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5s时质点的速度为等 B. 1=4s时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 0~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2m/s D. 0~4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1m/s²‎ ‎【答案】C ‎【解析】A. 由图看出,质点的速度先为负后为正,说明质点先沿负方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质点的加速度为,t=1.5s时质点的速度,故A错误,D错误;‎ B. 2~6s内质点的速度都为正,方向没有变化,故B错误;‎ C.前4s内质点的位移为,平均速度,故C正确;‎ 故选:C。‎ ‎2. 磁场的方向可以用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来描述。如右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内部和外部放置a、b、e、d四个小磁针,其中小磁针指向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N极在电磁铁右端,因此沿轴向磁场方向水平向右,而外部磁场方向由右向左;因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同向,故b指向不对,acd指向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注意螺线管内部和外部磁场方向不同,然后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一致,从而判断出小磁针静止时方向.‎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工的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当棒中通以恒定电流后,金属棒摆起静止后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0一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由M流向N B. 电流由N流向M C. 恒定电流大小为2BL D. 恒 定 电 流 大 小 为3m ‎【答案】A ‎【解析】A、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电流的方向由M流向N,故A正确,B错误;‎ B、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60°时,金属棒速率为零,并非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 ‎ 故选:A。‎ ‎4.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L为小灯泡(‎ 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所受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为理想电压表。若将照射R3的光的强度增强,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 通过R2的电流变小 C. 小灯泡的功率变小 D. 通过R3的电流变小 ‎【答案】B ‎【解析】A、光敏电阻光照增强,故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增大,故R1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 BCD、因电路中电流增大,故内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同时R1两端的电压增大,故并联电路部分电压减小,则流过R2的电流减小,流过灯泡支路的电流增大,所以灯泡的功率变大,故B正确,C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睛:由光敏电阻的性质可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同时还可得出路端电压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并联部分电压的变化,再由并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变化.‎ ‎5.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图乙是在坐标纸上面出的轨迹图,A、B、C是在轨迹上选取的三点,重力加速度g=10m/s²,由三点的坐标可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A. 1m/s B. 1.5m/s C. 2m/s D. 3m/s ‎【答案】D ‎【解析】‎ 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由横坐标可知,从A到B和从B到C所用时间相等。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带入数据得T=0.1s;则x=vT=0.30m,则v0=x/T=3m/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6. 如图所示,物块A和B相互叠加,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与B间是粗糙的,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用水平恒力F1、F2分别作用于A和B(如图甲、乙所示),结果均可以使A和B刚好不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为 A. F1=2F2 B. F1=F2‎ C. 2F1=F2 D. 3F1=F2‎ ‎【答案】C ‎【解析】当F作用爱A上时,B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1=3ma=‎ 当F作用在B上,A的最大加速度为:,‎ 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2=3ma=3μmg,‎ 故F1:F2=1: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利用隔离法求得最大加速度,再整体法求得拉力F的大小即可比较 ‎7. 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块放在固定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7°,在斜面的底端固定一垂直斜面的挡板,轻弹簧与挡板连接,用物块沿斜面向下压络弹簧到一定的位置并释放物块,释放的一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30m/s,物块运动0.14s时,物块开始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m/s²,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重力加速度为g=10m/s²,则弹簧开始的最大压缩量x、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 x=0.2m,μ=0.5‎ B. x=0.2m,μ=0.2‎ C. x=0.5m,μ=0.5‎ D. x=0.5m,μ=0.2‎ ‎【答案】A ‎【解析】物块离开弹簧后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代入数据得,μ=0.5;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加速度向上,大小为30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代入数据得,x=0.5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8.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同步卫星离地面的距高为h,赤道上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为v,则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A. B. C. D. v ‎【答案】B ‎【解析】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对于同步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线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则:‎ 联立解得v1=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且AB=BC,电场中的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AB/BC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AB、UBC。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A. B. ‎ C. D. ‎ ‎【答案】AB ‎【解析】A. 由电场线的密集程度可看出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为,故A正确;‎ B. A、B、C三点处在一根电场线上,根据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落,故有,故B正确;‎ C. 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势降落较快,由U=Ed知:UAB>UBC,故C错误,D错误。‎ 故选:AB.‎ ‎10. 直线MN表示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a、b是线上的两点,将带负电荷的粒子从a点处由静释放,粒子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场强大小分别为、,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不计重力,则有 A. B. ‎ C. D. ‎ ‎【答案】BD ‎【解析】A. 负电荷从a释放(初速度为0)后,能加速运动到b,说明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是从a指向b,那么电场方向就是由b指向a,由于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a、b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a<φb,故A错误;‎ BC. 由图b知。图线的斜率减小,则负电荷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是逐渐减小的,由牛顿第二定律知,负电荷从a到b时,受到的电场力是逐渐减小的,由E=F/q知,Ea>Eb,故B正确,C错误;‎ D. 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因φa<φb则Wa>Wb,故D正确。‎ 故选:BD.‎ ‎11. 如图所示,平行板A、B水平放置、两板与电源相连,B板按地,闭合电键K,两板向一个带正电 粒子P刚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上端 B. 带电粒子P的电势能为负 C. 断开电键,带电粒子仍保持静止 D. 断开电键,将A板向上移,粒子会向下运动 ‎【答案】BC ‎【解析】A.正电荷刚好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电场力向上,电源的下端为正极,故A错误;‎ B.B板接地,电势为零,P点处电势为负,根据,带电粒子P的电势能为负,故B正确;‎ CD.电容器充电与开关断开后所带电量不变,根据推论E=4πkQ/(ɛS)得知,板间距离变化时,板间场强不变,微粒所受电场力不变,所以微粒仍保持静止状态。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 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定,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h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².则 A. 甲图反映的是重力势能随高度的变化,乙图反映的是动能随高度的变化 B. 物块受到的阻力大小为2N C. 物块的质量为1kg D. 物块再回到抛出点时,动能的大小为60J ‎【答案】BD B.由图可知,上升10m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即机械能)减小20J,则阻力做负功20J,W=-fh=20J,f=2N,故B正确;‎ C.上升10m,重力势能增大80J,根据EP=mgh,m=0.8kg,故C错误;‎ D.下落过程,又克服阻力做功20J,物块再回到抛出点时,动能的大小为60J,故D正确。‎ 故选: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13. 某实验小组成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水平桌面上装有固定的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小车上装有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绕过安装在桌子边缘定滑轮的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悬挂钩码,小车和定滑轮之间的绳子水平,开始时小车靠近位移传感器接收器,接通传感器电源,释放小车,传感器每隔Δt时间记录一次小车与位移传感器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了,记录钩码的质量m,不计轻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选取传感器记录的连续5组距高数据:,由此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2)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获得多组小车加速度a,以相应的钩码重作为小车受到的绳的拉力F,作出a-F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小车运动过程中与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若m不断增大,图乙中曲线部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a趋向值为_________。‎ ‎【答案】 (1). (2). (3). g ‎【解析】(1)根据推论,,可得:a=;‎ ‎(2)根据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没有平衡摩擦力,所以当F=F0时,a=0,则小车与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M)a, 若m不断增大,趋近于无穷大时,摩擦力可以忽略,总质量近似等于m,加速度a趋向值为g。‎ 点睛: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求出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表达式,m趋于无穷大时,摩擦力可以忽略,总质量近似等于m,加速度a趋向值为g。‎ ‎14.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其中一次测最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图中谈读为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最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mm。‎ ‎(2)采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填“偏 大”或“偏小”);最后由公式ρ=__________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答案】 (1). 24.14~24.17 (2). 0.514~0.518 (3). 偏小 (4). ‎ ‎【解析】试题分析:毫米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0.1mm,螺旋测微器读数=固定刻度读数+半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从原理图中看出是安培表外接法中,误差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会使电流测量值I偏大,根据欧姆定律,故电阻测量值偏小;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列式求解电阻率.(1)毫米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0.1mm,故读数为241.3mm=24.13cm;读出在24.12~24.14均合理,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0,半刻度读数0.5mm,可动刻度读数1.8×0.01=0.018mm,故毫米刻度尺读数为0.518mm;由于估读,故在0.518~0.519范围内均合理。(2)‎ ‎(2)由于采用了安培表外接法,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会使电流测量值I偏大,而电压测量值U准确,故根据欧姆定律,电阻测量值偏小;根据欧姆定律:根据电阻定律:,其中:;故。‎ 考点:毫米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1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电源内阻r=5Ω,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当开关S1和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求:‎ ‎ ‎ ‎(1)电源的电动势多大;‎ ‎(2)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多大。‎ ‎【答案】(1)20V (2)8V ‎【解析】(1)对R3由欧姆定律可得:I3=U/R3=0.5A ‎ 故干路电流为:I=2I3=1A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E=I(R2+r)+U=20V ‎(2)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的为R1两端电压,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0.8A 电压表示数为:U′=I′R1=8V ‎16.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区域内存在着与纸面垂直且方向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粒子经过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沿着磁场边缘从a点射入磁场区域内。粒子经磁场偏转后从距离c点的e点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带电粒子的比荷;‎ ‎(2)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答案】(1) (2)‎ ‎【解析】(1)带电粒子进入电场,经电场加速,根据动能定理:,解得:,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圆周半径为R,在三角形oce中,有 解得 又 ‎ 联立求解,得: ‎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周期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偏转的圆心角等于120°,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 点睛: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半径,结合洛仑磁力等于向心力求出荷质比;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圆心角,结合周期求出时间。‎ ‎17. 如图ABCD矩形区域内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从A点以速度水平射人电场,从C点射出电场,粒子射出电场的偏转角为60°。求:‎ ‎(1)矩形区域的长AB和宽BC之比;‎ ‎(2)A、C两点间的电势差;‎ ‎(3)AD长度。‎ ‎【答案】(1) (2) (3)‎ ‎【解析】(1)将粒子在C点的速度进行分解,可得粒子在C点的竖直速度为,合速度为 粒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因此AB=v0t 粒子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 联立可以得到:AB:BC=2: (2)根据动能定理得到: 计算得出: (3)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有:qE=ma, 计算得出:,AD长度为 ‎18. 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的光滑圆弧形轨道竖直放置,圆心在同一高度,一候角为37°的固定光滑斜面与两圆弧轨道相切于C、D(斜面与左侧圆弧轨道的缝院可以忽略不计),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看成质点)放在光滑水平面的A点,左侧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已知sin37°=0.6,cos37°=0.8。‎ ‎(1)要使物块能到达E点,则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至少多大?‎ ‎(2)若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求物块从E点抛出后到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 ‎【答案】(1) (2) ‎ ‎【解析】(1)若斜面是光滑的,物块沿轨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设物切到E点时速度为,则: ‎ F≥0‎ ‎ 解得 即初速度至少为. (2)若初速度为,斜面光滑,设物块到E点的速度为 则: 解得 从E点拋出,物块做平抛运动, 计算的结果为:‎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