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东阳中学2019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刺耳的争吵声,转化为歌诵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zhēng)扎、一起为自由奋斗。 B. 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yíng)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C. 他蜷(juǎn)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经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D.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搞清事实的真相,才有可能不辱于祖国所赋于我们的伟大使命。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jiān)口不言,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A项,歌诵,应为歌颂。C项,蜷缩,蜷读quán;经络,应为筋络。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筋络中医指气血的通路,俗指静脉管他一用劲,手腕上和小腿上的筋络都鼓出来了。语境中有“每一根”修饰,应用“筋络”。D项,赋于,应是赋予。故选B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就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缤纷浩阔,“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乙]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洋洋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是 B. 逼仄 C. 打点 D. 洋洋洒洒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其次还要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A项,文中说“李白的狂放”应包含“将进酒”和“行路难”两方面,“就是”用于此处合语境。B项,“逼仄”,地方狭窄,句中是说书斋的狭窄,使用正确。C项,“打点”,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句中用“收拾”意。该题使用正确。D项,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句中形容中国文人出游的状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该改为“潇潇洒洒”。潇潇洒洒形容人的举止自然大方。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解答该种题型时要注意:把握整个语句的意思;逐一辨明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意思与作用;辨明句子的语气与停顿;注意把握常见的标点错误点。C项,“访友”和“拜客”之间不能使用顿号,“访友”和“拜客”是并列的谓语,之间应该使用逗号。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参差不齐”偏重水平、质量,无关于品质、思想。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泥沙俱下”既可指人,也可指物;“良莠不齐”只能指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每年都有名人离世的消息,但李咏的突然离开似乎格外令人震惊和难过。这或许不仅因为他有极高的国民度——那些年带给全国观众那么多轻松和快乐,还更是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 B. 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C.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D.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因此必须要防止“精神懈怠”。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不仅……还……”语序不当。应当将这两个关联词后面的句子调整顺序。B项,“有……的效果”和“……的效果产生出来” 句式杂糅。可将“产生出来”删除。D项,“能否保持”和“长远发展”“福祉”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系到我省经济能否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祸”。故选C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5.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苟以天下之大 C. 其制稍异于前 D. 具告以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先明确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再分析四个选项。本题中,例句“无乃尔是过与”是宾语前置句,“是”起到提宾作用,应为“无乃过尔与”;A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这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B项,“苟以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大之天下”,“之”是标志;C项,“其制稍异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其制稍于前异”;D,“具告以事”是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具以事告(之)”。故选A项。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吾得兄事之 B. 左右欲刃相如 C.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 雨泽下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要先明确加点字本来的词性,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的类型。本题中,B项,“左右欲刃相如”中“刃”是名词做动词,杀死。ACD三项都是名词做状语,“吾得兄事之”中“兄”意思是“像对待兄长一样”;“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中“犬马”意思是“像犬马一样”;“雨泽下注”中“下”意思是“向下”。故选B项。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暮去朝来颜色故 C. 余稍为修葺 D. 至于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讲得通。本题中,C项,“余稍为修葺”中“修葺”古今意思一致,都指“修缮”。A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有事”古义指“发动战事”,今义指“有事情”。B项,“暮去朝来颜色故”中“颜色”古义指“脸色”,今义指“色彩”。D项,“至于成立”中“至于”古义指“到了,直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故选C项。 8.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榜样常能给人以激励。有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反驳:①一个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的领导人物,目标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②你认为有了优秀领导就一定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达成目标吗? 【问题语段】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文艺节目来实现。 (2). ②你认为大量低俗的文艺节目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考生要先分析所给的问题语段,分析其问题所在,再看例句是如何进行反驳的,然后再分析下面所给的问题语段,找出其问题所在,模仿例句进行反驳。“榜样常能给人以激励。有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这句话夸大了榜样的力量,认为有了优秀的领导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反驳者从目标实现需要多种因素以及平庸的团队即使在优秀领导的带领下也不一定能达成目标两个方面进行反驳。考生模仿这种方式来分析“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段话夸大了文艺节目的功效,“只有……才能”说的太绝对,考生可以仿照“一个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的领导人物,目标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这句进行改写,然后再仿照“你认为有了优秀领导就一定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达成目标吗”这句进行改写。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的意义 楼宇烈 ①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机械工业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人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现时我们已经跨越了机械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异化”总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根本的问题是要把握人类的精神。 ②科学家的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有很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还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大的束缚就是名缰利锁。如果能够冲破名缰利锁,他就能够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合作默契。北大校长马寅初曾撰联:“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开阔的胸襟,必定要以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底蕴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教育里,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而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瞧,我知识多广博,我多能耐”。这就是所谓“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最根本的当然是“为己之学”,实际上也就是“为人之道”。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是看你自己,关键是修养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外因还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④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人文学科主要指文、史、哲。文既包括文学,也包括艺术,甚至还包括语言;史当然是指历史了;哲,广义上讲也包含了宗教。所以,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哲学都属于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做人为目的的。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这不仅仅是现象上的东西。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人生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生命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人类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我们可以改造世界、创造未来,可以把人送上天;可是自然一发威,我们又无法抵御。所以我们要通过人文来体味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天地共生共存、与古代圣贤并肩并进的志气,这才是根本的。 9. 下列观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可能面临非常大的危机,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要把握住人类的精神。 B.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异化”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 C.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异化”使得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D.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只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就一定能和别人合作默契。 B. 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不同的,古之学者为了别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今之学者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 C.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要想冲破名缰利锁,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一点帮助的。 D.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虽然提高自己的修养是关键,但也离不开外因的作用。 11. 纵观全文,为什么“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 【答案】9. C 10. D 11. (1)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做人为目的的; (2)可以体味人生,陶冶性情。 (3)体通过人文来味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天地共生共存、与古代圣贤并肩并进的志气。(3分,答对一点得1分)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C原文“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A.“只要……就一定能”太武断 B.古之学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提升自己” C.不是“一点”而是“很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 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3. 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14. 结合全文,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这句话的内涵。 15. 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12. 第一段写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从而引出父母、姑婆关于空心菜的经历,照应标题和结尾。 13. ①命途多舛:母亲早亡,生活贫困,饱受屈辱。②性格坚忍:回到故乡,置办家业,撑起家庭。 14. ①“南山岭”原指“我”故乡的菜园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与亲情的美好回忆;②也指姑婆的家、根和父亲的家业,承载着他们对安定富足生活和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望;③不仅如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寄托自己幸福、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15. ①题目形象生动,给人以时空感、历史感与沧桑感;②“空心菜”贯穿全文,是全文行文的线索;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空心菜无根,象征着父亲与姑婆早期的苦难;空心菜生命力强,又象征着他们的坚强。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这是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角度分析。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即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从第一段来看,主要写一位卖菜的老妇人向“我”兜售空心菜,第一段最后说“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由此可知,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这一内容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引出下文有感父母、姑婆等关于空心菜的故事,同时和标题“岁月里的空心菜”以及结尾“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照应。考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父亲的人生经历来看,“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这表现出父亲命运的多舛;从父亲撑起家庭的表现来看,“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这表现出父亲性格的坚忍,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撑起了一个家庭。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这句话的内涵”,考生要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然后分析“每个人”“心中的南山岭”等内涵。从文中来看,文中写到父亲、母亲、姑婆、我等,由此可知句中的“每个人”既是指“我”、父母、姑婆,也指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南山岭”,从表面意思来看,“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南山岭”的表面意应是指“我”故乡的菜园子,这个菜园子中有“我”童年的快乐和亲情,“南山岭”对于姑婆来说,“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姑婆的“南山岭”是指姑婆的家、根,“南山岭”对父亲来说,“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父亲的“南山岭”就是他的家业,不止父亲和姑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那是对富足安定生活和幸福美好家庭的愿望,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这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这就要分析标题的形式和内容,分析标题与情节的关联,分析标题与人物形象的关联,分析标题与主旨的关联。从文章的情节来看,看到老妇人卖空心菜引发“我”对有关“空心菜”的往事的回忆,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买老妇人的“空心菜”这一事件上来,由此可知,“岁月里的空心菜”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中就是围绕“空心菜”来选取材料;从标题的内涵来看,“空心菜”无根,而父亲和姑婆也是如此,“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由此可见,“无根的空心菜”象征了父亲与姑婆早期的苦难,而无根的空心菜却活得那么坚强,“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由此可见,空心菜的生命力象征了姑婆和父亲他们的坚强;从标题的艺术效果来看,“空心菜”是具体实在的事物,而“岁月”又带上了历史的沧桑感,这就让题目形象生动,给人以时空感、历史感与沧桑感。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段落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论 [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②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④。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 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⑤之虐,不如孝公⑥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威公:即齐桓公,这里改“桓”为“威”,是宋人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的缘故。②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宠幸的三个近臣。管仲死后,这三个人共同专权。桓公死后,诸子争位,竖刁与易牙等杀害群臣,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齐国因此发生内乱。③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罐兜(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④少正卯:春秋时鲁国人。⑤灵公:晋灵公,晋文公之孙。 ⑥孝公: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昭。 1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秋 攘:排斥 B. 其祸蔓延,讫简公 讫:至,到 C.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 絷:拴,系,捆住 D.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逆:违背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①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 ①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①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②作《师说》以贻之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 这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 C.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D. 全文析理精细,反复对比,层层深入,笔锋流畅犀利,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 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2)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答案】16. D 17. D 18. C 19. (1)事业的成功,不是成就于宣告成功的那一天,一定有它的缘由;祸患的形成,也不是形成于实际发生的那一天,也一定有它的前兆。 (2)即使齐桓公幸而听从管仲的意见,杀了这三个人,可是其余的奸佞小人,管仲能够全部除掉吗? (3)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借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的缘故吧。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D项,“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的意思是“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所以“逆”的意思是“预先”。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者:①代词,指人。②语气词,用于判断句。B项,之:①代词,他。②动词,到。C项,而: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顺承,可不译。D项,以:均为连词,表目的。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说法错误,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夫”,发语词,表要发表议论;“功”,指事业;“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成”,成就;“成之日”,成功的那一天;“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判断句,事业的成功,不是成就于宣告成功的那一天;“盖”,表推测;“由起”,缘由;“盖必有所由起”,一定有它的缘由;“作”,形成;“不作于作之日”,不是形成于实际发生的那一天;“兆”,前兆;“亦必有所由兆”,也一定有它的前兆。(2)中的“虽”,即使;“听”,听从;“诛”,诛杀;“而”,连词,表转折,可是;“悉”,全,都;“去”,指除掉;“之”,代词,代指前面所说的“其余者(奸佞小人)”。(3)句中“扃牖”,关着窗子;“而”,连词,表修饰;“久之”,时间长了,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以”,凭借;“足音”,脚步声;“辨人”,指辨别是谁;“焚”,指被焚烧;“殆”,大概;“得不焚”,被动句,能够不被焚毁;“殆有神护者”,判断句,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的缘故吧。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然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的危害,不言而喻啊! 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比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鳅,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夜将半,南望书所见 [清]黎简 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 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①。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 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 【注】 ①《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 20. 本诗________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_______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21. 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20. (1). ①十室九家空(十室九空) (2). ②怜 21. ①比喻,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②用典,表现作者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蔓延的焦急心态。③对比,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突出了火灾的气势凶猛。(若答“夸张手法突出火灾的气势凶猛”也可以给分。)④叠用数量词,刻有力地突出了民生凋敝的悲惨境地。⑤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火灾想到更多的灾民,表现作者的悲悯情怀。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的应该是“多时十室九家空”,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的词语,应该是表示观点、态度的词语,“已怜泪眼啼饥尽”中的“怜”。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手法赏析。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更使无归作转蓬”,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注释内容①《后汉书•儒林传》可知,用典。“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叠用数量词。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2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别有幽愁暗恨生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7). 柳丝长玉骢难系 (8).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9). 臣欲奉诏奔驰 (10). 则刘病日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扪、胁、膺、鬓、潦、幽、骢、疏、晖、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近年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也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生活自有味,佛系需理性 刘再复言,这是一个矮人的时代。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之中,人人都努力缩小身躯,向金钱与权力的金字塔涌去。然而,在此大潮之下,却有一群“逆行者”——佛系青年,他们号称看淡一切,无所追求。而在我看来,如此之行为,需理性看待。 佛系青年以云淡风轻之姿态,活出自己的方式。不失为为激烈物欲降温的有效方法,使人生多了一份洒脱。但是,如尼采所言,“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佛系青年看淡一切,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使之如一潭死水,而自己也无法从中获得趣味,实在可惜。故我认为,生活自有味,佛系需理性。 “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简嫃如是说。佛系青年风轻云淡,活出了自己的世界,让生活不再焦躁不安,无欲无求,无争无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生“大道”之体现,是“岩中习静观朝瑾,松下清斋折露葵”的禅意流露。由此观之,佛系活法不失为平复心绪、涵养意境之良方。 佛系青年之活法,可以让我们于快节奏中稍作停歇,却不可以以此为追求,佛系的背 后是消极,佛系青年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佛系青年之看淡一切,实是对自身能力之不确定,是对斗争拼搏之畏惧。当下中国,人口飞增,大学生就业难之现象年年涌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并存的世界。佛系青年以无所谓之姿应对来自生活的压力,是迷惘与无所适从。刘同说,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在背后极其穷力。佛系青年恰好与之形成对照,不仅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在背后也未曾努力。不信任自己,不勇于斗争,佛系青年难以涅槃,也自难有如意生活。 佛系青年之潮流,折射当下社会之浮躁浅薄。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厌烦,佛系青年是被动而行。所谓风轻云淡、了无波澜,是对现状的失望,是变相的逃避。“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梁文道如是说。众人攘攘,皆为利往。觥筹交错间,我们的心如同在秋风枝头摇摆的果子,逐渐干萎了,失去了香气。或许于此背景下,“佛系”是青年躲避世俗的一个出口。 老舍《小病》有言:“生活是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生活自有滋味所在,佛系不过匆匆过客,切需理性,不叫生活抱香枯萎,无人欣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针对有争议的典型的时事评论表明态度,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本题材料首先指出“佛系青年”是网络流行词,然后指出佛系青年含义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立意抓住材料中关键词“佛系青年”“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立意。肯定方面:“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否定方面:青年时期,是一个正适合拼搏的年龄,如果大部分人都态度消极,不事竞争,对于个人和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对个人来说,不利于发挥出个人潜能,不能在奋进中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且美好生活、幸福感是靠积极奋斗获得的,“佛系”的表现有时甚至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对社会来说,对社会的贡献会减少,会逐渐偏离主旋律。参考立意:(1)淡然随性是一种生活艺术;(2)树立正确人生观,保持健康生活态度;(3)青春应该奋力进取;(4)人生本应走心;(5)拒绝“凑合”;(6)工作走心,生活随性;等等。 结构安排:具体作文时,先选择好自己的立意,也就是中心论点,比如选择树立正确人生观,保持健康生活态度为中心论点,作文时可先根据材料提出观点,然后采取层进式结构,联系现实,挖出实质,指出利弊,谈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最后强调观点,发出号召,号召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异彩。做到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具体作文时,不论选取哪一角度立意行文,文章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才能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才能获得高分。 相关素材积累: 1.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有目的的放下的生活态度。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该词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 2.词语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3.引申含义:佛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有目的的放下,顺境淡然,逆境泰然的活法。 4.衍生词语:2017年12月,因网络传播,“佛系”在又刷屏了。引申出来的词语有“佛系买家”“佛系职员”“佛系恋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生活”“佛系追星”,也有人反对佛系,而提出“道系”“儒系”等词。佛系买家——据说是指这样一群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绝不找卖家咨询,买到东西后觉得不合适通常也懒得退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气愤地写一个声情并茂的差评,然后心情奇迹般地平复了。佛系职员——对工作丧失热情,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索性放下执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板骂我,我说“哦知道了”;老板表扬我,我说“哦谢谢”;工作量剧增,我说“哦好的”……心处于躺平状态,活成了一个大写的“哦”。佛系恋人——不作不矫情不强求。两个人在一起待着舒服就凑合着过了,被伤害了也懒得一哭二闹三上吊。分手之后一般会说声拜拜然后大步走开,纠缠不休不如独自饮酒。剪个头、做个美甲、买几身新衣服,就能恢复到无悲无喜的状态中社会评价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5.引用示例: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