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文档:选择题押题练(九) 物理学史、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电路及动态分析(偶考点)
选择题押题练(九) 物理学史、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电路及动态分析(偶考点) 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1.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C.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但可用实验直接验证 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 解析:选B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故选项A错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测天体质量,故选项B正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运动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故选项C错误;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之上,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得“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选项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 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 解析:选D 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错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磁生电”思想是受到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的启发,C错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非常相似,说明这两种力的性质相同 B.弗兰克和赫兹实验证明了汞原子的能量确实是量子化的 C.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力学中基本单位 D.能量守恒定律是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选B 尽管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但是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A错误;弗兰克和赫兹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证明了汞原子的能量确实是量子化的,故B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不是力学中基本单位,是导出单位,故C错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的物理学家中没有牛顿,故D错误。 4.2017年2月12日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辐射量达到高值,对此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安全提醒,建议在日侨胞及赴日中国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计划。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通过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来发电的 B.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C.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 D.核电站的核废料可以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 解析:选A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它是在人工控制下缓慢进行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的释放,核电站中都有热交换器,把核能转化为内能,用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再带动发电机发电,选项A正确、B错误;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选项C错误;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不能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要做防辐射处理,选项D错误。 直线运动 5.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出,从滑出至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6 s,若在物块上滑的最大位移的一半处设置一垂直斜面的挡板,仍将该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出,物块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块从上滑至回到斜面底端的总时间约为(不计空气阻力)( ) A.1.0 s B.1.8 s C.2.0 s D.2.6 s 解析:选B 将物块的上滑过程分成位移相等的两段,设下面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1 ,上面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2,根据逆向思维可得:t2∶t1=1∶(-1),设从滑出至回到滑出点的时间为2t=6 s,物块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物块上滑和下滑的总时间t′=2t1且t1+t2=t=3 s,由以上各式可得:t′=(6-3)s≈1.8 s,故只有选项B正确。 6.[多选] t=0时刻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平均速度为,它们的t图线分别为图中的直线A、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质点B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C.t=2 s时,质点A、B相遇 D.t=4 s时,质点A、B相遇 解析:选A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变形得:==v0+at,则知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a,由题图可知,aA=,得aA=1 m/s2,aB=,得aB=2 m/s2,故A正确,B错误;由上可得,A的初速度为v0A=3 m/s,A做匀减速运动,B的初速度为v0B=0,做匀加速运动。2 s时A、B的位移分别为xA=v0At-aAt2=3×2 m-×1×22 m=4 m,xB=aBt2=×2×22 m=4 m,则知t=2 s时,质点A、B相遇。同理,可得4 s时A、B的位移分别为xA=v0At-aAt2=3×4 m-×1×42 m=4 m,xB=aBt2=×2×42 m=16 m,则知t=4 s时,质点A、B没有相遇,故C正确,D错误。 7.[多选]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其运动的vt图像和at图像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A物体在vt图像中的两段曲线形状相同。则有关A、B两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先加速后减速 B.a2=2a1 C.t0时刻,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 D.2t0时刻,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 解析:选BD 读取vt图像信息,A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但速度一直在增大,故A错。v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为位移,由几何关系知在2t0时刻,两物体位移相同,又由于两物体从同地出发,则此时第一次相遇,故C错、D对。由vt图像可知v2=2v1,又由a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等于速度的改变量,可得a2=2a1,故B对。 8.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在某一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10 m/s,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2 m/s2。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 A.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B.在前4 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的位移为29.6 m C.在t=4 s时,甲车追上乙车 D.在t=10 s时,乙车又回到起始位置 解析:选B 根据图像可知,乙图线的切线的斜率表示乙车的加速度,故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之后反向且先增大再减小,故A项错误。前4 s甲的位移x=v0t+at2=29.6 m,故B项正确。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t=4 s时,两车速度相同,但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即甲车未追上乙车,故C项错误。10 s前乙车速度方向不变,位移一直在增大,不可能回到起始位置,故D项错误。 物体的平衡 9.[多选]如图所示,一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块静止在斜面上,物块上端连一轻弹簧,现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kt的拉力拉轻弹簧的上端,则弹簧的弹力F弹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斜面足够长,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解析:选AD 弹簧的弹力始终等于拉力F,即F弹=kt,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物块开始受到的是静摩擦力,且大小为mgsin α,方向向上,在拉力F增大的过程中,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满足F+f=mgsin α,随着F的增大,静摩擦力先向上均匀减小到零,再向下均匀增大,当增大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再增大拉力,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就保持恒定,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0.如图所示,同一竖直面内有上下两条相同材料做成的水平轨道MN、PQ,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放置在两轨道上,A在B物块正上方,A、B之间用一细线相连。在细线的中点O施加拉力,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沿水平方向 B.不能沿水平方向,要斜向右下方 C.不能沿水平方向,要斜向右上方 D.力F只要有使物体向右运动的作用效果,沿任意方向都可以 解析:选B 力的作用点是在细线的中点,而且物块A在B的正上方,所以三角形ABO是等腰三角形,且AB在竖直方向,所以AO与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因为A对水平轨道的正压力大于B对水平轨道的正压力,所以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大于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由题意知细线AO受到的拉力必须大于BO受到的拉力,所以F的方向只能是斜向右下方,故B正确,A、C、D错误。 11.水平面上有U形导轨NMPQ,它们之间的宽度为L,M和P之间接入电源,现垂直于导轨搁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棒ab,棒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通过棒的电流强度为I,现加一个范围较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金属棒ab,与垂直导轨平面的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金属棒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金属棒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BILsin θ B.BILcos θ C.μ(mg-BILsin θ) D.μ(mg+BILcos θ) 解析:选B 金属棒处于静止状态,其合力为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有BILcos θ-Ff=0,Ff=BILcos θ,选项B正确;由于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且金属棒处于静止状态,则Ff≠μ(mg-BILsin θ),选项A、C、D错误。 12.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绳跨过斜面体顶端的小滑轮,绳两端系有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其缓慢离开直到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受到绳的拉力先增大再减小 B.小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大再减小 C.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 D.小物块a一定沿斜面缓慢上移 解析:选C 物块b受力平衡,对b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b缓慢离开直到与竖直方向成30°的过程中,α变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T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故A错误,C正确;对a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刚开始T=mg,a处于静止状态,则f=T-mgsin 30°=mg,方向向下,T增大时,f增大,摩擦力增大,由于不知道最大摩擦力的具体值,所以不能判断物块a是否会滑动,故B、D错误。 电路及动态分析 1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和R2均为定值电阻,RT为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低)。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合上开关S,当环境的温度逐渐升高时,若三个电表A1、A2 和V的示数分别用I1、I2和U表示。则各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I1减小,I2不变,U减小 解析:选B 由题图知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电流表A1测量流过R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流过RT的电流;当环境的温度逐渐升高时,RT减小,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则路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U减小,R2电压增大,R1、RT并联电压减小,通过R1的电流I1减小,而总电流I增大,则流过RT的电流I2增大,故A、C、D错误,B正确。 14.[多选]如图甲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 A)。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时,ab两端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如图乙;R2消耗的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如图丙。电源内阻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50 V B.R1的阻值为5 Ω C.当R2的功率为120 W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00 W D.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的范围为4~45 Ω 解析:选ABC 读取UI图像信息,应用电路规律。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ab两点间电压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此时a、b两端电压是电源的电压,由题图乙可知a、b两端的电压,即电源的电压U=50 V,故A正确。由题图丙可知,当R2的功率为120 W时,电路中的电流I=4 A,由题图乙可知,Uab=30 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1两端的电压U1=U-Uab=50 V-30 V=20 V,由I=可得,R1的阻值R1===5 Ω,故B正确。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UI=50 V×4 A=200 W,故C正确。由题图乙所示图像可知:I1=1 A时U2=45 V,I2=5 A时U2′=25 V,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和最小电阻分别为R最大===45 Ω,R最小===5 Ω,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5~45 Ω,故D错误。 15.可变电容器C1、C2和可变电阻器R1、R2以及电源E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R1的滑片在图示位置时,C1、C2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现要使C1所带的电荷量大于C2所带的电荷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只增大R2的电阻 B.只增大C2的电容 C.只增大C1的电容 D.只将R1的滑片向A端移动 解析:选C 由题意,当变阻器R1的滑片在图示位置时,C1、C2的电荷量相等,即U1C1=U2C2,只增大R2的电阻时,C1、C2两端的电压U1、U2同时减小,且减小比例相同,仍有U1′C1=U2′C2,故A错误;只增大C2的电容,C2的电荷量增大,C1的电荷量不变,则C2所带的电荷量大于C1所带的电荷量,故B错误;只增大C1的电容,C1的电荷量增大,C2的电荷量不变,则C1所带的电荷量大于C2所带的电荷量,故C正确;当将R1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C1两端的电压降低,C2两端的电压升高,则C2所带的电荷量大于C1所带的电荷量,故D错误。 16.[多选]如图所示,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金属板,在板中央分别有一小孔 M、N,D为理想二极管,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负电荷的带电小球从M、N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释放,小球恰好能运动至小孔N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若仅将A板上移,带电小球将无法运动至N处 B.若仅将B板上移,带电小球将从小孔N穿出 C.若仅将变阻器的滑片上移,带电小球仍将恰好运动至小孔N处 D.断开开关S,从P处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仍将恰好运动至小孔N处 解析:选AD 若仅将A板上移,根据C=,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由Q=CU知,电压不变,电容器的带电量要减少,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阻止电容器上的电荷流出,故电容器的电量不变,根据C=,U=Ed,得到:E=,故场强不变;带电小球如果能到达小孔N,重力做功小于电场力做功,可知带电小球未达到小孔N时速度已经减为零返回了,故A正确;若仅将B板上移,根据C=,电容增加,电容器要充电;由于电压U一定,根据U=Ed,电场强度增加,故如果能到达小孔N,重力做功小于电场力做功,可知未达到小孔N时速度已经减为零返回了,故B错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移,分压增加,故电容器的电压增加,带电小球如果能到达小孔N,重力做功小于电场力做功,可知未达到小孔N时速度已经减为零返回了,故C错误;断开开关S,场强不变,故小球恰好能运动至小孔N处,故D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