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私人讲学的历史常常要追溯到孔子的杏坛讲学。而实际上,在孔子之前有没有私人讲学的历史还很值得探究。自汉武帝取董氏的“独尊儒术”后,孔子一下子从诸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官方载体,在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终极文化理想,而后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以至于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大多都归于孔子。就孔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来看,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那么私人讲学,其肇始之归于孔子,就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私学,就一定有官学。而且据可考的史料记载,官学要远早于私学。能够冲破“学在官府”的垄断,想来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可以想见,只有以孔子的学力、德行构成的影响力,才有可能决定性地打破这一垄断局面,而且私人讲学之风确确实实在孔子之后开始勃兴。我们所说的书院,正是私人讲学的殿堂。而书院的兴盛直至高峰,都是和时代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的。‎ 当然,私学的这种勃兴常常伴随着与官学的博弈。官学自然教授经史,然而总其归途,总还是要落实在教化上。一时之官学有一时之教化,一朝之官学便有一朝之教化。经史本身自不变,然讲经讲史之法却实在一代有一代的侧重。这种重教化的教学育人,虽然也在历史上培养了从郑玄到孔颖达等许多大儒,然而古代政治的教化之弊还是渗透其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正在于官学选士的存在。自周代起,官学的基本体制便已完备,而选士则是官学最主要的职能之一。这样官学和取士便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系,而这种联系,是私学无法比拟的。‎ 史籍可见的私人书院,是建于唐朝的张九宗书院。而其正式完备,则是在宋代。而宋代的书院则蔚为大观。为何在宋代,书院才得以兴盛,这个问题实际上还得回到其从官学的突围。正因为官学与朝代的紧密联系,所以在晚唐五代时期,官学的发展就几乎停滞。经济凋敝、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人心不安,混乱的朝堂更迭,处于下层的文人士子根本无从施展才华和抱负,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眼中只有军事力量,根本无暇顾及官学。史料记载,从北宋初年直到范文正的庆历新政的官学复兴,在这八十余年期间,官学没有任何进步。中央官学仅有一个国子监,地方上更是凋敝不堪。乱世过去,文化开始复兴,在宋代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之同时,科举名额也大大增加,官学无法满足大量学员读书的需要,于是私人学院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诉求都已经成熟。而在官方,书院既迎合了崇文抑武的中央集权趋势,又满足了知识分子读书的渴望,解决了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书院自然是提倡的。于是,就在北宋时期形成了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四大书院。‎ 然而随着明清科举制的高度制霸,出仕必由学校的铁律最终确立下来,当文人士子只有一条科考之路可走的时候,书院还是衰落下去了,可是它带给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文化风景却始终光彩熠熠。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私人讲学的场所就是书院,孔子只有凭借自己的学力、德行构成的影响力,才有可能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建立私人书院。‎ B. 虽然有待探究,但因孔子在中国学术文化中的巨大贡献,人们对“私人讲学肇始于孔子”这一结论是很可以理解的。‎ C. 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都大多归于孔子,是因为孔子在“独尊儒术”后,逐渐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 D. 官学与选士的政治关系,导致私学比之而衰。每朝的官学教化都不同,这源于官学要为朝廷服务,官学的教化之弊就显而易见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私学和官学均教授经史,但官学侧重于教化育人,其目的在于政治的需要,官学要为选士服务,所以“学在官府”长期垄断。‎ B. 官学最重要的职能在于选士,不同朝代的选士标准不尽相同,其官学的教化也就有了不同,但是总体上看,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 晚唐五代时期,官学的发展就几乎停滞,恰恰在这个时期,战乱、朝代更迭等社会现象致使私人书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D. 宋代文化复兴,官学无法满足知识分子读书的需要,官方不得不极力加大对书院的投资建设力度,由此四大书院走向兴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孔子设立私学的经历看,开办者个人的学识对于私学的存亡兴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官方的政策、学子的求学需要等因素也不可或缺。‎ B. 官学的政治教化之弊显而易见,但官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培养大儒,而是培养官府需要的后备力量,所以弊端之于官方是不存在的。‎ C. 晚唐五代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官学发展停滞不前,因而私人学院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诉求成熟起来。‎ D. 书院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官府对人才选拔标准的制霸,而宋代的书院满足了官方崇文抑武的政权需要,所以宋代书院的发展蔚为大观。‎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概述文章有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项,“孔子……建立私人书院”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孔子建立私人书院。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官方不得不极力加大对书院的投资建设力度”于文中无据,文章只是说“对书院自然是提倡的”。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晚唐五代时期……私人学院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诉求成熟起来”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私人学院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诉求成熟起来”是在宋代乱世过去、文化开始复兴以后,并非在“晚唐五代时期”。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 B.‎ ‎ 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 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 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 ‎5.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 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②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③结构上,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 ‎6. 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本题中,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考查段落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先找到前三个自然段,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然后再看这一内容与标题和下文的关系。前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听闻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后怀抱巨石自沉汨罗而死的事件,交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这一内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标题“端午的阳光”,引发下文有关端午节的感想。‎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然后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接着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比如本题所涉及的段落是文章“前三段”,属于开头的文字,所以对于结构上的作用,主要从与标题的照应和对下文的引出等方面作答。‎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标题设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题干已经明确“几重含义”,说明答案不止一点,同时应分点作答。“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由此可以知道“端午的阳光”表层意是指此时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见证了此刻的历史。“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端午的阳光”又指“屈原的精神光芒”。“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端午的阳光”更是指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对后人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B.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C.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中最后一段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E.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7. C 8. BE ‎ ‎9. ①重温经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饱满人的心灵,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②诗歌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便于古诗词的普及;③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④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B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选项和阅读材料,在文中筛选出和选项相对应的内容,仔细比对,判断正误。对比时要注意选项与原文之间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A项,“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不准确,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都充分肯定了”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故选BE。‎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选文,整体把握选文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选文,根据题目要求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读材料,可知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者三则材料。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 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B. 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C. 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D. 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 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 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比如“摄” “行” “署”“权” “守”等。‎ D. 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坐朝、面南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皇帝的赏识。‎ B. 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 C. 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 D. 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 ‎(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 句首补主语1分,“代”“锡” “旧例”“特”)‎ ‎(2)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 ( “逋” “严急” “被留系者” “籍” “蠲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由画线部分的上文“建议陕西禁解池盐”“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可知,梁鼎提出禁池盐的建议并施行,但谋划多失败,众多大臣上表反对,朝廷下令商议……画线句子中“鼎”指的是梁鼎,人名;“坐”,因……获罪;“度支使”官职;“本官”指的是原来的官职;“未几”是表时间的词语,不久的意思;“丁内艰”指母亲去世,为母守丧,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据此可正确断句。‎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错,应为“兼任官职”。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中有“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句意为“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情况,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他在陕西为官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至道初……徙陕西”可知梁鼎在陕西为官是在宋太宗时期,之后任过殿中丞,“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多所蠲免”,可见“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不是在陕西为官时所为。‎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的关键词和句式有:(1)此句是省略句,句首应补出主语;“代还”,重新回到朝廷任职;“锡”,通假字,通“赐”,赐给;“旧例”,惯例;“特”,特别。(2)“逋”,拖欠;“严急”,严厉急迫;“被留系者”,被拘押的;“籍”,名词作动词,登记;“蠲免”,免除。 ‎ 参考译文: ‎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 佐郎。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 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 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 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 ‎ 梁鼎上奏请求运成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 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答案】14. CD 15.‎ ‎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诗词意思、诗词的思想主旨、诗词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C项,“‘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应该是是借喻修辞手法,不是借代。D项,“‘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说法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故选C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也是赏析诗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答题时,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诗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宵”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泪泪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纳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侧面烘托)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激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也就是说诗人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奏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是借景抒情。答题时可以从这两句所运用的手法——侧面烘托、叠词、对仗和借景抒情这几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 ‎【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叠词、对仗等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深情地表达对远行朋友的无限牵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 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3). (2)至人无己, (4). 神人无功, (5). 圣人无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寄、郎、至、功、名。‎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西方某些国家总是对叙利亚问题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对阿勒颇地区大量的伤亡平民漠不关心。‎ ‎②相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纯学术著作,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明显平易近人了,读起来没有什么文字障碍。‎ ‎③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以后,刘慈欣常常要接受各式各样的访谈,参加各式各样的沙龙、派对,一时间炙手可热。‎ ‎④《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应当解决的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消极应付、让枣推梨,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应追究责任。‎ ‎⑤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中国队对阵荷兰队,在大比分2:1领先的情况下,被荷兰队 反戈一击,连失三局,最终遗憾地以总分2:3告负。‎ ‎⑥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然而,安倍晋三丝毫没有悔改和认错之意,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实让人气愤。‎ A.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合乎语境;‎ 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浅显,容易理解。此处用的是义项②;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望文生义;‎ 让枣推梨:比喻兄弟友爱。用错对象;‎ 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用在此处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B. 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并直呈教育部。‎ C. 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 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平竞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搭配不当,“减少”不能搭配“门槛”。B.“近30多页”语义矛盾。D.成分残缺,“择优录取”后加“原则”。‎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比如A.搭配不当,“减少”不能搭配“门槛”;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比如D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应该在“择优录取”后加“原则”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 ‎19.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A项,“略尽绵薄之力” 表示尽力,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B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项,“莅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用在此处不合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谚语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 ‎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提升自信,延长寿命等,总之② 。其实,只要愿意,③ ,做慈善、做好事、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答案】① 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解析】‎ 此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关联词语来组织答案。此类题目应结合上下文来解答。①处结合下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判断出此处应填“不习惯给予”之类的内容;②处结合前文“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可判断出此处应填“给予有好处”之类的词语;③处结合下文各种给予的做法可知,此处应填“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答案】①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 ‎ ②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解析】‎ 试题分析:考生要站在材料中文学教授授课的角度分析,教授点燃的前三只蜡烛代表俄国三位不同的文学大师,注意教室是黑暗的,二介绍托尔斯泰时,“阳光撒满教室”,很容易理解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它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于是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并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尽管小郭团队的学业成绩因此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的成果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丘成桐科学奖铜奖。‎ 小郭团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有一种大爱叫坚持 逆天了,小郭团队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丘成桐科学奖铜奖!那么,中学生的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深深感到,是他们坚持反复实验的精神。‎ 毫不否认,小郭团队的成功与他们善于发现司空见惯事物的研究价值密切相连。但仅仅具有发现普通事物具有研究价值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坚持的精神。如果小郭他们没有坚持的精神,就算他们发现了寻常事物的研究价值也不会获得成功。试问一下,有很多人发现电流通过和阻断时,螺旋线圈发出噪声具有研究价值,为什么只有贝尔发明了电话?有很多人知道蒸汽机的研究价值,甚至成功地制造出用蒸汽机推动的车子,为什么只有只有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无他,唯坚持尔!同理,如果不是小郭他们拥有坚持的精神,作为中学生的他们怎能顶住巨大压力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去研习与高考基本没关联的知识?怎能克服种种困难(像学业波动之类)一往无前获得成功?‎ 也毫不否认小郭他们的成功还有其他因素,譬如说“注重相关理论学习,父母、学校等外界支持”等等,但这绝非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超过小郭他们的人数不胜数,但没有几个人获得成功;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一所学校不支持孩子、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但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那些人没有像小郭他们一样动手实践并坚持下去。‎ 小郭他们如此,他人亦然。‎ 如果不是拥有坚持的精神,以色列化学家谢赫特曼怎能孤身在外漂泊30年,最终改变了科学家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如果不是拥有坚持的精神,河北某高校的韩春雨怎能耐得十年板凳冷,进而由一个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坚持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小郭他们坚持精神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爱,不仅仅是对自己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更是对千千万万个受粉笔灰伤害的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为任何缘故而爱;而是当临死时见到敌人仍然爱他们的时候,我第一次体验到的爱,那是心灵的本质。‎ 是的,人最高贵的情怀是心中常常怀有对普天下所有人生命的关爱。当小郭他们怀着为所有受粉笔灰伤害的师生的关爱去坚持实践解决问题时,他们的生命中彗星出现、狂风咋起!‎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考生首先需要细读材料,思考小郭团队的成功因为哪些因素,然后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写作。‎ 分析如下:‎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她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你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 ‎--善于观察、掉捉细节、发现未知的眼睛,帮助其意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颇可探究的问题。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即对事物的“初恋般的热情”和目标感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 ‎--团队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志同道合的助力。“分工合作”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中认为的现代西方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的根本原因他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觉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科学素养,永远是研究的前提。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 ‎--周遭之人的肯定、理解,关怀(精神支持)与学校的设备设施(物质支持)。特别是身为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不以分数与名次为唯一评价标准和要求的宽容。宽容的氛围,永远是天才诞生的前提。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试验。‎ ‎--沉潜、坚持、投入。“宗教般的意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关于“成功因素”“个人成长与成功”类作文主题,如“坚持”、“拼搏”、“意志”、“团队合作”、“兴趣”、“投入与付出”、“善于观察与思考”都可以成为考生立意所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