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14:第1课 窦娥冤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14:第1课 窦娥冤 Word版

窦娥冤 ‎[常识·速览]‎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戏曲作家。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代表作品可分为三类:悲剧《窦娥冤》等、喜剧《救风尘》等、历史剧《单刀会》等。‎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和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遵循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1)结构 戏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 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两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2)曲调 在音乐上,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子分许多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 ‎(3)角色 在角色分工上,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 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在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4)剧本构成 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曲词是有严格韵律的新诗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有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介”即“科范”,规定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 ‎ [整体·感知]‎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概括剧本的内容 ‎1.在楔子中,窦天章的出场诗包含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折中【青哥儿】一段唱词有几层?其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折中【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这三支曲子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形象与技巧 ‎4.窦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她每一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7.第三折中【滚绣球】一曲是怎样一步步展现窦娥的反抗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地,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妙用铺排,增强语势 ‎《窦娥冤》第一折里的“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等几段曲词,是表现窦娥对自己的命运的悲叹的。她先说自己“满腹闲愁”,老天知道了都会伤感;再尽情倾诉自己愁苦的情状;接着她感叹自己的愁苦没有尽头,随即简略回顾了她不幸的人生遭遇;最后她无可奈何地宽慰自己,把自己的不幸命运归因于前世注定,为了来世的幸福,此生她要好好积德。这几段曲词反复铺陈渲染,将窦娥内心的痛苦、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 ‎2.写法指导 铺陈,又叫铺排,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它借助于淋漓尽致地细腻叙写,形成了一定的语势,有效地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绪。一般包括景物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 ‎(1)景物铺陈渲染。景物铺陈渲染可以是眼前所见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色彩上进行铺陈渲染,色彩搭配自然和谐,动静结合,给人以美感。‎ ‎(2)细节铺陈渲染。细节描写是为了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它的艺术特质表现在形象性、真实性、渲染性等方面,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品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的动作、神情,能增强人物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3)情绪铺陈渲染。人物的行为往往与人物的情绪息息相关。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往往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参考答案】‎ ‎[文脉·梳理]‎ ‎【答案】 ①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②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文本·深读]‎ ‎1.【答案】 窦天章在这里自比司马相如,饱学多识,满腹经纶。虽然现在一贫如洗,但企盼有一天能像司马相如一样功成名就,到朝廷当官。这样写为第四折写窦天章做官后替窦娥平反昭雪埋下伏笔。‎ ‎2.【答案】 共分两层。第一层:张驴儿父子虽然有恩于你,但你已经不再年轻,同张驴儿父亲做不得夫妻。第二层:你只图报张驴儿父子之恩,却忘记“夫主”旧情,辜负前夫的一片苦心。其中心意思是:窦娥这段唱词是反驳蔡婆婆改嫁的说法,指责蔡婆婆对前夫薄情寡义。‎ ‎3.【答案】 这三支曲子写公堂上窦娥受刑的场面,如狼似虎的差役打得窦娥皮开肉绽,惨不忍睹。三支曲子揭露了元代吏治的黑暗和贪官污吏残害人民的罪行。‎ ‎4.【答案】 《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光辉女子形象。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这部作品通过塑造窦娥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控诉与抗议,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璀璨夺目的瑰宝。‎ ‎5.【答案】 这一细节表现了窦娥刚烈中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从而激起了人们对她的深切同情。‎ ‎6.【答案】 目的: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使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作用:三桩誓愿,层层深入,表现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把全剧推向高潮;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7.【答案】 窦娥先强抑悲愤,接着质疑,天地本应公正,“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再接下来痛陈现实,愤怒指责天道不公,使“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荒谬污浊的现实,压抑的悲愤,冲天的怨气,彻底摧毁了她敬天畏地的心理。“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严厉的质问,是愤怒的火焰,烧毁了先前质疑的胆怯。一个怒气冲天的反抗者形象凸现出来了。既然天地如此不公,那么随着感情与认识的发展,窦娥就必然勇敢地站起来,向人们大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8.【答案】 (观点一)如果不这样处理,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惩治贪官,恐怕会陷入常规的因果报应的结局,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 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观点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窦娥冤》的话,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这一番誓愿究竟会造成多少人的伤亡,究竟会造成多大的财产损失,而只会为她的悲而悲,为她的恨而恨。我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视角的。但我们应以文学的态度解读作品,否则难免会走错路,误解作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