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全国)2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全国)28

‎2018届二轮复习 写作 训练(全国)‎ 任务说理方法 ‎(一)理性思考,多元解读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所提供的话题,具有多元化角度,因此,考生在安排写作思路时,可以围绕任务内容,运用理性的思考,对话题进行多元化分析,从而得出具有个性化的认识。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肯定一个角度,但不需要否定其他角度,可以让其他角度作为陪衬性内容,突出中心角度,使整个说理更加充分。‎  ‎[2016·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1.理解命题特点 这是一则具有现实感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题目所给材料定位文化现象,着眼时代气息,体现了浙江卷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命题方向。2014年的“门与路”,表达了探索文化的方向性。2015年的文章与人品间的关系,强调了文化的溯源。2016年选择“虚拟”与“真实”的命题角度,更是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表现出网络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这种命题方式,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思路。写作时,需要对当今时代网络发展有充分认识,表达对时代风尚的思考。‎ ‎2.挖掘任务内涵 材料由当前繁荣的网络时代引出话题,探讨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很时尚、很现代的话题。这一话题,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深入理解材料内涵,树立鲜明的中心。虚拟的世界里,人们渐渐地将虚拟变成现实;现实的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表现出虚拟的生活。虚实之间,应该能够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各种虚拟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无论是选择拥抱还是选择远离,都是我们面对新生事物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则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质。‎ ‎3.拓展任务空间 关注网络时代,表达对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认识,体现了时代的矛盾性。分析这一话题,可以选择带有时代矛盾性的素材,如“人肉搜索”“网络直播”等,在揭示矛盾的过程中,表达深刻的认识。对待虚拟世界,应该保持冷静与理性,而不能一味沉湎,这是写作的主要思路。话题还可以引申到对真的渴望,让人们将视线转入虚拟的空间:在这个假的世界里,人们往往以真相待;而在真的世界里,人们又只能带上假面具。‎ ‎4.明确任务方向 ‎(1)从虚拟与现实角度:‎ 客观认识虚拟与真实,让虚拟与真实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生命便会和谐美好。‎ 合理利用网络空间,应该让网络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不能让网络成为自己的束缚。‎ ‎(2)从远离与靠近角度:‎ 生活需要理性,只有用理性拥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温馨与快乐。‎ 走近网络,寻找网络里的阳光,绽放精彩;远离诱惑,拒绝信息中的阴霾,活出从容。‎ ‎5.解读说理角度 写作这篇文章,可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虚拟与现实进行发展性的理解,表现出对时代的更深层思考,展示深邃的眼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困惑。虚拟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空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然而,虚拟又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现实,虚拟的世界便会出现问题。具体安排写作任务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能够表现这一主题的角度,表达客观辩证的认识。‎ ‎6.示范说理过程 把握虚拟与现实 浙江一考生 虚拟的世界无不折射现实的影子,现实的社会又离不开虚拟的世界。怎样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把握平衡?我认为,在打开虚拟世界大门的同时,也应该不忘初心,坚守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亮明了写作中心。)‎ 曾经阅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位母亲写给拥有最新苹果手机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说,孩子,我赠送给你这部手机,是为了让你感受新世界,更好的包容新世界,而不是沉迷于拍照、刷朋友圈,甚至是沉溺于网络的那些负面的东西。我要你学会的是,用新科技来汲取成长的力量,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你的绊脚石,不是让你成为新科技的奴隶!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母亲!(列举母亲赠给孩子手机的素材,引出下文的分析。)‎ 的确,人在世界上生存,首先要学会的是适应世界。适应世界并不代表着被世界所改变。相反,我所认为的适应世界,是学习世界积极的、美好的、光明的一面,让它成为你成长不竭的养料,让你去跟上世界的步伐,而不是沉溺于虚拟的快感中,沉浸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废中不能自拔!适应世界,拥抱新世界,最终是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好, 最终是为了改变世界。(由素材进行引申,表达对如何“适应社会”的思考,具体分析时,运用理性思维,以“并不代表”“相反”等语句,引出客观认识。)‎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本心呢? ‎ 坚守本心,不代表着在新世界里故步自封,孤芳自赏。而是要在大家团聚的时候,学会放下让你恋恋不舍的新科技,陪着日渐老去的父母亲人说说贴心话;要在应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应该工作的时候工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荒废了一天,却云淡风轻地哀叹一句,又白白浪费了一天的光阴;要在与新世界共舞的同时,拒绝它对你的诱惑,拒绝它把你变成一个只会低头看着发光屏幕傻笑的怪人,从而学会更好的生活。‎ 坚守本心,是要学会掌控新科技,而不是让新科技掌控你。新科技的确让人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敏锐,但这并不代表着要每天拥着新科技的产品入眠。学会关注路边的风景,静观归途的飞鸟与流水,学会安静一下午的时光,学会静下心来品一杯苦茗,而不是去了某某知名咖啡店也要拍个照片发个微信故作清高的配上几句说得俗烂的心灵鸡汤。(提出“坚守本心”这一问题,再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表达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突出了写作中心。)‎ 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可能是爱情与面包,可能是金钱与道德,可能是平淡与辉煌。而现代人面临的更多的,却是怎样处理虚拟与现实。虚拟与现实,其实并不矛盾,它是否矛盾,其实完全在你一念之间。(精练的排比,引出对虚拟与现实的思考,于矛盾中得出统一的认识。)‎ 适当的保持与新科技的距离,不被它冲昏头脑,学着在忙碌的、熙熙攘攘的、快节奏的生活中适应,学着利用新科技带来的便捷,也要学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抚摸自然的阳光,侍弄幽香的花草。温柔地对待世界,静默地看待生活,随风起舞却不忘记舞步。这样,便也不辜负这一生,也不辜负这世界了吧!(结尾以生动的情境描写,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点评: ‎ 作者没有完全否定虚拟,也没有完全肯定现实,而是紧紧围绕“坚守本心”这一中心展开,运用理性思维,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刻阐述,得出了具有全面性的立意方向。具体分析时,作者调动想象的细胞,借助想象描绘了一些场景,使文章更富有韵味。文章开头以反问引出话题,主体部分以分论点的形式,表达对“坚守本心”这一中心的思考。结尾则以呼吁性的语句收束。‎ 整个文章思路清晰,层次鲜明。表达上,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使表达更为形象,增添了作品的文采。运用思辨性的分析方式,展示出文章的严谨性。‎ 技法提升:‎ 运用理性思考,使写作更加深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挖掘深刻内涵 真正的好作文是不满足于将事件讲清楚,将观点说明白的,而是能够对所认识的事件和所阐释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进而揭示其产生的内在原因。而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积累,并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思考,得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从而阐发个性化认识。‎ ‎2.揭示内在逻辑 每一种事物或现象,其内部各角度、各侧面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可能是相近或相反,也可能相因或相成。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各种思维,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以一种理性的认识,展示出鲜明的逻辑性。‎ ‎3.展开求异思维 通过理性思考,可以实现文章的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则往往借助逆向求异思维。具体分析时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一些公认的常理做反向思考,从而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如在确立观点时,“玉不琢,也成器”“偏听不一定暗”“忠言顺耳更利于行”“当局者不迷”都能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通过反弹琵琶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才能达到“深刻”的要求。如果考生的作文总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深入写作中心,阅卷者也会给他开一路绿灯的。内涵深刻,是考生写作的理想国;外延宽广,是考场取胜的金刚钻。‎ ‎(二)辩证分析,深刻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写出深刻的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表达全面认识。‎  ‎[2016·上海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1.理解命题特点 这是一则具有二元对立特点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所给材料于言论之中提示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对现实进行理性思考,表达具有个性的观点态度。2015年全国卷Ⅰ“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打电话”,也体现了这种命题思路。当然,2016年上海作文题更与时俱进,将思维进行延伸,将话题拓展到整个社会的范畴。写作此类作文,需要考生关注现实,并能够结合对现实的理解,以辩证思维揭示社会矛盾。‎ ‎2.挖掘任务内涵 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对他人的态度,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表达的是一种时代话题。材料中,“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基础,而“评价他人的生活”则是写作的核心。在这个繁荣的时代,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没有人孤立地生存,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会有他人的身影。评价他人的生活,需要以全面客观的态度,表达对生活的矛盾对立的思考。当然,每一种评价,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因此,每一次评价,都需要认真思考,理性表达,这样才能让人们接受。如果没有充分调查便随意评价,这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3.拓展任务空间 对材料内容进一步拓展,从整体上表达对评价的认识,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进行思考。一个人的形象,往往会对集体的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他人时,一定要本着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也是对集体负责的态度进行。同时,将话题上升到时代的高度,还可以表达更深刻的认识。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空间是开放性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因此,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时,需要带着包容的心,而不能狭隘。‎ ‎4.明确任务方向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话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安排写作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1)评价他人的生活,一定要客观理性,一定要真诚恳切,能够通过评价对他人产生一定启发性。‎ ‎(2)评价他人的生活,一定要承担责任,一定要坚守底线,能够在评价中充分展示法律严肃性。‎ ‎(3)评价他人的生活,一定要尊重他人,一定要以关爱为本,不能在评价中随意伤害他人情感。‎ ‎5.解读说理角度 分析时代现象,体会人性特点,表达对现实的认识,是很能表现写作思维的。在安排结构时可以运用纵向挖掘式,以纵向思维为基础,按照“他人有什么特点”“评价有什么意义”“如何正确评价他人”“评价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样的顺序组织全文内容。也可以运用分项列举式。树立中心论点,然后以分项列举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如何评价他人”进行分析,每一个角度之间构思并列关系,共同表现中心。‎ 评价,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话题,也是一个具有辩证关系的话题。在表达上,可以运用严肃的语气,表达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也可以运用略带幽默的风格,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两者融合,展示出鲜明的杂文气质。‎ ‎6.示范说理过程 做冷静的接收人,为理智的评价者 上海一考生 一抹赏心的风景,一句简单的心情,一件怡心的乐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构成了千千万万人的社交主页。在屏幕面前,信息的发出者们在浏览他人生活琐事的同时,也带着些许不安的心情:自己的动态会得到多少人的点赞?又会有多少人来评论?(列举现象,引出两个反问,直击现实。)‎ 在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生活进行评论。然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收到的评论中,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言论;我们在发表评论的同时,也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位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运用一分为二的方式,从自由与责任的角度分析,引出理智评价这一中心。)‎ 我们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后,围观者往往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通过一条条评论、一个个点赞,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痛苦。得意时,他们毫无顾虑地给予忠告;失意时,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这不失为联络感情的一大方式。然而,总有人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评价,为求得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迷失了自己。他们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橱窗人”,晒出价值不菲的物品,换上运动服出门拍张照发布后回家接着睡觉,都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人一句赞美的评价。正像席慕蓉在《独白》中说的:“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由此,我们要做一个面对外界评价冷静的接收人,“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对评论与点赞进行客观辩证的思考,并以席慕蓉的名言,引出对评价境界的认识。)‎ 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生活日常,总有人带着引起关注等特殊目的对其进行歪曲、大肆宣扬,企图引起舆论关注。最近,赵雅芝在微博上发表“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却遭到了质疑她的国籍的网友的辱骂,引起轩然大波。难道爱国也有错吗?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是无可非议的,网友行为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绑架。不禁想起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句话:“一旦堕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也寸步难行。”谁也不想成为被言论攻击的受害者,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唯有每个人都坚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一名理智的评价者,我们才能展开威猛有力的羽翼,更加自由的翱翔。(从反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赵雅芝事件为素材,结合波德莱尔的名言,于对立统一中得出自己的观点。),正如荣格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是走近他人、联络感情的不错方式,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审视自己,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在评论时坚守道德底线,做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巧借名言,升华主旨,表达对评论的客观理解。‎ 点评:‎ 文章最可贵的是运用辩证思维,展示独特风格。文中议论的笔触、运用的句式、反问的语气、选用的材料、斟酌的字句,可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典范。作者的笔触思路自然,行文所到之处皆为思想的自然流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理智评价的审慎思考,生活现象信手拈来,思绪火花从容展现,令人叹服。评价是自由的,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而每一种评价也应该理性客观。无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应该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作者以辩证的思维,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表现出鲜明的观点态度。‎ 在引用名言方面,这篇文章更胜一筹。考生的引用不但多,而且精。比如席慕蓉的《独白》、波德莱尔《恶之花》,怎么读都感觉再准确不过了。另外,赵雅芝遭辱骂事件,也以超强的现实感,深化了写作中心。‎ 技法提升:‎ 巧用辩证思维,提升文章深度 在分析问题时,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展示出鲜明的辩证思维,表达对话题的深刻理解。通常安排辩证思维,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客观认识。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故考生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它的主流,也要看到它的支流;既要看到它的成绩,也要看到它的问题……‎ ‎2.普遍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应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善于分析形式与内容、结果与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3.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克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便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4.发展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故考生在论证一个问题时,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只有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 ‎(三)披情入理,事理融合 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要求考生能够由事入理,表达对现实的思考。这里的“事”,不是简单的事例列举,而是要透过事件的表现,看到事件的本质,认识到事件本身造成的影响;这里的“入理”,也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此及彼,认识到问题的关键症结。要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在表达上调动丰富的情感,突出文章的思想内涵。具体写作时,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组织文章内容,对生活事理进行充分解读。‎ 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1.理解命题特点 高考作文既要检验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要考查考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全国卷Ⅰ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从2013年的“勇气”到2014年的“规则”,再到2015年的关于“是否该举报父亲危险驾驶的一封信”,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而且,2015年在考查方式上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要求考生在明确的任务下写作。‎ ‎2.挖掘任务内涵 这一题目紧扣社会生活,极具现实意义。考题内容分为四层:第一层交代事件背景,引出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一事件。第二层交代事件主体,女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父亲,警方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将这一事件发在官方微博上。第三层交代事件的发展,有网友点赞,有网友质疑,激起讨论。题目规定的写作任务是:“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拓展任务空间 题目给出的提示语是:“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这一提示语交代了事件的发展情况,“点赞”“质疑”“讨论”是其中的关键词。而这些内容,体现的是时代的矛盾,需要考生从中找出自己的写作方向。具体立意时,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将这一事件拓展到情与法的层面上,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两者之间的矛盾现象进行思考。‎ ‎4.明确任务方向 ‎(1)给老陈写信,主要是对老陈开车接听手机的行为予以规劝、批评,同时还要涉及对小陈行为的认可支持,但这一部分用语需委婉得体。‎ ‎(2)给小陈写信,可以是对小陈举报自己父亲做法的认可和肯定,也可以对小陈的做法是否会伤害父亲进行思考,上升到情感与法理的层面。‎ ‎(3)给其他相关方写信,可以阐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及理由,倡导正能量,倡导遵规守纪,倡导依法治国。‎ ‎5.解读说理角度 从老陈的角度而言,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是一种不良习惯,表现出不懂得珍爱生命的主题。从女儿小陈的角度而言,她的举报,从尊重生命与珍惜生命的角度表现出一种责任感。从警方将这一事件晒在微博上的角度而言,如果从对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上看,是值得赞扬的;但这样做也是对老陈个人形象的一种不尊重,这是有些网友质疑的原因。这样,分析话题内容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内心的丰富情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从“情与理”的角度,表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6.示范说理过程 因为你在,社会充满爱 河北一考生 小陈:你好!‎ 你举报了父亲,这件事社会议论纷纷。有人称你不孝,有人说你大惊小怪,有人笑你愚蠢。但我要大声对你说:你没有错!因为你在,整个社会充满了爱。(开头肯定小陈做法,明确写作任务。)‎ 小陈,对那些说你不孝的人,我嗤之以鼻!什么是孝?难道处处依着父母,无论对错都一味听从顺服便是孝了吗?错了!那只是愚孝!像郭巨埋儿、老莱娱亲,这些被鲁迅批判的古代孝子故事,都是封建的,落后的。要知道,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这些故事也一样,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封建的弊端,注定不会被现代社会接纳。真正的孝道不是对父母百依百顺,而是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之上,也能指出父母的过错,并通过劝说令其改正。而这方面,你发扬了真正的孝道,值得社会学习!(几个感叹句,几个反问句,调动起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小陈做法的充分认可。)‎ 小陈,在你身上,我清楚地看到,做人一定要讲道德,讲诚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受了冤罪,喝下毒药后躺在床上,忽然又坐起来对朋友说:“我曾经吃了朋友一只鸡,还没有给钱,请替我还给他。”说罢,他便永远闭上了眼睛。应该说,诚信是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能使人永垂青史,美名远扬。而你便拥有这一高尚品质,并能以这种品质监督自己的父亲,这是难能可贵的。普卢塔克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换主人。”那么,道德便是你忠诚的仆人和挚友。他会协助你渡过难关。(以苏格拉底的故事,普卢塔克的名言,进一步表达对话题的理解,升华了主旨。)‎ 反观那些大呼你不仁不义之人,再看那些以笑面虎的外表称你做的正确,却以此来炒作试图获得好处的人,道德仿佛没有了底线。那些污秽的像是附着一层淤泥的灵魂,怎敌你一颗如东篱黄菊一样纯洁的心呢?哈姆莱特说:“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那些人恶意地歪曲善良的人,说的那些貌似高尚的话,寒了多少人的心!难道他们非要将好人全部扼杀,落得一副“满地黄花堆积”的荒凉景象,才会满意吗?(反观缺少道德底线的人,以生动的比喻,典型的名言,再一次表达对小陈的赞美。)‎ 小陈,我可以想象,被社会如此抨击歪曲之后,你一定很苦恼伤心吧!不被他人理解,你是否无语凝噎暗自抹泪,感到后悔了呢?巴金说:“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不对自己讲假话,不做让自己后悔、让良心受谴责的事。但愿你不会被岁月的棱角抹去善良正直的心,做真正的自己!(引用名言,引出对小陈的鼓励,突出主旨。)‎ 巴金愿做追求光和热的蛾,庄子梦中彩蝶翩飞。愿你能做一杯氤氲的淡茶,在浮华烦躁的尘世净守自己的一片宁静,茗香随着如烟的水汽缓缓腾升。(将感情进一步升华,收束全文。)‎ 此致 敬礼!‎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点评:‎ 书信体,本身就是以情感取胜的。作者给小陈写信,充分调动内心的情感细胞,突出了对话题的深刻理解。具体分析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进行赞美的层面上,而是从她受到社会一些人的非议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认识。文章各部分从不同角度对那些批评小陈的人进行人性品质的挖掘,表现出深刻的思想认识。文中恰当地运用对比的论证方式,对小陈的表现的赞美与支持,对批评者的揭露与讽刺,都充分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每一次对比,都能够从道德的本质进行分析,从而挖掘不同人物的道德情操。同时,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小陈与批评者的形象细腻刻画出来;借助诗句、名言的引用,使整个内容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技法提升:‎ 情与理,如果能够有效融合,就一定会产生强大的论证力度。具体安排这种论证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感情要真实 ‎“感情真挚”是近两年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的一个新内容。所谓“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而且能通过这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打动人。写议论文时,如果能够将真实自然的情感融入说理的过程之中,在论述过程中展示出细腻的感情氛围,就一定会增加论证的效果。‎ ‎2.论据要典型 足够的、典型的事实材料,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用来阐明观点的事实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当然,足够的材料并不意味着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写作时,事实要写得概括简明,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细加描述。另外,为了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围绕论点,运用逆向思维,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这样就会使论点更加可靠,这就是有效的反面论证。‎ ‎3.融合要自然 将丰富细腻的情感与典型充足的事例自然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整个论述展示出水乳交融的论证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以严谨的逻辑安排各部分写作内容。不同的事件,考虑其与写作中心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感态度,并将各种情感态度自然融入文章中去。融合过程中,必须注意材料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而不能出现“油是油,水是水”的现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