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鱼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答案】A 【解析】 【详解】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 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⑤⑥⑦⑧ C. ④⑤⑥⑦⑧ D. ①④⑤⑦⑧ 【答案】D 【解析】 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 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 珠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小于9.8m/s2 【答案】CD 【解析】 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向线段,与路径无关,A错;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率,B错; 4.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4R,2πR向东 B. 4R向东,2πR向东 C. 4πR向东,4R D. 4R向东,2πR 【答案】D 【解析】 【详解】路程是路径的长度,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则从A到C的路程:2πR;位移为4R,方向向东; A.4R,2πR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4R向东,2πR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4πR向东,4R,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4R向东,2πR,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5.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林珊入水后前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为 A. 1:16 B. 1:7 C. 1:5 D. 1:3 【答案】D 【解析】 【详解】将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得林珊入水后前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 A.1:16。故A不符合题意。 B.1:7。故B不符合题意。 C.1:5。故C不符合题意。 D.1:3。故D符合题意。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D. 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根据,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7.“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取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时速度大小仍然为;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故A正确,BCD错误。 8.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是一对平衡力 D.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B.一方对另一方有拉力作用,同时另一方也受到这一方对他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大小相等,无论是在哪个过程中都是相等的,故AB错误。 CD.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两人间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错误,D正确。 9.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60cm 的直尺,零刻度在上端甲同学手附近,乙同学把手放在最大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得到数据中有以下三组(单位:cm),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s B. 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30m/s C. 三次中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为0.3s D.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则该直尺仍可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令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代入数据可得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 故A错误。 B.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 故B错误。 C.根据,可知下落的高度最大的用的时间最长,所以第二次下落的高度最大,代入数据可得: 故C正确。 D.若反应时间为0.4s,则直尺下降的高度: 可知直尺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D错误。 10.2017年4月23日,青岛快乐运动秀之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赛中,若ab两个遥控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车启动后经3s正好追上a车 B. b车启动时,a车在其前方2m处 C. b车超过a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D. 运动过程中,b车落后a车的最大距离为4m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b车启动3s后b的位移 ; a的位移 即b车启动后经3s正好追上a车,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b在t=2s时启动,此时a的位移为 即a车在b前方1m处,故B错误; C.b车超过a车后,由于b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故C正确。 D.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 故D错误; 11.如图,一辆放有油桶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汽车轮胎与地面未打滑,车厢水平,油桶与汽车未发生相对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竖直方向受到2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B. 汽车向左运动过程中,受到地面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油桶受2个力作用 D. 油桶受到汽车对其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汽车竖直方向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油桶的压力,水平方向:主动轮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从动轮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故AB错误; CD.汽车做匀速运动,油桶也做匀速运动,所以油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汽车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而平衡,故CD正确; 1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B. 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 C. 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 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 【答案】BC 【解析】 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图甲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则甲做的不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物体的加度速度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乙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甲前2s内路程为4m,第3s内路程为4m,第4s内路程为4m,最后2s路程为4m,总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S=2×m=12m.故B正确. C、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2s内与4s~6s内,甲图中两段图象平行,速度等大同向.0~2s内与4s~6s内,乙图中两段图象平行,加速度等大同向.故C正确. D、甲在3s末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而乙的位移为6m,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 故选:B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运动学中图像专题.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位移判断物体是否回到出发点.位移图象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求出路程,速度图象根据“面积”求出位移. 点评:对于速度﹣时间图象往往根据“面积”求位移,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求路程.而位移图象能直接位移,要分析运动情况,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求路程. 二、填空题 13.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 弹力F/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弹簧伸长的长度x/cm 0 2.00 3.98 6.02 7.97 9.95 11.80 13.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 ) (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 50.0 【解析】 【详解】(1)[1]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F-x图象,如图所示: (2)[2]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 N/m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纸带在钩码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该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 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 C.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2 )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B、C、D、E和F,测量出B点以后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计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g=_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9.50 (3). 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解析】 【详解】(1)[1]A.不一定要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计算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故A错误; 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大些,密度尽量大一些,可以减小受到的阻力的影响,可减少实验误差,故B错误; C.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以保证纸带充分利用,该次序不能颠倒。故C错误; 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造成的误差,故D正确。 (2)[2]由题意知T=0.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则有: 代入数据得: m/s2 (3)[3] 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误差的来源是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三、计算题 15.在上饶高铁站附近的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90m/s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5min后恰好停在上饶高铁站,并在该车站停留2m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km后恢复到原速90m/s。 求: (1)求列车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求列车驶离车站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及加速到90m/s所用时间。 【答案】(1)x=1.35×104m (2) t′=180s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位移时间求得通过的位移;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得就爱速度,根据速度时间求得加速时间。 (1)物体减速过程中的位移为: 代入数据解得:x=1.35×104m (2)在加速阶段,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a2=0.5m/s2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t′=180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6.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4 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10 m/s2)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当弹簧拉长至14.5 cm时,物体恰好向右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压缩至6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若将弹簧拉长至16 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1)400N/m(2)16N,方向水平向右(3)18N、方向水平向左 【解析】 【详解】(1)由胡克定律: F=kx1 x1=L1-L0=4.5cm FN=G=40N 由物体恰好匀速运动: F=f=μFN=18N 解得: k=400N/m (2)压缩量x2=L2-L0=4cm、 F1=kx2=16N F1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静摩擦 Ff=F1=16N 方向水平向右 (3)x3=L3-L0=6cm >x1=4cm、物体受滑动摩擦 f=μFN=18N 方向水平向左 1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m的平板车开始以a= 6.0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 =0.45m.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l0 m/s2。 (1)小球自由落至平板车上表面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s; (3)若至少有2个小球落到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0.3s(2)0.27m(3)∆t≤0.4s 【解析】 【详解】(1)设小球自由下落至平板车上表面处历时t0,在该时间段内由运动学方程 对小球有:h=gt02 解得 (2)对平板车有:s=at02 代入数据可得:s=0.27m. (2)从释放第一个小球至第2个小球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高度处历时△t+t0,设平板车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s1,由运动学方程有:s1=a(△t+t0)2 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须满足:s1≤s+L 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t≤0.4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基本公式直接应用,知道小球和小车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再抓住位移关系求解,难度适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