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浙江省余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9学年度高一物理期中试卷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落体运动,他所运用的方法是 A. 假设-观察-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B. 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C.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假设-观察-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D.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观察-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答案】B 【解析】 在研究落体运动时,没有只受重力作用的环境,只能根据一定的逻辑推理得到结论,B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 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D.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答案】D 【解析】 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空间位置无关,AB错误D正确;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C错误; 3.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9月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夏季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图中的“莲花碗”是田径的主赛场,下列关于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 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一个时间间隔 C. 短跑运动员跑100m和200m都是指位移 D. 高水平运动员400m比赛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其他运动员200m比赛的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其自身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可以看做质点,故A错误; B.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个时间段,故是一个时间间隔,故B正确; C.短跑运动员跑200m时,不一条直线,故200m是路程而不是位移,故C错误; D.400m比赛时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不可能大于200m时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4.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则 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 ) B. 物体通过 处的速度为 C. 物体经过 时速度为 D. 物体经过前和后 的位移之比为 1: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可知,本题考查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分析本题。 【详解】A.由题意可得,后半段时间为t1,则,则前半段时间为,解得故A错误; B.设物体通过 处的速度为v1,根据公式可得,解得,故B错误; C.设物体经过 时的速度为v2 ,根据公式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有,故C正确; D. 物体经过前的位移和后 的位移分别为,,解得 ,故D错误。 5.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 L=21m 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 A. 4m/s2 6s B. 2m/s2 3s C. 2m/s2 5s D. 2m/s2 s 【答案】B 【解析】 【详解】右图中信息可知运用公式可得,解得,再由公式 得。,故B正确。 6.如图甲、乙所示的x– t图像和v– 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 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 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乙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都是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位移时间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两车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所以路程相等,故B错误; C.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 D.0~t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7.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 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 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 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 θ D. 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A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 A、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受到B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 C、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θ,故C正确; D、由于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8.如图所示,顶角为直角、质量为M 的斜面体ABC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30°,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沿垂直于 BC 方向对斜面体施加力 F,斜面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则关于斜面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斜面体的受力情况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故选C. 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半圆弧轨道两端点M、N连线水平,将一轻质小环套在轨道上,一细线穿过轻环,一端系在M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恰好静止在图示位置,下列说法疋确的是( ) A. 轨道对轻环的支持力大小为mg B. 细线对M点的拉力大小为 C. 细线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 D. N点和轻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圆环受力分析;因圆环两边绳子的拉力相等,可知两边绳子拉力与圆弧对圆环的支持力的夹角相等,设为θ,由几何关系可知, ∠OMA=∠MAO=θ,则3θ=90°,θ=30°;则轨道对轻环的支持力大小为,选项A错误;细线对M点的拉力大小为T=mg,选项B错误; 细线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选项C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N点和轻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选项D正确。 10.如下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起始状态的两木块作为整体受力分析,求出起始状态时下方弹簧的弹力。待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对下面木块受力分析,求出终了状态时下方弹簧的弹力。根据胡克定律求出两状态下弹簧的形变量,然后据几何关系求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详解】将起始状态的两木块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可得下方弹簧的弹力 ,则起始时,下方弹簧的压缩量。待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上方弹簧弹力为零,对下面木块受力分析,可得下方弹簧的弹力,则终了时,下方弹簧的压缩量。由几何关系得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1.图(a)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 A 缓慢移动到 B,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 点移动到 B 点,如图(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B.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D.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 A 缓慢移动到 B”可知,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根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可解答本题。 【详解】设弹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根据平衡可得,从A到B的过程中,减小,所以FN变大,排除AD;小鸟所受摩擦力为,所以摩擦力变小,故答案选B。 12.2018年7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我国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正式在京沪线上运行。一列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节车厢前端开始通过站台上一站立的工作人员开始计时,相邻两节车厢依次通过该工作人员的时间之比不可能是( ) A. 2:1 B. 5:2 C. 6:5 D. 7:3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整个过程通过两个相等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最大为1:(),所以大于此比值的均不可能。 A. 2:1不大于1:(),可能,故A不符合题意。 B. 5:2大于1:(),不可能,故B符合题意。 C.6:5不大于1:(),可能,故C不符合题意。 D. 7:3不大于1:(),可能,故D不符合题意。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水平面夹角为θ,物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B. 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 拉力F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 D.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选项A错误; B.物体水平方向一定受摩擦力,则物体一定受支持力;所以物体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处于平衡,即物体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因为物体合力为零,知拉力F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方向一定竖直向上。故C正确。 D.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14.如图所示,格鲁吉亚物理学家安德里亚仅靠摩擦力将 25 个网球垒成 9 层高的直立“小塔”。网球 A 位于“小塔”顶层,下面各层均有 3 个网球,网球 B 位于“小塔”的第 6 层,已知每个网球质量均为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他网球对 B 球的作用力大小等于 B 球的重力大小 B. 拿掉 A 球,“小塔”将无法保持平衡 C. 第 8 层的三个网球与 A 球间的弹力大小各为 D. 最底层 3 个网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均为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由题中“格鲁吉亚物理学家安德里亚仅靠摩擦力将 25 个网球垒成 9 层高的直立小塔”可知,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可解答本题。 【详解】A.因为B 球保持静止,所以B 球受到平衡力,因此其他网球对 B 球的作用力大小等于 B 球的重力大小,故A正确; B. 拿掉 A 球,其他小球的受力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平衡条件被破坏,因此“小塔”将无法保持平衡,故B正确; C. 第 8 层的三个网球与 A 球间的弹力的合力与A球的重力相等,但由于第 8 层的三个网球与 A 球间的弹力并不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故弹力大小不为,故C错误; D. 最底层的 3 个网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等于全部球所受重力,因此每个网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均为,故D正确。 15.物体做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 t=0 s 时,物体的速度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s 时,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 B. t=50 s 时,物体离出发点 25m C. t=2 s 时,物体速度大小为零 D. 物体做往复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从a-t图中可知,物体在第1s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第2s做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到2s末,速度恰好减为零,之后重复前两秒的运动过程。 A.物体在前两秒速度方向一直不变,故A错误; B. t=50 s 时,由于物体是重复前两秒的运动状态,根据公式,可得前两秒的位移为1m,所以t=50s 时,物体离出发点25m,故B正确; C. t=2 s 时,第2s做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到2s末,速度恰好减为零,故C正确; D. 物体是重复前两秒的运动过程,故D错误。 16.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连接木块A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木块A和木块B可能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 A. 2个和4个 B. 3个和4个 C. 4个和5个 D. 4个和6个 【答案】AC 【解析】 【详解】B至少受到重力、A对B压力和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四个力。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有可能没有静摩擦力,因此B受到4个力或5个力;而A受到力支持力与重力外,可能受到拉力与B对A的摩擦力。因此A可能受到2个力或4个力。 A.2个和4个.故A符合题意. B.3个和4个.故B不符合题意. C.4个和5个.故C符合题意. D.4个和6个.故D不符合题意. 17.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B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小球B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10N,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小球重力不计)( ) A. 小球A只受到杆对A的弹力 B. 小球A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 C. 此时绳子与穿有A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 D. 小球B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 【答案】B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对A、B分别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A球受到杆对A的弹力与绳子的张力,故A错误;B、对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则有:,故B正确;C、此时绳子与穿有A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20N,故C错误;D、根据力的合成,结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小球B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故D正确;故选BD. 三.实验题 18.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纸带在钩码 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该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__. A.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 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 C.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2)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并测得连续三段相邻点的距离,但不 小心将该纸带撕成了三段,并丢失了中间段的纸带,剩余的两段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B 两点的距离x1 = 9.8 mm,C、D两点的距离x2=17.6 mm.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打点计时器打下C、D两点的过程中,钩码的平均速度v=_____ m/s. (3)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0.88 (3). 9.75 【解析】 【详解】第一空.不一定要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计算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故A错误;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大些,密度尽量大一些,可以减小受到的阻力的影响,可减少实验误差,故B错误;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以保证纸带充分利用,该次序不能颠倒。故C错误;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造成的误差,故D正确。 第二空.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T=0.02s,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 第三空.中间段的纸带有1个计时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得:xCD-xAB=2aT2,解得a=9.75m/s2 19.甲同学尝试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c,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Q.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图中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_____N (2)下列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Q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乙同学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两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1和F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时读数为F′,通过作图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 【答案】 (1). 5.80 (2). ABC (3). C 【解析】 【详解】第一空.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10格,则1格就等于0.1N,所以示数为5.80N。 第二空.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正确;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正确;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错误。 第三空.实际测量的合力应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即F′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为理论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偏差,即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为F.故C正确,ABD错误。 四.计算题 2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斜面,斜面质量为 M,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现在物体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F 的拉力,物体与斜面始终保持静止。试求: (1)斜面对物体的弹力为多大? (2)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多大? 【答案】mgcosθ Fcosθ 【解析】 【详解】(1)根据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在垂直斜面的方向只受弹力,因此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2)若将物体和斜面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斜面所受摩擦力与拉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故 21.在平直的测试汽车加速性能的场地上,每隔100 m有一个醒目的标志杆。两名测试员驾车由某个标志杆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汽车通过第二个标志杆开始计时,t1=10 s时,恰好经过第5个标志杆,t2=20 s时,恰好经过第10个标志杆,汽车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若汽车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64 m/s后立即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则汽车从20 s末到30 s末经过几个标志杆? 【答案】(1)2 m/s2 (2)6个 【解析】 【详解】解析:(1)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经过第二个标志杆的速度为v0 在0~10 s内,3L=v0t1+ 在0~20 s内,8L=v0t2+ 解得a=2 m/s2 (2) 由(1)解得v0=20m/s, 由v=v0+at2=60 m/s 到达最大速度v'=v+aΔt 代入数据得Δt=2 s t3= t2+Δt =30 s 在t2~t3内汽车位移x= 代入数据得:x=636 m 则经过的标志杆数n==6.36个,即6个。 22.如图所示,钉子A、B 相距 5l,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质量为2m 的小物块,另一端绕过 A 固定于 B。质量为 m 的小球固定在细线上 C 点,B、C 间的线长为 3l。用手竖直向下拉住小球,使小球和物块都静止,此时 B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忽略一切摩擦, 重力加速度为g,取 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受到手的拉力大小 F; (2)若 F 的方向在竖直面可以任意改变,要使小球静止在相同位置,最小值为多少? 【答案】 【解析】 【详解】(1)设AC绳的拉力为F1,BC绳的拉力为F2,由几何关系可得 解得 (2) 由于小球依然在原位置不变,F 的方向在竖直面可以任意改变,重力和AC绳的拉力都不变,BC绳的拉力大小未知,所以当拉力F与BC绳的拉力垂直时,拉力最小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解得 23.A、B两车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B 车在前,车速36km/h,A 车在后,车速72km/h,当A、B相距 100m 时。 (1)如果 A车立刻刹车减速,B 车仍做匀速运动,为避免相碰,A车的加速度 a 大小为何值时,A车与 B 车恰好不相撞。 (2)如果 B 车刹车减速,加速度大小为1m/s2,A车也马上刹车减速。A车的加速度 a大小为何值时,A 车与 B 车恰好不相撞。 【答案】0.5m/s2 m/s2 【解析】 【分析】 由题中“A、B两车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可知,本题考查追击相遇问题,根据运动公示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1)有题可得,当A车的速度减速等于B车的速度时,若恰好两车相遇,则其加速度为最小加速度 恰好不相撞则 解得 (2)若B 车刹车减速,当两车速度相同时恰好不相撞,则可得 且 两车位移分别为 联立解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