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ww.ks5u.com 邵东一中2019年期中考试高一物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C. 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物理的微元法 D. 自然界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是:强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弹力、电磁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A错误; 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选项B正确; C.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物理的极限法,选项C错误; D.自然界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弱相互作用,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B. 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时小 C. 力可以使物体形变,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实心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接触不一定产生弹力,只有接触后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不变,与运动状态无关,故B错误; C.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 物体的重心与质量分布、几何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球体,实心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故D正确; 3.如图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绳的拉力 B. 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 重力、斜面的弹力 D. 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面附近物体一定受重力,故小球一定受重力;细绳拉紧,说明细绳对小球的力平行绳子方向;假设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则小球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小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 A.重力、绳的拉力,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重力、斜面的弹力,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4.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 B. 由k=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x成反比 C. 由F=kx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长度x成正比 D. 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选项A正确,B错误; C.由F=kx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成正比,选项C错误; D.弹簧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发生单位长度形变时弹力的大小,选项D错误。 5.如图,用水平力F将重力等于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于木块静止,所以 F=G B. 若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mg C. 减小压力F,墙和木块间的静摩擦一定减小 D. 增大压力F,墙和木块间的静摩擦力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CD.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F、重力G,由于物体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故受墙壁对其垂直向外的支持力N,还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 F=N f=G 即静摩擦力与重力平衡,与推力无关,重力与F也无关,故AC错误,D正确; B.若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0,选项B错误。 6.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1.2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3/4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为 A. 0.6t B. 0.3t C. 0.9t D. 0.5t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下降时间为0.6t,故高度为: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h过程,有: 物体到挡板处 故第二次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 t″=1.2t-2t′=1.2t-2=0.6t. A. 0.6t,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 0.3t,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0.9t,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0.5t,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0s时并排行驶,则( ) A. 在t=10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时,乙车在甲车前100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有可能是t=5s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之间沿两车的最大距离为200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位移关系分析两车的位置关系。可结合几何知识分析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最大;根据图像求解最大距离。 【详解】因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由图像可知,10s-30s,两车的位移相等,因为两车在t=30 s时并排行驶,可知在t=10 s时,两车也是并排行驶,选项AC 错误;由图像可知0-10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两车的位移之差为,而在t=10 s时,两车也是并排行驶,可知在t=0时,乙车在甲车前100m,选项B正确;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可知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之间沿两车的最大距离为,选项D错误;故选B. 8.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答案】D 【解析】 【详解】ABD.由图得: 由x=v0t+at2得: 可得 a=0.5, 则得 a=1m/s2.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B错误。 C.图线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则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故C错误。 9.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4 m/s,运动48m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 ) A.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m/s2 B.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3.5s C. 自开始计时起,3秒末的速度是5.5m/s 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24m处的速度是2m/s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选项A错误; 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 选项B错误; C.3s末的速度为: v=v0+at=4+0.5×3m/s=5.5m/s 故C正确; D.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v2-v12=2ax 解得: 故D正确。 10.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N/m B. 弹簧的原长为6cm C. 弹簧压缩0.04m时,弹力大小为2N D. 弹簧伸长0.02m时,弹力的大小为2N 【答案】BD 【解析】 【详解】B.由图读出,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L0=6cm,即弹簧的原长为6cm,故B正确; A.由图读出弹力为 F1=2N,弹簧的长度为 L1=4cm,弹簧压缩的长度 x1=L0-L1=2cm=0.02m; 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故A错误; C.弹簧压缩0.04m时,弹力大小为F2=kx2=100×0.04N=4N,选项C错误; D.弹簧伸长0.02m时,弹力的大小为F3=kx3=100×0.02N=2N,故D正确; 1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体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滑动摩擦系数1和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2有可能是( ) A. 1=0,2=0 B. 1=0,20 C. 10,2=0 D. 10,20 【答案】BD 【解析】 【详解】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一定不为零;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A不受摩擦力,则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1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故B、D正确,A、C错误。 12.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 m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 s内的位移是24 m,第4个2 s内的位移是1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s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4 m/s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D.假设汽车在第4个2 s内没有停止,根据代入数据解得 , 根据 解得: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可知汽车在8s前速度减小为零 设汽车初速度为,加速度为,令t=2s。则在第1个2 s内: 在第4个2 s内 联立两式,可得 ,(,舍去) 所以AD正确;B错误; C.汽车刹车距离 , 所以不能撞上乙车,故C错误。 二、实验题 13.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水平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择题a或b),原因是 . ②除了实验必需的器材之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100g的砝码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FN,并记录若干组弹簧力F弹与FN的数据,而且以F弹为纵坐标,FN为横坐标,做出图象,那么作出来的画像应该是如图c哪个图 . 【答案】①b,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②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方案a:对摩擦力的测量是采用“间接法”进行的,只有当弹簧秤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方案B:拉动木板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则摩擦力与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根据摩擦力公式推导函数关系式,对应图象 解:(1)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b中,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因此b方案更. (2)根据摩擦力公式f=uFN,故f与FN成正比,故B正确 故答案为:①b,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②B 【点评】在本实验中,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关键,因此,在方案一中,只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改进后的方案,速度容易控制,也是为了使读数更准确 14.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运动的。 A.从右向左 B.从左向右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A (2). 0.19 (3). 0.038. 【解析】 【详解】(1)[1].由于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则小车做减速运动,根据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可知,小车从右向左做减速运动,即选A; (2)[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各点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三、计算题 15.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取g=10m/s2)求: (1)求自由落体的末速度 (2)求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自由落体的末速度为12m/s; (2)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解析】 试题分析:设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为v,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抓住总位移为36m,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抓住总时间为6s,联立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设前、后两过程下落的高度分别为h1、h2,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减速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a,运动中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则有: h1+h2="40" m﹣4 m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gh1 v2=2ah2 t1+t2="6" s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t1=,t2=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12m/s,a="2.5" m/s2. 答:(1)自由落体的末速度为12m/s; (2)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跳楼机”的运动规律,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灵活求解. 16.如图所示,一重为40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3N,F2=6N.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7N,方向水平向左。(2)6N,方向向右。(3)8N,方向向左。 【解析】 【详解】(1)最大静摩擦力fm=μN=0.2×40=8N; 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合力为零,由于F1>F2,故静摩擦力向左,大小为 f=F1-F2=13-6N=7N。 (2)当只将F1撤去时,物体在F2的作用下仍然处于静止,则 f=F2=6N 方向向右。 (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 fm=μG=0.2×40N=8N 因为F1>fm,所以物体将滑动,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f=μG=8N 方向向左。 17.如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原长都是L0=10cm,劲度系数k=500N/m.若图中悬挂的两重物质量均为m,现测得两个弹簧的总长为26cm,则物体的质量m是多少?若两物体质量均变为原来的两倍,弹簧总长为多少? 【答案】1kg;32cm 【解析】 【详解】对下面物体隔离可知,B弹簧所受拉力大小为mg;对两个物体整体来分析可知:A弹簧所受拉力大小为2mg;列出两个关系式: kxB=mg kxA=2mg 而: xA+xB=L-(L0+L0) 故: 解得: 若两物体质量均变为原来两倍,则 kxB1=2mg=20N kxA1=4mg =40N 解得 xA1=0.08m=8cm xB1=0.04m=4cm 弹簧总长度 18.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 m/s,乙车的速度为v2=12 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 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 m/s2的加速度刹车,6 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1 m/s2.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 (2)两车相遇的次数; (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 【答案】(1)2s(2)3(3)8s 【解析】 【详解】(1)设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为t1; v1t1-a1t12=v2t1-a2t12+6 解得: t1=2s (2)当t2=6 s时,甲车的速度为 v1′=v1-a1t2=4 m/s 乙车的速度为 v2′=v2-a2t2=6 m/s 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Δt甲追上乙,有 v1′Δt=v2′Δt-a2Δt2 解得 Δt=4 s 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 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 (3)第一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3,有 v1-a1t3=v2-a2t3 解得 t3=4 s 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4 m/s, 第二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4,有 v1′=v2-a2t4 解得 t4=8 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