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一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卷上)‎ ‎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微元法 C.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应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s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m.第2s内发现火车前进了6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0.5m/s2 B.2m/s2 C.3m/s2 D.4m/s2‎ ‎3.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5.河水的流速随离河岸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 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60s B.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7m/s ‎6.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根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固定的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轻杆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端用一根细线悬挂一小铁球,当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 B.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向上 C.小车可能以加速度gtanα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anθ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多选都不得分)‎ ‎7.在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可以成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现象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 C.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铀元素的半衰期为T,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 ‎8.19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也是在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B.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0,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C.保持入射光强度不变,增大人射光频率,金属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小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9.如图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处的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v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C,O′是O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点,且O′A:O′B:O′C=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关系是(  )‎ A.v1:v2:v3=1:3:5 B.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C.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的动能相同 ‎10.如图所示,在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最低点b滑上粗糙水平面,圆弧轨道在b点与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物块最终滑至c点停止,若圆弧轨道半径为R,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B.物块滑到b点时对b点的压力是mg C.物块滑到b点时对b点的压力是3mg D.c点与b点的距离为 ‎11.一兴趣小组做了一次实验,实验时让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下落H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他的重心又下降了h后停住,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至t2时间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t2时刻该同学的加速度为零 C.t3时刻该同学的速度达到最大 D.在t3至t4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图象和可以定性描述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格2分,共14分)‎ ‎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的位置并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  ;B中  .‎ ‎14.如图1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为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细线拉力和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本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两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适当远些 B.不必用天平测出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C.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速度传感器的电源 D.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时,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2)某同学在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表中第3次实验缺失的数据是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F(N)‎ vB2﹣vA2(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  ‎ ‎(3)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2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填写“平衡摩擦力不足”或“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 ‎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6分共38分.答题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物理公式,只有答案或只有数字运算的不给分)‎ ‎15.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QCS=45°)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是45°,如图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16.如图所示,木板右端BC段为光滑圆弧且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AB段的上表面与圆弧的最低点相切,木板的左端A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铁块.现突然给铁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铁块到达木板B位置时速度变为原初速度的一半,之后继续上滑并刚好能到达圆弧的最高点C.若木板质量为2m,铁块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铁块滑到B位置时木板的速度;‎ ‎(2)小铁块到达C位置时两者的共同速度;‎ ‎(3)光滑圆弧面的半径.‎ ‎17.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第二次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 ‎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一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卷上)‎ ‎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微元法 C.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应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明确各种科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理想化模型、极限思想等.‎ ‎【解答】解: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涉及物理量较多,因此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故A正确;‎ B、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极限思想,把时间轴无限分割,得出面积大小等于物体位移的结论,故B正确.‎ C、点电荷是高中所涉及的重要的理想化模型,都是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故C正确;‎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及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的是理想斜面实验法,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 ‎ ‎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s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m.第2s内发现火车前进了6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0.5m/s2 B.2m/s2 C.3m/s2 D.4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由题意知,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和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利用逐差法求解.‎ ‎【解答】解:根据相邻相等时间位移之差 解得:‎ 故选:C ‎ ‎ ‎3.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图可知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由图象中斜率可得出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由图象与时间由围成的面积可得出物体的位移.‎ ‎【解答】解: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再反向加速,由面积可知,物体的位移为零,故A错误;‎ B、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CE段的斜率最大,故CD段的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 C、从A到D物体一直做正向运动,故位移一直增大,而D到E物体反向运动,故D点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 D、BC段的位移为×4m=34m,故D正确;‎ 故选D.‎ ‎ ‎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木板撤去前,小球处于平衡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先求出各个力,撤去木板瞬间,支持力消失,弹力和重力不变,求出合力后即可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木板撤去前,小球处于平衡态,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Nsin30°=0‎ Ncos30°﹣G=0‎ 解得 N=‎ F=mg 木板AB突然撤去后,支持力消失,重力和拉力不变,合力等于支持力N,方向与N反向,故 加速度为 a==‎ 故选C.‎ ‎ ‎ ‎5.河水的流速随离河岸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 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60s B.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7m/s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将船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河岸方向和沿河岸方向,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当水流速最大时,船在河水中的速度最大.‎ ‎【解答】解: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A、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t==s=100s.故A错误.‎ B、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时,船渡河时间最短,故B正确;‎ C、船在沿河岸方向上做变速运动,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故C错误.‎ D、当水流速最大时,船的速度最大,vm= m/s=5m/s.故D错误.‎ 故选:B.‎ ‎ ‎ ‎6.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根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固定的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轻杆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端用一根细线悬挂一小铁球,当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 B.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向上 C.小车可能以加速度gtanα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小车一定以加速度gtanθ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先对细线吊的小球分析进行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对轻杆固定的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得出轻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加速度方向求出,但速度可能有两种,运动方向有两种.‎ ‎【解答】解:A、B、对细线吊的小球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α=ma,‎ 得到:‎ a=gtanα 对轻杆固定的小球研究.设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β=m′a′‎ 因为a=a′,得到β=α>θ,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故A错误,B正确.‎ C、D、小车的加速度a=tanα,方向向右,而运动方向可能向右,也可能向左.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多选都不得分)‎ ‎7.在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可以成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现象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 C.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铀元素的半衰期为T,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 ‎【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分析】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电子释放出来;半衰期的大小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 ‎【解答】解:A、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故A正确.‎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故B正确.‎ C、β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电子释放出来.故C错误.‎ D、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D错误.‎ 故选:AB ‎ ‎ ‎8.19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也是在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B.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0,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C.保持入射光强度不变,增大人射光频率,金属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小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考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分析】A、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与照射光的强弱无关;‎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即可求解截止频率;‎ C、光的强度等于光子数目与光子的能量乘积;增大频率时减小了光照强度;‎ D、根据电子跃迁过程中,由△E=Em﹣En,即可求解.‎ ‎【解答】解:A、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并不是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金属的逸出功W0=hγ,得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γ=,故B正确;‎ C、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个光子的能量值越大,光子的个数越少,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故C正确;‎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间能量差,故D错误.‎ 故选:BC ‎ ‎ ‎9.如图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处的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v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C,O′是O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点,且O′A:O′B:O′C=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关系是(  )‎ A.v1:v2:v3=1:3:5 B.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C.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的动能相同 ‎【考点】平抛运动.‎ ‎【分析】三个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列式分析.‎ ‎【解答】解:A、三个小球的竖直分位移相同,故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相等,水平分运动为匀速运动,故初速度与水平分位移成正比,故v1:v2:v3=O̒A:O̒B:O̒C=1:3:5,故A正确;‎ B、三个小球的竖直分位移相同,根据可以得到时间相同,故B正确;‎ C、由于初速度不同,根据末速度公式,末速度不同,故C错误;‎ D、由C分析,三个球落地的速度大小不同,故也不一定相同(质量也不知道是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B.‎ ‎ ‎ ‎10.如图所示,在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最低点b滑上粗糙水平面,圆弧轨道在b点与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物块最终滑至c点停止,若圆弧轨道半径为R,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B.物块滑到b点时对b点的压力是mg C.物块滑到b点时对b点的压力是3mg D.c点与b点的距离为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向心力.‎ ‎【分析】由机械能守恒可求得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由向心力公式可求得b点对物体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b点的压力;‎ ‎【解答】解:A、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R=mv2;‎ 解得b点时的速度为,故A错误;‎ B、b点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而做圆周运动,则由F﹣mg=m可得,支持力F=3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b点的压力为3mg; 故B错误,C正确;‎ D、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可知,mgR﹣μmgs=0,解得bc两点间的距离为,故D正确;‎ 故选:CD ‎ ‎ ‎11.一兴趣小组做了一次实验,实验时让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下落H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他的重心又下降了h后停住,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至t2时间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t2时刻该同学的加速度为零 C.t3时刻该同学的速度达到最大 D.在t3至t4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分析】根据支持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的方向,从而判断出该同学所处的状态.‎ ‎【解答】解:A、在到t2时间内,支持力的大小小于重力,加速度大小向下,所以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 B、在t2时刻,支持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为0.故B正确.‎ C、在0至t2时间内该同学加速度大小向下,t2时刻该同学的速度达到最大.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t3到t4时间内,支持力的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上,所以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故D正确.‎ 故选:ABD ‎ ‎ ‎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图象和可以定性描述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当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板和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用整体法求解出加速度.当木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隔离分析得出两者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得出正确的图线.‎ ‎【解答】解:A、当F较小时,木块和木板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则知a∝t;‎ 当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对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恒定,加速度恒定,即a2==μg;‎ 对m1,加速度为 a1==﹣,由于<,可知a1图线后一段斜率大于前一段的斜率,故A正确,B错误.‎ C、由A的分析可知,木板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木板的速度图象是曲线,后来是倾斜的直线,由图示图象可知,C正确,D错误;‎ 故选:AC.‎ ‎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格2分,共14分)‎ ‎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的位置并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 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B中 应将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原来的位置O点 .‎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步骤A中只有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才能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进一步才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步骤B中只有使结点到达同样的位置O,才能表示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根据F1、F2作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表示合力,根据几何关系可以求出合力大小.‎ ‎【解答】解:本实验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图示法,作出合力和理论值和实际值,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所以,实验时,除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外,还要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以便确定两个拉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作出拉力的图示.步骤A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步骤B中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 故答案为: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应将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原来的位置O点.‎ ‎ ‎ ‎14.如图1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为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细线拉力和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本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多选)‎ A.两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适当远些 B.不必用天平测出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C.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速度传感器的电源 D.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时,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2)某同学在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表中第3次实验缺失的数据是 2.44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F(N)‎ vB2﹣vA2(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 2.44 ‎ ‎(3)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2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平衡摩擦力过度 .(填写“平衡摩擦力不足”或“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1)两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适当远些,增大L,可以减小误差;不必用天平测出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实验应先接通电源后再释放小车;因为实验中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不需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2)根据运动学公式中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可以写出正确的表达式;‎ ‎(3)根据F=0,加速度不为零,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解答】解:(1)A、两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适当远些,增大L,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不必用天平测出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故B正确;‎ C、应该先接通电源后再释放小车,故C错误;‎ D、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时,不需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因为实验中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故D错误;‎ 故选:AB.‎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v2﹣=2as,可以求出:a=,‎ 代入数据解得:a=2.44m/s2.‎ ‎(3)根据图象可知,当F等于零,但是加速度不为零,知平衡摩擦力过度.‎ 故答案为:(1)AB;(2),2.44;(3)平衡摩擦力过度.‎ ‎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6分共38分.答题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物理公式,只有答案或只有数字运算的不给分)‎ ‎15.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QCS=45°)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是45°,如图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1)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 ‎(2)对人和球整体研究,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解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由平衡条件得:‎ Fsin45°=FCsin45°‎ FCcos45°+Fcos45°=mg 解得F=FC=mg ‎(2)以小球和该同学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Fsin45°‎ N+Fcos45°=(M+m)g 将F值代入解得f= mg,N=Mg+mg.‎ 答:(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mg;‎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mg,摩擦力大小为mg.‎ ‎ ‎ ‎16.如图所示,木板右端BC段为光滑圆弧且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AB段的上表面与圆弧的最低点相切,木板的左端A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铁块.现突然给铁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铁块到达木板B位置时速度变为原初速度的一半,之后继续上滑并刚好能到达圆弧的最高点C.若木板质量为2m,铁块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铁块滑到B位置时木板的速度;‎ ‎(2)小铁块到达C位置时两者的共同速度;‎ ‎(3)光滑圆弧面的半径.‎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分析】(1)铁块与木板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应用动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木板的速度.‎ ‎(2)木板与小铁块在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铁块到达C时的共同速度.‎ ‎(3)铁块从B到C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对系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圆弧面的半径.‎ ‎【解答】解:(1)先以木板和铁块为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动量守恒,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2mv1,解得铁块滑上B位置瞬间木板的速度为:v1=v0;‎ ‎(2)当铁块到达圆弧的最高点时,BC的共同速度为v2,以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2m=3mv2,‎ 解得:v2=;‎ ‎(3)木块和铁块组成的系统中只有重力做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2m=•3m+mgR,‎ 解得:R=;‎ 答:(1)小铁块滑到B位置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v0;‎ ‎(2)小铁块到达C位置时两者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3)光滑圆弧面的半径为.‎ ‎ ‎ ‎17.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第二次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平抛运动.‎ ‎【分析】(1)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在B点对速度进行正交分解,得到水平速度和竖直方向速度的关系,‎ 而竖直方向速度Vy=显然易求,则水平速度V0可解.‎ ‎(2)首先利用动能定理解决物块在最低点的速度问题,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表示出向心力,则滑块受到的弹力可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对轨道的压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4)物块在轨道上上滑属于刹车问题,要求出上滑的加速度、所需的时间;再求出下滑加速度、距离,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求出位移差.‎ ‎【解答】解:(1)对小物块,由A到B有vy2=2gh 在B点tan=‎ 所以v0=3m/s.‎ ‎(2)对小物块,由B到O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1﹣sin37°)=m﹣m 其中vB=5m/s 在O点N﹣mg=‎ 所以N=43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N′=43N ‎(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所以小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 μ2mg=ma3‎ PA间的距离是SPA==1.5m ‎(4)物块沿斜面上滑:mgsin53°+μmgcos53°=ma1‎ 所以a1=10m/s2‎ 物块沿斜面下滑:mgsin53°﹣μmgcos53°=ma2 a2=6m/s2‎ 由机械能守恒知vc=vB=5m/s 小物块由C上升到最高点历时t1==0.5s 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D点历时t2=0.8s﹣0.5s=0.3s 故SCD=t1﹣a2‎ 即SCD=0.98m.‎ 答:(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为3m/s.‎ ‎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3N ‎ (3)则PA间的距离是1.5m ‎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为0.98m ‎ ‎ ‎2016年12月15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