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密集训练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二次密集训练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畏是人类的一种伦理精神与道德品格。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思想理论;小人不懂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说多有轻蔑。其中的“天命”实际上是指自然及其运行规律。那么,人类又为什么要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呢?这是因为,人类是自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级动物,须根据大自然的时节变化、气候变迁与星移斗转来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饮食也是依时节而变。这表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不仅如此,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每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因而,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而从自然生态史来看,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某些动植物就早已生活于地球之上。这就意味着,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史,人类应该对它们予以敬畏、尊重和爱护。 现代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每一生物物种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都有他人他物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并且,任何一个物种,上至人类下至一株小草或一只蚂蚁,也都有着自身的生存法则。也就是说,每一地球物种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态位”。就人类而言,站好“生态位”不仅要求人类必须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而且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且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生态位”,一方面,破坏和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过多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不断强占、挤压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如把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盘中美味,这些行为势必招致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物种的强烈回应与报复,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带来危机。因此,老子就曾告诫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就是说,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不争或没有自己的私利。恩格斯也警示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正因如此,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安排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用生态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恰恰是人类对自然心怀敬畏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人应该敬畏自然及其运行规律,敬畏是高尚的人所具心有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格。 B.人类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比如人类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饮食也依时节而变。 C.人类要敬畏大自然的原因是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人要靠自然界生活。 D.自然界万物都有自身的生存法则,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并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提出中心论点,并通过一系列论证,最后提出人类要对自然心怀敬畏的要求。 B.文章以设问突出观点,围绕原因,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C.作者从伦理道德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展开论证,指出人类要生存必须调节好与自然的关系。 D.文章引用孔子、老子、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力支撑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不应该妄言战胜自然,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最终都将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总会面临始料末及的变化,很多时候开始的成功到最后却毁于一旦。 C.老子认为,人类不能因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自然,不能去争抢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这样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D.如果人类不断破坏和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强占挤压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必将走向毁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 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摘自张晗胡载《冠状病毒“这一家子”》) 材料二: 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毒从何而来,但是病毒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病毒与生物的军备竞赛也一直是演化的最强推手,病毒还打破了生殖隔离的壁障,让基因得以在不同的生物中流动。病毒的理想状态是既不引起太严重的症状——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毕竟要生存,抢资源的时候该下的狠手还是得下。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病毒最终会与宿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说人类与能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就属于此。但是病毒会变并,有些变异会导致病毒的宿主改变。病毒与新的宿主没有长期磨合的默契,就会出现“下手没轻没重”的问题,其中有些下手特别重的就会给宿主带来致命疾病。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唯独来自于野生动物的病毒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毒从哪里来》) 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病毒、SARS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成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毒繁殖。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摘自胡慧祯《蝙蝠采访记》) 4.下列对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状病毒1937年首次在家禽体内被分离出来,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 B.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C.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D.冠状病毒通过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人体的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并繁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材料一还使用了作解释、打比方等,使得被说明的对象特征非常鲜明。 B.病毒并不是只会带来疾疫的灾星,它刺激生物进行选择进化,还能让基因在不同生物间流动,在生物的长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2019-2020年流感季,北美地区流感大爆发,报道有2000万人患了流感,1.4万余人死亡,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D.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会降低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是蝙蝠虽携带大量可怕病毒却基本不发病的重要原因。 6.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各有怎样的语言表达特点?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恋 庄先生是济南的一位小绅士。他不过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有时候作作科员,有时候去当当中学教师。 路旁旧货摊上的一张旧黄纸,或是一个破扇面,都会使他从老远就杀住脚步,慢慢地凑到摊前。他爱字画。先随手地摸摸这个,动动那个,然后笑一笑,问问价钱。最后,才顺手把那张旧纸或扇面拿起来,看看,摇摇头,放下;走出两步,回头问问价钱,或开口就说出价钱:“这个破扇面、给五毛钱吧。” 块儿八毛的,一块两块的,他把那些满是虫孔的,乌七八黑的,折皱得像老太婆的脸似的宝贝,拿回去。晚上,他锁好了屋门,才翻过来掉过去地去欣赏,然后编了号数,极用心地打上图章,放在一只大桶木箱里。 大小布政司街的古玩铺,他也时常地进去看看。他只能买那值三五块钱的“残篇断简”,或是没有行市的小名家的作品。每逢进到这些满目琳琅的铺子里,他就感到自己的寒酸。他本来没有什么野心,但是一进古玩店。他便想到假若发了财,把那几幅最名贵的字画买回家去,盖上自己的图章,该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先生成了好几家古玩铺的朋友。香烟热茶,不用说,是每去必有了:他们还有时候约他吃老酒呢。他不再渐愧。果然不出所料,他给他们介绍了生意。 商人们又打了个好主意,把他称作“收藏山东小名家的专家”。以庄先生的财力,收藏家这头衔是永远加不到他身上的。而今,他居然被称为收藏家了,于是也就不管那个称号里边所含的讽刺,庄先生想名符其实地真去作个专家。他开始注意山东省的小名家。现在,他肯花一二十块,甚至三十块钱,买一张字或画了。 他不惜和朋友们借读,或把大衣送到当铺去。 在七七抗战那年的春天,朋友们给庄亦雅贺了四十的寿日。前些日子,杨可昌——济南的一位所谓的收藏家——居然带来两个日本人来看他的收藏。在四十的寿日这天一想,这的确有很大的意义。连日本人都来参观,哼,他的这点收藏已使他有了国际的声誉! 寿日的第二天,他发了个新的誓愿:我,庄亦雅,要有一件真值钱的东西! 夏初,一家小古玩商得到一张石谿[注]的大幅山水、杨可昌与庄亦雅前后得到了消息。 杨先生想赚一笔钱,庄先生想花一笔钱买过来,作传家之宝。 最后,杨先生,看时机已熟,递了个价——二百五十元。 庄先生也看准了那张画。跑了不知多少次,看了不知多少回,他断定那一定是真的。但是,每看一次,他的难过也增加了许多。他没有钱。 及至听到杨先生出了二百五十圆的价,他不能再考虑,不能再坐。一口气,他跑到小古玩店。 画儿打开。愣了一会儿,他低声地说: “我给五百!明天交钱!怎样?” 他得到了商家的“好吧”两个字。他昏迷了一小会儿。然后疯也似地跑回家,把太太的金银首饰,不容分说地,一股拢总都抢过来,飞快地又往回跑。 他得到了那张画。 七七抗战。庄亦雅也与别人一样,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的消息。 敌人已越过德州。庄先生决定不带着太太,而只带着石谿与山东小名家逃出去。但是,走不成。敌机天天炸火车。自己没关系。石谿比什么也要紧。他须再等一等。 等来等去。又把杨先生等来了。 庄亦雅,本是个最心平气和的人,现在发了怒:“你又干吗来了?国都快亡了,你还想赚钱吗?”“不必生气。”杨可昌笑着说,“你知道东洋人最精细,他们知道你有石谿。他们的军队到,文人也到。 挨家收取古物。你要脑袋呢,交出画来。要画呢,牺牲了脑袋!”“好! 我的脑袋。我的画都是我自己的!请不必替我担心!” 杨先生的脸上极严肃了:“庄先生!东洋人派我来,请你出山,作教育局长!” “嗯?” 庄亦雅像由梦中被人唤醒似的发出这个声音来。 待了一会儿,“我不能给东洋人作事!” “你要肯答应作局长。你可以保存这点世上无双的收藏,不但保存,东洋人还可以另送你许多好东西呢!你若是不肯呢!他们没收你的东西,还要治罪——也许有性命之忧吧! 怎样?”庄先生低着头。声音极微地说:“等我想一想!” “要快。” “明天我答复你!” “现在就要答复!” 杨先生的一支香烟吸完,又看了看表。“怎样?” 庄亦雅对着那两只收藏宇画的箱子、眼中含着泪,点了点头。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选自《老舍选集第三卷,有改动) 【注】石谿: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善画山水,也工人物、花卉。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在始而和平,继而抗战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市民庄亦雅的经历,表现的却是有关个人和家国关系的重大主题,具有发人深思的社会意义。 B.庄亦雅原来只肯花很少的钱买一些价值不大的旧货或古玩,后来竟然肯花一二十甚至三十块钱买一张字或画,根本原因是古董铺商人对他的追捧。 C.杨可昌去替日本人游说庄亦雅的时候,通过威逼利诱,使庄亦雅就范,其言其行显露出他既有作为商人的狡诈,也有作为侵略者走狗的猖狂和无耻。 D.“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了主人公庄亦雅“恋”和“死”的因果联系,寥寥几个字中间包含着惋惜痛心、斥责、警示等各种意味。 8.小说以“恋”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说,即使没有杨可昌出现,正亦雅也有可能变节叛国,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木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教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注]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曰:“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贯高等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得出。孝文帝既立,召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也。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敌士卒战死者教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敞,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以为鲁相。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此处“张王”即赵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B.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C.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周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D.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结实之意,“苗裔”后就引申为世代较远的子孙。 B.“弑”在我国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诛”和“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 C.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是为孝;故剃光头发的髡利是一种羞辱。 D.“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头触地面时间短暂,“叩头"是它的俗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赵王没有参与谋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赵王在内的众人;田叔自愿随王进京分罪共罚;也有为王做证之意。 B.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由他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 C.田叔以退为进,为民做主。鲁王搜刮百姓,民怨沸腾;田叔设计,故意惩戒百姓,以周唤醒鲁王的道德良知;最终的确达到了让鲁王还钱的目的。 D.田叔考虑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为鲁国的国相,在规劝鲁王时煞费苦心,他的儿次行事看似不给鲁王面子,可实际上都是在维护鲁王的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2)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权先辈①归觐②信安 赵 嘏 衣彩③独归去,一枝兰更香④。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注】①先辈,唐时中第者之统称,也特指中进士者。②归觐:回家晋见父母。③衣彩:相传老莱子行年七十,父母犹在,常身穿“五色彩编棚衣,弄雏乌于亲侧”。后遂称孝养父母为“衣彩”。①“一枝”句,意谓权 某已成进士。古人常以芝兰称生子弟。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诗题,运用典故,点明了权某中进士后回家省亲之事。 B.领联用“芳草”“百花”两个色彩明丽的意象,反衬了凄凄别情。 C.颈联诗人想象路途上的情况,用“亭台”“滩声”两个意象概括路径。 D.尾联以景作结,以“小帝”“书堂”清幽的环境,暗示了友人情趣不凡。 15.全诗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I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峡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战后总结中向鲁庄公说明自己做出追敌决定的理由是“ , ”。 (2)《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主客临别又驻马停船原因的两句是“ , ”。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了那些诗人谪官大都在此处聚会的一个缘由,是岳阳“ , ”的地理位置。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机器人也要记上一功。 疫情的爆发,让医疗机构和医卫工作者上紧了发条,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以 一部分人力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对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是一次 的实战,也是一次对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这一次,中国企业拿出了硬实力。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 的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城,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 到了智能服务领域。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面覆盖。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产品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了,疫情退去之时,才是机器人企业面对常态化长久考验的开始。 17.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担 始料未及 防治 渗透 B.分流 始料未及 防治 延伸 C.分流 实如其来 渗透 防控 D.分担 实如其来 防控 延伸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B.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这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 C.正是5G网络的支持使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D.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同样风头正劲的是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 19.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 A.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 B.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C.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城、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D.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免疫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① ,免疫系统就开始反应,免疫细胞、血液、体液等就向受感染处汇聚,杀灭病毒或冲淡病毒的毒性。 ② ,免疫细胞过多会无差别攻击正常细胞,体液汇流也可能造成其他器官能量不足功能衰竭,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目前对付细菌可以依靠抗生素,但病毒的变异非常快, ③ ,只能依靠间接方法来调控人体免投反应的强度,最终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清除。 21.下面是中国教育报的报徽。请写出该报散的构图要素及其离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 以个字,(5分)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很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袭中国,亿万人民群众陷入了恐慌之中。 日常平凡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不惧危险,冲锋陷阵,成为抗击疫情最坚国的防线。面对他们,人们感动,心疼,安心,看到希望,纷纷赞扬他们的伟大。 日常平凡的快递员,在抗疫特殊时期,冒着感染的危险,为亿万居家隔离的人们递送食品、物资。有了他们,商品得以流通,人们不再焦躁,安享居家静好,纷纷点赞,说他们此刻也堪称伟大。 除了他们,还有一线民警、社区工作者、前线志愿者…… 学校网站拟推出“平凡与伟大——抗疫专刊”,其中重点转载抗疫战斗中医护人员的事迹,同时还有快递员、一线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人的事迹,其中需要配发一些围绕主题“平凡与伟大”的评论,以深化大家的认识,彰显他们的精神。请你积极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例子属于“怀有敬畏之心”的原因。C原因不完全,还有“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 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以及“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 活史)D后半句仅针对人类) 2.A(第一句不能算是中心论点) 3.D(“生存带来危机”并不等同于“必将走向毁灭”) 4.D(A“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说“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1965年” 并不能确定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B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的是整个冠状病毒粒 子本身,而不是它表面的刺突糖蛋白突起。C原文说“冠状病毒的宿主种类繁多”,至于 冠状病毒是否“种类繁多”,文中并无提及,于文无据) 5.B(A材料二中没有用“列数字)C“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毒应来自野生动物”说法错误, 材料二中说,流感病毒来自家畜而非野生动物。D“不会降低”说法错误,材料三说“在 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 6.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冠状病毒的特征及感染机理(或致病机理);语言上,术语准确,比喻 形象。(或严谨科学,比喻形象)。 ②材料二侧重介绍人(或生物)与病毒的演化关系;语言上,运用口语,深入浅出。(或表 达口语化,生动活泼) ③材料三侧重介绍蝙蝠携带病菌却不发病的原因;语言上,对话问答,简明扼要。 (每点2分,内容和语言各1分。答案的格式也可以写成:内容上: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语言上: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7.B(古董铺商人对他的追捧只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庄亦雅对收藏书 画的痴迷,以及渐渐膨胀的虚荣心) 8.①凸显小说主人公的癖好,使人物特征鲜明。②显示小说谋篇布局的中心,全文围绕 “恋”组织材料,使叙述不蔓不枝。③点出导致主人公误入歧途的雅癖,启发读者思考癖 好与气节的关系,意蕴厚重,使主旨突出。 (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观点一:同意这种看法。理由:①庄亦雅有虚荣心,重视别人送的含有讽刺意味的名号! 为虚名所累,已经丧失了真正的自我。②庄亦雅痴迷于所恋之物,视石谿如命,为了守 住石谿不惜牺牲自己和妻子,只要面对石谿和民族气节的选择!他自然是选择石谿而放 弃民族气节"③庄亦雅缺少民族气节"他为日本人欣赏他的收藏而感到自豪,不考虑 给他和中国人民造成苦难的是日本的侵略,不顾民族大义,失去民族气节;最终背叛了 家国"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①七七抗战,庄亦雅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 的消息,说明他有爱国之心。②他斥责杨可昌“国都快亡了,你还想赚钱吗”,说明他有 着清晰的国家意识,为国难而痛心。③面对敌人的利诱,他明确地表示“我不能给东洋 人作事”,说明他内心有大是大非的界限" (没有表明观点不给分;表明观点,每答对一点理由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 可酌情给分) 10.D 11.B(杀就是普通的杀,中性、泛称,有罪无罪都可以用。) 12.B(“结下了生死之交”文中无从推断;“举不避亲”,也言之无据。) 13.(1)赵国人把他举荐给赵国国相赵午,赵午把有关他的情况汇报到赵王张敖那里,赵王 让他做了郎中。(“举”、“言”、“以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 就走出苑囿,常常在苑外露天而坐等待鲁王。(“休”、“就”、“暴坐”各1分,句子大 意2分。) 14.B(“反衬了凄凄别情”错,“芳草(百花”两个意象点明了送别时的季节。) 15.①对友人德才俱佳的赞赏,首句借老莱子“衣彩”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回家省亲孝敬行为的肯定,说友人是“一枝兰更香”,表现了对其才华的赞赏。②对友人的牵挂,“晚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路途上的牵挂。③赞美友人的情趣高雅,诗人想象友人居住之所有松相伴,读书赏景,情趣不凡。(每点2分) 16.(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7.D(分担,一般用于担负任务和责任,此处照应后面“工作”,而分流则对象一般是水、人 员、车辆。始料未及,强调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想的,此处语境与“预想”无 关。实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此处强调疫情的发生不可预料,实战突然间爆 发,故可以;防治,预防和治疗,而搭配对象是“疫情” !该词强调疾病发展的状况!所以 用防控更合适"渗透,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而此处语境更侧重一 种范围的延展,用“延伸”更合理。) 18.A(就内容来说,-和C虽然表述不同,但强调的重心都是“5G网络的支持”,这与上下 文强调机器人的作用不合。而D没有以机器人为主语来表述,与上下文不合。) 19 .C(原句,“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0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A“优先” 应放在“纳入”前面,“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B“进行”与“进程” 不搭配,应改为“推动”,D“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 “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 20.①当人体受到病毒攻击时 ②但免疫反应并不是越强越好 ③人类尚没有特效药物来对付病毒(每答对一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报徽的构图要素是字母“C”和“E”。“C”和“E”分别是“中国”(CHINA)和“教育)EDUCATION) 的英语首写字母,其中“E”的图案既像展开的报页,又像一个青年的头部 侧影。寓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锐意进取,读书报国,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5分, 解读“C”2分,解读“E”3分) 22.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