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在中国的史前时代,距今1万年以来,在辽阔版图的不同地理单元中,就开始演绎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考古学上形象地称之为“满天星斗”,比如辽西的红山文化、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晋南的陶寺文化、陕北的石峁遗址……随着探源脚步的迈进,我们才渐渐发现,“满天星斗”的文化中,有一些已然闪现出文明的火花。“良渚”就是其中一个特殊的案例。 大约在5300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尽管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繁荣。与以往人们喜爱的装饰玉器不同,良渚人的玉器不仅仅是美观的需要。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我们在杭州余杭的反山、瑶山,常州武进的寺墩,江阴的高城墩,上海的福泉山等遗址中,都发现了极高等级的墓群。这就似乎将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分割成不同的统治中心,呈现出小邦林立的局面。然而,历史偏偏给了余杭一个机会,在反山遗址周围,越来越多良渚文化遗址被发现,这种集中分布的遗址群落受到了良好保护,使考古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稳步开展,为良渚文明的确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今天,在我们眼前所呈现的,是有8个故宫那么大的良渚古城。它有皇城、内城、外城三重结构,有宫殿与王陵,有城墙与护城河,有城内的水路交通体系,有城外的水利系统,作为国都,其规格已绰绰有余。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其实,只要打开思路,我们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良渚古城的发现,使良渚文明的确立一锤定音。 人类的迁徙、交往,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从未间断。不同规模、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文化与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区域性的文明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等级社会模式、城市架构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选自2019-11-13《人民日报》)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前时代的中国“满天星斗”的文化序列中,良渚文化已然闪现出文明的火花,但并不是唯一。 B. 从考古的角度看,文化到文明需要证据。良渚玉器的出土确证了良渚文明为中国最早文明。 C. 区域文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区域文明的重心随着陶寺、石峁、二里头、良渚等地不断变化着。 D. 其他文化文明中青铜器和文字所承担的角色,在良渚文明中分别由玉礼器上的标识和玉器承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时先有结论,后有分析。第一段说出自己的判断——良渚文化已进入文明社会,从第二段开始则分析如此论断的依据。 B. 文章采用逐层递进的论证模式。第一段为结论,二、三段为论据,第四段为意义。 C. 文章主要从玉礼器、遗址群落、古城构制三方面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 文章末段既呼应标题“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又点明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特殊地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良渚文化尚玉风潮空前繁荣,玉礼器并不只是为了美观,还用来反映身份、财富、权力、信仰。 B. 良渚文化既有小邦林立的局面,也有集中分布的特点,而后者是良渚文明确立的必要前提。 C. 长期以来,文字和青铜器都是作为判断文化进入文明的唯一指标,而作者对此并不认同。 D. 良渚古城宏大规模、三重结构、交通体系等大型工事,透露出当时存在着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良渚文明为中国最早文明”错,文章最后一段“良渚文明为目前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能确证的最早的文明”并非“中国最早文明”;“良渚玉器的出土确证了良渚文明为中国最早文明”错,由原文第二段“良渚人的玉器……玉礼器系统”“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明的确立提供了必要前提”得出确证良渚文明需要系列证据,既包括玉礼器,还包括古城构制等。 C项“陶寺、石峁、二里头、良渚”错,原文最后一段“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相继”一词表明先有良渚,后有陶寺、石峁、二里头。 D项“其他文化文明中青铜器和文字所承担的角色,在良渚文明中分别由玉礼器上的标识和玉器承担”错,原文第三段“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所以选项一一对应关系错乱,应为“其他文化文明中青铜器和文字所承担的角色,在良渚文明中分别由玉器和玉礼器上的标识所承担”。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逐层递进的论证模式”错。文章第一段“在中国的史前时代,距今1万年以来,在辽阔版图的不同地理单元中,就开始演绎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为总括,二三段为论据,最后一段“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为总括,所以文章应为“总分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文字和青铜器都是作为判断文化进入文明唯一指标”,原文第三段为“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非“唯一指标”。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微软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将大量有关地球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 微软宣布将投资5000万美元,使用人工智能来对抗气候变化。此项投资是微软“五年计划”的一部分。微软表示,为了实现对抗气候变化的目标,需要用到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将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分别是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微软首席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搜集的各种原始数据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健康状况,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等的情况。但是,有了这些数据还不够,还需要技术来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人工智能能通过收集来自地面、空中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分成人类可以理解的各种类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观察地球环境系统及其变化的能力,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 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在使用微软的人工智能和云技术了,比如新加坡公司 JTC 就用人工智能来提升楼宇的电力使用效率。JTC 已经在 Microsoft Cloud 平台上实现了对其所辖的39栋楼宇的监控和管理。利用部署到楼宇中的传感器搜收集到的数据,JTC 现在能在故障发生前识别并修正错误,这降低了15% 的电力消耗。 (《微软将投资利用人工智能对抗气候变化》节选自《砍柴网》2017/12/19 ) 材料二: 因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联合国最高环境“地球卫士”荣誉,这也是本年度唯一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项目。2016年8月,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用户通过步行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代替打车、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低碳生活方式积攒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们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据支付宝数据显示,到现在5亿人累计碳减排792万吨,种下1.22亿棵真树,总面积相当于1.5个新加坡。 据了解,“地球卫士”是联合国的最高级别全球环境奖。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2005年设立,以表彰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变革性积极影响的杰出人物或机构。UNEP认为,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技术有力的降低了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5亿人在中国荒漠化地区种植1.22亿棵真树,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这并不是蚂蚁森林第一次受到联合国认可。今年4月,支付宝蚂蚁森林入选蓝天保卫战年度案例。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官网再度点赞称,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具有可供借鉴的普世意义。 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技术公益模式正被全球更多地区采纳。6月25日,受支付宝蚂蚁森林启发,菲律宾领先的电子钱包GCash上线了菲律宾版蚂蚁森林GCash Forest,鼓励菲律宾人通过日常生活中低碳行为更好保护环境。蚂蚁森林的创新模式,也被全球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收录到案例库。 (《带动5亿人种下1.22亿棵真树 联合国授予蚂蚁森林“地球卫士”》节选自胡华成《头条号》2019/09/20) 材料三: 西媒称,竹子不只是大熊猫的食物,还可以用来解决贫困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由于竹子并非木本植物,而是草本植物,因此生长迅速。竹子用途也十分广泛,不但可用作建筑材料或纺织原料,其根系还可以形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14日报道,致力于利用竹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竹藤组织国际政策负责人德拉培尼亚指出,该组织发布的2015年至2030年战略规划旨在普及竹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从制造脚手架、一次性制品替代物,再到制造竹炭,竹子能够在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德拉培尼亚表示,竹子有利于恢复因工业活动而退化的土壤,并且只需四五年时间就可成材。因此竹子应当被视为一种对抗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然而,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家都忽视了竹子的潜在价值。该组织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将竹子纳入自身的农林业体系当中,使竹子能够在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报道称,世界上最懂得利用竹子的国家当数中国。在全球竹子生产市场的700亿美元投资中,仅中国就占了其中的350亿美元。中国大约有800万人从事竹子相关行业,预计明年这个数字或将达到1000万人。竹子相关行业为解决贫困问题也作出了贡献。如今竹子已经不单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反映出当今中国人全力发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坚定决心。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生长着大约500余种竹类植物。 报道称,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懂得使用竹子制造竹筏、竹椅,编织竹席,制造乐器,甚至利用竹子做成舒适的竹枕。如今在中国大城市里,一些房子的外围依然环绕着使用竹子制成的脚手架,形成一道现代与传统相融的独特风景。竹子柔韧性极强,在强台风天气下甚至比钢筋更具优势。中国国宝大熊猫最喜爱竹子这种食物。不只是大熊猫,就连中国人也食用竹笋,将其视为佳肴。 德拉培尼亚指出,竹子早已不只是一种古香古色的装饰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应当将其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使其能够造福全人类。 (西媒:《世界应向中国学习利用竹子》 转自《参考消息》2019/09/17 ) 4. 下列不属于对抗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A. 搜集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种原始数据,时刻监测地球环境系统和其变化。 B. 运用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 C. 支付宝用户通过步行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方式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养大虚拟树。 D. 将竹子的利用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重视它的潜在价值,发挥其优良特性,普及竹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软公司希望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对大量有关地球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 B. 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说明“中国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 C. 中国的土地上竹类植物品种众多,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竹子产业的蓬勃发展,表现出中国人全力发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坚定决心。 D. 德拉培尼亚希望致力于利用竹子促进可持续发展,因为竹子是草本植物,只需四五年时间就可成材有利于恢复因工业活动而退化的土壤。 6. 为了提倡环保,今年9月,16岁的瑞典女孩桑伯格搭乘“零排放”的环保帆船,用两周时间渡过大西洋出席纽约的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墨西哥出现了只能点蜡烛,饮用过滤水但每天需付2000美金房费的Azulik Hotel。毋庸置疑,这种让环保政治化、精英化、贵族化、反科学反工业的极端方式是无法持续的。根据提供的三则材料,谈谈你在环保理念方面获得的启示,请分条概括。 【答案】4. A 5. B 6. ①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降低能耗,使环保科学化。②运用数字科技降低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更多人参与日常简单的环保活动,如步行、植树、拒绝一次性餐具等,使环保平民化。③运用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使环保生活化。④开拓传统材料的新用途,在环保的同时兼顾产业的发展,使环保产业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A项,结合原文“搜集的各种原始数据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健康状况,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等的情况。但是,有了这些数据还不够,还需要技术来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可见,“搜集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种原始数据,时刻监测地球环境系统和其变化。”还不是对抗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具体措施。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本题: B项,结合原文“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具有可供借鉴的普世意义。”可见,“说明‘中国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文中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观察地球环境系统及其变化的能力,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中,可得“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降低能耗,使环保科学化。”的启示;材料二“UNEP认为,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技术有力的降低了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5亿人在中国荒漠化地区种植1.22亿棵真树,具有全球示范意义。”可得“环保要平民化”的启示;材料二“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官网再度点赞称,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具有可供借鉴的普世意义。”可得“环保要生活化”的启示;材料三通过“竹子”这一传统材料的新用途的开拓事例,说明,在环保的同时可以兼顾产业的发展,可得“环保需要产业化”的启示。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 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 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8. 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9. 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2)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3)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9. (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2)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到人物、部分情节和感情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注意把握人物描写的细节,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本题B项,“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错,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故答案为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分清文中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如自然环境描写,可首先答时间、地点、季节特点等,在从人物、情节、主旨方面思考。如是社会环境,则主要考虑对人物、主旨的作用。本题第一处环境描写在开头“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解冻”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大地解冻,又指土地改革开始全面推广,所以这处描写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小说的社会背景。第二处环境描写是“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处描写主要表现少安兴奋喜悦的心情,而“小狗”“喜鹊”等也表现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三处环境描写“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这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火”代表希望,“升腾”预示着创业的成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塑造的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人物塑造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塑造人物。还可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本题主要从正面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以及典型社会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分析。比如正面描写:“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体现了队长对群众的关心。比如人物衬托: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用父亲的不参与以及妻子对钱的用途的安排衬托少安的积极进取,有眼光。比如环境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使人物置身于改革的大背景中,从而塑造人物个性;末尾点火的描写,烘托人物要大展宏图的进取精神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 ,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 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 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1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吃饱肚子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从而停止(或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2)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亮”是主语,“莅”译为“治理、管理、到、临”,是谓语动词,“官”是“莅”的宾语,“莅官”译为“做官”,“清约”是宾语补足语,故“清约”和前面不应断开,排除BD。 “车马服玩”是名词,译为“车马文具服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译文: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文帝称赞,赐给他车马文具服装,前后无数。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籍。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错。太祖,非谥号,是庙号。两者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错,原文第一段“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沈亮因言灾异,转任西曹主簿。转,改换任地,或转换官职,并不一定是贬职。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注意重点词:(1)“利”译为“好处”;“餐饵”译为“进食”;“息”译为“停止”(2)“顾”译为“只是”;“徒”译为“仅仅是”;“以”译为“因为”。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译文: 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只。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当时三吴发生水灾,粮价昂貴,百姓饥饿。刺史彭堿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价袼一天天上涨。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虛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妤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另外,因为淮河流域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岀一部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食,来赡养年老衰弱的人(帮助渡过难关)。酒只是喝着舒服(酒不过是喉舌的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纳实行。 襄阳与边关相接,从江左建制以来,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襄阳北边的屏障,加上这一带内外都有强蛮之人,盘踞边疆之上。世祖任命沈亮担任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区强蛮之人非常敬畏佩服沈亮,都积极缴鈉赋税,有几个村的村民非常狡猾,沈亮将他们全部杀死。他又派遣官员巡视各县,对县中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衰病者,官府都免除他们的赋税并施以救济。他对年老者,每年都有馈赠。当时儒学兴盛,沈亮开办学校,收学生授课教化。 郡内有个古时石堰,年久荒芜,沈亮上告高祖请加以修制,他说:“我看到本郡境内有旧石堰,那一带土地肥沃,确是一块宝地,但是荒废太久无人耕耘,我的意见,是应加以重新改造。”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议。沈亮叉修造马人陂,当地人民获得很大好处,他任期四年,升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刘诞镇守襄阳时,沈亮再当后军中兵,兼任义成。 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文帝称赞,赐给他车马文具服装,前后无数。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籍。二十七年,在任上去世,当年四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D 15. (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题应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针对选项,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D项,“暗含诗人的软弱”错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情感的鉴赏能力。作答本题应明确题目要求: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写到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和下文“吾生如寄”写人生短暂。一起写出了年华流逝,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写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之愁。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中“万斛愁”化用典故,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 “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写出了诗人的满腔离别之愁绪。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写到人生短暂,词人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漂泊不定的感叹。 “尚想三径菊花丛” 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归隐之心。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词人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只能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承接上文归隐之意,写出了仍就不能归隐,表现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 【点睛】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读懂诗歌。注意关注题目、注释关键的词句,鉴赏语言,理关系,明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遥想当年刘裕“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伐壮举。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谈笑间 (6). 樯橹灰飞烟灭 (7). 潦水尽而寒潭清 (8).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戈”“虎”“誉”“沮”“樯橹”“潦”“潭”“凝”“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口井、一棵树、一方庭院、一幢老屋,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意象。老屋在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同时,也在风雨洗礼中_______。有的年久失修、土墙坍塌,有的屋顶漏水、柱子霉烂,老房屋与古村落日益破败、_______消失。拯救老屋_______。2016年以来,由国家文物局倡导的拯救老屋行动在各地推进。在浙江松阳,在云南石屏,在江西金溪,不少凋零衰败的传统建筑再次焕发生机。 单纯从经济角度看,维修老屋或许还不如重建新房“划算”。但作为古代历史与地域文化的完美标本,民居里的土木结构、榫卯工艺、雕砖画壁,构成了中式建筑的美学意蕴,保留了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同时,保存着农业文明印记的老屋,还将为现代建筑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智慧。所以,保护老屋的“形”,( )从这个层面上看,修护老屋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文化账”。 拯救老屋的主要目的仍是有效利用,不能停留于粉墙刷漆“表面光”,而应该活态保护。外面修旧如旧,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力图保留传统风貌。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要契合当地生活习俗。 _______,保护古建筑,不等于回到旧生活。在保证安全、不破坏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生活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老屋的活态保护,让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饱经忧患 逐渐 迫在眉睫 所以 B. 饱经忧患 逐步 迫不及待 所以 C. 饱经沧桑 逐步 迫不及待 毕竟 D. 饱经沧桑 逐渐 迫在眉睫 毕竟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保留传统村落的“魂”。 B. 实则是传统文化的“神”得以传承,传统村落的“魂”得以保留。 C. 那么传统文化的“神”就能得到传承,传统村落的“魂”就能得到保留。 D. 本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保留传统村落的“魂”。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要契合当地生活习俗。 B. 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契合当地生活习俗,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 C. 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契合当地生活习俗,也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D. 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要契合当地生活习俗。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饱经忧患:侧重于经历困苦患难;饱经沧桑: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前者强调困苦坎坷挫折,后者强调时间悠久,经历多。语境强调年头久远,故饱经沧桑更恰当,排除A、B。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强调客观;迫不及待:强调主观上非常急切。语段强调老屋濒临消亡,说明拯救老屋这一情势十分紧迫,侧重客观需要。“迫不及待”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 “逐步”强调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计划的努力。“逐渐”强调慢慢地变化,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的变化。。根据语境老屋的变化以致消失,应该是缓慢无步骤的。填“逐渐”。 毕竟:终归;终究;到底。所以,上下文有因果关系。语境中无因果关系,强调“到底”“终究”,选择“毕竟”。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前语境为“保护老屋的‘形’”如果选择B项,“实则是传统文化的“神” 得以传承,传统村落的“魂”得以保留”,有语病,主语是动词性短语“保护……‘形’”,而“实则是”表判断,逻辑上主宾不搭配。排除B。 C项,“那么”表假设,而上文“保护老屋的‘形’”是一般现在时,逻辑关系不成立。 另外根据文意“实则”在这里带有转折,对前文中“划算”的做法有否定的意味,“本质”则比较中性,排除D;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的语病有两处,一是“既……也要……”关联词关联的内容有语序问题,据此排除AD;一是“符合……需求”搭配不当,排除B。 故选C。 【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菜根谭》有言:“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意思是说对于刚涉足社会的人来说,因为他涉世不深,______;而那些涉世很久的人,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对于有厚德的君子来说,______,不如纯朴本真;与其谨小慎微,不如坦坦荡荡。那些投机取巧、到处耍滑的人最终是不会成为生活赢家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回报我们。我们该有内心的道德坚守,该有仁爱之心,该有正气之节。______,也要在自己心上植一朵清莲,留香弥久! 【答案】 (1). ①所以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小 (2). ②与其精明圆滑 (3). ③纵然这社会再复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第一空后边是分号,所以这是完整的一句话,前面是“因为……”,因此此处应填“所以……”。再看文言文中“点染亦浅”译为:被污染的程度也浅,延伸到社会层面,可翻译为: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小。故第一空填:所以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小; 第二空,注意后文关联词“不如……”,所以空处应填“与其……”,后文“那些投机取巧、到处耍滑的人最终是不会成为生活赢家的”,关键词为:耍滑。“淳朴本真”对应“精明圆滑”,因此此处应填:与其精明圆滑; 语段最后三句总结全文,此空前“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回报我们。我们该有内心的道德坚守,该有仁爱之心,该有正气之节。”和空后“也要在自己心上植一朵清莲,留香弥久!”“也要”一词说明此空所填与前文应相背,分析可知,此空应填:纵然这社会再复杂。 21.请根据以下信息,以xx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xx中学的陈校长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格式正确(落款已写好),不超过85个字。 ①即将毕业的2020届同学要举行“新春与青春”的文艺晚会。 ②文艺晚会在学校综合楼报告厅举行。 ③文艺晚会于2020年1月18日晚8点08分开始。 ④2020届同学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希望余校长能出席晚会并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中学学生会 2020年1月10日 【答案】邀请函 尊敬的陈校长: 2020届学生拟于1月18日晚8点08分在学校综合楼报告厅举行“新春与青春”文艺晚会。诚请您莅临晚会,并恳请您给即将参加高考的2020届学子加油助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能力。本题在解答的时候需要学生找出关键信息,首先是主要的时间和主要目的,其次是要按照邀请函的要求进行拟写,注意所写的内容要完整,要突出,特别是注意字数不能超过85个汉字。 注意:给“陈校长”写邀请函,一定要有称呼:尊敬的陈校长;抓关键词:地点:综合楼报告厅;时间:1月18日晚8点08分;主题:“新春与青春”文艺晚会;注意标明“邀请”二字,以及邀请意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巴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为己立心,为人立命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而我认为,当我们有一颗爱自己的心,却能将生命熔铸于为他人的博爱中,方是可以代代相传的极致浪漫。 何为人世间最浪漫的事?定是孟子笔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不论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或是孔子口中的“大同社会”,所描绘的,都是人人互相关爱的和谐社会。 古往今来,不乏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将个人熔铸社会担当;亦有袁隆平田间埋首数十年只为天下人皆饱的大爱无疆;如今中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是彰显了“一带一路”的包容普惠格局。历史长河滚滚,爱他人从未在时代中黯淡,反而在人与人的联结中熠熠生辉。 浪漫的延续,需要我们为人立命。 有人塔顶万丈光,有人巷尾一身锈。今之众人,他们有堂堂君子之才貌,却只有戚戚小人之格局。他们分明有济生民于涂炭之力,却选择冷眼旁观,他们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现代人多以“丧”标榜自己,用“佛系”作为逃避世界的伪装,终将在孤芳自赏中走入越来越狭小的天地。相反,四川冯炼家族守墓红军八十多年,中国女排团结一致,一举夺冠,为祖国争光,无不彰显了人性的宽广与担当。为人立命,方可博得人生之壮美。 但另一方面,爱他人,并不意味着湮灭个性。当我们爱他人时,其实更好地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这又何尝不是爱自己的表现呢? 浪漫的延续,亦可在“为己立心”中实现。 鲁迅曾说:“愿青年人一如萤火,能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此后若没有灯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诚哉斯言。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如刘瑜“对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更好的我们,方是社会最好的根基。反观当下,香港暴乱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祖国两岸人民的心。暴乱中,年纪最小的台独分子只有13岁,何等令人痛心!这便是不爱自己,没有为己立心的表现。由此可见,唯有学会爱自己,将个人“小我”融入于社会“大我”中,方可博得天下之欢畅,赢得人生之壮美,在黑暗中展示光亮于一隅。 我们欣赏孤岛独悬之美,但却更惊羡于孤岛连接成大陆的震撼之感。为己立心,为人立命,每个人根植于自己的土壤,却又在为他人时高蹈于云端之上,方能成就这浪漫又美好的人世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已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 参考立意 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爱祖国。 2.懂得爱他人爱祖国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3.爱自己开端,爱他人是发展,爱祖国是情怀(或原则、底线等等)。 4.爱他人爱祖国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素材: 1.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人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很难活得越来越好。爱自己要学会接纳笑对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选择的东西。爱自己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欣然接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越来越优秀活岀属于自己的风采。即便如残疾作家史铁生、断臂夭使雷庆瑶、无臂钢琴师刘伟遭遇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 2.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妨补上一句: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浪漫到爱别人。孟子还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他人者,一定能得到他人回敬的爱。“仁者爱人”,仁者又怎么会对自己不仁不爱,只不过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完美才有力量去爱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爱。 3. 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独善身到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爰别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岀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 4.李连杰创办壹基金,姚明创办姚基金,濮存昕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对他人的关爱中他们提升了生命的境界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他人只有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爱才能积极回应,当生命的冷雨凄风骤然而至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保护他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人抱团取暖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那一段严寒。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可怜的一个不会施与爱的人是可悲的。只有将爱自己与爱他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走出狭隘,让生命沐浴在爱与被爱的光辉下,变得丰盈而厚重。爱自己、完善自己能让我们拥有完美的人生但这只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别人才能拥有整个浪漫的世界。 结构层次:文章标题《为己立心,为人立命》,点明自己的观点:爱自己、为众人。文章前三段引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我认为”很好地将名句与自己的观点结合,议论恰当。主体段落正反对比,突出观点:为人立命,方可博得人生之壮美;唯有学会爱自己,将个人“小我”融入于社会“大我”中,方可博得天下之欢畅,赢得人生之壮美,在黑暗中展示光亮于一隅。文章结尾升华扣题,再次阐述人应“爱自己、为他人”。全文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视野。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是一篇佳作。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