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年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 ‎    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 ‎    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 ‎   ‎ ‎ 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同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过去,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格林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 ‎    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同时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道理。‎ ‎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民间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 ‎(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对许多民间故事大都还只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 B. 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与欧洲经历过民间故事改编期密不可分。 C.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 D. 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做出了改变,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值得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借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分析充分阐述了必须认识到民间故事价值的观点。 B. 文章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对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 C. 文章第五段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法。 D. 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引导人们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国过去缺乏大众化的民间故事是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 B. 再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能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 民间故事如果能够用新的语言和思维来改编,就可以进入到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中。 D. 要做好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就必须抓住其中所蕴含的值得人们传承的精神要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话友 聂鑫森 ‎    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    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 ‎    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 ‎    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 ‎    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 ‎    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 ‎    “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 ‎    “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 ‎    “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    “记得吗?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 ‎    “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你称赞说:‘传神取貌,活活如生。’让我得意了好多天。”‎ ‎    “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谁在二堂喧哗?’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 ‎    “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于是,马上一片宁静。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谁在二堂喧哗!’”‎ ‎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个开天放晴的时候?”‎ ‎    “是的……是的……”‎ ‎    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护士说:“408室。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 ‎    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 ‎    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外人不准探看,走开!”‎ ‎    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 ‎    “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有问题的人。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 ‎    “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 ‎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的喝问:“谁在二堂喧哗?”‎ ‎    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 ‎    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    “平身!”‎ ‎    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 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 ‎ B. “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主要是借“慢吞吞”的车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 C. 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 D. 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2)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3)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二、默写(共1题;共14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记念刘和珍君》中通过选择复句“________,________”来暗示“爆发”才是唯一出路,号召人们去斗争。 ‎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着筑声,唱出了悲凉音调“________”,送行之人听后的反应是“________”。 ‎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描绘江水碧绿,船只竞相疾驶的热闹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再别康桥》中通过柳树来写康桥柔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7)《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0分)‎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 , 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 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 今行而无信 , 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臣左手把其袖            君知其难也                        D. 伏尸而哭,极哀          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 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 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 寓驿舍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释】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 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 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 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 五、单选题(共2题;共8分)‎ ‎6.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逢孙(páng)        卮酒(zhī)         漫溯(sù)        匕首(bì) B. 厚遗(wèi)         创伤(chuàng)      瞋目(chēng)     淬火(cuì) C. 濡缕(rú)          百舸(gě)        方遒(qiú)       玉玦(jué) D. 长篙(hāo)         菲薄(fēi)       颓圮(pī)        浸渍(zì)‎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花间派”是产生于晚唐五代的一种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等。 B. 古诗有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C. 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D. 《黍离》出自于《诗经·王风》,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 六、综合(共1题;共12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    我国今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试采可燃冰的成功,(        )。‎ ‎    这些钻井平台每一座都比城堡还要大,人站在旁边得拼命仰起头才能望到顶,其中黄色的“蓝鲸1号”尤其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试采可燃冰的任务后,“蓝鲸1号”钻井平台目前正在这里进行维保。“蓝鲸1号”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台长‎117米,宽‎92.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从船底到顶端有37层楼那么高。在这座重达42000吨的平台上,集中了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这么一个          能够在海上高速行驶,还能“钻”到深海开采能源,实在令大家          。‎ ‎    在抵御强风暴方面,“蓝鲸”具有超强的能力。今年夏天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遇到了非常猛烈的海上风暴,最大风力达到12级。事实证明,这个大家伙果然           , 经历风暴后,继续顺利完成了开采任务。‎ ‎    “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实现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这意味着对于“蓝鲸1号”来说,就算是“钻”到地球最深点也不在话下。‎ ‎(1)文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达到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B. “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C. “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实现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 ‎ D. “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B.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C. 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D. 使全世界的视线都聚集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惹人注目    庞然大物    引以自豪    不负众望      B. 举世瞩目    硕大无朋    引以自豪    不孚众望 C. 惹人注目    硕大无朋    望洋兴叹    不负众望      D. 举世瞩目    庞然大物    望洋兴叹    不孚众望 七、写作(共1题;共60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    材料一:路遥在《人生》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每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    材料二:鲁迅在《导师》中寄语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    材料三: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任意两则材料为基础立意并恰当引用,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主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 (1)C (2)D (3)D ‎ ‎【解析】【分析】(1)C项,伯格只是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分析了其中所包含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的元素,而不是“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故本题选C项。 (2)D项,错在“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对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故本题选D项。 (3)A项,“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分析错误,以偏概全,文中还有其他元素影响大众化,如新的语言和思维、现代观念等。B项,原文“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可知这一说法错误。C项,原文“要尽量符合儿童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这一信息可知这一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项。 ‎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2.【答案】 (1)C ‎ ‎(2)①热爱艺术。时子春与季尊秋常常交流、切磋戏剧内容。②为人刚正。在季尊秋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批斗时,只有他敢于维护朋友。③重情重义。为完成季尊秋最后的心愿,他冒着风险去探看好友。 (3)①在人物形象上,文章结尾以戏应答,再次将两人对戏剧的热爱和友情的真挚表现了出来。②在艺术结构上,将文章推向高潮,这一情节既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的诀别,也是痴迷艺术的季尊秋生命的绝唱。③在思想内容上,在弥留之际,季尊秋这一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对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最有力的回击,它引发了我们对时代的反思,深化主旨。④在情感表现上,文章结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增强文章感染力。 ‎ ‎【解析】【分析】(1)C项,“谁在二堂喧哗”这一句并非每处都是双关。根据文本第十四段“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不是双关。故选C。 (2)解答本题首先需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时子春在文中的性格特点,根据文本第九段到第十二段可以看出时子春经常和季尊秋在一起讨论话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时子春热爱话剧的性格特点,文本“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可以看时子春为人刚正的性格特点;文本第四段“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可以看出时子春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3)从人物形象上看,文章结尾一两个人的戏文结尾,再一次表现了了两个人对戏剧的热爱表现了出来;其次,艺术结构上,将文章推向高潮,这一情节既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的诀别,也是痴迷艺术的季尊秋生命的绝唱;第三,从思想内容上看,在弥留之际,季尊秋这一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对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最有力的回击,它引发了我们对时代的反思,深化主旨;第四,从两个人的情感表现上看,文章结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增强文章感染力。 ‎ 故答案为:⑴C; ⑵①热爱艺术。时子春与季尊秋常常交流、切磋戏剧内容。②为人刚正。在季尊秋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批斗时,只有他敢于维护朋友。③重情重义。为完成季尊秋最后的心愿,他冒着风险去探看好友。 ‎ ‎ ⑶①在人物形象上,文章结尾以戏应答,再次将两人对戏剧的热爱和友情的真挚表现了出来。②在艺术结构上,将文章推向高潮,这一情节既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的诀别,也是痴迷艺术的季尊秋生命的绝唱。③在思想内容上,在弥留之际,季尊秋这一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对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最有力的回击,它引发了我们对时代的反思,深化主旨。④在情感表现上,文章结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增强文章感染力。‎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时子春与季尊秋常常交流、切磋戏剧内容,表现他热爱艺术;在季尊秋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批斗时,只有他敢于维护朋友,表现他为人刚正;为完成季尊秋最后的心愿,他冒着风险去探看好友,表现他重情重义。 ⑶本题考查对结尾段落作用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要放归原文,结合上下文,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一般来讲,结尾段落总结全篇,深化主题。个性化的解读,一般向内挖掘,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思想内容、情感表现等方面组织思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二、默写 ‎3.【答案】 (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记念刘和珍君》中通过选择复句”“《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着筑声,唱出了悲凉音调”“《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描绘江水碧绿,船只竞相疾驶的热闹场面”“《再别康桥》中通过柳树来写康桥柔美”“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象的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徵”“舸”“鸿儒”。 ‎ 故答案为: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⑵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⑶漫江碧透;百舸争流;⑷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⑸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三、文言文阅读 ‎4.【答案】(1)C (2)B (3)D (4)①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②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 (1)购:重金征求,悬赏。 (2)B项,“以”均为连词,表目的;A项,介词,被/动词,给予;C项,代词,他的/代词,那;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3)“亡国”说法错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①句关键词:“忍”“伤”“虑”。第②句关键词:“耻”“除”“岂”。 故答案为:(1)C(2)B(3)D (4)①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②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点评】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一是根据平时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二是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概括分析题来推断文意,三是实在不懂的地方可以暂时放过。‎ 四、诗歌鉴赏 ‎5.【答案】 (1)A (2‎ ‎)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 ‎【解析】【分析】(1)A项,“恬淡幽静”错,首联“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中,“闲坊”可知冷落不热闹,“古驿”可知荒凉,地属僻静“闲坊”(坊,街道),驿是陈旧“古驿”,门虽“朱扉”却又常“掩”,客厅是荡荡“空堂”,诗一开头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营造了荒凉幽寂的气氛。故选A。 (2)首联“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闲坊”地处僻静,“古驿”陈旧、荒凉,门常掩,又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该联借景抒情,以荒凉之景烘托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绕庭数竹饶新笋”,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运用动作描写,此处借竹增松长感慨时光流逝。“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这诗句题在壁上,字迹漫漶,蛛网尘封,尚依稀可以辨认。这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他怎能不心事万千。尾联用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 故答案为:⑴A; ⑵ 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单选题 ‎6.【答案】 C ‎ ‎【解析】【分析】A项, “匕首”的“匕”读bǐ。 ‎ B项,“创伤”的“创”读chuāng。“瞋目”的“瞋”读chēn。‎ D项,“长篙”的“篙”读gāo。“菲薄”的“菲”读fěi。‎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7.【答案】 B ‎ ‎【解析】【分析】B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错,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登岳阳楼》是近体诗。故选B。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六、综合题 ‎8.【答案】 (1)D (2)C (3)A ‎ ‎【解析】【分析】(1)本题,“‘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表意不明,应修改为“‘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据此分析可排除AB两项。C项,“实现了”后面缺少宾语,而且,“实现”表示目标已经达到,这与现实不符,我们的目标远不止这些。因而,C项修改错误。D项修改正确。故选D。 (2)本题,括号前面是一个短语,中心词“成功”是后面句子的主语,而“全世界的目光”不能作为括号里句子的主语。据此分析可排除AB两项。“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上”,比“使全世界的视线都聚集到了……上”更贴切,应排除D项。故选C。 ‎ ‎ (3)第一组: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根据语境,黄色的“蓝鲸1号”的不俗表现,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注意。应选“惹人注目”。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第二组: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根据语境中的一组数字,分析可知,这里应选“庞然大物”。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第三组:引以自豪:以此感到自豪。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语境中说,这个“庞然大物”还能有那么大的本能,令大家“引以为豪”。第四组: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这里应选“不负众望”。A项全都恰当。故选A。 ‎ 故答案为:⑴D;⑵C;⑶A;‎ ‎【点评】(1)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七、写作题 ‎9.【答案】 【参考例文】 ‎ 为青春而奋斗 ‎    青春就似如一个将要升起的太阳,一点一点的在绽放光芒;青春就似如那朝气蓬勃的大树,不断地以她的生机使得景色美丽;青春就似如一条河流,永不退缩,浩浩荡荡,涌出一种永不停息的气概……鲁迅寄语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精彩的。‎ ‎   ‎ ‎ 青春时的奋斗,当然莫过于学习。在学校里,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有出色的一刻。学校里的竞争尤为激烈,路遥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对于我,正当青春少年之时,必然要为此付出努力。平常的日子里,我总会努力的听老师讲解每一道题,每一篇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文章。只有仔细地听好了一切,才能够使我顺利的征服一座座无比高的山峰。到了考试的日子,我会更仔细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争取做到最好,这意味着平常辛辛苦苦奋斗了一学期的成果啊,意义重大!因为我深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的惋惜;也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一样的道理。因此,正是这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节,才需要去奋斗,而我们只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所以,我们就要围着一个目标而拼搏奋斗,积极进取,“苦尽甘来尽是甜”,而当我们真正奋斗过之后,回来的正是一个满意的答复,从中也享受到了各个科目的乐趣,语文的优美、数学的神奇、地理的壮美……一种奋斗后的甜蜜感觉顿时涌上心头,真所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    在生活中,正当青春年华的我们,也更需就要奋勇前进。发展德、智、体、美样样都行。对于我来说,就是要在班级做一个好的榜样,完善道德品质,增强体育锻炼,在一次次大型演讲与表演中,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才华!‎ ‎    奋斗的青春,是一首精彩的乐曲;奋斗的青春是一幅亲手作笔的水墨山水画;奋斗的青春就是一局象棋,只有不断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奋斗过来的胜利……‎ ‎    只有努力并奋斗过在这美好的人生年华,我们的青春才会激荡出更精彩的人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在列举的三句话中任选二句,分析这两三句之间的联系,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主题,进行写作,同时在作文的时候要合理地引用这些名言。 ‎ ‎【审题】‎ 本次作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首先理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则名言,考生要逐一理解名言的意思,明确其侧重点。第一则是路遥的话,路遥的话重点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青春时期是人生中最宝贵时期,是非常重要的,‎ ‎ “紧要”“只有几步”等,强调青春是易逝的,要开拓进取。第二则是鲁迅的话,鲁迅强调的是青春的力量,青春是一种改变与创造的力量,是一种带来可能性的力量,是一种把空白时间变成饱满历史的力量,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第三则是毛泽东的话,他的话强调个人的奋斗与国家进步的关系,每个人创造财的财富,留存的精神,正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最核心的要素,强调“青年”“奋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三则名言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都是有关“青年”的哲理名言。然后分析要求,题干明确指出请以任意两则材料为基础立意并恰当引用,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主题,要求考生针对这些名言来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同时要以其中二句进行立意,这就需要考生找到名言之间的相关性,然后进行立意。如结合路遥、鲁迅的话,可以围绕“青年”或“青春”来谈“进取”“奋斗”,如结合路遥和毛泽东的话,可以围绕“青年”或“青春”来谈“奋斗”和“担当”;如结合毛泽东、鲁迅的话,可以围绕“青年”或“青春”来谈“奋斗与国家进步”的关系,任选两句行文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①    积极进取,青春的主旋律;②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③展现青春朝气,认真面对生活;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⑤无奋斗,不青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此题注意要求:请以任意两则材料为基础立意并恰当引用,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从材料中“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立意为:“胸怀天下,担当己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