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考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上)第二次统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A→O→B匀速飞过,电子重不计,则电子所受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 B.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C.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 D.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 2.如图所示,MN是介质Ⅰ、Ⅱ的交界面,光在介质Ⅰ中的传播速度为c,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c,光线a、b沿图中方向射到介面上.关于光线a、b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B.a、b都能发生全反射 C.a不能发生全反射、b能发生全反射 D.a能发生全反射、b不能发生全反射 3.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细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两物体刚好处于静止状态.α、β分别是两斜面的倾角,已知cosβ=0.8,cosα=0.6.则两小物块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 ) A.3:4 B.4:3 C.3:5 D.5:3 4.土星拥有许多卫星,至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卫星数已经有30个,下表是土星部分卫星的相关数据. 土星的卫星 名称 直径(km) 质量(kg) 平均轨道半径(km) 发现年份 土卫一 美马斯 392 3.80×1019 185520 1789年 土卫二 恩克拉多斯 498 7.30×1019 238020 1789年 土卫三 特提斯 1060 6.22×1020 294660 1684年 土卫四 狄俄涅 1120 1.05×1021 377400 1684年 土卫五 雷亚 1530 2.49×1021 527040 1672年 土卫六 泰坦 5150 1.35×1023 1221830 1655年 设表中卫星绕土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狄俄涅”绕土星运动的周期大于“泰坦”绕土星运动的周期 B.“泰坦”绕土星运动的加速度大于“美马斯”绕土星运动的加速度 C.“特提斯”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大于“雷亚”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 D.“狄俄涅”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大于“恩克拉多斯”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 5.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在t时刻A、B两点间形成如图甲所示波形,在(t+3s)时刻A、B两点间形成如图乙所示波形,已知A、B两点间距离a=9m,由此可知( ) A.若该波向右传播,周期可能大于4 s B.若周期为4 s,波一定向左传播 C.若波速为7.5 m/s,波一定向右传播 D.该波的最小波速为1.5 m/s 6.一质量为2kg的物体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前6 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64 J B.在3 s﹣5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4 m/s C.在前6 s内,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28 m D.质点在第5 s末的加速度为0 7.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斜面上B点,B点以上光滑,B点到斜面底端粗糙,可视为质点的物体质量为m,从A点静止释放,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恰好能被弹回到B点.已知A、B间的距离为L,物体与B点以下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此过程中( ) 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gLsinθ B.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C.物体的最大动能一定等于mgLsinθ D.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mgLsinθ(1+) 二、非选择题(共68分) 8.如图是某同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减少误差,重锤的质量要 (填“大”或“小”) 一些. ②关于实验的操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可接在干电池上 B.打点计时器必须竖直固定 C.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选出的纸带必须点迹清晰. 9.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室准备了下列器材供选用 A.待测干电池一节 B.直流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为0.02Ω) D.直流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5kΩ) E.直流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Ω)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15Ω,允许最大电流为1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1000Ω,允许最大电流为2A) H.开关 I.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 ;电流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字母代号) 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物连接. ③实验小组在进行实验时,初始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开关S后发现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有读数,于是该组同学分别作出了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图,如图丙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10.交通部门提供有下列资料: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驾驶员发现事故信号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0.3~0.6s. 路面 动摩擦因数 干沥青 0.75 干碎石路面 0.6~0.7 湿沥青 0.45~0.6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见表) 一汽车晴天在某高速公路上以108km/h速度行驶.根据以上资料,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1)该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距离; (2)该汽车在该高速公路上以上述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多大?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用长为l的轻细线悬于天花板的O点.足够长的木板AB倾斜放置,顶端A位于O点正下方,与O点的距离为2l,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面内.现将小物块移到与O点同高的P点(细线拉直),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运动到最低点Q时剪断细线,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剪断细线时,小物块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在木板上的落点到木板顶端A的距离及与木板接触前瞬间的速度. 12.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mA=100g的薄木板A,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mB=300g的带正电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B的带电量为1.0×10﹣6 C,A的长度l=16cm.B与A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1=0.20,A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位于木板的最左端,木板左端位于N点.现在水平面上方NM、PQ之间的区域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1.5×106 N/C,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刚加上电场时,小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块B运动到木板中点时(小物块B仍在电场中),木板的速度大小; (3)若小物块B始终没离开木板,NM、PQ之间的距离最大为多大?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上)第二次统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A→O→B匀速飞过,电子重不计,则电子所受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 B.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C.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 D.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 【考点】电场强度;电场的叠加. 【分析】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知受电场力和外力平衡,外力的大小与电场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电场力的变化判断外力的变化. 【解答】解:根据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知,从A→O→B,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变,水平向右,电场强度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则电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则外力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MN是介质Ⅰ、Ⅱ的交界面,光在介质Ⅰ中的传播速度为c,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c,光线a、b沿图中方向射到介面上.关于光线a、b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B.a、b都能发生全反射 C.a不能发生全反射、b能发生全反射 D.a能发生全反射、b不能发生全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根据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结合v=,可确定光的折射率的大小,再结合sinC=,从而确定临界角的大小,最后依据光的全反射条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光在介质Ⅰ中的传播速度为c,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c,结合v=, 可知,光在介质Ⅰ中折射率为n1=1,而光在介质II中的折射率n2=, 再依据光的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因此光线b不满足光的全反射条件, 而光线a的入射角为60° 再根据sinC=,可知,介质II的临界角为C=45°,那么光线a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能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细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两物体刚好处于静止状态.α、β分别是两斜面的倾角,已知cosβ=0.8,cosα=0.6.则两小物块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 ) A.3:4 B.4:3 C.3:5 D.5:3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AB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结合绳子拉力相等列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AB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进行受力分析,设绳子拉力为T,根据平衡条件得: mAgsinβ=T, mBgsinα=T, 解得:,故B正确. 故选:B 4.土星拥有许多卫星,至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卫星数已经有30个,下表是土星部分卫星的相关数据. 土星的卫星 名称 直径(km) 质量(kg) 平均轨道半径(km) 发现年份 土卫一 美马斯 392 3.80×1019 185520 1789年 土卫二 恩克拉多斯 498 7.30×1019 238020 1789年 土卫三 特提斯 1060 6.22×1020 294660 1684年 土卫四 狄俄涅 1120 1.05×1021 377400 1684年 土卫五 雷亚 1530 2.49×1021 527040 1672年 土卫六 泰坦 5150 1.35×1023 1221830 1655年 设表中卫星绕土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狄俄涅”绕土星运动的周期大于“泰坦”绕土星运动的周期 B.“泰坦”绕土星运动的加速度大于“美马斯”绕土星运动的加速度 C.“特提斯”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大于“雷亚”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 D.“狄俄涅”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大于“恩克拉多斯”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向心力. 【分析】对于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周期、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表达式进行分析比较即可. 【解答】解:A、对卫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狄俄涅”的轨道半径小于“泰坦”的轨道半径,故“狄俄涅”的周期小于“泰坦”周期,故A错误; B、对卫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a= “泰坦”的轨道半径大于“美马斯”的轨道半径,故“泰坦”绕土星运动的加速度小于“美马斯”绕土星运动的加速度 故B错误; C、对卫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v= “特提斯”绕土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小于“雷亚”绕土星运动的轨道半径,故“特提斯”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大于“雷亚”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故C正确; D、对卫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特提斯”绕土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小于“雷亚”绕土星运动的轨道半径,故“特提斯”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大于“雷亚”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5.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在t时刻A、B两点间形成如图甲所示波形,在(t+3s)时刻A、B两点间形成如图乙所示波形,已知A、B两点间距离a=9m,由此可知( ) A.若该波向右传播,周期可能大于4 s B.若周期为4 s,波一定向左传播 C.若波速为7.5 m/s,波一定向右传播 D.该波的最小波速为1.5 m/s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分析】根据两时刻的波形,列出周期通项,得到波速的通项,再分析特殊值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解答】解:A、若波向右传播,3s=(n+)T1,(n=0,1,2,…),则得周期为 T1=s; 当n=0时,周期最大,为 T1max=4s,不可能大于4s.故A错误. B、若波向左传播,3s=(n+)T2,(n=0,1,2,…),则得周期为 T2=s 由于n是整数,T2不可能4s,则知若周期为4 s,波一定向右传播.故B错误. C、由图知波长λ=6m,若波速为7.5m/s,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7.5×3m=22.5m=3λ,根据波形的平移,波一定向右传播.故C正确. D、波传播的最小距离为向左传播1.5m,波速可能的最小值为 v==m/s=0.5m/s.故D错误. 故选:C 6.一质量为2kg的物体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前6 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64 J B.在3 s﹣5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4 m/s C.在前6 s内,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28 m D.质点在第5 s末的加速度为0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合外力对物体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求.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出3 s﹣5 s内的位移,再求平均速度.根据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质点何时离出发点最远,并求出最远距离.由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 【解答】解:A、前6 s内,根据动能定理得: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W合==J=64J.故A正确. B、在3 s﹣5 s内,质点的位移为 x==12m,平均速度为 ===6 m/s.故B错误. C、前5s内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后1s内沿负方向运动,所以在5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 S=m=28m.故C正确. D、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质点在第5 s末的加速度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C 7.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斜面上B点,B点以上光滑,B点到斜面底端粗糙,可视为质点的物体质量为m,从A点静止释放,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恰好能被弹回到B点.已知A、B间的距离为L,物体与B点以下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此过程中( ) 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gLsinθ B.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C.物体的最大动能一定等于mgLsinθ D.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mgLsinθ(1+)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功能关系. 【分析】对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当物体受力平衡时速度最大,由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求出此时弹簧的压缩量,再分析弹簧最大的压缩量.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从而判断最大动能与mgLsinθ的关系.对物体下滑和上滑两个过程分别运用能量守恒列式,从而求得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解答】解:A、对于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Lsinθ﹣Wf=0,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mgLsinθ.故A正确. BCD、物体接触弹簧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物体刚接触弹簧时的动能等于mgLsinθ. 物体接触弹簧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先大于滑动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合力,物体先加速下滑,后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合力,物体减速下滑,所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合力,即物体的合力为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所以物体的最大动能一定大于mgLsinθ. 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p. 物体从A到最低点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得:mg(L+x)sinθ=μmgcosθ•x+Ep; 物体从最低点到B点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得:mgxsinθ+μmgcosθ•x=Ep; 联立解得 x=,Ep=mgLsinθ(1+).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二、非选择题(共68分) 8.如图是某同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减少误差,重锤的质量要 大 (填“大”或“小”) 一些. ②关于实验的操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BD A.打点计时器可接在干电池上 B.打点计时器必须竖直固定 C.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选出的纸带必须点迹清晰. 【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越大,体积越小,阻力对其影响就越小,因此选择密度大的小球;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就能够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便能正确解答. 【解答】解:①自由落下的重锤质量要大些.如果质量大些后,空气对重锤的阻力就相对小些. 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BD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①大; ②BD. 9.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室准备了下列器材供选用 A.待测干电池一节 B.直流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为0.02Ω) D.直流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5kΩ) E.直流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Ω)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15Ω,允许最大电流为1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1000Ω,允许最大电流为2A) H.开关 I.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 V1 ;电流表应选用 A1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R1 .(填字母代号) 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物连接. ③实验小组在进行实验时,初始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开关S后发现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有读数,于是该组同学分别作出了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图,如图丙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 1.5 V,内阻为 0.5 Ω. 【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分析】(1)根据电池电动势选择电压表,根据电路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为方便实验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2)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由两图可得出两电表对应的示数,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电动势和内电阻. 【解答】解:①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电压表应选V1,由于电路中电流较小,因此电流表应选A1,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R1; ②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③由图可知当I1=0.20A时,U1=1.40V; 当I2=0.40A时,U2=1.30A; 根据U=E﹣Ir得: 1.40=E﹣0.20r 1.30=E﹣0.40r 解得:E=1.5V r=0.5Ω 故答案为:①V1;A1;R1;②如图;③1.5;0.5 10.交通部门提供有下列资料: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驾驶员发现事故信号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0.3~0.6s. 路面 动摩擦因数 干沥青 0.75 干碎石路面 0.6~0.7 湿沥青 0.45~0.6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见表) 一汽车晴天在某高速公路上以108km/h速度行驶.根据以上资料,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1)该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距离; (2)该汽车在该高速公路上以上述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多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运动学求出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 (2)由动能定理求出刹车后滑行的距离. 【解答】解: (1)108km/h=30m/s 由匀速运动公式得驾驶员反应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距离:s1=v0t 代入数据得:s1=30×0.6m=18m (2)由动能定理得: 由平衡条件及滑动摩擦力公式得:f=μN 而:N=mg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2=60m 答:(1)该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距离是18m; (2)该汽车在该高速公路上以上述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是60m.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用长为l的轻细线悬于天花板的O点.足够长的木板AB倾斜放置,顶端A位于O点正下方,与O点的距离为2l,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面内.现将小物块移到与O点同高的P点(细线拉直),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运动到最低点Q时剪断细线,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剪断细线时,小物块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在木板上的落点到木板顶端A的距离及与木板接触前瞬间的速度.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 【分析】(1)小物块从P运动到最低点Q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剪断细线时,小物块速度的大小. (2)剪断细线后小物块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物块在木板上的落点到木板顶端A的距离.由机械能守恒求木板接触前瞬间的速度. 【解答】解:(1)设剪断细线时,小物块速度的大小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l 解得:v0= (2)设小物块在木板上的落点到木板顶端A的距离为s,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l+s•sinθ= scosθ=v0t 联立以上各式得:s=4l 设小物块与木板接触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2l+s•sinθ) v0=vcosβ 联立以上各式得:v=2,β=60° 答: (1)剪断细线时,小物块速度的大小是; (2)小物块在木板上的落点到木板顶端A的距离是4l,与木板接触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2,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12.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mA=100g的薄木板A,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mB=300g的带正电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B的带电量为1.0×10﹣6 C,A的长度l=16cm.B与A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1=0.20,A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位于木板的最左端,木板左端位于N点.现在水平面上方NM、PQ之间的区域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1.5×106 N/C,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刚加上电场时,小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块B运动到木板中点时(小物块B仍在电场中),木板的速度大小; (3)若小物块B始终没离开木板,NM、PQ之间的距离最大为多大?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刚加上电场时,分析小物块B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B的加速度大小. (2)分析A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A的加速度.小物块B运动到木板中点时,B与A相对地面的位移之差等于,根据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再由v=at求木板的速度大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B离开木板后的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和位移关系分别对B在木板上滑行和离开木板后的过程列式,由几何关系求NM、PQ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解答】解:(1)小物块B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平衡条件及摩擦力公式得: qE﹣μ1mBg=mBaB 代入数据得:aB=3m/s2 (2)木板A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平衡条件及摩擦力公式得: fBA﹣f=mAaA 又 fBA=μ1mBg f=μ2N=μ2(mA+mB)g 代入数据得:aA=2m/s2 小物块B运动到木板中点时时,由运动学公式得: aBt2﹣aAt2= 木板的速度大小为:vA=aAt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vA=0.8m/s (3)小物块B离开电场后,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Bg=mBaB′ 代入数据得:aB′=2m/s2 设NM、PQ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sm,小物块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1,离开电场时的速度为vB,A、B共速时的速度为v,小物块B速度由vB减少到v的时间为t2,发生的位移为sB,木板A速度由0增加到v发生的位移为sA,由运动公式得: sm=aBt12 vB=aBt1 v=vB﹣aB′t2 v=aA(t1+t2) sB=vBt2﹣aB′t22 sA=aA(t1+t2)2. 小物块B不离开木板,则有:sm+sB﹣sA≤l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m≤l=×16cm=38.4cm 答:(1)刚加上电场时,小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是3m/s2; (2)小物块B运动到木板中点时(小物块B仍在电场中),木板的速度大小是0.8m/s; (3)若小物块B始终没离开木板,NM、PQ之间的距离最大为38.4cm. 2017年3月19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