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三法”妙答实验题课件(16张)(全国通用)
2.“ 三法 ” 妙答实验题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 , 其中第一小题为常规实验题 , 侧重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读数或常规型实验。第二小题侧重对学生实验迁移能力的考查 , 常以设计型实验来体现 , 主要为电学实验 , 也有力学实验。只要扎扎实实掌握课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 , 灵活迁移到解决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中 , 就能稳得实验题高分。分类型突破如下 : - 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基本仪器型 ——“ 细 ” 微之处见高低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都是基本仪器 , 要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读数规则 , 此类试题难度不大 , 要防止在读数的估读、结果的有效数字和单位上出错。 - 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1 (1) 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mm , 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 - 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来测量一电压表的内阻。先将选择开关旋至倍率 “×10” 挡 , 红、黑表笔短接调零后进行测量 , 红 表笔应接电压表的 ( 选填 “+” 或 “-”) 接线柱 , 结果发现欧姆表指针偏角太小 , 则应将选择开关旋至 ( 选填 “×1” 或 “×100”) 挡并 , 最终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 , 则电压表的电阻为 Ω 。 答案 (1)29 . 8 0 . 880 (2) - × 100 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4 000 - 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解析 (1) 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 [ 主尺上的整毫米数 + 精确度 × 对齐格数 ( 不估读 )], 可知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29 mm + 0 . 1 mm × 8 = 29 . 8 mm; 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 [ 固定刻度上的毫米数 ( 要注意半毫米线 ) + 0 . 01 mm × 对齐刻度 ( 一定要估读 )], 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0 . 5 mm + 0 . 01 mm × 38 . 0 = 0 . 880 mm 。 (2) 多用电表使用时要注意电流是 “ 红进黑出 ”, 电压表中电流是从正接线柱流入的 , 所以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应接电压表的 “ - ” 接线柱 , 欧姆表指针偏角太小 , 说明所测电阻阻值较大 , 应换用大倍率挡位进行测量 , 并且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 读数结果为 40 × 100 Ω = 4 000 Ω 。 点评 本题易出错的地方有 :(1) 游标卡尺读数时不注意单位 ; 不从游标尺上的 “0” 刻度线开始读 ; 对齐格数估读了一位。 (2) 螺旋测微器读数时不注意固定刻度上的半毫米线 ; 结果中舍弃了末位 “0” 。 (3) 不注意电压表中电流的流向 ; 不能根据指针偏角情况更换倍率挡位。 - 7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常规实验型 ——“ 实 ” 践出真知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教材上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器材的选择、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复习时要从领会实验原理出发 , 全方位理解和掌握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和电学实验实物图的连接、电路图的设计等 , 对每一个实验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 8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原理图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 A . 电流表 (0~0.6 A ) B . 电压表 (0~3 V ) C . 滑动变阻器 R(0~15 Ω ,5 A ) D . 滑动变阻器 R'(0~50 Ω ,1 A ) E . 定值电阻 R 0 ( 阻值为 1 Ω ) F . 开关 S 及导线若干 (1)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填器材前的字母序号 ) 。 - 9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按照原理图连接好线路后进行测量 ,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 , 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 , 试分析原因是 。 (3) 现将上述器材的连线略加改动就可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更明显 , 请在图甲中按改动后的原理图完成实物图连接。 (4) 该同学按改动后的原理图重新测量 , 并根据所测数据画出 U-I 图象 , 如图乙所示 , 则干电池的电动势为 V , 内阻为 Ω 。 - 10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答案 (1)C (2) 电池内阻过小 (3) 如解析图所示 (4)1 . 5 0 . 25 解析 (1) 因是一节干电池且考虑电流表量程 ,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C 。 (2) 因电压表测的是路端电压 , 其示数变化不明显 , 说明内电压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变化很小 , 电池的内阻过小。 (3) 电池内阻很小 , 因此可适当增大电池内阻 , 将定值电阻归为电池内阻 , 改动后的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 11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 , 即 U - I 图象中的纵截距表示电池电动势为 1 . 50 V,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 “ 新 ” 电源的内阻 , 即 r+R 0 = Ω, r= 0 . 25 Ω 。 点评 本题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为载体考查器材的选择、实物图的连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 要求考生对常规实验要熟记于心。本题中要注意定值电阻的存在。 - 12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创新实验型 ——“ 活 ” 用原理 , 妙迁移 创新实验题要求考生能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进行迁移和应用 , 试题新颖、能力要求高。如力学中与纸带相关的实验、电学中电路的设计、计算形式的实验题等都可能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实验方法、原理处理新情境实验题的能力 , 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意 , 明确实验目的 , 联想和迁移应用相关实验原理。 - 1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3 (2017 山东济南模拟 ) 图甲是某同学用水平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 他将光电门固定在导轨上的 B 点 , 吊盘 ( 含金属片 ) 通过细线与滑块相连 , 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并放有若干金属片 , 实验中每次滑块都从导轨上的同一位置 A 由静止释放。 - 1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d( 沿滑块运动方向的长度 ) 如图乙所示 , 则 d= mm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厚度 h 如图丙所示 , 则 h= mm 。若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Δ t,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 (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 (2) 若滑块 ( 含遮光条和金属片 ) 和吊盘 ( 含金属片 ) 组成的系统的总质量为 m 0 , 吊盘及其中的金属片的质量为 m, 则滑块从 A 处释放后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3) 现保持系统的总质量不变 , 通过 改变 m, 测出多组 m 、 v 数据 , 在坐标纸上以 m 为横轴 , 以 为纵轴描点作出图象 , 若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 则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与所受合力大小成正比。 - 1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 1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点评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 在于加速度和合外力的获取方式 , 更加注重理论的推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