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2017-04)

四川省双流中学高2014级高三4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楼宇烈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时也受到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从中国传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个是“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仅正史就有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还有很多野史和辅助性历史资料。每个朝代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修订礼乐,第二件事情就是修前朝历史。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汤武革命”。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以历史为借鉴,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它是会因人而变的。那么,天命是如何变化的,又根据什么变化呢?《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上天是根据民意来行事的,《尚书》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等。“王者以民为天”。中国文化里的天不是简单地指天空的天,也不是一个造物主的天。天的含义很丰富,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是受外在力量主宰的,而是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来行动。‎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传统上用“德配天地”来赞扬孔子。圣人的品德能够与天地相配,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人绝对不能妄想去做万物的主宰,而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人们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同时,天地也是非常诚信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诚,所以做人也要诚。‎ 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要人们学习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又有两句诗描写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用竹子做比喻,人们要学习它从根子上就要有做人的气节,地位再显赫也虚心谦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人提到要学习的物,就是“水”。古书记载,孔子遇水必观,非常注重向水学习,因为水的品德太多了。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下流,普润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要求回报;水能够包容万物,却没有自己的形状,而是随器赋形。这彰显了“道”的精神。‎ 纵观近几百年来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人自身身心的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紧张,这与传统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式微颇有关系。现在亟须重振这种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将它贡献给世界。‎ ‎ (2016年07月18日 《 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与西方以神为本的文化有本质的区别。‎ B.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因为每个朝代政权相对稳定以后,都要修订礼乐和修前朝历史。‎ C.唐太宗“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句话足以说明,“以史为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传统。‎ D.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这种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夏商两代的历史可以看出,天命并非恒常不变,它是会因人而变的。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 B.从周人对历史的总结得出,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 C.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是受外在力量主宰的,而是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来行动。‎ D.上天是根据民意来行事的,“王者以民为天”,因此古书里所谓的天应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天为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 B.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中的名句都包含了要向物学习的道理。‎ C.人们首先要学习天地广大无私、广阔包容的这种品德,同时也要向天地学习诚信,天道诚,做人也要诚。‎ D.“以史为鉴” 和“以天为则”是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现在亟须重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这种精神的现代意义,将它贡献给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    1916‎ 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    相关链接:‎ ‎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 ‎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丁聪的画作讽刺现实,针砭时弊。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三中全会之后,他继续以笔为刀,揭露社会黑暗。‎ ‎     B.丁聪的漫画体现了百姓的心声。丁聪的漫画始终关注百姓的所想所需,百姓能够通得过是他作画的前提。‎ ‎     C.丁聪既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又是一个心胸较狭隘的人。他交代朋友的“罪行”时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这话明里是表达对朋友的埋怨,暗里就充分说明他心胸狭隘。     ‎ ‎ D.丁聪对漫画十分痴迷。当他说“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时,其对漫画的痴迷就淋漓地表现出来了。‎ ‎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60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而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    B.丁聪出身绘画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熏陶。他的父亲自学成才,丁聪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深受其影响。‎ ‎    C.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对象,但这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成就了他任何处境下都乐观、旷达的性格。‎ ‎    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热切地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充满忧患意识。‎ ‎    E.“时代身上的牛虻”这一标题用形象的比喻高度赞美了丁聪与时代“病灶”抗争到底的正直、勇敢的精神,诠释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备的品格。‎ ‎6.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强大的艺术”。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大”的关系进行分析。(5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房东 庐 隐 ‎ (1)当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时,兜夫“哎哟”地舒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可到了”。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在这所房子的对面,峙立着无数的山峦。当晨曦窥云的时候,我们睡在床上,可以看见万道霞光,从山背后冉冉而升。跟着雾散云开,露出艳丽的阳光。再加着晨气清凉,稍带冷意的微风,吹着我们不曾掠梳的散发,真有些感觉到环境的松软。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 (2)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永没有戴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罢!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 (3‎ ‎)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容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到了晚上,大家同坐在院子里讲家常,我们从楼上的栏杆望下去,老女房东便笑嘻嘻地说:“师姑!晚上如果怕热,就把门开着睡。”我说:“那怪怕的,倘若来个贼呢?……这院子又只是一片石头叠就的短墙,又没个门!”“呵哟师姑!真真的不碍事,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过贼,我们往常洗了衣服,晒在院子里,有时被风吹了掉在院子外头,也从没有人给拾走。”我听了那女房东的话,由不得称赞道:“到底是你们村庄里的人朴厚,要是在城里头,这么空落落的院子,谁敢安心睡一夜呢!”‎ ‎ (4)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裕余。另外还有一块大菜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子,一样不缺。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搀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 (5)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的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那福州的城子,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 (6)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师姑!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我接着说道:“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那老房东忙笑道:“师姑!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我不觉叹道:“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不叫人佩服!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慕?!……”‎ ‎ (7)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可是的呢!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 (8)我笑道:“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 (9)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刺刺地说走,真有点怪舍不得的呢!”‎ ‎(10)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刺刺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 ‎ (选自庐隐《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928年1月初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节选部分的第(1)段以写景为主,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将城乡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也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 ‎ B.文章写到乡里人不戴手表,家里也没有钟,充分体现出乡里人有着自由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不需要有城里人的那种时间观念。‎ ‎ C.第(5)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喜爱之情。‎ ‎ D.文章最后几段主要写到房东与“我”的对话,言语中流露出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也看得出作者对城市拥挤的厌倦,对乡下宽敞清静的热爱。‎ ‎8.文中画线句子说到老房东比我们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主要有哪些自然的趣味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 ‎ ‎9.小说的结尾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包含着“我”的复杂情感,请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6分)‎ ‎ ‎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 ‎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擢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 ‎  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 ‎  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 刻意:专心一意 B.未尝出一语干进 干:干预、干涉 C.犹虞其复用,力排之 虞:担忧 D.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诡辞:怪诞不实之言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 B.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已仕未仕皆可。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前权势颇重。魏晋主簿常参机要。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明清县署仍称主簿。系低级事务官。‎ ‎ D.“擢” 指官吏的选拔提拔,“假”“署”都有暂任代理官职的含义,“徙”“出”是指京官调任地方官,“征”“辟”常指官员的征召招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 C.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 D ‎.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5分)‎ ‎ ‎ ‎(2)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 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 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14.下列对这首词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 A."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手法,借花写人,写出了词中人物对青春将逝的感伤之情。‎ ‎ B.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 C.“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以景语起兴,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把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描绘了出来,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 ‎ D.《草堂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 ‎ E.结尾两句“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 ‎15.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曹操率领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英雄形象。‎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秋天漠漠向昏黑”。‎ ‎(3)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莫言惨淡经营,以一系列充满着“怀乡”和“怨乡”的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②除夕之夜,数万枚烟花同时燃放,照亮了整个天空,令人目不交睫。‎ ‎③每天清晨取蜂蜜一至两勺,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滋阴润肺,而且可以排毒养颜。‎ ‎④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马前卒”。‎ ‎⑤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战争不断,造成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小说作品中,如果作者过分注重对人物外在形象的精雕细刻而忽视内心气质的揭示,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对于最近一连串发生在各地的电信诈骗案件,众多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使得电信诈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C.周有光,出生于1906年,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D.4日凌晨,莱山区官庄村的一户农民的蔬菜大棚突然起火,8个蔬菜大棚被大火瞬间烧光,经济损失多达二十万元之巨。‎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 ① 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 ② 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 ③ 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 ④ 带来许多福祉, ⑤ 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⑥ 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 ①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既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 ②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 ③ 。‎ ‎21.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 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 ‎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03月,备受瞩目的韩国棋手李世石与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之间的“人机大战”最终以人类一胜四负的结局落幕。赛场上,“阿尔法狗”表现出了惊人的睿智。‎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机大战”确实有益于围棋传统文化的普及,但也不可否认,围棋过往的神秘感可能会大打折扣。‎ 人类选手李世石说:“这次‘人机大战’并没有让我感到失败的痛苦,反而得到了快乐。看到阿尔法狗的招法,我会想,以前对棋的理解是否是对的呢?”‎ 著名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专家宋爱国认为:“阿尔法狗”的胜利是人类探索、研究“人工智能”的历史性飞越;未来,“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生活,但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会奴役人类;人类真正应担心的是在机器的供养下,人类本身会不会退化。”‎ 这三个人的看法中,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四川省双流中学高2014级高三4月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1.C(“……这句话足以说明……”的说法太绝对)‎ ‎2. D (“古书里所谓的天是……”偷换概念,应是“中国文化里的天是……”)‎ ‎3.B( “古诗词中的名句都包含了”范围扩大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选C,丁聪所谓的交代罪行,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交代”既表现了丁聪的刚直不阿,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 ‎ 5.D、E。【解析】A,“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用语绝对,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B,丁聪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是受到了张光宇、叶浅予的影响。C,“厄运”与“乐观、旷达的性格”间强加因果。【技巧点拨】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 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得出答案。‎ ‎6.(1)含义:“平淡”是说丁聪的人生普通平常,“强大”是说丁聪的漫画充满了批判社会的力量,而强大的艺术往往是在平淡的人生中锤炼而来的。‎ ‎(2)理由:①丁聪为人低调谦逊,一直以“小丁”为笔名,甘于做最普通的小人物,放低自己反而让他更容易看到真实的百态人生,作品也就更贴近生活,充满了真实的力量。‎ ‚丁聪创作宗旨简单,所想所画都体现百姓心声。这种源于社会现实的艺术创作饱含生命力与战斗力,最终给社会乱象以有力抨击。‎ ‎ ƒ丁聪生活简单,为人淡泊,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他能够专注作画,精益求精,也能够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力量。‎ ‎    (对"平淡”"强大”内涵的解释各1分;理由答对一点给1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B(乡里人并非不需要时间观念,只是他们对时间的掌握来自自然环境,如太阳的位置等等。)‎ ‎8.①居住环境,贴近自然;可联系第(1)(5)段内容分析;②生活节奏,顺应自然;可联系第(2)段内容分析;③物产丰富,自给自足;可联系第(4)(6)段内容分析;④人际关系,淳朴自然。可联系第(3)(6)(9)段内容分析。‎ ‎ (答一点得2分,答两点得4分,答到三点得5分,既要有概括,也要有联系文本的简要分析。)‎ ‎9.①对乡下自然质朴、富足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与离开的无奈;②对热情而诚恳的老房东的喜爱;③暗含了对城市忙乱拥挤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结构,语法位置等。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如此题“干”就用现在的意思“干预”解释,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1.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全国卷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十分重视,考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记忆,也可以结合文本检验常识的正确性。D项对“徙”的理解不当,“徙”是指官职调动,没有京官外调的意思。‎ ‎【技巧点拨】识记文学常识应该是最容易得分的题型,但每年高考,这道题的均分并不高。其原因是大家普遍觉得,它费时费力,却不易见效果。不是前读后忘,就是张冠李戴。主要原因是考生没有一个系统而有规律的识记方法。考生应把高中课本中涉及到古代文学常识加以归纳,可以采用纵横结合记忆法、门别类记忆法等来加以记忆。如关于官职的升迁、变动的词语,在所学《陈情表》、《张衡传》、《烛之武退秦师》、《出师表》等课文中都有出现。如《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迁”指的就是官职调动,一般指升迁,又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的“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考生若能将这些加以综合积累,D项的错误便不难发现。‎ ‎12.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干要求分析归纳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从选项可知,它先分析了张汝明的为人,然后列举了他的行为,判断时,要注意兼顾到这两个方面。A项对应文本第一段,表明了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B项对应文本第二段,张汝明与蔡京为敌,表明了他为人正直,不惧权贵。C项写张汝明亲事母亲、为母守丧,表明了他的孝顺。D项张冠李戴,原文为“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其中“上献”指的是“献给皇上”,而不是“献给他”。‎ ‎【技巧点拨】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其次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强加因果、颠倒因果、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等。‎ ‎13.(1)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不时”、“直”、“绳”各1分,句意2分)(2)曾经在殿中暂任侍御史,当天拟写疏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摄”“具”“市恩”“以为”各1分,句意1分)句中实词的考查较多,考生可以用语法分析法、通假字法等来推断词义,如“市”本是名词“市场”之意,此句的“市”后加了宾语“物”,因而活用为动词。“直”字根据上下文购买东西和通假字“值”,推断它为“钱财”之意。‎ ‎【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市”“直”“摄”“具”“市恩”等词语,状语后置句“绳以法”、省略倒装句“摄殿中侍御史”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 ‎  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妖巫用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 ‎  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恰逢反对他的人诬陷他背离了王氏的学说,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得到了《去取录》,徽宗看了后说:“他考校这样用心,怎幺会有这样的事情?”特改为宣教郎。擢升为监察御史。曾经任殿中侍御史,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皇上夸奖他耿直。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宁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来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 ‎  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请求献给皇上。张汝明说:“皇上让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来希求奖赏呢?”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 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流传于世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A、C(A这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的手法,借花写人。C首句别开生面,不以景语起兴,而纯以陈述语气,也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 ‎15.①感叹青春将逝之情(或:伤春惜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写惜春伤春之情;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每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感情。题干中说“哪些”,说明感情不止一种。上片首句写冬春之交闺客佳人“欲减罗衣”,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她感到此时寒意犹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最难将息的心情。“不卷珠帘,人深深处。”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以下两句点明女主人公愁闷的表层原因——清明时节的连绵春雨。这场雨,不仅使气候“寒未去”,“欲减罗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所以,帘虽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关切庭院中的花儿,迫不及待地问询:“红杏枝头花几许?”当然,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定然会遭到的命运了。她仿佛看到那枝头稀稀拉拉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像啼哭一样,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呢!当然花儿哪有悲与恨,只不过是人的感情折射而已。但从其情绪之强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了。词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当别有感恨。人世间有许多人和事有如花儿般的美好,结果却被一场无情“风雨”破坏了。“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这两句词实是颇富有象征意味的。词之上片,将女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意绪表达得颇为动人。过片三句,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的凄寂和苦闷。“尽日沉烟香一缕”,她终日对首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片惜花恨雨,极力渲染出一个“愁”字。结尾两句点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层原因——佳人怀人心事。“飞燕又将归信误”,她多么希望燕子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如史达祖笔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双燕,非常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小屏风上西江路”,淡烟流水的画屏上画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当初心爱之人正是从这水路远去的!歇拍写出了闺人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一咏三叹。‎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俄顷风定云墨色 ‎(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解析: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长此以往: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担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牺牲自我,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 ‎18.C(A不合逻辑。可把“反而”改为“就”或删去。B语序不当。“一连串”为属性词,不能作状语,应把“一连串”放在“电信诈骗案件”前作定语。D成分赘余。可把“多”或“之巨”删去)‎ ‎19.C(根据逻辑关系推断)‎ ‎20. 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②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③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每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三处得5分。意思对即可。)‎ ‎21. 解析:本题考查表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第(1)‎ 题时,必须认真观察图表,特别要注意一些文字、数字的提示,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图表的意思,然后按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解答第(2)题时,要在理解图表内容的基础上,①应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从人们的汉字“书写”方式的角度探寻原因;②应根据学校汉字“书写”教育的现状分析原因。进行作答,需要注意字数要求。参考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2)①社会:电脑、手机等使很多人“失去”了手写的机会。②学校:未开设书写课,不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 四、写作(60分)‎ ‎22.【立意指导】‎ 考生可以根据三个人的看法,选择其一作文。‎ 如果选择王汝南的观点,核心立意为: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围棋是人类文化中的优秀内容,用科技引领助力其发展传承,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也要注意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选择李世石的观点,核心立意为:科技与人类的双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胜利是科技上的创新,而这场比赛让李世石得到了快乐与反思。如此看来,这场对决实乃双赢之举。‎ 如果选择宋爱国的观点,核心立意为: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隐忧。科技产品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智能化,但是也可能带来人类本身智能的退化。‎ ‎【范文】‎ ‎    围棋人机大战启迪非浅 人类围棋最高水平代表李世石1:4憾负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围棋人机五番棋大战也随之落幕。然而,关于人工智能这项令人憧憬的未来技术和围棋这项数千年古老智力运动的讨论,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带给我们的启迪也是非常深远的。‎ ‎  人工智能与围棋一直以来都是颇为小众的领域。大战伊始,科技界基本站在阿尔法狗这边,围棋界人士则多认为李世石必胜,直到后来李世石首战告负,人们才开始集中关注这个将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攻陷者为何物,并思索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功效,令其服务人类生产生活。‎ 人工智能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大概有1000亿个。业内认为,研究神经元如何工作以及多个神经元构造如何工作,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很大,如果把脑科学研究成果跟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连接在一起,这会给人工智能设计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代表,阿尔法狗具备深度学习能力,掌握古今大量对局,两年里和自己对弈3000万局。此次人机大战的目的,也是验证人工智能目前能够达到怎样的深度学习能力,而结果已然表明,它所呈现出的能力达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然而,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否对人类产生威胁。‎ 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更多地为人类服务,在保证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上,一定站在道德观上去考虑。这给人类带来另一个憧憬,人工智能正如工业革命之后的一切技术创新,将造福于人类,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阿尔法医疗”、“阿尔法交通”、“阿尔法教育”等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其实,人机大战是有利于围棋的普及的。‎ 回顾围棋发展历程,早在先秦即已出现,唐宋以后,宫廷中出现独立的棋院和专业的棋士,围棋开始走向业余爱好和专业研究并进的康庄大道。然而,这项发源于中国的智力运动,在进入现代围棋数十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却面临着世界冠军人数不断扩大、棋手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小的境况。其实,围棋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瑰宝,其对于人的智力开发,品质、意志的锻炼,都大有裨益。‎ 实际上,不少专业棋手如聂卫平、陈祖德、王汝南等,多年来致力于围棋的推广与传播,但一直未能扭转这项智力运动在大众之中日渐式微的境地。至少在人机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关注围棋,越来越多的棋手更加致力于围棋的研究。‎ 人机大战已暂告段落,阿尔法狗虽胜但离“围棋上帝”差距尚远,一方面说明人工智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于围棋技艺的探索还有较大空间。同时,期冀以此次备受关注的人机大战为契机,能够切实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围棋的普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