一点钱。他喝酒毫无节制,还时常提起他要画的那幅杰作。 苏在楼下那间光线暗淡的斗室里找到了满嘴酒气的贝尔门。空白的画布绷在画架上,摆在屋角里,等待那幅杰作已经25年了,可是连一根线条还没等着。苏把琼西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 老贝尔门两只发红的眼睛显然在迎风流泪,他十分轻蔑地嗤笑这种傻呆的胡思乱想。 “走,我和你一块儿去。老天爷,琼西这么好的姑娘真不应该躺在这种地方生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我们就可以都搬出去了。” 第二天早晨,苏醒来看见琼西无神的眼睛睁得大大地注视窗外。 然而,看呀!经过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了。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琼西说道,“我以为它昨晚一定会落掉的。” 那片藤叶仍然在那里。 “我是一个坏女孩子,苏娣,”琼西说,“天意让那片最后的藤叶留在那里,证明我是多么坏。想死是有罪过的。……苏娣,我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 医生来了,他走的时候,苏找了个借口跑到走廊上。 “有希望。”医生说,“好好护理,你会成功的。现在我得去看楼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门——也是肺炎。他年纪太大,身体又弱,病势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 下午苏跑到琼西的床前,琼西正躺着,安详地编织着一条毛线披肩。苏一把抱住了她。“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她说,“贝尔门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自己房里痛得动弹不了。他们不清楚那个夜晚,他究竟去哪里了。后来他们发现了没有熄灭的灯笼,挪动过的梯子,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文美惠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是围绕患肺炎的琼西展开的,然而情节并未集中在琼西病情的严重,而是由琼西的病为依托点引出了对苏尤其是对老贝尔门的刻画。 B.作者别出心裁地通过老贝尔门用过的灯笼、梯子、画笔和颜料,来侧面描写他画叶子,引发人们的联想。 C.小说中的“艺术区”,其实就是穷画家们的生活环境,正是这种典型环境突显了苏、琼西和老贝尔门等人品质的高尚。 D.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描述了几个穷苦人的穷困潦倒和相濡以沫,表现了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及赞美。 E.苏是个有同情心和非常聪明的人,不但悉心照顾琼西,而且用轻松的假象和善意的谎言开导她,并想法设法引来了老贝尔门给她画叶子。 [解析] C.“艺术区”既指他们生活的贫民区,也指大的外部社会环境——贫寒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选项以偏概全。E.苏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文中没有表述,且“聪明”也并不是本文描写的重点,她更没有“想方设法”去引来老贝尔门给琼西画叶子。 [答案] CE 2.小说以“最后一片叶子”为题,又用贝尔门画的叶子来作结,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该题虽然把设题点设置在“命题”原因上,但实际是考查作者构思立意的问题。所以,首先要考虑作者为何用“叶子”来拟题,因为它是琼西生命的象征;作品主旨表现这些下层人民之间的关爱,所以要从“心灵、爱”这个角度分析如何突显主题;另外,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元素,老贝尔门又一直想有杰作传世,所以这样的安排是一种照应,合情合理。文章题目的拟定,就小说来说,不外乎情节、主题、人物三大要素。 [答案] ①“最后一片叶子”是琼西活下去的信念的象征——情节发展的中心物,病重绝望的琼西以数常春藤叶的方式来计算生命的时间。②贝尔门一生都在追求自己“那幅杰作”的理想,虽然看似没有实现,其实,“最后一片叶子”就是他用生命完成的超越理想的一幅真正的杰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贝尔门画的叶子以假乱真,既使琼西重树了生活信念,又更能彰显贝尔门的心灵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3.小说在刻画琼西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由于该题设计指向明确“琼西”“心理变化”,所以一要明确对象,不要混淆人物;二要概括心理准确,如绝望、沮丧、自责等;三要层次清晰。 [答案] ①绝望而沮丧:因患肺炎病情严重,精神遭受打击,她认为自己活不了了,于是数着落叶,计算着自己生命剩余的时间。②不甘而祈望:不甘心就此一蹶不振,在病中仍然希望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画那不勒斯海湾的理想。③悔悟而自责:在人们帮助下,认识到自己“想死是有罪过的”,恢复生活的信念。(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幸会,妈妈 张春 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也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上,一个20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起一个女孩,撩起了她的衣服,突然觉得不对,大喊一声:快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妈妈的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 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终于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妈妈!”(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这一对母女历尽生活的各种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 C.结尾处“我”用了“幸会”一词,其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的意思,用在这里,作者意在表明自己和妈妈今生成为母女无比庆幸和荣幸,大辞小用而彰显奇效。 D.全文线索不够明晰,一会儿写在家发生的几件琐事,一会儿写出门上学得病的大事,似乎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显得有点零乱,不够紧凑。 E.写真人实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说母女“反目成仇”以及作者写得“生动有趣”不符合事实;D.本文组材以时间为序,情感随事件跌宕。 [答案] BD 5.文章最后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的感悟。说说你是如何解读这几句话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理解以及语言表现力的品味的能力。很明显,这句话是母亲通过走路教导“我”如何走好今后人生的路。“专心致志”“不快不慢”“一脚一脚走”是其中的关键词,也是作答时应重点分析的内容。 [答案] 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步步为营,不疾不徐地走完人生之路。这样的人生就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答出“人生如行路”给2分;答出“一往无前、专心致志”给1分;答出“步步为营、不疾不徐”给1分。意思对即可) 6.这位妈妈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高超的,那么究竟高超在什么地方呢?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对作品人文精神的发掘的能力。文章中妈妈教育子女的方式是独特而高超的,她没有棍棒,甚至也未见呵斥,她没有太多的糖果,甚至连一句赞扬的话都没有。她侧重于言传身教,她的主动认错,她对不幸的担当都在精神上给予女儿引领。她对女儿情书的处理,体现出她善于以平等民主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女儿习惯咬手指头和想在高楼处嬉闹的处理,体现出她善于抓住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处理方法灵活而易于为孩子接受。 [答案] ①教育方式灵活(1分):她在不同时期能结合女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教育女儿。(1分) ②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1分):她能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题,用“大而化之”的态度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1分) ③言教与身教并重(1分):她注重身体力行,以身为范,面对各种不幸,她坚强、执着,永不气馁,在精神上给予女儿以强大的支撑和积极的引领。(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