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第1~8题单选,第9~12题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肯定不为零 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加速度可能为零 C. 物体速度增加,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 ‎【答案】B ‎【解析】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是变化的,但速度可能为零.故A错误. B、若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为零.故B正确; C、物体速度增加,代表有和速度同向的加速度,但和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关系,比如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关系,加速度小,速度不一定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 ‎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比公式可得,,故物体速度为零时,B正确 考点:考查了位移时间公式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 ‎3. 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 10 -‎ D. 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A项,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故A项错误;‎ B项,重力方向指向地心,所以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项错误;‎ C项,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故C项错误;‎ D项,地球的不同位置重力加速度不同,根据可知,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同,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4. 某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   )‎ A. t=1s时,离原点最远 B. 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C. t=2s时,离原点最远 D. 在第4s时,加速度为负 ‎【答案】C ‎【解析】A、在v-t图中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物体在0~1s内的位移 ,物体在0~2s内的位移,物体在0~3s内的位移 ,物体在0~4s内的位移,所以t=2s时,离原点最远,故A错误,C正确. B、速度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第2s内和第3s内斜率都为负值,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 D、在第4秒时间内,斜率为正值,所以加速度为正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5. 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发现有一位乘客未上车,急忙制动,车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下,共用10 s,前进了30 m,则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 - 10 -‎ A. 1 m/s B. 1.5 m/s C. 3 m/s D. 6m/s ‎【答案】D ‎【解析】设最大速度为v,则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汽车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则有, 解得:,故选D.‎ ‎6. 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N,F2=8N,物体处于静止,如果将水平力F1增加5N,则( )‎ A. 物体M仍处于静止 B. 物体M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左 C. 物体M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右 D. 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 ‎【答案】A ‎【解析】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和摩擦力的作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以知道静摩擦力与同向,大小为4N,所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4N,将水平力大小增加5N,变为9N,方向不变,,则二力的合力为1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以知道静摩擦力与同向,大小为1N,故A正确.‎ ‎7. 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弹簧长度为l1;若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弹簧长度为l2,已知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设弹簧的原长为,当用压弹簧时,根据胡可定律可得,当用拉弹簧时,根据胡可定律可得,联立解得,故C正确.‎ ‎8.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0 -‎ A. 在0~4 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0~2 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 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 在t=2 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 D. 在t=4 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据图象可知,当t=4s时,两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4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t=4s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BD错误;‎ C、在t=2s时乙车速度为,甲车速度为v甲=1.5×2=3m/s,故C正确.‎ 故选:C ‎9. (多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B.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C. 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这运用了类比法 D. 在推导匀变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答案】ABD ‎【解析】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故A正确; ‎ - 10 -‎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的方法,故B正确; C、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这运用了转换法,故C错误;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BD ‎10. (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C. 握住手中的瓶子握得越紧越不容易滑落下来是因为握得越紧静摩擦力越大 D. 无论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可以具有动力作用 ‎【答案】BD ‎【解析】人走路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但是人是运动,A错误;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两者之间有弹力,并且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有摩擦力一定由弹力,B正确;握在手中的瓶子握得越紧越不容易滑落下来,是因为握得越紧,最大静摩擦力越大,瓶子的静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大小不变,C错误;在人走路时,静摩擦力是动力,在传送带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是动力,故D正确.‎ ‎11. (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0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先后通过a、b、c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B.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C.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D.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 10 -‎ ‎【答案】ABD ‎【解析】因为质点从O点静止开始下滑,故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四段距离相等,设,故根据可得,,,,故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A正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a点是Od的中间时刻,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B正确C错误;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D正确.‎ ‎12. (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行使,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在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D. 运动中两车相距最远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2小时内乙车一直做反方向的运动,1小时末时开始减速但方向没有变,故A错误;‎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 10 -‎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面积的正负表示物体位移的方向;明确两物体的距离关系,可通过画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 二.填空(本题共 16 分,每空2分。)‎ ‎13. 如图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d1=8.00 cm,d2=17.99 cm,d3=30.00 cm,d4=44.01 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vE=________ 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1 m/s (2). 2.0 m/s2 (3). 1.5 m/s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在计算加速度时用逐差法 即: ‎ ‎ ‎ ‎ ‎ ‎ ‎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1)1.1 m/s (2). 2.0 m/s2 (3). 1.5 m/s ‎ ‎14.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4.6cm,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钩码个数 ‎1‎ ‎2‎ ‎3‎ ‎4‎ ‎5‎ 弹力F/N ‎1.0‎ ‎2.0‎ ‎3.0‎ ‎4.0‎ ‎5.0‎ 弹簧的长度x/cm ‎7.0‎ ‎9.0‎ ‎11.0‎ ‎13.0‎ ‎15.0‎ - 10 -‎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____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__N/m;‎ ‎(3)图线与x轴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数值_________L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50 (3). 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 (4). 大于 (5). 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解析】(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2)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 36 分)‎ ‎15. 从20m高的平台边缘有一小球A自由落下,此时恰有一小球B在A球下方从地面上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2).求:‎ ‎(1)小球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两球在空中相遇。‎ ‎【答案】(1)20m;(2)1s - 10 -‎ ‎【解析】(1)由公式 ‎ 得: ‎ ‎(2)设经历时间,两球在空中相遇,此时 ‎ ‎ 解得:‎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0m;(2)1s ‎16. 向东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6s末到第8s末运动了20m,第12s末到第14s末运动了8m。求:‎ ‎(1)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2)汽车前20s的位移.‎ ‎【答案】(1),方向向东; ,方向向西;(2)144.5‎ ‎【解析】(1)第7s末的瞬时速度 第末的瞬时速度 由 ,负号表示方向向西, 由 得:,方向向东;‎ ‎(2)刹车时间 ,所以汽车前20s的位移即为 内的位移 由公式 得: ‎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 ,方向向东; 方向向西;‎ ‎(2)‎ ‎17. 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颗,连续释放了好几颗后,对斜面上正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所示(所有小球均在斜面上).现测得AB=15 cm,BC=20 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求:‎ ‎(1) 各球加速度的大小;‎ - 10 -‎ ‎(2) 拍片时,A球上方正运动的球有几颗.‎ ‎【答案】(1)5m/s2;(2)2‎ ‎【解析】:(1)每个球的运动都是重复的,故对所拍的照片的球可认为是一个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由 可得:‎ ‎ ‎ ‎(2) ; ‎ ‎ 解得: ‎ 从题中可以看出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所以B上面有三个小球,那么A上面有两个小球。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5m/s2;(2)2‎ ‎18. 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求:‎ ‎(1)3s末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2)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3s~9s内会不会相撞?‎ ‎【答案】(1)55m;(2)不会 ‎【解析】(1)由图可知,前内甲的加速度是,末,甲车速度: 因此前内甲车一直匀减速运动,末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代入数据得:。 (2)设后再经过时间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距离最近,‎ 则,两车速度相等之前,甲车位移 乙车位移 因,所以甲、乙两车在内会不会相撞。‎ 点睛:本题是追击问题,关键分析清楚两小车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或者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进行分析。 ‎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