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功 功率与动能定理课件(5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功 功率与动能定理课件(50张)

第 1 讲 功 功率与动能定理 专题二   能量和动量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功和能基本概念及规律辨析 考点二 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考点三 动能定理的应用 考点四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功和能基本概念及规律辨析 考点一 1. 功的正负 :由 W = Fl cos α , α <90° ,力对物体做正功; α = 90° ,力对物体不做功; α >90° ,力对物体做负功 . 2. 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 基础 知识梳理 3. 变力做功: 变力做功的求解要注意问题的正确转化,如将变力转化为恒力,利用 F - l 图象曲线下的面积求功,利用 W = Pt 计算,也可应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等方法求解 . 4. 总功的计算 (1) 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求合外力做的功; (2) 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各功的代数和 . 5. 机械能 (1) 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即 W G =- Δ E p ; (3) 弹性势能: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就减小,弹力做负功,弹力势能就增加,伸长量与缩短量相等时,弹性势能相同 . 1. [ 正、负功的判断 ] (2018· 温州市期中 ) 载人飞行包是一个单人低空飞行装置,如图 1 所示,其发动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提供动力,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进,若飞行包 ( 包括人 ) 在竖直匀速降落的过程中 ( 空气阻力不可忽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动机对飞行包 ( 包括人 ) 做正功 B. 飞行包 ( 包括人 ) 的重力做负功 C. 空气阻力对飞行包 ( 包括人 ) 做负功 D. 飞行包 ( 包括人 ) 的合力做负功 答案 √ 2 基本题目训练 图 1 解析 解析  飞行包 ( 包括人 ) 在竖直匀速降落的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向上,则发动机对飞行包 ( 包括人 ) 做负功,故 A 错误 . 高度 下降,飞行包 ( 包括人 ) 的重力做正功,故 B 错误 . 空气阻力 竖直向上,与位移方向相反,则空气阻力对飞行包 ( 包括人 ) 做负功,故 C 正确 . 飞行包 匀速运动,合力为零,则飞行包的合力不做功,故 D 错误 . 2. [ 做功的分析 ] 如图 2 所示,坐在雪橇上的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 m ,在与水平面成 θ 角的恒定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 l . 已知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雪橇受到的 A. 支持力做功为 mgl B. 重力做功为 mgl C. 拉力做功为 Fl cos θ D. 滑动摩擦力做功为- μmgl 答案 √ 图 2 解析 解析   对坐在雪橇上的人与雪橇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雪橇受到的支持力 F N = mg - F sin θ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 μ ( mg - F sin θ ) ,由功的定义式可知,支持力做的功为零,重力做的功也为零,选项 A 、 B 错误 ; 滑动摩擦 力做功 W f =- F f l =- μl ( mg - F sin θ ) ,选项 D 错误 ; 拉力 做功为 Fl cos θ ,选项 C 正确 . 3. [ 重力势能 ]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13) 如图 3 所示,一根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座猴山上的 A 、 B 处, A 、 B 两点水平距离为 16 m ,竖直距离为 2 m , A 、 B 间绳长为 20 m. 质量为 10 kg 的猴子抓住套在绳上的滑环从 A 处滑到 B 处 . 以 A 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猴子在滑行过程中重力势能最小值约为 ( 绳处于拉直状态 ) A. - 1.2 × 10 3 J B . - 7.5 × 10 2 J C. - 6.0 × 10 2 J D . - 2.0 × 10 2 J 答案 解析 √ 图 3 解析  重力势能最小的点为最低点,结合 “ 同绳同力 ” 可知,在最低点时,两侧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相同 ,记 为 θ , 设 右边绳子长为 a ,则左边绳长为 20 - a . 由几何关系得: 20cos θ = 16 ; a sin θ - (20 - a )sin θ = 2 猴子的重心比绳子最低点大约低 0.5 m , 所以 在最低点的重力势能约为- 750 J ,故选 B. 4. [ 机械能守恒 ] (2018· 绍兴市选考诊断 ) “ 神舟十一号 ” 飞船在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哪个阶段中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A. 飞船加速升空阶段 B. 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进入大气层后加速下降 D. 返回舱在大气层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减速下降 答案 √ 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考点二 1. 首先要明确所求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 2. 平均功率与一段时间 ( 或过程 ) 相对应,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 ( 或过程 ) 内做功的平均功率 . (1) 可用 P = . (2) 可用 P = F v cos α ,其中 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3. 计算瞬时功率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个时刻 ( 或状态 ) 的功率 . 求解瞬时功率时,如果 F 和 v 不同向,可用力 F 乘以沿 F 方向的分速度,或用速度 v 乘以沿速度方向的分力求解 . ( 1) 公式 P = F v cos α ,其中 v 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 (2) P = F v F ,其中 v F 为物体的速度 v 在力 F 方向上的分速度 . (3) P = F v v ,其中 F v 为物体受到的外力 F 在速度 v 方向上的分力 . 例 1   (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13) 如图 4 所示是具有登高平台的消防车,具有一定质量的伸缩臂能够 在 5 min 内使承载 4 人的登高平台 ( 人连同平台的总质量为 400 kg) 上升 60 m 到达灭火位置 . 此后,在登高平台上的消防员用水炮灭火,已知水炮的出水量 为 3 m 3 /min , 水离开炮口时的速率为 20 m/ s ,则用 于 图 4 答案 解析 A.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 1 × 10 4 W B.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 4 × 10 4 W C.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 2.4 × 10 6 W D. 伸缩臂抬升登高平台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 800 W √ 解析  若不计伸缩臂的质量,抬升登高平台的发动机输出功率 但伸缩臂具有一定质量,发动机输出功率应大于 800 W ,故选项 D 错误; 喷出去水的重力势能为 E p = m ′ gh = 50 × 10 × 60 J = 3 × 10 4 J , 所以 1 s 内水增加的能量为 4 × 10 4 J , 所以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4 × 10 4 W ,选项 B 正确, A 、 C 错误 . 5.(2018· 金、丽、衢十二校联考 ) 跳绳是丽水市高中毕业生体育测试的项目 之一,如图 5 所示,高三的小李同学在某次 测 验 过程中,一分钟跳 180 次,每次跳跃,脚与 地 面的 接触时间为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 g 取 10 m/s 2 , 则 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A.20 W B.35 W C.75 W D.120 W 答案 √ 拓展训练 图 5 解析 他跳离地面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 故 C 正确, A 、 B 、 D 错误 . 解析  物块受到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k v = ma ,所以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又因拉力功率 P = F v , F 为恒力,所以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 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故 C 正确, A 、 B 、 D 错误 . 6. 一 物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受到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关于拉力 F 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 解析 7.(2018· 台州市高三期末 ) 如图 6 所示,中国版 “ 野牛 ” 级重型气垫船,自重达 540 吨,装有额定输出功率为 8 700 kW 的大功率燃汽轮机,最高时速为 108 km/h. 假设气垫船航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F f 与速度 v 成正比,即 F f = k v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气垫船的最大牵引力为 2.9 × 10 5 N B. 从题中给出的数据,无法计算 k 值 C. 在输出额定功率下以最高时速航行时, 气垫 船 所受的阻力为 2.9 × 10 5 N D. 以最高时速一半的速度匀速航行时, 气垫船 发动机 的输出功率为 4 350 kW 答案 解析 √ 图 6 解析   在额定输出功率下以最高时速航行时, v m = 108 km /h = 30 m/ s , 解得 F ′ = 1.45 × 10 5 N ,则 P ′ = F ′ v ′ = 1.45 × 10 5 × 15 W = 2 175 kW ,故 D 错误 . 此时匀速运动,则 F f = F = 2.9 × 10 5 N ,若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时,开始的牵引力大于匀速运动的牵引力,所以最大牵引力大于 2.9 × 10 5 N ,故 A 错误, C 正确; 动能定理的应用 考点三 1 . 解题步骤 2. 注意事项 (1) 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及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便 . (2) 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 (3) 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 . 当一个力做负功时,可设物体克服该力做功为 W ,将该力做功表示为- W ,也可以直接用字母 W 表示该力做功,使其字母本身含有负号 . 例 2   如图 7 所示,倾角为 θ = 37° 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劲度系数为 k = 40 N/m 的轻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弹簧与斜面间无摩擦 . 一个质量为 m = 5 kg 的小滑块从斜面上的 P 点由静止滑下,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 0.5 , P 点与弹簧自由端 Q 点间的距离为 L = 1 m. 已知整个过程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 E p 与其形变量 x 的关系为 E p = kx 2 , sin 37° = 0.6, cos 37° = 0.8 ,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 . 求: 图 7 (1) 小滑块从 P 点下滑到 Q 点时所经历的时间 t ; 答案 答案  1 s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a = g sin θ - μg cos θ = 2 m/s 2 解析 (2) 小滑块运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速度 v m 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设弹簧被压缩 x 0 时小滑块达到最大速度 v m ,此时小滑块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 mg sin θ - μmg cos θ = kx 0 对小滑块由静止滑下到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解析 (3) 小滑块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 解析  设小滑块运动至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 1 , 由 动能定理有 mg sin θ ·( L + x 1 ) - μmg cos θ ·( L + x 1 ) - E pm = 0 解析 答案 答案  20 J 解得 E pm = 20 J. 8. 如图 8 甲所示,质量 m = 1 kg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t = 0 时刻,物体受到一力 F 的作用, t = 1 s 时,撤去力 F , 某 拓展训练 图 8 解析 时刻 物体滑上倾角为 37° 的粗糙斜面 . 已知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滑上斜面最高点的 v -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其他阻力, sin 37° = 0.6 , cos 37° = 0.8 , g 取 10 m/s 2 . 求: (1) 力 F 做的功; 答案 答案  72 J   解析  物体 1 s 末的速度 v 1 = 12 m/s , 根据 动能定理得: W F = m v 1 2 = 72 J. (2) 物体从斜面底端滑到最高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 解析 答案 答案  36 W 解析  物体在 1 ~ 2 s 内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2 ~ 3 s 内沿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 . 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 v 2 = 12 m/s ,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 9. 如图 9 所示为一滑梯的实物图,滑梯的斜面段长度 L = 5.0 m ,高度 h = 3.0 m ,为保证小朋友的安全,在水平面铺设安全地垫 . 水平段与斜面段平滑连接,小朋友在连接处 速度大小不变 . 某 图 9 小朋友从滑梯顶端由 静止 开始 滑下,经斜面 底 端 后水平滑行一段距离,停在水平地垫上 . 已知小朋友质量为 m = 20 kg ,小朋友在斜面上受到的平均阻力 F f1 = 88 N ,在水平段受到的平均阻力 F f2 = 100 N.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 = 10 m/s 2 . 求: (1) 小朋友在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析 答案 答案  440 J   解析  小朋友在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 f1 = F f1 L = 88 × 5 J = 440 J (2) 小朋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v 的大小; 解析 答案 答案  4 m/s   解析  小朋友在斜面上运动 , 由 动能定理得 mgh - W f1 = m v 2 代入数据解得: v = 4 m/s (3) 为使小朋友不滑出水平地垫,地垫的长度 x 至少多长 . 解析 答案 答案  1.6 m 解析  小朋友在水平地垫上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 F f2 x = 0 - m v 2 解得: x = 1.6 m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考点四 1. 动力学观点: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 . 2. 能量观点: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3. 解题关键 (1) 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 . (2) 两个相邻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过程的纽带,也是解题的关键 . 例 3   (2017· 台州市选考模拟 ) 如图 10 所示,质量为 m = 0.1 kg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沿半径为 R 1 = 40 cm 的 圆弧 轨道 AB 由 A 点滑到 B 点后,进入与 AB 平滑连接 的 圆弧 管道 BC . 管道出口处为 C ,圆弧管道半径为 R 2 = 20 cm ,在紧靠出口 C 处,有一半径为 R 3 = 8.4 cm 、水平放置且绕其水平轴线匀速旋转的圆筒 ( 不计筒皮厚度 ) ,筒上开有小孔 D ,筒旋转时,小孔 D 恰好能经过出口 C 处,小球射出 C 出口 时 ,恰好能接着穿过 D 孔进入圆筒,并 越 过 轴线再从 D 孔向上穿出圆筒,到 最高点 后 返回又能向下穿过 D 孔进入圆筒, 不计 摩擦 和空气阻力, g 取 10 m/s 2 . 问: 图 10 (1) 小球到达 B 点的瞬间前、后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解析 答案 答案  3 N   5 N   解得 F N B = 3 N 解得 F N B ′ = 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到达 B 点瞬间前、后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 3 N 和 5 N. (2) 小球穿出圆筒小孔 D 时的速度多大? 解析 答案 答案  0.8 m/s   解析  从 A 到穿出 D 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解得: v D = 0.8 m/s (3) 圆筒转动的最大周期 T 为多少? 解析 答案 答案  0.08 s 解得: v C = 2 m/s 穿越圆筒过程中: v C - v D = g ( nT + 0.5 T ) 从圆筒穿出到又进入圆筒过程中: 2 v D = gn ′ T 得到关系式: 3 n ′ = 4 n + 2 要使周期最大, n 和 n ′ 必须同时取正整数且 n 最小 取 n = 1 ,得 T = 0.08 s. 0.10 kg 的小物块 P 从斜面上端 A 点无初速度下滑,物块 P 与斜面 BC 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75. 取 sin 37° = 0.6 , cos 37° = 0.8 ,重力加速度 g = 10 m/s 2 ,忽略空气阻力 . 求 : ( 1) 物块第一次通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 v C ; 10. 如图 11 所示,斜面 ABC 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 CDE 相切于 C ,整个装置竖直固定, D 是最低点,圆心角 ∠ DOC = 37° , E 、 B 与圆心 O 等高,圆弧轨道半径 R = 0.30 m ,斜面长 L = 1.90 m , AB 部分光滑, BC 部分粗糙 . 现有一个质量 m = 拓展训练 图 11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斜面 BC 部分的长度为: l = 0.40 m 设物块第一次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为 v B ,根据动能定理有: 物块在 BC 部分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 f = μmg cos 37° = 0.60 N 在 BC 部分下滑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 F = mg sin 37° - F f = 0 (2) 物块第一次通过 D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 F D ; 解析 解析  设物块第一次通过 D 点时的速度为 v D ,则由动能定理有 : 答案 答案   7.4 N 代入数据得: F D = 7.4 N. (3) 物块最终所处的位置 . 解析 解析  物块每通过一次 BC 部分减小的机械能为: Δ E = F f l = 0.24 J 答案 答案   在斜面 BC 段且距离 C 点 0.35 m 设物块第四次从下端进入 BC 部分后最终在距离 C 点 x 处静止 , 则有 mg ( L - x )sin 37° - F f (3 l + x ) = 0 ,代入数据得: x = 0.35 m. 11.(2018· 杭州市期末 ) 如图 12 所示,倾角为 30° 的光滑斜劈 AB 长 L 1 = 0.4 m ,放在离地高 h = 0.8 m 的水平桌面上, B 点右端接一光滑小圆弧 ( 图上未画出 ) ,圆弧右端切线水平,与桌面边缘的距离为 L 2 . 现有一小滑块从 A 点由静止释放,通过 B 点后恰好停在桌面边缘的 C 点,已知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2. (1) 求滑块到达 B 点的速度 v B 的大小; 解析 图 12 答案 答案  2 m/s   解析  滑块从 A 到 B 的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v B = 2 m/s (2) 求 B 点到桌面边缘 C 点的距离 L 2 ; 解析 答案 答案  1 m   解析  从 A 到 C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 mgL 1 sin 30° - μmgL 2 = 0 解得: L 2 = 1 m ; 解析  从 A 到 C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mgL 1 sin 30° - μmg ( L 2 - Δ L ) = m v C 2 - 0 ,代入数据解得 v C = 1.6 m/s , 滑块 离开 C 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h = gt 2 ,解得: t = 0.4 s , 所以落地点 P 距 C 点正下方的 O 点的距离为: x = v C t = 0.64 m. (3) 若将斜劈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Δ L = 0.64 m ,滑块仍从斜劈上的 A 点由静止释放,最后滑块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P 点 . 求落地点 P 距 C 点正下方的 O 点的距离 x . 解析 答案 答案  0.64 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