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云南省邵通市云天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云天化中学2020学春季学期开学试题 高 二 物 理 一.选择题 1.在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关他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汤姆孙证实了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并测出了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玻尔的原子理论把量子观念引入了原子领域,成功地揭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D. 巴耳末发现的巴耳末公式可求出氢原子所发光的波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汤姆孙证实了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密立根测出了电子所带电荷量,故A错误; B.卢瑟福指导学生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玻尔的原子理论把量了观念引入原子领域,但还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还不成完全揭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故C错误; D.巴耳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可见光区的谱线,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 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D.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错误 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弱,选项B错误 C.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光电流和光的强度有关,不能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选项C错误 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轻核聚变是通过反应产生高温,使得反应能够持续,选项D正确 3. 关于对热辐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 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 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 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B.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A错误,B正确;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也有关,这是黑体辐射的特性,C错误; D.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D错误. 4.放射性元素钋发生衰变时,会产生一种未知元素,并放出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强 B. 未知元素的原子核核子数为208 C. 未知元素的原子核中子数为124 D. 这种核反应也称为核裂变 【答案】C 【解析】A.射线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弱,故A错误; B.由质量数守恒可知未知元素的原子核核子数为2104=206个,故B错误; C.由电荷数守恒可知未知元素的原子核质子数为842=82个,故中子数为20682=124个,故C正确。 D.这种核反应称为衰变,故D错误。故选C。 5.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利用红外测温仪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测物体辐射的光线只有红外线可被捕捉,并转变成电信号。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已知红外线单个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62eV,要使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可被红外测温仪捕捉,最少应给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 10.20eV B. 2.89eV C. 2.55eV D. 1.89eV 【答案】C 【解析】AB.处于n=2能级的原子不能吸收10.20eV、2.89eV的能量,则选项AB错误; C.处于n=2能级原子能吸收2.55eV的能量而跃迁到n=4的能级,然后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其中从n=4到n=3的跃迁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小于1.62eV可被红外测温仪捕捉,选项C正确; D.处于n=2能级的原子能吸收1.89eV的能量而跃迁到n=3的能级,从n=3到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均大于1.62eV,不能被红外测温仪捕捉,选项D错误。 故选C。 6.关于原子核的相关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相邻质子之间存在相互排斥核力 B.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小,说明原子核越不稳定 C. 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小 D. β射线是电子流,表明原子核内除质子中子之外还有电子 【答案】B 【解析】A.原子核内相邻质子之间存在强相互吸引的核力,A错误; B.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小,拆开原子核越容易,说明原子核越不稳定,B正确;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原核的衰变规律,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即与元素的种类有关,与温度无关,C错误; D.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不能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选项D错误。 故选B。 7.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结合图象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光的频率小于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 该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C. 若用频率是的光照射该金属,则遏止电压为 D. 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ν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要大于ν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错误;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若用频率是2ν0的光照射该金属,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则遏止电压为,选项C正确;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则最大初动能越大,遏制电压越大,选项D错误. 8.核反应 中,放出的能量为E,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 B. 该核反应是β衰变,衰变的快慢与物理和化学变化有关 C. 核的比结合能大于 核的比结合能 D. 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则X为电子,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选项A错误;该核反应是β衰变,衰变的快慢与物理和化学变化无关,选项B错误;由于在衰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可知核的结合能大于核的结合能,由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定义可知,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核的比结合能.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在该核反应中质量亏损为.故D正确.故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 B. 一个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该氢原子辐射光子,总能量减少 C. 某放射性元素由单质变为化合物后,其半衰期会变短 D. 目前核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轻核的聚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的结构,选项A错误;根据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该氢原子辐射光子,总能量减少,选项B正确;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化合状态无关,选项C错误;目前核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重核的裂变,选项D错误;故选B. 10.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某种衰败而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42,有( ) A. 该原子核发生了衰变,粒子沿小圆作顺时针方向运动 B. 该原子核发生了衰变,粒子沿大圆作顺时针方向运动 C. 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42 D. 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82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原子核衰变后放出的粒子与新核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而两者速度方向相反,则知两者的电性相同,新核带正电,则放出的必定是粒子,发生了衰变。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知,放出的粒子与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由 得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由于新核的电荷量较大,则大圆是粒子的轨迹。衰变后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向左,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得知,其速度方向向下,沿大圆作顺时针方向运动。故B正确, A错误; CD.新核与粒子的半径之比为1:42,由于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粒子的电荷数为2,所以新核的电荷数为84,根据电荷数守恒可知,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的电荷数为86,其原子序数为86,故CD错误。 故选B。 11.用中子轰击原子核,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原子核中含有84个中子 B. 反应生成物的总结合能比原子核的结合能小 C. X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比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小 D. X原子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大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的质量数为140,电荷数为54,则中子数为86,故A错误; B.在裂变的过程中,有能量释放,则反应生产物的总结合能比原子核的结合能大,故B错误; CD.X原子核属于中等核,则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比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较大,故CD正确。 故选CD。 12.下列对于光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有时是一种粒子,有时是一种波 B. 光既具有波的特性又具有粒子的特性 C. 在宏观上,大量光子传播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D. 在微观上,个别光子在与其他物质产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答案】BCD 【解析】光既具有波的特性又具有粒子的特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在宏观上,大量光子传播往往表现为波动性,在微观上,个别光子在与其他物质产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故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 二.实验题 13.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1)图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填“阴极”或“阳极”); (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0=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_______J;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_____J.(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阳极 (2). 5.15×1014Hz 3.41ⅹ10-19J (3). 1.23ⅹ10-19J 【解析】(1)电子从金属板上射出的位置是阴极,所以A板为阳极, (2)根据 ,因此当遏制电压为零时 ,根据图象可以知道,铷的截止频率,根据,则可求出该金属的逸出功大小 . (3)由代入数据可知 三、解答题 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长板紧挨在一起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的木块C以初速滑上A板左端,最后C木块和B板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求: 板最后的速度; 木块刚离开A板时的速度. 【答案】(1)=0.5m/s,速度方向向右 (2)=5.5m/s,速度方向向右 【解析】 【分析】(1)C在A上滑动的过程中,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研究整个过程列出等式,(2)C在B上滑动时,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根据运量守恒定律研究C在B上滑行的过程,列出等式求解. 【详解】(1)在A上滑动的过程中,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则有: (2)在B上滑动时,B、C组成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联立以上两等式解得:,速度方向向右,,速方向向右 【点睛】木块在两个木板上滑动的问题,分析过程,选择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研究速度. 15.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1=0.53×10-10m.求氢原子处于n=4激发态时: (1)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 (2)电子在n=4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已知能量关系,半径关系rn=n2r1,k=9.0×109 N·m2/C2,e=1.6×10-19C) (3)若要使处于n=2轨道上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为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答案】(1)-0.85 eV (2)0.85eV (3)8.21×1014Hz 【解析】 【详解】(1)根据能级关系 则有: (2)因为电子的轨道半径 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所以, (3)要使n=2激发态的电子电离,据波尔理论得,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解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