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5月模拟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5月模拟考试试题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5月模拟考试试题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仅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第19-21题有多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全部选对的6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B. 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C. 卢瑟福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万程为He+N→O+H D. 聚变是裂变的逆反应 ‎15.如图所示,a、b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小球位于圆环的中心,开始时绳a水平,绳b倾斜。现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地向右滚动至绳b水平,在此过程中 A.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C. 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16.我国于2020年11月发射“嫦娥五号”探月卫星,计划执行月面取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过程可以简单分成四步,如图所示第一步将“嫦娥五号”发射至月球表面附近的环月圆轨道Ⅰ,第二步在环月轨道的A处进行变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 ‎,第三步当接近地球表面附近时,又一次变轨,从B点进入绕地圆轨道Ⅲ,第四步再次变轨道后降落至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嫦娥五号”发射至轨道Ⅰ时所需的发射速度为7. ‎9km/s B. “嫦娥五号”从环月轨道Ⅰ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需要加速 C. “嫦娥五号”从A沿月地转移轨Ⅱ到达B点的过程中其动能一直增加 D. “嫦娥五号”在第四步变轨时需要加速 ‎17.如图所示为某电场中x轴上电势φ随x变化的图象,一个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在x=0处由静止释放沿x轴正向运动,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x=x2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1和x2处的电场强度均为零 B. x1和x2之间的场强方向不变 C. 粒子从x=0到x=x2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 粒子从x=0到x=x2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18.如图甲的电路,已知电阻,和并联的D是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可视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在A、B之间加一个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电压为正值时,)。由此可知 A.在A、B之间所加的交变电压的周期为2s B.在A、B之间所加的交变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C.加在上电压的有效值为10V D.加在上电压的有效值为V ‎19.如图所示为两光滑金属导轨MNQ和GHP,其中MN和GH部分为竖直的半圆形导轨,NQ和HP部分为水平平行导轨,整个装置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两个长均为l、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中导体棒ab在半圆形导轨上,导体棒cd在水平导轨上,当恒力F作用在导体棒cd上使其做匀速运动时,导体棒ab恰好静止,且距离半圆形导轨底部的高度为半圆形导轨半径的一半,已知导轨间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电阻不计,则 A. 每根导轨对导体棒ab的支持力大小为 B. 导体棒cd两端的电压大小为 C. 作用在导体棒cd上的恒力F的大小为 D. 恒力F的功率为 ‎20‎ ‎.如图所示,两个大小不计质量均为m的物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根长为L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在两物体上,绳恰好伸直且无拉力,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两物体慢慢靠近,直至两物体接触,已知两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则在两物体靠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一直增大 B. 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C. 地面对A物体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D.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为时,绳上的拉力最小 ‎21.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二象限内的部分区域存在匀强电场。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P(a ,0)点沿与x轴成45°方向射入磁场中,通过y轴上的N(0 ,a)点进入第二象限后,依次通过无电场区域和匀强电场区域,到达x轴上某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该粒子从第一次通过N点到第二次通过N点所用时间为t0,粒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该带电粒子自P点开始到第一次通过N点所用的时间为 C. 该带电粒子第一次通过无电场区域飞行的位移大小为 D.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 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一条有一系列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和.可用、和表示为a= _____.‎ 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的情况,由图可读出=_____mm,=_____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 ‎③图丙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 ‎23. (9分)‎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则接入电路的金属长度___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Ω),现有电源(4V,内阻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3)若选用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若选用丁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电路应采用图______(填“丙”或“丁”)‎ ‎24.(14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物块左侧压缩一个劲度系数为k=32N/m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物块未拴接。物块与左侧竖直墙壁用细线拴接,使物块静止在O点,在水平面A点与一顺时针匀速转动且倾角θ=37°的传送带平滑连接,已知xOA=‎0.25m,传送带顶端为B点,LAB=‎2m,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5。现剪断细线同时给物块施加一个初始时刻为零的变力F,使物块从O点到B点做加速度大小恒定的加速运动。物块运动到A点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物块沿平行AB方向抛出,C为运动的最高点。传送带转轮半径远小于LAB,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物块从B点运动到C点,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 ‎(2)若传送带速度大小为‎5m/s,求物块与传送带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3)若传送带匀速顺时针转动的速度大小为v,且v的取值范围为‎2m/sv‎3m/s,物块由O点到B点的过程中力F做的功与传送带速度大小v的函数关系。‎ ‎25. (18分)‎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以O′(0,R)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内有垂直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有垂直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第四象限有一与x轴成45°角倾斜放置的挡板PQ,P,Q两点在坐标轴上,且O,P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R,在圆形磁场的左侧0O>B sp2杂化 SO2、O3 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O2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强 三角锥形 120° ‎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4 B 或 ‎36.萘羟基、醚键取代反应、、、‎ 物理部分:‎ ‎14.C 15.D 16.B 17.D 18.D 19.CD 20.AD 21. BD ‎22. 间隔均匀 线性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3.9—24.5 47.0—47.6 1.13—1.19 ‎ ‎23. 22.41‎‎~‎22.44cm 0.849~‎0.851mm B C 电压表分流作用 电流表分压作用 丙 ‎24.(1)(2)=48J(3)‎ 解:(1)设物块从B运动到C的时间为t,BC的竖直距离 BC的水平距离为 解得: ‎ ‎(2)在初始位置,m/s2‎ 得=‎1m/s 得=‎3m/s 物块从A到B运动时间为t, 得t=1s 物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得:=48J ‎(3)(8分)物块在水平面上,‎ 力F随位移x线性变化,J 若传送带速度‎2m/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