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高考物理卷评析及07年备考的建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06年高考物理卷评析及07年备考的建议

‎06年高考物理卷评析及07年备考的建议 陈宏 湖北枝江市一中(443200)‎ ‎2006年高考是继上海、北京、广东自主命题后,扩大分省命题的第三年,我省仍采用全国理综卷Ⅰ,(2006年全国各地采用试卷不同,试卷的类别主要有全国理综卷Ⅰ、Ⅱ,北京理综卷、天津理综卷、重庆理综卷、四川理综卷、广东物理卷、上海物理卷、江苏物理卷等)2004年我省采用全国理综Ⅱ,2005年采用全国理综Ⅰ。我想各位专家、老师们都已经对2006年的各种高考试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6年各种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对2007年高考复习一定有所启示。今天我就将个人研究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6年高考试题评析 全国理综卷Ⅰ物理考点分析表 题目 试题内容 试题评析 ‎14‎ 核反应方程 只要利用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就能解决,是一道送分题。‎ ‎15‎ 光的色散 只要记住“红到紫,两率增”,进行识记和简单推理即可解决,是容易题。‎ ‎16‎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只要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经过简单计算就可解决 ‎17‎ 速度选择器 只要理解了速度选器原理就可正确求解本题 ‎18‎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分子力、分子动能、内能 只要记住并理解课本上相关的内容,就可正确求解 ‎19‎ 共振演示实验 课本演示实验在全国卷中已经开始得到考查 ‎20‎ 地面对人的冲量和对人做的功 本题表述不准确,地面的形变不考虑要说明,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在判断地面对人是否做功出现了错误。‎ ‎21‎ 感应电量的计算 由可通过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与导体棒扫过的面积ΔS成正比,由作图分析可知在四个过程中导体棒扫过的面积ΔS相同,所以有Q1=Q2=Q3=Q4,即A正确。‎ ‎22(1)‎ 双缝干涉实验 只要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就能正确求解。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选E答案 ‎22(2)‎ 伏安法测电阻 本题实际上是伏安法外接法误差分析的思想,,如果知道R或RV就可以求得另外一个电阻。在高考前我预测到这一思想的设计性实验,但没有想到不用滑线变阻器。‎ 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选错电阻,造成本题得0分、原理图错误,造成本题得0分、认为电压表内阻4000欧姆是定值、计算错误、增加滑线变阻器当作分压器来用。‎ ‎23‎ 利用声波的反射测云层高度 这是一道所有高中教师都没有想到的一道试题,我想没有哪一个学校训练过这一道试题。我曾经让学生做过声波的折射试题,也没有想到会考声波的反射。但这道题就要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题海战术训练的学生是不能正确求解此题的。我现在正在收集象此题以及04年抽水机流量的试题,这给我们高中教师提了个醒,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第一的!如何提高能力我在后面陈述!‎ ‎24‎ 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 t v v0‎ ‎0‎ v1‎ t1‎ t2‎ t3‎ 图2‎ 传送带 粉笔头 t v v0‎ ‎0‎ t t+t/‎ 图1‎ 传送带 煤块 不少学生都做了这样一道试题: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v0=2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的划线;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5 m/s2),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支粉笔头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划线?(g取10m/s2)。此题与高考试题极为相近,但将减速改为加速,这就说明高考试题大多由常见试题改编而来。‎ ‎25‎ 带电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涉及知识点有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电容、电路。‎ 本题情景并不复杂,因此多数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分数。但答题不规范丢分太多(不列基本方程,直接写计算结果,导致一错全错不用题中给定的符号,用题外符号又不加说明,最终表达结果出现错误)、将电场强度和电动式符号搞混、小球往返一次通过电源的电量误判为4q、电容公式记忆错误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包括8个选择题和4个非选择题,共计120分。从总体看,题量适中,试题难度较小。第I卷平均得分33.71分,难度系数为 0.70,第II卷平均得分39.38分,难度系数为0.55。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点覆盖面较好,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2006年《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有19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4个部分,占68%。19个部分中有5个部分的知识点未涉及,如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气体、几何光学、物体平衡。试题以考查相关部分的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为主。‎ ‎2.重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主旋律。试题在知识点布局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突出的主旋律:物体的运动(15/24,6/25),牛顿运动定律(6/16)(4/24,10/25)电场(3/17)(10/25)稳恒电流(11/22等)。这几个考点,总分 65分,占了50%以上的份额。试题考查到中学物理5个部分知识占分的情况见下表。‎ ‎2006年考查到的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占分情况 知识内 容 力学 热学 电学 光学 原子物理 实验 分 值 ‎63‎ ‎6‎ ‎33‎ ‎12‎ ‎6‎ ‎17‎ 占分比 比 例 ‎52.5%‎ ‎5.0%‎ ‎27.5%‎ ‎10.0%‎ ‎5.0%‎ ‎14.2%‎ 从表中可看出,物理主干知识中的力学与电学的占分比例高达80%。‎ ‎3.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设计上又有新意。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有: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十一题。占总题量的92%. 设计上有新意,问法上有创新,这些试题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4. 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考查,重视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题第一题,全面考查了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学生如果没有做过实验,很容易选择E选项导致零分。第二题属于设计实验题目,根据给定条件,运用恒定电流知识,实现实验目的。‎ ‎5. 选择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7题,旧题新情景,应电磁场理论,分析滤速器的工作原理,灵活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第19题源于教材的基础题目题干较长,信息较多,学生抓不住重点。第20题,旧题改造,情景渊于生活深入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第21题,研究对象较多,物理过程较多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6.计算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计算题第24题源于基础题目,体现了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思想。涉及知识点多,方法多,计算量大。第25题物理情景新,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7.舍弃了偏、难、繁题和压轴题,突出基础和能力立意。‎ 今年的物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情景非常复杂的难题,也没有以前每年必有的较难的压轴题,命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没有超出高考考纲的说明。许多试题的情景都是考生似曾相识的,使学生看到试题没有陌生的感觉,但通过设问方式的改变,试题的重新组合和变换脸面,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命题意向得到了充分体现。很多试题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惟习惯,如通过作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如第21题、第23题、第24题等。新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在加大,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等都首次在湖北用的高考试题出现。‎ t v v0‎ ‎0‎ t t+t/‎ ‎24图 传送带 煤块 ‎21图 A O h d ‎23图 ‎8.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注意联系生活、社会和新科技,“陈”题出新意 ‎2006年的理综试题沿续了2004年、2004年理综试题的特点,每道题均有明确的学科归属,试题的编制不去追求跨学科综合或是“拼盘”式的跨学科综合,而是以学科内各知识板块之间综合为主的命题原则,这种命题的指导思想符合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也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如何把握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 ‎(一)对照考纲列出近几年考点分布表,找出规律 ‎ 年度 知识内容 ‎06‎ ‎05‎ ‎04‎ ‎03‎ ‎02‎ 一、质点的运动(含曲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二、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含万有引力)‎ 物体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力定律 四、动量、机械能 功、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定恒定律 五、振动和波 简谐运动及振动图象 波的形成及波动图象 波所特有的现象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分子动理论 热和功 气体状态参量及关系 七、电场 库仑定律及电荷守恒 电场、电场强度 带电体在电场的平衡问题 电势、电势能及电场力的功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 八、稳恒电流 电阻、电阻定律 电功、电功率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九、磁场 安培力 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十、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现象 十一、交变电流 交流电的产生及描述 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 十二、电磁场和 电磁波 感生电场和感生磁场 电磁场和电磁波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棱镜及光的色散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现象 光谱和光谱分析 光电效应,物质波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原子的结构及能级跃迁 原子核结构及核反应方程式 核能,质能方程 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 十六、实验 仪器,仪表使用及读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力学设计性实验 电路设计及实物联线 课本演示实验 研究性实验 我几乎每年到了4月、5月份的时候,我都会完成这一工作,并进行认真分析,基本能较准确把握方向。‎ 如2005年5月我提出的几个方向是:1.滑板问题有“新招” ;2.电磁感应的两个推论会“再亮相”; 3.弹簧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 4.液体的超重、失重可能会与高考试题“联姻”; 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试题可能“复出”; 6.利用习题结论设计实验可能是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风景线”。‎ 实验预测 1.“插针法”测量玻璃折射率; 2.测定电源电动势.现在回过头来看,还真有点象。‎ 到了2006年5月我提出的几个方向是:‎ 今年可考性较大的实验有:‎ ‎1.近五年没有考过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等。特别是单摆的创新实验、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思想方法,今年考的可能性较大。‎ ‎2.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问题,特别是“弹簧测力计”、多用电表的使用和读数。(考纲的说法有改变,考的可能性较大)‎ ‎3.关于电阻的测量,特别是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及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如果电流表内阻已知而电压表内阻未知,则不论电阻大小如何都应选择电流表内接;如果电压表内阻已知而电流表内阻未知,则不论电阻大小如何都应选择电流表外接。‎ ‎4. 关于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设计性实验,特别是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要高度重视。(05年考了,但学生答题情况与命题专家的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命题专家可能认为中学教学没有重视这个实验,因此还可能再考!)‎ ‎5.关于示波器、用干涉法测量光波的波长、电学黑盒子问题、传感器等新增实验。‎ ‎6.课本演示实验在今年高考试题中会出现考题。课本探究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在培养的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虽小作用很大,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可通过小小的实验体现出来。如电容、电感、砂摆、日光灯、电磁感应、通电和断电自感、光电效应、肥皂液膜的薄膜干涉等演示实验,黑盒子实验、传感器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等探究性实验等都可能在高考中出现,应对他们适当关注。‎ 重视电学实验的复习,但不能轻视力、热、光实验。近几年的实验题几乎全是电学实验和基本仪器的读数,但05年试题的特点已向我们发出了信号:“一电一力”或“一电一光”或“一电一其他”式的实验命题方向已明显,要求我们在把电学实验放在重点位置的同时,应不忽视其他部分的实验。‎ 分析近几年理综物理关于力和运动的考题,颇有规律!02年考直线运动(蹦床运动),03年考圆周运动(中子星的自转及瓦解),04年考平抛运动(求水管的流量问题),05年再考直线运动(跳蚤的运动),根据上面规律可以猜想06年高考要考圆周运动!可见要重视圆周运动的复习,但不忽视直线运动,因为命专家也会研究中学教师的心理,可能会出现老师们想不到的情况。特别是“再回头”的直线运动也该“一展风采”了?‎ 关于大方向性的论述还有一些,有的在全国卷中体现,有的在其它省市试卷中体现。我是反对猜题、押题的,但我是不反对高考复习抓重点、重基础的。我是坚决赞成高考命题是有规律的,因为高考命题的老师也是人,也要受到命题规律的制约。如果命题人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有可能受到批评,因为命题老师一般也是不会违背规律的。不过今年全国理综Ⅰ就有一点不符合命题规律,如力和运动考了近60分,而动量、能量等重要涉及太少,于是就有很多人在网上发表文章说,高考已经没题好命了,……我虽然不赞同这些人的观点,但细细想来给人的感觉也好象是这么回事!!一般情况下,高考命题按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是不缺少一部分;按照力和运动、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电源和电流四大关系是不应该缺少某一关系的。‎ ‎(二)读各种高考复习资料,找出遗漏点 众所周知,过去的高考试题经过改编以后可以再考,这样例子很多。问题是什么样的高考试题会改编了再考,我有这样的经验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我几乎收集了当年各种版本的高三复习资料,不论什么资料要把所有的题收集齐是不可能的,都有一定的取舍。取什么?舍什么?编者一般是舍旧的加新的。当所有资料把某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都舍弃以后,作为我们老师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样高考命题专家认为中学生不会再练习这类试题,可以改编后再考。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试一试。‎ 我有时将80年或90年代的高考试题选来给学生做练习,练习的效果比使用其它试题效果要好。如2005年当很多参考书都删除97年高考试题时,该年就考了弹簧问题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我当时提出“3.弹簧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 “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试题可能“复出”; ”的依据就是我的这一经验。‎ ‎(三)看各地模拟试题,找出闪光点 每年各地都要组织大型统考,而统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老师认真研究过的,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你将全国各地统考题都毫不取舍、毫不研究地给学生,哪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我每年全国各地的统考题我只要能弄到我都认真研究,并得到启示重组试题或改编试题。特别武汉市的调考试题、各地高考题等的研究价值很大。找出了 “闪光点”,就可能是一个命题点。‎ ‎03年武汉市二模:实验室现有器材如图所示,电池E,电动势约6V,内阻约1Ω;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约30kΩ;电压表V2,量程6V,内阻约5kΩ;电压表V3,量程3V,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电阻箱R2,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1Ω;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图中电压表V的内阻。‎ (3) 在所给的三个电压表中,哪几个可用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 答: 。‎ ‎(2)在可测的电压表中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在实物图上连成测量电路;‎ ‎(3)你要读出的物理量是 ,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待测电阻的计算公式是 。‎ 再看04年高考试题:22.(18分)‎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 ‎(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3)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 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 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 ‎ 我让我的学生把武汉市这道题做了三遍,且分别是在第一、二、三轮不同时期,试想学生还会多少人做错?肯定少了一些。‎ A V ‎1‎ ‎2‎ ‎3‎ ‎4‎ ‎5‎ ‎6‎ ‎1.5‎ ‎3‎ ‎3‎ ‎0.6‎ ‎+‎ ‎+‎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因为只要是我带高三做过的试题我都保存完好,资料可甩掉,但我做过的试卷却永久保存,并把过去的试卷经常取出来翻一翻,每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再如05年5月我从某区的一套试题中选了这样一道试题作为热身训练:‎ ‎(10分)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 ‎(1)某同学连接的实物图如右图所示,但当电键闭合时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没有示数,实验前仪器都检查过是好的,也就是说只可能是某根连接导线断了,那么,请你分析一下,可能发生断路故障的导线是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断的导线的编号)。‎ A V 甲 S R R0‎ A V S 乙 R0‎ R ‎(2)某同学在实验时使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3 V,并加接了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如图甲所示,试说明他加接此电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并估算此电阻R0阻值的范围是________。‎ ‎(3)如果某同学把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接到图乙位置,那么他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出两组对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后,还能算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吗?并说明简要理由。‎ ‎ 这一道试题与05年高考实验题很相近。‎ 请老师们注意,看各地模拟试题,找出闪光点,这一工作必须由老师来完成,不能将外来的一切试题都印了发给学生,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2007年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从今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的总体原则和思路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了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一方面重视基础和教材、体现综合、突出能力考查,而另一方面又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学以致用,倡导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鉴于此,现对2007年高三理科综物理科的复习提出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意在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由于时间关系,诸如夯实单科基础,全面复习、联系实际,强化实验、要透彻理解重点的典型题;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准确率,提快速度等等一些原则性论述老师听得多了,我这里就不再强调。我就将我的实际做法讲出与大家交流。‎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 基本概念的复习可以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学生自学弄清如下问题 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学时应注意:(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2)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3)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4)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第二步:精选精编例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果学生只记住了概念,不一定理解了,所以老师必须精选或精编试题让学生进行针对训练,这样学生才可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冲量的概念后,可选编了如下例题:‎ ‎1.静止在桌面上质量为m的书,经过时间t内,重力的冲量是多少?‎ F A B ‎600‎ ‎2.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m=2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恒定的牵引力F的作用下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速度由1m/s增加到4m/s,力F与水平面成600角,则此过程中牵引力F对物体做的功和冲量的大小分别为( )‎ A. 16J, 8N.S B. 1J 2N.S ‎ C. 15J 6N.S D. 15J 12N.S ‎ 学生先做,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评讲。请注意所选例题一定要是学生存在错误认识的,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状况,否则学生就不会听讲。‎ 第三步:精选精编习题针对练习 老师讲了例题以后,学生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在课后学生完成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老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在《物理教学》上发表文章论述采用“善变·追问·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 ‎1.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倾角为θ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2.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又落回原处,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 )‎ A.重力的冲量为零. ‎ B.空气阻力的冲量为零.‎ ‎ C.空气阻力做功为零. ‎ D.上升过程比下降过程动量增量的数值大。‎ ‎3.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小球与软垫接蔽的时间为1.0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 。(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忽略空气阻力)‎ ‎4.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0.80m高处自由下落到一厚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低点经历了0.20s,则这段时间内软垫对小球的冲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忽略空气阻力).‎ 第四步:适度拓展,提高能力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老师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按照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这是对高三老师的基本要求。高三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现在高考把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应是高三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对有些内容进行“适度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对于冲量概念的复习,可以补充变力冲量的求法:如图象法、动量定理法等。可补充如下例题和练习:‎ ‎1、从地面以速度V1竖直向上抛出一皮球,皮球落地时速度为V2,若皮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试求皮球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 t O V f 解析:此类问题属变力问题,可转换为利用图象问题求解,由于空气的阻力f与球的速率成比,因此V—t图象与f—t图象类似,如图所示。皮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经过的位移大小相等,而f—t图象中两部分阴影的面积分别表示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球的冲量,故这两个冲量值大小也相等,方向相反,则在球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球的总冲量为零,这样一来,根据动量定理,以球为研究对象,以t为运动的总时间,对于整个过程则有:‎ mgt=mV2-(-mV1)得t=(V1+V2)/g.‎ ‎2.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质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1)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的下落速度大小为u,如图(2)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 .‎ ‎3.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F1、F2的作用,F1、F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t=10s后F1、F2以及合力F的冲量各是多少?‎ ‎(二)重视基本规律的复习 对于基本规律的复习,我们应切忌把规律直接板书出来,而也应从“推导、结论、适用范围、理解、应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进行复习。基本规律的复习可以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引入规律,了解用途 第二步:导出规律,弄清条件 第三步:理解规律,弄清思路 第四步:应用规律,活学活用 如动能定理,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规律联立推导而出,这个推导实际上也同时揭示了动能定理能解牛顿运动定律能解的一些力学问题。结论是: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总=ΔEK。适用范围是:在高中阶段仅适用于单体。理解是:①W总=ΔEK为一过程式,标量式。②W总包含一切外力做的功,即任何力做功都可以使物体动能发生变化。应用是:①解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阶段能解的动力学问题(合外力为恒力)。②求变力的功。③解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阶段不能解的动力学问题(合外力为变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动能定理”这一基本规律。‎ ‎(三)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高三物理习题课“四步教学法”‎ 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习题课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题课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特别是新上高三的年青老师不良现象更为突出,一是课堂讲的题量过多,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二是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实践,从读题、审题到分析解题,全部由老师完成,学生被动接受,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三是就题讲题,忽视变型拓展,缺乏多解和多变的训练,没有充分发挥典型习题的功能,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样的试题在高考中只要略微改动一下,学生仍然不会做。针对这些问题,现特提出高三物理习题课“四步教学法”,供年青的高三物理教师们参考。‎ 第一步:精选例题,学生练习 高三的物理资料是品种繁多,物理试题更是多如牛毛,选择什么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例题,老师得深思熟虑!例题要具有难度适度性,不能过难或过易,因为过难或过易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学生通过这一道例题的学习,能够掌握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例题要具有多解和多变性,通过多解和多变的训练,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可起到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习题课时可以选择如下例题。‎ A B V0‎ 图1‎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木块A和B,A、B间用轻弹簧相连,已知mA=3.92kg,mB=1.0kg。一质量为m=0.080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射入木块A中未穿出,子弹与木块A相互作用时间极短。求:子弹射入木块后,弹簧的弹性势能量大值是多少?‎ 老师可将该题印发给学生,老师不要读题,不要给学生任何提示,请二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余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 第二步:学生讨论,辨析纠错 当多数学生完成例题的解答以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一是讨论在黑板上来做的同学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在何处?二是讨论本题的解法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三是讨论在在黑板上来做的同学语言表达是否规范?‎ 注意: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说明这一节习题课的收获就会越大。‎ ‎【学生甲的解】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即子弹、木块A与木块B同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 解出:‎ 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 代入数据,解得:=393.6J ‎【学生乙的解】子弹打击时间极短,即瞬时作用过程。在子弹射入木块A中,木块B的速度不变。设此时子弹和木块A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 ‎ ‎ 解出:‎ 当动能全部转化弹性势能时,弹性势能最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是:‎ 代入数据,解得:=8J 针对上述两种答案,同学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说甲正确,有的说乙正确,有的说甲、乙都不正确,课堂气氛将非常活跃。最后同学达成共识:甲、乙两同学的解答都不正确,甲忽视了子弹在打入木块A的过程中动能的损失,乙同学错误地认为系统的动能存在为零的时刻,这不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步:教师评述,优选解法 在同学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以后,老师面带微笑,给予评述。一是要指出错误,给出正确结果;二是对本题的解法作出小结,指出子弹打击木块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击时间极短,即瞬时作用过程;另一种是打击时间很长,是持续作用过程。对过程的正确判断,是解题成败的关键。‎ ‎【分析与解】本题子弹打击时间极短,即瞬时作用过程。在子弹射入木块A中,木块B的速度不变。设此时子弹和木块A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 解出:‎ 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即子弹、木块A与木块B同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 解出:‎ 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 代入数据,解得:=1.6J ‎ ‎ 第四步:变型拓展,能力升华 同学们在经过自主练习、集体讨论、老师评述以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很想通过另外练习来一试身手!此时将这道题的题意延伸或变换,就会派生出有关子弹打木块的很多问题,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要分析。‎ ‎【变换1】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固定的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水平穿透木块后,速度减为,现使该木块不固定,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样的子弹还以速度射中木块( )‎ A.若M/m<3,则子弹能射穿木块.‎ B.若M/m<3,则子弹不能射穿木块.‎ C.若M/m>3,则子弹能够射穿木块.‎ D.若M/m=3,则子弹刚好穿过木块。‎ 学生自主练习后,老师指出对于子弹打击木块,常会出现击穿或击不穿等临界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讨论,常用是假设法。‎ ‎【分析与解】当木块固定时,子弹穿过木块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量ΔE为 当木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时,设子弹射入木块后与木块具有相等的末速度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当时,即当时,子弹能射穿木块。由此式可解得.‎ 当时,子弹不能射穿木块。由此式可解得,即当M<3m时,子弹不能射穿木块。综上所得,选项BCD正确。‎ ‎【变换2】如图2所示,质量为2m,长为L的木块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V0水平向右射向木块,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受到木块的恒定阻力为 ‎,试求:‎ ‎(1)试问子弹能否穿过木块?若能穿过请求出子弹穿过木块后的速度;若不能穿过也请求出子弹打入木块后的速度。‎ V0‎ 图2‎ ‎(2)若木块固定在传送带上,使木块随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度u水平向右运动,子弹仍以初速V0向右射向木块(u(1-V0时,表达式无意义,说明子弹不穿出木块,子弹的速度为u。‎ 综上所述,高三物理习题课采用“精选例题,学生练习;学生讨论,辨析纠错;教师评述,优选解法;变型拓展,能力升华”‎ 四步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通过把题目的原意延伸和变换进一步讨论,可以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验的复习 从近几年高考试来看,大多数实验试题都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实验的创新设计。因此在高三进行实验复习时,必须在按原理、实验方法归类落实好每个实验的同时,能迁移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能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设计实验。下面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为例,谈谈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四步复习法”。‎ ‎ 第一步:弄清实验原理,为进行实验设计打好基础。‎ 对考纲上要求的每个实验都必须从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复习一遍,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会用相关仪器、能正确处理数据、会分析误差来源。这是设计实验的基础。‎ 如:用中学物理课本中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小支柱上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两球均做平抛运动。由于下落高度相同,从而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大小代替其速度。小球的质量可以测出,速度也可间接地知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m1v1=m1v1'+m2v2',则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步:对课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在基本掌握课本实验内容以后,对课本实验方法进行适当改进,独立思考课本实验原理并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如复习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 改进1:在水平方向平移挡板法 图2‎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 ,A、B间距离y1 ,A、C间距离y2 (g取9.80m/s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 改进2:在水平方向侧移挡板法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3中、……),槽间距离均为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4所示。‎ 图3‎ 图4‎ 图5‎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 ‎(2)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是为了__________ 。‎ ‎(3)在图4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解析:(1)斜轨末端水平、A板水平、插槽P0P0/垂直斜轨末端正下,使小球每次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都相同。‎ ‎(2)使记录纸上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小球在水平方向实际运动的距离。‎ ‎(3)如图5所示 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在实验复习时,除了讲清课本的实验谅方法以外,还可补充其它方法。如复习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 ‎1.x、y轴都画出,坐标原点未画出的数据处理 例1.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6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_____(用L,g表示),其值为______(取g=9.8m/)。‎ 图6‎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仔细审查图中a、b、c、d四点的相对位置,发现相邻的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均为2L,这里就隐含着“物体在相邻的两点间运动时间相等”的条件,设这相等时间为,由于竖直方向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由可得,再由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得,联立上述两式解得。‎ y 图7‎ ‎2.y轴画出,x轴和坐标原点都未画出的数据处理 例2.某同学在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不慎未定好原点,只画了竖直线,而且只描出了平抛物体的后一部分轨迹,如图7所示。依此图只用一把刻度尺,如何计算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 y y2‎ y1‎ A B C Δx Δx 图8‎ 分析与解:为了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要画出三条等距(Δx)、平行于y轴的竖直线与轨迹交于A、B、C三点,如图8所示。然后分别过A、B、C三点作三条水平直线,A、B两点竖直距离为y1,A、B两点竖直距离为y1,A、C两点竖直距离为y2,由和,解得:.‎ ‎3.x轴画出,y轴和坐标原点都未画出的数据处理 图9‎ 例3.某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只在白纸上画出了与初速度v0平行的Ox轴,以及做平抛运动小球的一部分轨迹,忘了画坐标原点和Oy轴,如图9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若只用刻度尺,如何求得该小球的初速度v0?‎ ‎ (1)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 ‎ (2)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写出计算该小球初速度v0的表达式v0= .‎ O x 图10‎ x x y1‎ y2‎ 分析与解:(1)在该运动轨迹上取相邻的两个点间的水平距离相等的三个点A、B、C; 测出相邻两个点间的水平距离x和相邻两个点间的竖直距离 ‎ ‎ (2)‎ ‎4.利用频闪照片进行数据处理 图11‎ 例4.如图11所示,是用闪光灯照相法摄的一个平抛小球的照片,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照时,不能保持底片的上边缘是水平,请用合理的办法确定图中重力加速度方向(保留作图痕迹)。若图距与实际距离之比为1:10。在这种情况下,若只用刻度尺,如何求得该小球的初速度v0‎ 和曝光时间间隔T?(重力加速度g已知)‎ ‎ (1)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 ‎ (2)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写出计算该小球初速度v0的表达式v0= .‎ 图12‎ x y Δx Δx y1‎ y2‎ 分析与解:把首末两点相连并且三等份,各等份点与对应顺序的照片上的点相连,即是重力加速度所在的直线,并标明方向.‎ 用刻度尺测出图中的Δx和y1、y2,则有:‎ ‎,‎ 解得,‎ 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创新设计 第三步:改变实验器材,自主设计新实验 要实现一个实验目的,其方法很多,但要是用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器材、方法,都是可以考学生的。‎ 力学学生实验共八个,除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外,其余实验可归为三类:1、打点计时器类: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运动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实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平抛类: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3、单摆类: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除了应用“平抛类”实验仪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以外,还能否应用“打点计器类”实验仪器、“单摆类”实验仪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要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测出碰撞前的动量和碰撞后的动量;要测定动量,就必须测出相互碰撞的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要测出相互碰撞的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就必须测出时间和位移。“打点计器类”实验仪器正好能完成这两个测量。因此应用“打点计器类”实验仪器 是能够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 如复习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的新方法:‎ 水平喷出的细水 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 A 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如图,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 ‎ ‎ 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约15帧照片。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第四步:利用课本上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利用中学物理中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复习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 ‎1.利用平抛运动测子弹的速度 例1.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方法。提供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如图所示。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 ‎(1)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示意图。‎ ‎(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______。‎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__ 。‎ ‎(5)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 弹射器只有保持水平,弹出的弹丸的运动才是平抛运动,则下降的竖直高度y,可以利用,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测出水平位移,可求出水平速度,进行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 ‎(2)弹射器必须保持水平;‎ ‎(3)弹丸下降高度y和水平射程;‎ ‎(4)在不变高度y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水平射程x,得出平均水平射程;‎ ‎(5)‎ ‎2.利用平抛运动测弹性势能 例2、为了测定一根轻弹簧压缩最短时储存的弹性势能大小,可以将弹簧固定在一带有凹槽轨道一端,并将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边缘上,如图15所示,用钢球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而后突然释放,钢球将沿轨道飞出桌面,实验时:‎ ‎(1)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 ‎(2)计算弹簧最短时弹性势能的关系式是EP=______。‎ 分析与解: 要求弹簧的弹性势能,因只有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则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离开桌面时的动能。要求小球离开桌面时间的动能,则就要求出小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求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则需要根据平抛运动的有关知识来解。‎ ‎ (1) 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是桌子的高度h,钢球落地点跟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s;‎ ‎ (2) 弹簧最短时弹性势能的关系式是 ‎3.利用平抛运动测水泵流量 图16‎ 例3、物理学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运用。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农民估测出农用水泵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流管横截面的流体体积称为流量)。已知水泵的出水管是水平的,且出水管外径在10cm左右。提供的实验器材有:一把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一长直细木棒和一重锤线。‎ ‎(1)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16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 ‎(2)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写出计算水泵流量的表达式为:Q= 。‎ 图17‎ y x 分析与解:(1)用游标卡尺测出水管的内径D,用重锤线和钢卷尺测出水管中心离地面的高度y,用木棒从出水口正下方伸到水落地点的中心,在木棒上做上标记,用钢卷尺测出出水的水平射程x ,如图17所示。‎ ‎ (2)‎ 以上所谈都是从老师课堂教学方面来讲的,下面就从学生练习方面来谈几点建议,这都是本人多年教学体会,并且在高考复习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布置练习有技巧,师生轻松效果好 没有经验的老师,组织高考复习,要么搞 “题海战术”,要么拼命抢占时间,老师学生都非常之苦,效果却极差。下面谈谈我布置作业的几种技巧方法,实践证明,效果极好。练习除了有常规的有课堂练习、同步练习、单元检测练习外,还有如下几种练习方式值得注意。‎ ‎1.对比练习,提高能力 在中学物理习题中,经常出现几道试题几乎是“相同”或“相似”的,但仔细审题发现是完全不同的试题。有些同学审题不认真盲目地用相同解题方法解题而出错。笔者在习题教学中将“形同质异”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习题课的质量和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详见《“形同质异”试题新编》)‎ ‎2.限时训练,注重落实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作业会做,但一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也经常出错。这个原因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的限制,慢慢做都能做对,但考试时不但要讲正确率,而且还要讲速度。如果对某些知识和题型不是很熟悉,就会忙中出错。这样通过限时训练,让学生把容易忙中出错的问题找出来进行强化训练。‎ 限时训练的试题一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编写,是学生易错的题、是学生过去错过的题但又不是非常复杂的题(老师一提示学生就会做的题)、概念性很强的试题。作为一名高三老师,如果没有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分析,这位老师一定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请注意限时训练题与单元检测试题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前者注意重滚动性、重复性,而后者强调同步性、广泛性。后者可购买现存的资料,而前者是一定老师自编。‎ ‎03年中子星:‎ 限时训练(2):11、一均匀球体以角速度ω绕自己的对称轴自转,若维持球体不被瓦解的唯一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则此球的最小密度是多少?‎ 限时训练(5):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T=2π (B)T=2π ‎(C)T= (D)T=‎ 在一次月考中传送带的一道错误率很高,在月考一月以后在限时训练(10)中再次出这一道题测试,如果不限时学生是不会认真做的。‎ θ h V0‎ 图11‎ ‎14.如图11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m=10kg的工件(可看为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t=1.9s,工件被传送到h=1,5m的高处,取g=10m/s2.求(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 这道试题与03年高考的压轴题有很多相似之处。‎ ‎3.专项训练,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学习中难点,可通过专项训练进行专项突破。这对于中上层学生是非常有利的。如实验难,我们组织了多套实验专项训练。‎ 如:06届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六)‎ ‎06届高三传送带问题专项训练 ‎ ‎(六)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和解题习惯培养 在高三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权,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学生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来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听课中,我建议学生要格外注意听老师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为精彩的东西。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同样要注意作者在这些方面所化的笔墨。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画图分析的习惯、统一单位的习惯、规范表达的习惯、讨论结果的习惯 以上所谈只是针对第一轮复习,如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