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一3.2《弹力》WORD教案1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重五中王冬君 弹 力 一、教材分析 由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同时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课程标准将它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验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如拉橡皮筋、弹簧等,让学生感受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弹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弹力,初中时学生已学习了弹簧产生弹力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没有深入地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关于弹力方向的判断是一大难点。另一方面,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理性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还不强。所以,本课采用多实验的方式,借助形象的感性认识来认识弹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形变的概念,理解弹力的概念,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2.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人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认识弹力,自己动手实验来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六、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七、教具准备 刻度尺、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物理小车、橡皮筋、小球、书、塑胶水袋、绳等等.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每小组分发一根细铁丝,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可以让学生在家先做好)让学生拿起自己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在弹簧被拉伸的同时,感觉手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个力的有关知识. 2、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4:纸张被手揉皱.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我们可以根据形变的不同状况把形变分为弯曲形变、拉伸或压缩形变以及扭转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 实验演示5:用手压扁平瓶子的不同部位,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 总结: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 实验演示6:橡皮筋在较大的力的作用下的断裂 通过刚才的观察说明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想恢复原状是有条件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力的作用,也不会恢复原状.这种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有弹性限度,这也是为什么弹簧秤不能称量质量过大物体的原因,如果质量过大,会损坏弹簧秤. 二、弹力 演示实验7:在一根弹簧的一端连一小车,拉伸弹簧后放手,小车运动 问1:小车为什么会动? 问2:弹簧为什么能给小车力的作用? 问3:是不是形变都能产生力? 学生设计实验1,有形变就会产生力. 实验方案参考 1.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 2.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小车推出. 3.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小车拉过来. 我们把这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大家来总结一下弹力产生的条件. 通过学生设计的实验,可以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接触并且发生形变.力是一个矢量,弹力当然也是矢量,那方向是什么样的呢?拉伸的弹簧可以让小车前进,压缩的弹簧可以让小车远离,说明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三、几种弹力 讨论问题1:分析水平桌面上书所受支持力 问: 支持力如何产生的?桌面为什么能给书支持力?它是不是桌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解析思路:也许是桌子形变产生的,桌子太硬,形变看不出来。则桌子更换成软尺 演示实验8:重物压在尺上,尺很明显向下弯了说明桌子是有形变的,不过形变太小了,看不出来 结论:支持力是弹力,桌子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支持力与形变方向相反. 讨论问题2:分析桌面所受压力 问:书对桌面的压力如何产生?也是形变产生的吗? 解析思路:也许压力是书形变产生的,书太硬,形变看不出来,则书更换成塑胶水袋 演示实验9:塑胶水袋放置在桌面上,圆形变成变形 结论:压力是弹力,书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 压力与形变方向相反. 讨论问题3:分析绳对重物的拉力 问:绳的拉力是不是弹力? 学生设计实验2:将绳拉重物换成橡皮筋拉重物,橡皮筋立刻伸长 结论:绳的拉力是弹力,绳拉伸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对重物产生向上的拉力, 拉力力与形变方向相反 教师针对弹簧弹力加以上三种弹力总结方向: 弹簧弹力:与恢复形变方向一致 支持力、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绳的拉力:沿绳收缩方向 四、课堂训练 学生练习画出以下几例中弹力方向,体会点面接触、点点接触、面面接触几种不同类型题 (1) (2) (3) (4) (5) 总结: 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比如第一个小题,弹力的大小,就可以通过我们初中的二力平衡来计算,弹力和重力是相等的!其余的四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一一解答.我们高中阶段接触最多的就是弹簧,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弹簧弹力的大小,给大家留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回家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下课后大家到办公室去弹簧! 五、课堂小结 任何相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有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量很小,不容易观察到,这种情况下弹力到底有没有?例如物体放在桌面上,压力和支持力不能通过形变来进行判断.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 六、板书设计 一、弹力 ⒈概念: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⒉方向: 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⒊大小: 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 ⒋判断方法: 假设法。 八、教学反思 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突出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以下几个特点: (1)提倡使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具体感知了弹簧、橡皮筋、一段钢丝等生活中常见物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2)重视过程体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具体方法可以不同,所用器材可以有自己的特点,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3)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判断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的迁移,例如假设的判断方法,也可以用到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中去.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在发现中锻炼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4)把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作为开放性作业,是一个和大胆的做法,交完作业后,因根据情况, 利用一课时进行研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