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卷
2017-2018学年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选错不得分。每题3分,共7题,共21分) 1.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B.用比值法定义了速度、加速度、位移这三个物理量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D.引入平均速度、重心的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2. 在我校第11届田径运动会上,教练员分析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内的位移是,前跑了,跑到终点共用了,则( ) A.运动员在第末的速度是 B.运动员在第内的平均速度是 C.运动员在第末的瞬时速度是 D.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3.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也一定大 B.物体的加速度变小,速度也一定变小 C.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也一定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4. 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B., C., D., 5、若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则该物体在2ts末的速度大小与物体在这2ts内中间位置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A.1: B.1: C.:1 D.:1 6. 一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对其施加一水平力,使它沿水平桌面做直线运动,该物体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6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没有改变 B.2s-3s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C.末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 D.末和末两个时刻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7. 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质点前做减速运动,4秒后做加速运动 B.A、B两质点在末相遇 C.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B质点先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正方向做直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每题5分,共5题,共25分) 8.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g=10m/s2) A.20 m B.30 m C.40 m D.50 m 9. 从一座塔顶自由落下一石子,忽略空气阻力,如果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再知下列哪项条件即可求出塔顶高度( ) A.最后内下落的时间t B.第末和第末速度 C.最初内下落高度 D.最后内下落高度 10. 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行使,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在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C.在前4小时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D.运动中两车相距最远 11. 汽车自A点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的加速度是,途中先后经过P、Q两根电线杆,已知P、Q电线杆相距,车经过电线杆Q时的速度是,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P点时的速度是 B.经过汽车运动到P点 C.汽车经过P、Q电线杆的时间是 D.汽车经过P、Q电线杆的平均速度是 12. 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间,需时为t,现在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为)到某一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至B点停下,历时为2t,则物体的( ) A.可为许多值,与、的大小有关 B.只能为v,无论、为何值 C.、必须满足 D.、必须满足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实验题(共13分) 13.(7分)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完成“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5.00 7.10 9.10 11.00 13.20 15.10 单位:cm S1 S2 S3 S4 S5 S6 0 1 2 3 4 5 6 (1)由已知数据可计算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计时器打下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 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2)另一同学改变钩码的个数,求出另外一条纸带上5个连续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利用V-t图像来求解a。 请你完成剩余的描点并连线,求得加速度大小a= 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计数点 0 1 2 3 4 速度V 0.46m/s 0.69m/s 0.94m/s 1.20m/s 1.45m/s 14(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A.按照图中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先释放纸带,之后闭合开关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D.重复步骤C几次,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较理想的一条测量并研究 E.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重力加速度 (1)以上步骤中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步骤(填代号)并改正: ; (2)利用图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乙物体下落速度的二次方v2为纵轴,以下落的高度h为横轴,做出图线为一条直线,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 。 (3)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 。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1分) 15、(8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 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 画出汽车在0 ~ 60 s内的v-t图线; (2) 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6.(11分)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以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求: (1)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多大? (2)过了180m处之后接着若以大小的加速度刹车,问再过12s汽车离开始加速处多远? 17. (10分)长为的竖直杆的下端距离一竖直固定管道口上沿,若这管道长是,让这根杆由静止自由下落,杆能自由穿过该管道,g取,求: (1)竖直杆通过管道的时间为多少? (2)竖直杆完全穿出管道时的速度是多大? 18.(12分)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1赛车前方200 m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2的加速度追赶。试求: (1)追上之前与安全车最远相距是多少米? (2)赛车何时追上安全车? (3)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赛车可以从安全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撞) 珠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选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选错不得分。每题3分,共7题,共21分。7×3=21) 题号 1 2 3 4 5 6 7 选项 D D D C D D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5×5=25) 题号 8 9 10 11 12 选项 BD AD CD AC BC 三、填空实验题(共13分) 13、(1)2.01m/s2(2分);1.01m/s(1分); (2)2.50m/s2(2.48-2.52)(2分)(作图2分) 14、(1)B中直流应该为交流;C中应该为先接通电源,之后释放纸带;(2分) (2);(2分) (3)纸带受到限位孔的摩擦力作用或重物受到空气阻力作用(2分)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1分) 15、(8分) (1)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最后20s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停止,最大速度为20m/s,v-t图像如下所示.......(4分) (2)60s内行驶的路程为图像于横轴围城的梯形面积: .........(4分) 16、(11分)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 ,代入数据得:V0=9m/s……(3分) (2)汽车驶过180m时,速度为:V=V0+at=9+1∙12=21m/s……(1分) ……(1分) ……(3分) ……(3分) 17 (10分) (1)竖直杆到达管道口上沿所用时间为,根据, 解得 ……(3分) 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根据,解得 ;……(3分) 则通过管道的时间。……(1分) (2)由自由落体末速度。……(3分) 18. (12分)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对赛车:v=at,得t=5s ……(1分) 此时赛车位移: =25m ……(1分) 安全车位移:=50m, ……(1分) 两车距离,得,故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为。……(1分) (2)设赛车经过时间t’追上安全车,则有: ,得 ……(3分) (3)第一次相遇时赛车的速度,……(1分) 设第一次相遇起再经过时间T再次相遇,则:,所以T=15s, 但赛车速度从减为零只需,……(2分) 则两车再次相遇的时间 :得,故经过再次相遇 ……(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