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伽利略的“冲淡”重力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牛顿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D. 爱因斯坦先提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不能测瞬时速度,伽利略采用了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运动时间,并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用在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是实验定律,故C错误; D.牛顿先提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的观点,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不相等 B. 早上8点上课,8点是时刻 C. 只有体积小的物体才能够看成质点 D. 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两者大小不一定相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A错误; B.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则知早上8点上课,8点是时刻,故B正确; C.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并不是看体积大小,而要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能否忽略,故C错误; D.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加速度大物体,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 静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 C. 所有弹力的产生都伴随着形变 D.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或等于分力,故A错误; B.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可知,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由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决定,与正压力不成正比,故B错误; C.根据弹力产生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故C正确; 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在圆环之外,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段为直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间内,小球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直线运动 B. 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一定为 C. 时间内,小球竖直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 时间内,小球上升的高度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 v-t图像的总坐标表示瞬时速度,可知t0~t2时间内瞬时速度一直增大,则小球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根据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t0~t2 时间内小球的位移不一定等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定为,故t0~t2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故B错误; C.t3~t4时间内,小球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得知t3~t4时间内,小球上升的高度为,故D正确。 5.如图所示,小车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置于小车上,滑块放在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小车上的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点,弹簧与的斜面垂直,、、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下列有关斜面、滑块的受力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滑块一定受3个力的作用 B. 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斜面一定受4个力的作用 C. 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则滑块一定受4个力的作用 D. 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则斜面一定受6个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B.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滑块C受到重力、弹簧的弹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共4个力的作用,B受到重力、C对B的压力和摩擦力、A对B的支持力和向右摩擦力共5个力的作用,故AB错误; C.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B和C之间的弹力不可能为零,如果BC之间的弹力为零则摩擦力为零,C不可能静止,则滑块C受到重力、弹簧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共4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 D.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B受到重力、C对B的压力和摩擦力、A对B的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共5个力的作用,故D错误。 6.某同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让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而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图线如图所示,是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物体运动的时间,为物体在时间内的位移,由此可知 A. 物体受到的恒力大小为 B. 末物体的速度为 C.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 D. 内物体的位移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变形得,则物体的图线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所以有v0=3m/s,斜率为:,解得:a=0.6m/s2, 物体受到的恒力大小为 F=ma=2×0.6N=1.2N,故A错误; B.5s末物体的速度为:v=v0+at=(3+0.6×5)m/s=6m/s,故B错误。 C.0~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v=a△t=0.6×10m/s=6m/s,故C错误; 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t1=5s的位移为: ,故D正确。 7.如图所示斜面体A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B放在粗糙的斜面体A上,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B及固定在斜面体底端的挡板P拴接(弹簧与斜面平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斜面体上端有一定滑轮固定在斜面体上端的挡板处,现通过轻绳(定滑轮两侧轻绳夹角保持90°)用一垂直斜面的力通过定滑轮拉物块B,从零开始逐渐增大,A、B始终静止。则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对挡板的拉力增大 B. 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减小 C. 斜面体和物块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D. 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A、B始终静止,弹簧形变量未变,所以弹力未变,则弹簧对挡板P的拉力未变,故A错误; B.设斜面的倾角为θ,B在垂直斜面方向受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mgsinθ,重力的分力不变,则斜面对B的支持力不变,物块B对斜面体A的压力不变,故B错误; C.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设弹力为F弹,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得:F较小时,F+f=F弹+mgsinθ,F较大时,F=F弹+mgsinθ+f,随着F的增加,摩擦力f向上先减小,后反向向下增加,故C正确; D.对整体受力分析知,F由竖直向上的分力,所以竖直方向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体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故D错误。 8.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了首次高速滑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国产大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经过两段连续位移均为,第一段用时,第二段用时是第一段的一半,则国产大飞机的加速度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飞机的加速度为a,在第一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0,则第一段位移:;在两段位移内:;联立可得:,故B正确,ACD错误。 9.甲、乙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在内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则在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C.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则甲、乙两物体在末相遇 D.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则甲、乙两物体相遇前在末相距最远 【答案】BD 【解析】 【详解】A.若图象为两物体的位移时间(x-t)图象,根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0-2s内,甲、乙两物体同向运动。2-4s内,甲、乙两物体反向运动,故A错误; B.若图象为两物体的位移-时间(x-t)图象,在0~4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若图象为两物体的速度一时间(v-t)图象,0-4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甲、乙两物体在4s末没有相遇,故C错误; D.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在0-4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者距离不断增大;在4s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距离缩短,则物体相遇前在4s末相距最远,故D正确。 故选BD。 10.如图所示,两个均匀光滑的小球、放在竖直墙壁和水平地面之间,另一侧用一块竖直挡板挡住,现将竖直挡板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没有接触到地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变 B. 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大 C. 竖直墙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大 D. 竖直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小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水平地面对小球a的支持力等于a和b的总重力,保持不变,故A正确; BC.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矢量三角形可得各力变化如图所示, 竖直挡板c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a对b的作用力F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根据图象可知小球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大,竖直墙壁对小球b的作用力F墙b变大,故BC正确;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挡板c对小球a的作用力与竖直墙壁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故竖直挡板c对小球a的作用力变大,故D错误。 故选ABC。 11.如图甲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足够长斜面,倾角为,质量的物体A放在斜面底端。在时刻物体A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刻撤去外力物体A向上运动过程,下列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关于物体A向上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内的位移大小为 B. 恒力的大小为 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D. 在撤去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物体在3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三角形面积大小,为,故A错误; BC.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前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第3s内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前2s内有F-mgsinθ-μmgcosθ=ma1 第3s内有:mgsinθ+μmgcosθ=ma2,联立解得:F=12N,μ=0.25,故BC正确;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知在撤去F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4m/s,则,故D错误。 故选BC。 12.如图甲所示,质量的粗糙长木板P(足够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Q以初速度滑上长木板上表面,在物块Q滑上长木板P的同时给P施加个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的拉力,P、Q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段分别是内Q、P的图线,段是内P、Q共同的图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Q的质量为 B. 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 长木板P最小的长度为 D. 内物块Q的位移大小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设物块Q的质量为m,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0-1s内Q、P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4m/s2,a2=4m/s2。0-1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Q有:μ1mg=ma1;对P有:μ1mg+F-μ2(M+m)g=Ma2;Q、P共速后做匀速运动,有:F=μ2(M+m)g,联立解得:m=1kg,μ1=0.4,μ2=0.1,故A正确,B错误; C.长木板P最小的长度等于0-1s内Q相对P的位移为:,故C正确; D.0~2s内物块Q的位移大小为:,故D错误。 故选AC。 二、非选择题 13.某同学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频率为,在打出的纸带上从点开始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得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为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__(要求结果尽可能精确)。 【答案】 【解析】 【详解】在打出的纸带上从A点开始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2T;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 根据加速度逐差法有:, 结合四段位移采用逐差法有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 。 1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C 上,轨道固定在桌面上,动滑轮上可挂钩码,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轨道C倾斜一定角度,不挂钩码让木板匀速下滑,测得两遮光条中心间的距离为;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由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力作用下运动,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则可以测出木板的加速度; ③加挂钩码,重复②的操作,作出木板加速度与拉力传感器示数之间的关系图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回答以下问题: (1)所挂钩码的总质量为、木板的质量为,实验中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满足; (2)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则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速度__、___,木板的加速度___(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3)甲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则木板的质量为____; (4)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线,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__(任写一条即可)。 【答案】 (1). 不需要 (2). (3). (4). 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详解】(1)由于力传感器直接可以读出绳子拉力,所以实验中不需要用钩码的重力近似替代拉力,也就不需要满足M>>m; (2)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可知,遮光条B、A 先后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根据,则木板的加速度 (3)对木板根据F=Ma可得: 根据a-F图线的斜率为k,可得木板的质量为 (4)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a-F图线,根据图象可知,当拉力为零时已经有加速度,说明该同学做实验时使得轨道C倾斜程度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15.小美同学在学习了弹力这一部分内容后,在实验室找到一根轻质弹簧测定其劲度系数。经测量发现,当弹簧受到的拉力时,长度;当弹簧受到的拉力时,长度(弹簧形变量均在弹性限度内)。 (1)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及原长; (2)若用的力压缩该弹簧,求压缩后弹簧的长度。 【答案】(1)L0=010m,k=200N/m;(2)l3=0.09m 【解析】 【详解】(1)设弹簧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 由胡克定律F=kx=k(L-L0)得 8N=k(14cm-L0) 12N=k(16cm-L0) 由两式联立求得 L0=10cm=0.10m; k=2N/cm=200N/m (2)由胡克定律F=kx得F3=k(L0-l3) 即2=200×(0.10-l3) 解得l3=0.09m 16.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某次高铁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高铁正常行驶的速度 ,其加速过程可以简化为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刚开始高铁以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过后由于其他原因,高铁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正常行驶。已知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运行的总位移,求: (1)第二个加速阶段高铁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高铁加速过程运行的总时间。 【答案】(1)v1=40m/s(2)t=50s 【解析】 【详解】(1)高铁正常行驶的速度v=360km/h=100m/s,设第二个加速阶段高铁运动的初速度为v1,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第一个加速阶段: 第二个加速阶段: 由于x1+x2=x 联立解得v1=40m/s; (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 第一个加速阶段:v1=a1t1 第二个加速阶段:v=v1+a2t2 根据时间关系:t=t1+t2 解得:t=50s。 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端到端的距离,物块均视为质点)通过绕在光滑定滑轮上的细线连接,物块在传送带的左端,与连接物块的细线水平,当传送带以的速度逆时针转动时,物块恰好静止。已知物块的质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求: (1)物块的质量; (2)当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从端运动到端所用的时间; (3)当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从端运动到端的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 【答案】(1)mQ=8kg (2)t总=3s (3)△x=8m 【解析】 【详解】(1)当传送带以v=8m/s逆时针转动时,物块Q恰好静止不动,对Q受力分析知 F=f 即mPg=μmQg 解得:mQ=8kg (2)当传送带以v=8m/s顺时针转动时,物块Q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Qg+T=mQa 对P分析可得mPg-T=mPa 联立解得:a=4m/s2 共速之前P、Q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Q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Q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共速之后Q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 则Q从A端到达B端所用的时间为:t总=t1+t2=3s (3)Q加速阶段传送带的位移为:x传=vt1=8×2m=16m 共速阶段二者没有相对位移,所以物块Q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x=x传-x=8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