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一中、舒城中学、霍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一中、舒城中学、霍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 语文试题 命题审稿:舒城中学语文组 编排校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礼仪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魏宗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新时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包括阅兵和群众花车游行等在内的一系列盛大庆典,从形式和内容上强化了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这一系列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能够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记·乐记》中称:“礼者,天地之序也。”古人甚至认为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礼仪教育在过去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使命,同时对规范社会秩序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意义上讲,礼仪包括两部分:“礼”和“仪”。“礼”是礼节,“仪”是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如阅兵仪式、升旗仪式、国家公祭仪式等。仪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仪式的功能就是凝聚社会团结、强化集体力量。人类学家大卫·科泽曾说过:“没有象征以及相关的仪式,就没有政治。”‎ - 27 -‎ 正是因为有唤起集体记忆、增进集体情感、整合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团结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和团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礼仪以达到其教化的目的。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爱国者们就通过礼仪、出版物和公民活动倡导爱国思想。‎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仪式既是传播渠道,也是传播内容。现场参与、聆听、观看,把叙事的“浸入式”、主题的“思想性”、现场的“体验性”结合起来,这样的传播场景的建构,迅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和深度参与,让爱国主义具象化。‎ 当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两面性。如果爱国行为的传播过度依赖仪式,变成仪式化爱国,那事情必将走向反面。因此,要防止过度仪式化,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举行盛大庆典,就可以强化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也可以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 国家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许多国家很认可这一活动。‎ C. 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今天人们更应该重视仪式。‎ D.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在国家纪念日活动中,现场参与、聆听、观看等传播场景的构建,可以使爱国主义仪式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论述爱国主义的作用和形式,然后从礼和仪角度分析话题,结尾反面论证。‎ B. 文章论证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事例的佐证,选材涉及古今中外,论证得当。‎ C. 文章引用人类学家大卫·科泽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仪式对政治所起的作用。‎ D. 文章末段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诫我们,爱国行为有两面性,防止走向反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举行的一系列盛大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B. 在过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礼仪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规范着社会秩序。‎ C. 《左传》说“国之大者,在祀与戎”,“祀”是祭祀祖先的仪式,这与文中理念一致。‎ D. 目前在我国,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经呈现制度化。‎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可以强化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错误,“大国崛起”文中指中国;‎ C项,“更应该重视仪式”错,结合“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如阅兵仪式、升旗仪式、国家公祭仪式等。仪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仪式的功能就是凝聚社会团结、强化集体力量”分析,“今天人们更应该重视仪式”于文无据;‎ D项,“仪式化”错,应该为“具象化”。‎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爱国行为有两面性”错误。此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爱国行为的传播”。‎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这与文中理念一致”错误,“祭祀祖先”与文中的爱国理念不同。‎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7 -‎ 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事实上,高通在其网站上宣称5G的“革命意义可与汽车和电力相比”。‎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也只有4G的1/10。‎ ‎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举例来说,5G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2023年,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更高的优先级。‎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一方面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它们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摘编自《5G会带来什么》,美国《环球科学》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7600千米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材料三:‎ - 27 -‎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对中国华为公司及其主导的5G技术无端猜疑、横加指责甚至肆意抹黑,安全性是一些西方国家抹黑华为的重点。5G技术将开创“万物互联”时代,与人类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很正常,没有哪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在此问题上“天真”,对5G技术采取慎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何认识判断5G技术的安全性,还是要用科学和事实来说话。归根到底,安全性是个技术问题,应根据科学和事实做出分析判断。从政治考量或认知偏见出发“扣帽子”“打板子”,制造恐慌心理,甚至施压胁迫,其结果就是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的,只会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错失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损人害己。‎ 网络安全是复杂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合作应对,5G时代更是如此。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方面,中欧应该保持有效沟通,善加利用联合国系统内和中欧之间的网络安全对话机制,而不受不良舆论的干扰和误导。‎ ‎(摘编自《让合作成为5G时代的关键词》,《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网络较之于以往的更新换代是一次更大的飞跃,其网速更快,流量巨大提升,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 B. 5G网络建设中,毫米波基站是重点,为解决毫米波基站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就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C. 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其倡导的合作文化也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发,这些因素让该市在5G领域中呈现优势。‎ D. 在5G即将开创的“万物互联”时代,任何负责任的国家都不会在网络安全上放松要求,但不能以此无端指责别国的技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网速可达4G的9-20倍。5G网络下的延迟也比4G小得多。‎ B. 5G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5G到来的时候,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 C. 深圳地区利用经济优势,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多方引进人才,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 网络安全性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应根据科学和事实做出分析判断,还是个政治问题,也要从政治方面考量。‎ ‎6. 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在报道5G网络时的侧重点。‎ ‎【答案】4. B 5. C ‎ ‎6.‎ - 27 -‎ ‎ ①材料一侧重报道5G将会带给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②材料二以芬兰奥卢和中国深圳为例,侧重报道加强5G技术创新的积极做法;③材料三侧重报道中国华为公司在发展5G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毫米波基站是重点”说法错误,材料一中指出还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网速可达4G的9-20倍”错误,5G手机需要配合上5G网络环境才可以;‎ B项,扩大范围,原文是“几乎所有手机”;‎ D项,“也要从政治方面考量”错误,从文本看,原文是反对从政治方面考量网络安全的。‎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也只有4G的1/10”“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分析,材料一侧重报道5G将会带给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结合“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7600‎ - 27 -‎ 千米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分析,材料二以芬兰奥卢和中国深圳为例,侧重报道加强5G技术创新的积极做法;结合“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对中国华为公司及其主导的5G技术无端猜疑、横加指责甚至肆意抹黑,安全性是一些西方国家抹黑华为的重点”分析,材料三侧重报道中国华为公司在发展5G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主世界 老舍 在我们的这个民主世界——金光镇——里,要算裘委员最富于民主精神。‎ ‎“没有法治的精神,中国是不会强起来的!”这句话,差不多老挂在他的嘴边上。他处处讲“法”。他的屋中,除了盆子罐子而外,都是法律书籍,堆得顶着了天花板。那些满印着第几条第几款,使别人看了就头疼的书,在裘委员的眼中就仿佛比剑侠小说还更有趣味。他不单读那些“天书”,而且永远力求体行。他的立身处世没有一个地方不合于法的。他家中人口很少,有一位太太一位姨太太两个儿子。他说,按法律上说,他不该娶姨太太。于是他就自己制定了几条法律,用恭楷写好,贴在墙上,以便给她个合法的地位。‎ - 27 -‎ 裘委员这点知法爱法的精神博得了全镇人士的钦佩。有想娶姨太太的,必先请他吃酒,而把他自己制定的姨太太法照抄一份,贴在门外,以便取得法律的根据。‎ 这样,裘委员成为全镇上最得人缘的人。假若有人不买他的账,他会引用几条律法,把那个家伙送到狱中去的。他的法律知识与护法的热诚使他成了没有薪俸的法官。他的法律条款与宪书上的节气(按:系指历书上的二十四节而言),成为金光镇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虽然裘委员的威风如此之大,可是在抗战中他也受了不少委屈。看吧!裘委员的饭是平价米煮的,而饭菜之中就每每七八天见不着一根肉丝。鸡蛋已算是奢侈品,只有他自己每天早晨吃两个,其余的人就只能看看蛋皮,咽口吐沫而已。说到穿呢,无冬无夏的,他总穿着那套灰布中山装;假若没有胸前那块证章,十之八九他会被看作机关上的工友的。这,他以为,都是因为我们缺乏完善的法律。假若法律上定好,委员须凭证章每月领五支鸡,五十斤猪肉,三匹川绸,几双皮鞋,他一定不会给国家丢这份脸面的。‎ 特别使他感到难过的是住处。镇上的房子太不够用。依着裘委员的心意,不管国家怎样的穷,不管前线的士兵有无草鞋穿,也应当拨出一笔巨款,为委员们建筑些相当体面的小洋房,并且不取租钱。可是,政府并没这么办,他只好和别人一样的租房子住了。‎ 凭他的势力与关系,他才在一个大杂院里找到了两间竹篾为墙,茅草盖顶,冬寒夏热,有雨必漏,遇风则摇的房屋。不平则鸣,以堂堂的委员而住这样的猪圈差不多的陋室,裘委员搬来之后就狂吼了三天。把怒气吼净,他开始布置房中的一切。他叫大家都挤住一间,好把另外的一间做为客厅和书房。他是委员,必须会客,所以必须有客厅。然后,他在客室门外,悬起一面小木牌,写好“值日官某某”。值日官便是他的两位太太与两位少爷。他们轮流当值,接收信件,和传达消息。遇有客人来访,他必躲到卧室里去,等值日官拿进名片,他才高声的说“传”,或“请”;再等客人进了客室,他才由卧室很有风度的出来会客。这叫作“体统”,而体统是法治的基本。‎ 他决定不交房租。他自己又制定了几条法律,首要的一条是:“委员住杂院得不交房租”。 ‎ - 27 -‎ 房东是在镇上开小香烟店的,人很老实。他有个比他岁数稍大的太太,一个十三岁的男孩,也都很老实。他们是由河北逃来的。河北受敌人的蹂躏最早,所以他们逃来也最早。那时候,金光镇还没有走红运,房子地亩都很便宜,所以他们东凑西凑的就开了个小店,并且买下了这么一所七扭八歪的破房。金光镇慢慢发达起来,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而房子,虽然是那么破,也就值了钱。这,使裘委员动了气。他管房东叫奸商,口口声声非告发他不可。房东既是老实人,又看房客是委员,所以只好低头忍气吞声,不敢索要房租。及至别的房客也不交房租了,他还是不敢出声。在他心里,他以为一家三口既能逃出活命,而且离家万里也还没挨饿,就得感谢苍天,吃点亏又算得什么呢。‎ 裘委员看明白了房东的心意,马上传来一个小流氓:“你去向房东说:房子都得赶紧翻修,竹篾改为整砖,土地换成地板。我是委员,不能住狗窝!要是因为住在这里而损及我的健康,他必受惩罚!这些,都有法律的根据!此外,他该每月送过两条华福烟来。他赚钱,理当供给我点烟。再说,这在律书上也有明文!他要是不答应,请告诉他,这里的有势力的人不是我的同事,就是我的朋友,无论公说私断,都没他的好处。我们这是民主时代,我不能不教而诛,所以请你先去告诉明白了他。”‎ 房东得到通知,决定把房子卖出去,免得一天到晚的怄气。 ‎ 裘委员请来几位“便衣”。房东住在小香烟店里,家中只剩下太太与十三岁的男孩。便衣们把房东太太打了一顿——男人打女人是我们这个小民主世界最合理的事。他们打,裘委员在一旁怒吼:“混账!你去打听打听,普天之下有几个委员!你敢卖房?懂法律不懂?混账!”‎ 打完了房东太太,便衣们把他十三岁的男孩子抓了走。‎ ‎“送他去当壮丁!”裘委员呼喝着。“混账!”房东急忙的跑回来。他是老实人,所以不敢和委员讲理,进门便给委员跪下了。‎ ‎“你晓得我是委员不晓得?”裘委员怒气冲冲的问。“晓得!”房东含着泪回答。‎ ‎“委员是什么?说!”‎ ‎“委员是大官!比县太爷还大的大官儿!”‎ ‎“你还敢卖房不敢?”‎ ‎“小的该死!不敢了!”‎ ‎“好吧,把你的老婆送到医院去,花多少医药费照样给我一份儿,她只伤了点肉皮,我可是伤了心,我也需要医药费!”‎ ‎“一定照送!裘委员放了我的孩子吧,他才十三岁,不够当壮丁的年纪!”房东苦苦的哀求。‎ ‎“你不懂兵役法,你个混蛋!”‎ ‎“我不懂!只求委员开恩!”‎ ‎“拿我的片子,把他领出来!——等等!”‎ 房东又跪下了。‎ ‎“从此不准你卖房,不准要房租,还得马上给我翻修房子,换地板!”‎ ‎“一定办到!”‎ - 27 -‎ ‎“你得签字;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我签字!”‎ 这样,委员与房东的一场纠纷就都依法解决了。这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金光镇的确是个民主世界呀。‎ ‎(原载1945年《民心》(半日刊)第一卷,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既有粗线条的勾勒,也有具体片段的细致描绘,语言描写尤为精妙,几句对白,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 小说幽默中富有讽刺,比如“他的立身处世没有一个地方不合于法的”,因为自己有姨太太,于是他就制定了几条法律,规定姨太太的合法性。‎ C. 裘委员家里有法律书,墙上贴有法条,吃饭讲法,住宿讲法,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法律与法制,与别里科夫一样个性鲜明,都是当时社会制度的殉葬品。‎ D. 文章着力刻画裘委员的丑恶形象,意在提醒当时的国民政府,这样虚假的民主世界不是人民需要的,讽刺效果显著。‎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9. 小说结尾说,“这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金光镇的确是个民主世界呀。”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为金光镇的代表,裘委员的“民主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案】7. C 8. ①人物形象上,这句话被裘委员挂在嘴边,是他强权的法器,突出了裘委员假民主,伪法治的形象;②情节上,与下文他用法律的武器谋私利的行为形成巨大反差;③效果上,满嘴法治的人却做尽违法的事,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 ‎9. ①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②用法律谋取特权;③用法律欺压良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都是当时社会制度的殉葬品”错,是卫道士。‎ 故选C。‎ ‎【8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这句话,差不多老挂在他的嘴边上。他处处讲‘法’。他的屋中,除了盆子罐子而外,都是法律书籍,堆得顶着了天花板。那些满印着第几条第几款,使别人看了就头疼的书,在裘委员的眼中就仿佛比剑侠小说还更有趣味”分析,这句话被裘委员挂在嘴边,是他强权的法器,突出了裘委员假民主,伪法治的形象。结合“他家中人口很少,有一位太太一位姨太太两个儿子。他说,按法律上说,他不该娶姨太太。于是他就自己制定了几条法律,用恭楷写好,贴在墙上,以便给她个合法的地位”“裘委员这点知法爱法的精神博得了全镇人士的钦佩。有想娶姨太太的,必先请他吃酒,而把他自己制定的姨太太法照抄一份,贴在门外,以便取得法律的根据”“假若有人不买他的账,他会引用几条律法,把那个家伙送到狱中去的。他的法律知识与护法的热诚使他成了没有薪俸的法官”等分析,与下文他用法律的武器谋私利的行为形成巨大反差。结合“他决定不交房租。他自己又制定了几条法律,首要的一条是:‘委员住杂院得不交房租’”“这些,都有法律的根据”“这在律书上也有明文”“裘委员请来几位……把他十三岁的男孩子抓了走”““你不懂兵役法,你个混蛋!”“你得签字;空口无凭,立字为证!”“这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金光镇的确是个民主世界呀”等分析,效果上,满嘴法治的人却做尽违法的事,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9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与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为金光镇的代表,裘委员的‘民主精神’实质是什么”,需要立足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他家中人口很少,有一位太太一位姨太太两个儿子。他说,按法律上说,他不该娶姨太太。于是他就自己制定了几条法律,用恭楷写好,贴在墙上,以便给她个合法的地位”“裘委员这点知法爱法的精神博得了全镇人士的钦佩。有想娶姨太太的,必先请他吃酒,而把他自己制定的姨太太法照抄一份,贴在门外,以便取得法律的根据”“这样,裘委员成为全镇上最得人缘的人。假若有人不买他的账,他会引用几条律法,把那个家伙送到狱中去的。他的法律知识与护法的热诚使他成了没有薪俸的法官”等分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结合“他以为,都是因为我们缺乏完善的法律。假若法律上定好,委员须凭证章每月领五支鸡,五十斤猪肉,三匹川绸,几双皮鞋,他一定不会给国家丢这份脸面的”“凭他的势力与关系,他才在一个大杂院里找到了两间竹篾为墙”“他决定不交房租。他自己又制定了几条法律,首要的一条是:‘委员住杂院得不交房租’”分析,用法律谋取特权。结合“房东是在镇上开小香烟店的,人很老实。他有个比他岁数稍大的太太,一个十三岁的男孩,也都很老实”“房东既是老实人,又看房客是委员,所以只好低头忍气吞声,不敢索要房租”“裘委员看明白了房东的心意,马上传来一个小流氓”“裘委员请来几位……你去打听打听,普天之下有几个委员!你敢卖房?懂法律不懂?混账!”“打完了房东太太,便衣们把他十三岁的男孩子抓了走”“好吧,把你的老婆送到医院去,花多少医药费照样给我一份儿,她只伤了点肉皮,我可是伤了心,我也需要医药费!”“你不懂兵役法,你个混蛋!”“拿我的片子,把他领出来!——等等!”“你得签字;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等分析,用法律欺压良善。‎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刻奏嘉“言事恣意,迷国周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候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日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 27 -‎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龚胜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了,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古人自称多称字,尊称别人多称名。‎ B.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 “谏官”又称“谏臣”,汉代谏议大夫的职责是“直言极谏”,主要针对君主的不当言行,向君主提出相关建议。‎ D. “印绶”指官员印信和系印的丝带。铸印材料和绶带颜色可以区分官阶,如汉代丞相太尉用金印紫绶,而二百石官员只能用铜印黄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汉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 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担任光禄大夫时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 龚胜敢于坚持已见,不愿随波逐流 - 27 -‎ ‎。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最后都是他获胜。‎ D. 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示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敬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拿一身侍奉二主的做法,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举”是举荐的意思,宾语为“贪残吏”,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诸事”为“并废”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句意: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古人自称多称字,尊称别人多称名”错误。古人自称多称名,尊称别人多称字。‎ 故选A。‎ - 27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最后都是他获胜”错误。结合文本倒数第二节内容分析,“最后都是他获胜”于文无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何若”,像什么(人);“我视君何若”(宾语前置句);“异”,不同;“以”,介词,用、凭借;“采名”,博得名声;“乃”,是;“属”,一类人。(2)“厚恩”,深厚的恩德;“无以”,没有用来……的;“旦暮”,早晚,很快;“义”,按照道义;“以”,介词,拿;“下”,到下面,到地下(名词做状语);“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反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举荐龚胜,汉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汉哀帝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烦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龚胜指责董贤祸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汉哀帝的旨意。‎ - 27 -‎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操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慰问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太子师友祭酒的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站在门外等了很长时间,龚胜推说病重,就是推辞不接受,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拿一身侍奉二主的做法,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②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新营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待坚,后遭谗被疏。‎ - 27 -‎ ‎14. 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写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以故作轻松之笔,写出自己的深深忧愁。‎ B.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自问自答,作者眼中的建康,徒留“帝狂之都”的空名,已充满一片败亡的气息。‎ C. “柳外斜阳”五句写眼前之景,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所见之景表现了作者内心之情,渲染一种悲凉凄楚的气氛。‎ D. “儿辈”两句的意思是: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表达词人豁达淡泊的心境。‎ ‎15.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D 15. 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表现词人豁达淡泊的心境”错,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 故选D。‎ ‎【15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联系题目、注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表达出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诗人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含有谴责南宋朝廷软弱无能,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也流露出今非昔比的凄凉之感;“兴亡满目”,侧重于“亡”字,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唐玄宗无论是在明媚春景中还是在萧瑟秋雨中都会触景而生思念杨贵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木欣欣以向荣 (2). 泉涓涓而始流 (3). 门衰祚薄 (4). 晚有儿息 (5). 春风桃李花开夜 (6). 秋雨梧桐叶落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涓”“祚”“桐”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得①荡然一空 - 27 -‎ ‎,引发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②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这几年的就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③叫苦不迭,感叹就业难。其实,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要化解这一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④因材施教。同时,当“工匠精神”广为称颂,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⑤蒸蒸日上,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 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⑥炙手可热,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 ‎17. 文段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急需解决,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B. 职业教育短板急需补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C. 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D. 急需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19. 下列为文段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龙虾学院”擦亮特色招牌 B. “小龙虾学院”学生倍受青睐 C. “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 D. “小龙虾学院”引发热议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荡然一空: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句中是“学生全部被预定”,不合语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经很明了了,符合语境。‎ 叫苦不迭:形容连声叫苦。结合“就业者”“感叹就业难”分析,使用正确。‎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结合“关注个体”分析,对个体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符合语境。‎ 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是“声誉”,对象错配。‎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望文生义。‎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前面是“要化解这一问题”,后面还应承接“怎么办”,不要出现新的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项、B项。‎ 从逻辑先后的顺序看,应该先“补上短板”再“解决问题”,由此排除C。‎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文本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为文段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此文主体是“小龙虾学院”,然后又讲到“职业教育”,通过结尾的句子“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可知是介绍“小龙虾学院”成功的原因。‎ 故选C。‎ - 27 -‎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示例:它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 ‎【答案】它是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精神/勇气 它是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发精神/气概 它是一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精神/信念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需要围绕“国家精神”仿写,句式为“它是一种……精神”,注意引用诗句等。‎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气流作用下集中到西北,导致西北降水增多。气候的改变,显然将給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东南飞”?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答案】中国西北出现变暖变湿趋势,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这一改变将给西北带来积极影响。‎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要搞清楚答题任务。‎ 本题要求要求保留关键信息,本题宜采用分层归纳法。‎ 第一层由材料“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可知,中国西北出现变暖变湿趋势。‎ 第二层由材料“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可知,变暖变湿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 第三层由材料“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水汽,……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可知,这一改变将给西北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把这三层意思组织到一起得出答案。‎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出名早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资源,易于取得更大的成功。‎ ‎②张国福原名张国富,是我国第一批特等战斗英雄。他复员后在家乡当了农民,改名为张国福,隐姓埋名四十多年,连他的妻子和子女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病重住院,他真实身份才被发现,住院第二年去世。‎ ‎③华为崛起,引起了美国的害怕,受到美国打压。但这却让全球人都知道了华为的强大。面对未来的发展,华为非常有信心。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华为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不再束缚于人。‎ ‎④江西九江一名15岁女孩为出名想当“网红”,受到并不了解的网友的怂恿,突然离家出走。多地民警接力找寻助其回家。‎ - 27 -‎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你对“成名观”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并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出名何必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因为出名早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易于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我看却未必。名誉不过是过眼烟云,出名又何必趁早?‎ 且不说古代圣贤之辈如何淡泊名利,隐世而居。就我们而言,在青年阶段更应注重积累知识和经验,以求日后有所作为,而绝不是想尽办法的“哗众取宠”,博得社会关注,达到所谓“出名”的目的。‎ 在当今这个网络文化高度发达、短视频成为一种潮流的社会环境下,不计其数的“网红”应运而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践行了“出名要趁早”这一理念,或搞一些低俗不堪的节目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或故意炒作社会热点事件而使其本人成为热点。这样的行为有时确实能让他们在短时期内名声大噪,但没有根的花朵,即使再鲜艳最终也会枯萎。‎ 相比之下,那些以真才实学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名声无需自己吹捧,却也能明亮如灯,经久不衰。‎ 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可曾想过要出名?他们不过是在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的日日夜夜的努力,最终青蒿素横空出世,挽救了许许多多被病魔折磨的人。他们是一群有着实干精神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经历证明:名声,不是吹出来的。有了成绩之后,自然有他人为你扬名。出名,何必趁早?‎ 江西九江一名15岁女孩为出名当“网红”。受不了解的网友的怂恿离家出走。这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相比之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二人一生守岛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大山深处的奉献又是何等的感人至深。他们从未想过“出名要趁早”,甚至从未想过要出名。然而高尚的人格使他们不同于凡人,无私的奉献使他们为千家万户知晓。出名,又何必趁早?‎ 回顾历史,虽有不少文人墨客少年得志,然而更多的是十年如一日的苦练造就了一生奇绝的本领。徐渭“半生落魄”,终大器晚成;杜甫仕途不顺,使得他以观“民生疾苦”,而后成名。‎ 没有才能,名声对一个人只是负担,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若是有真正的本领,功名自有他人为你传诵。‎ - 27 -‎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顶层的阳光,根就越要伸向地底的黑暗。”想要成名,就必须脚踏实地。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只是厚积薄发。‎ 出名,何必趁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四则材料的共同关键词为“出名”,除第四则材料之外,其他材料均可正面立意。认真阅读分析驱动任务,紧扣“成名观”一词,所写内容必须与成名相关,“认识与思考”则提醒文体方面更倾向于议论文。“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限制写作内容必须涉及“青年”。但应注意,“撰稿”一词只是针对《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作“青年”这一情境的陪衬而已,并非文体限制,不必在文体方面推敲。出名早获得关注和资源之后更容易成功;积蓄力量,默默无闻,努力奋斗会成名;拥有信心,增强实力会成名;理性成名方为正道。‎ 参考立意:出早名,激潜能;出盛名,建丰功;弃虚名,练内功;至人无己,圣人无名;耐得住寂寞方能走远;理性看待出名;君子爱“名”,“取”之有道;此时无“名”胜有“名”;欲出名,先修身;中华儿女何需虚名;不成功,何成名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理性对待成名》。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需要理性对待成名”。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成名需理性,在你选择“成名”时,只有全面思考,才不至于让悲剧上演;理性思考,不随波逐流,自主研发,与时代共同奋进,这才是华为“出名”带给我们的启示;许多成名的人一般都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这种发现与思考是一种精神财富,也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成名固然风光,但若学不会理性思考,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在成名这条路上,理性思考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第一堂课,唯有此,才不会迷失自我”等。‎ ‎【素材】当今青年的成名观受到了许多外来思想的错误引导。如何去看待“成名”这个现象?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成名”观?我认为成名并非坏事,要想成名,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做事,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 在新中国成立70‎ - 27 -‎ 周年庆典中,有数十位英雄人物被授予了共和国荣誉勋章。试问,这些人物中哪一个没有经过努力与奋斗?他们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份内之事,对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才获得了祖国与人民的认可。‎ 成名需脚踏实地,这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积累。华为集团的成功也是基于这种理念。在中国手机行业起步阶段,当许多企业还依赖于国外的进口与研发时,华为已经成立了专属自身的技术研发团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手机零部件制造小企业,到能与苹果、三星相抗衡的中国国产名片,华为用了近十年。正是本着脚踏实地做事的理念,华为才赢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古代就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说法。中国青年的志向亦应如此。出名的路上纵有万般险阻,我们也应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为理想与信念奋力拼搏。‎ 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创作之路也是脚踏实地的过程。他在创作《白鹿原》的过程中,住在农村的土房中,深扎在他曾经生活过的乡土情怀里,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用了近4年时间,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白鹿原》。试想,在创作时,他可曾想过出名?他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脚踏实地地进行自己的文艺创作,最终才获取了成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代青年,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认真用心地奋斗,才能获得国家与民众的认可,才能让自身真正地成名。‎ 作家陈忠实在作品《白鹿原》获奖后曾言:“我们鼓励作者出名,出大名,这不是一味寻求名利,而是寻求他人的肯定与支持,要求一位作者吃糠咽菜时淡泊名利,既不现实,也不人道。”这是陈忠实对名利的看法。时代变迁,我们青年人又该如何对待“成名”?‎ 随科技发展,“抖音”、“快手”等软件层出不群,不少青少年想借其出名而迅速成为“网红”。一部分拥有个人实力者凭借“抖音”、“快手”等平台迅速成为“网红”,而更多的人则是一味跟风,刷底线。自封“女神”的金茜便是其中一位,16岁的她在抖音上发各种视频:整容、晒奢侈品,结交富二代、官二代。我们并不否定网红这一职业,不排斥青年人要出名的想法,但前提是,你是否具有与“名气”相匹配的实力?“网红”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却只是昙花一现,就是因为本身并没有与“名气”相匹配的实力,所以他们的在网上的“红”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中最为美好的阶段,坐在高中或大学的教室里接受正规教育,汲取知识。青年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将决定我们日后的事业发展方向。‎ - 27 -‎ 著名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在国家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中,只勉强接受了“劳动模范”这个称号,“因为也算劳动过,所以这个称号可以接受,其余的都太假。”他这样告诉记者。季先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中,淡泊名利,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求名利的季先生的名字却家喻户晓。‎ 我们鼓励青少年有出名的想法,并赞成青少年为出名去努力、去奋斗。当你的努力与奋斗为个人的实力与魅力不断充值时,你就会发现,无需要刻意的炫耀与追求,你已然“出名”。所以我们青年人现阶段应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提升自我素质与修养,提高个人魅力与实力,不忘初心,方可成名!‎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