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06年高考物理卷评析及07年备考的建议
06年高考物理卷评析及07年备考的建议 陈宏 湖北枝江市一中(443200) 2006年高考是继上海、北京、广东自主命题后,扩大分省命题的第三年,我省仍采用全国理综卷Ⅰ,(2006年全国各地采用试卷不同,试卷的类别主要有全国理综卷Ⅰ、Ⅱ,北京理综卷、天津理综卷、重庆理综卷、四川理综卷、广东物理卷、上海物理卷、江苏物理卷等)2004年我省采用全国理综Ⅱ,2005年采用全国理综Ⅰ。我想各位专家、老师们都已经对2006年的各种高考试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6年各种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对2007年高考复习一定有所启示。今天我就将个人研究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6年高考试题评析 全国理综卷Ⅰ物理考点分析表 题目 试题内容 试题评析 14 核反应方程 只要利用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就能解决,是一道送分题。 15 光的色散 只要记住“红到紫,两率增”,进行识记和简单推理即可解决,是容易题。 16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只要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经过简单计算就可解决 17 速度选择器 只要理解了速度选器原理就可正确求解本题 18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分子力、分子动能、内能 只要记住并理解课本上相关的内容,就可正确求解 19 共振演示实验 课本演示实验在全国卷中已经开始得到考查 20 地面对人的冲量和对人做的功 本题表述不准确,地面的形变不考虑要说明,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在判断地面对人是否做功出现了错误。 21 感应电量的计算 由可通过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与导体棒扫过的面积ΔS成正比,由作图分析可知在四个过程中导体棒扫过的面积ΔS相同,所以有Q1=Q2=Q3=Q4,即A正确。 22(1) 双缝干涉实验 只要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就能正确求解。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选E答案 22(2) 伏安法测电阻 本题实际上是伏安法外接法误差分析的思想,,如果知道R或RV就可以求得另外一个电阻。在高考前我预测到这一思想的设计性实验,但没有想到不用滑线变阻器。 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选错电阻,造成本题得0分、原理图错误,造成本题得0分、认为电压表内阻4000欧姆是定值、计算错误、增加滑线变阻器当作分压器来用。 23 利用声波的反射测云层高度 这是一道所有高中教师都没有想到的一道试题,我想没有哪一个学校训练过这一道试题。我曾经让学生做过声波的折射试题,也没有想到会考声波的反射。但这道题就要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题海战术训练的学生是不能正确求解此题的。我现在正在收集象此题以及04年抽水机流量的试题,这给我们高中教师提了个醒,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第一的!如何提高能力我在后面陈述! 24 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 t v v0 0 v1 t1 t2 t3 图2 传送带 粉笔头 t v v0 0 t t+t/ 图1 传送带 煤块 不少学生都做了这样一道试题: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v0=2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的划线;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5 m/s2),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支粉笔头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划线?(g取10m/s2)。此题与高考试题极为相近,但将减速改为加速,这就说明高考试题大多由常见试题改编而来。 25 带电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涉及知识点有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电容、电路。 本题情景并不复杂,因此多数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分数。但答题不规范丢分太多(不列基本方程,直接写计算结果,导致一错全错不用题中给定的符号,用题外符号又不加说明,最终表达结果出现错误)、将电场强度和电动式符号搞混、小球往返一次通过电源的电量误判为4q、电容公式记忆错误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包括8个选择题和4个非选择题,共计120分。从总体看,题量适中,试题难度较小。第I卷平均得分33.71分,难度系数为 0.70,第II卷平均得分39.38分,难度系数为0.55。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点覆盖面较好,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2006年《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有19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4个部分,占68%。19个部分中有5个部分的知识点未涉及,如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气体、几何光学、物体平衡。试题以考查相关部分的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为主。 2.重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主旋律。试题在知识点布局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突出的主旋律:物体的运动(15/24,6/25),牛顿运动定律(6/16)(4/24,10/25)电场(3/17)(10/25)稳恒电流(11/22等)。这几个考点,总分 65分,占了50%以上的份额。试题考查到中学物理5个部分知识占分的情况见下表。 2006年考查到的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占分情况 知识内 容 力学 热学 电学 光学 原子物理 实验 分 值 63 6 33 12 6 17 占分比 比 例 52.5% 5.0% 27.5% 10.0% 5.0% 14.2% 从表中可看出,物理主干知识中的力学与电学的占分比例高达80%。 3.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设计上又有新意。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有: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十一题。占总题量的92%. 设计上有新意,问法上有创新,这些试题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4. 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考查,重视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题第一题,全面考查了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学生如果没有做过实验,很容易选择E选项导致零分。第二题属于设计实验题目,根据给定条件,运用恒定电流知识,实现实验目的。 5. 选择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7题,旧题新情景,应电磁场理论,分析滤速器的工作原理,灵活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第19题源于教材的基础题目题干较长,信息较多,学生抓不住重点。第20题,旧题改造,情景渊于生活深入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第21题,研究对象较多,物理过程较多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6.计算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计算题第24题源于基础题目,体现了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思想。涉及知识点多,方法多,计算量大。第25题物理情景新,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7.舍弃了偏、难、繁题和压轴题,突出基础和能力立意。 今年的物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情景非常复杂的难题,也没有以前每年必有的较难的压轴题,命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没有超出高考考纲的说明。许多试题的情景都是考生似曾相识的,使学生看到试题没有陌生的感觉,但通过设问方式的改变,试题的重新组合和变换脸面,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命题意向得到了充分体现。很多试题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惟习惯,如通过作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如第21题、第23题、第24题等。新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在加大,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等都首次在湖北用的高考试题出现。 t v v0 0 t t+t/ 24图 传送带 煤块 21图 A O h d 23图 8.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注意联系生活、社会和新科技,“陈”题出新意 2006年的理综试题沿续了2004年、2004年理综试题的特点,每道题均有明确的学科归属,试题的编制不去追求跨学科综合或是“拼盘”式的跨学科综合,而是以学科内各知识板块之间综合为主的命题原则,这种命题的指导思想符合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也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如何把握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 (一)对照考纲列出近几年考点分布表,找出规律 年度 知识内容 06 05 04 03 02 一、质点的运动(含曲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二、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含万有引力) 物体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力定律 四、动量、机械能 功、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定恒定律 五、振动和波 简谐运动及振动图象 波的形成及波动图象 波所特有的现象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分子动理论 热和功 气体状态参量及关系 七、电场 库仑定律及电荷守恒 电场、电场强度 带电体在电场的平衡问题 电势、电势能及电场力的功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 八、稳恒电流 电阻、电阻定律 电功、电功率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九、磁场 安培力 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十、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现象 十一、交变电流 交流电的产生及描述 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 十二、电磁场和 电磁波 感生电场和感生磁场 电磁场和电磁波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棱镜及光的色散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现象 光谱和光谱分析 光电效应,物质波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原子的结构及能级跃迁 原子核结构及核反应方程式 核能,质能方程 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 十六、实验 仪器,仪表使用及读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力学设计性实验 电路设计及实物联线 课本演示实验 研究性实验 我几乎每年到了4月、5月份的时候,我都会完成这一工作,并进行认真分析,基本能较准确把握方向。 如2005年5月我提出的几个方向是:1.滑板问题有“新招” ;2.电磁感应的两个推论会“再亮相”; 3.弹簧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 4.液体的超重、失重可能会与高考试题“联姻”; 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试题可能“复出”; 6.利用习题结论设计实验可能是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风景线”。 实验预测 1.“插针法”测量玻璃折射率; 2.测定电源电动势.现在回过头来看,还真有点象。 到了2006年5月我提出的几个方向是: 今年可考性较大的实验有: 1.近五年没有考过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等。特别是单摆的创新实验、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思想方法,今年考的可能性较大。 2.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问题,特别是“弹簧测力计”、多用电表的使用和读数。(考纲的说法有改变,考的可能性较大) 3.关于电阻的测量,特别是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及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如果电流表内阻已知而电压表内阻未知,则不论电阻大小如何都应选择电流表内接;如果电压表内阻已知而电流表内阻未知,则不论电阻大小如何都应选择电流表外接。 4. 关于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设计性实验,特别是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要高度重视。(05年考了,但学生答题情况与命题专家的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命题专家可能认为中学教学没有重视这个实验,因此还可能再考!) 5.关于示波器、用干涉法测量光波的波长、电学黑盒子问题、传感器等新增实验。 6.课本演示实验在今年高考试题中会出现考题。课本探究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在培养的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虽小作用很大,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可通过小小的实验体现出来。如电容、电感、砂摆、日光灯、电磁感应、通电和断电自感、光电效应、肥皂液膜的薄膜干涉等演示实验,黑盒子实验、传感器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等探究性实验等都可能在高考中出现,应对他们适当关注。 重视电学实验的复习,但不能轻视力、热、光实验。近几年的实验题几乎全是电学实验和基本仪器的读数,但05年试题的特点已向我们发出了信号:“一电一力”或“一电一光”或“一电一其他”式的实验命题方向已明显,要求我们在把电学实验放在重点位置的同时,应不忽视其他部分的实验。 分析近几年理综物理关于力和运动的考题,颇有规律!02年考直线运动(蹦床运动),03年考圆周运动(中子星的自转及瓦解),04年考平抛运动(求水管的流量问题),05年再考直线运动(跳蚤的运动),根据上面规律可以猜想06年高考要考圆周运动!可见要重视圆周运动的复习,但不忽视直线运动,因为命专家也会研究中学教师的心理,可能会出现老师们想不到的情况。特别是“再回头”的直线运动也该“一展风采”了? 关于大方向性的论述还有一些,有的在全国卷中体现,有的在其它省市试卷中体现。我是反对猜题、押题的,但我是不反对高考复习抓重点、重基础的。我是坚决赞成高考命题是有规律的,因为高考命题的老师也是人,也要受到命题规律的制约。如果命题人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有可能受到批评,因为命题老师一般也是不会违背规律的。不过今年全国理综Ⅰ就有一点不符合命题规律,如力和运动考了近60分,而动量、能量等重要涉及太少,于是就有很多人在网上发表文章说,高考已经没题好命了,……我虽然不赞同这些人的观点,但细细想来给人的感觉也好象是这么回事!!一般情况下,高考命题按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是不缺少一部分;按照力和运动、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电源和电流四大关系是不应该缺少某一关系的。 (二)读各种高考复习资料,找出遗漏点 众所周知,过去的高考试题经过改编以后可以再考,这样例子很多。问题是什么样的高考试题会改编了再考,我有这样的经验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我几乎收集了当年各种版本的高三复习资料,不论什么资料要把所有的题收集齐是不可能的,都有一定的取舍。取什么?舍什么?编者一般是舍旧的加新的。当所有资料把某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都舍弃以后,作为我们老师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样高考命题专家认为中学生不会再练习这类试题,可以改编后再考。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试一试。 我有时将80年或90年代的高考试题选来给学生做练习,练习的效果比使用其它试题效果要好。如2005年当很多参考书都删除97年高考试题时,该年就考了弹簧问题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我当时提出“3.弹簧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 “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试题可能“复出”; ”的依据就是我的这一经验。 (三)看各地模拟试题,找出闪光点 每年各地都要组织大型统考,而统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老师认真研究过的,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你将全国各地统考题都毫不取舍、毫不研究地给学生,哪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我每年全国各地的统考题我只要能弄到我都认真研究,并得到启示重组试题或改编试题。特别武汉市的调考试题、各地高考题等的研究价值很大。找出了 “闪光点”,就可能是一个命题点。 03年武汉市二模:实验室现有器材如图所示,电池E,电动势约6V,内阻约1Ω;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约30kΩ;电压表V2,量程6V,内阻约5kΩ;电压表V3,量程3V,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电阻箱R2,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1Ω;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图中电压表V的内阻。 (3) 在所给的三个电压表中,哪几个可用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 答: 。 (2)在可测的电压表中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在实物图上连成测量电路; (3)你要读出的物理量是 ,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待测电阻的计算公式是 。 再看04年高考试题:22.(18分)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 (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3)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 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 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 我让我的学生把武汉市这道题做了三遍,且分别是在第一、二、三轮不同时期,试想学生还会多少人做错?肯定少了一些。 A V 1 2 3 4 5 6 1.5 3 3 0.6 + +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因为只要是我带高三做过的试题我都保存完好,资料可甩掉,但我做过的试卷却永久保存,并把过去的试卷经常取出来翻一翻,每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再如05年5月我从某区的一套试题中选了这样一道试题作为热身训练: (10分)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 (1)某同学连接的实物图如右图所示,但当电键闭合时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没有示数,实验前仪器都检查过是好的,也就是说只可能是某根连接导线断了,那么,请你分析一下,可能发生断路故障的导线是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断的导线的编号)。 A V 甲 S R R0 A V S 乙 R0 R (2)某同学在实验时使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3 V,并加接了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如图甲所示,试说明他加接此电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并估算此电阻R0阻值的范围是________。 (3)如果某同学把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接到图乙位置,那么他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出两组对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后,还能算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吗?并说明简要理由。 这一道试题与05年高考实验题很相近。 请老师们注意,看各地模拟试题,找出闪光点,这一工作必须由老师来完成,不能将外来的一切试题都印了发给学生,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2007年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从今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的总体原则和思路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了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一方面重视基础和教材、体现综合、突出能力考查,而另一方面又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学以致用,倡导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鉴于此,现对2007年高三理科综物理科的复习提出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意在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由于时间关系,诸如夯实单科基础,全面复习、联系实际,强化实验、要透彻理解重点的典型题;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准确率,提快速度等等一些原则性论述老师听得多了,我这里就不再强调。我就将我的实际做法讲出与大家交流。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 基本概念的复习可以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学生自学弄清如下问题 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学时应注意:(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2)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3)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4)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第二步:精选精编例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果学生只记住了概念,不一定理解了,所以老师必须精选或精编试题让学生进行针对训练,这样学生才可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冲量的概念后,可选编了如下例题: 1.静止在桌面上质量为m的书,经过时间t内,重力的冲量是多少? F A B 600 2.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m=2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恒定的牵引力F的作用下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速度由1m/s增加到4m/s,力F与水平面成600角,则此过程中牵引力F对物体做的功和冲量的大小分别为( ) A. 16J, 8N.S B. 1J 2N.S C. 15J 6N.S D. 15J 12N.S 学生先做,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评讲。请注意所选例题一定要是学生存在错误认识的,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状况,否则学生就不会听讲。 第三步:精选精编习题针对练习 老师讲了例题以后,学生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在课后学生完成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老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在《物理教学》上发表文章论述采用“善变·追问·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 1.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倾角为θ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2.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又落回原处,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 ) A.重力的冲量为零. B.空气阻力的冲量为零. C.空气阻力做功为零. D.上升过程比下降过程动量增量的数值大。 3.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小球与软垫接蔽的时间为1.0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 。(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忽略空气阻力) 4.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0.80m高处自由下落到一厚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低点经历了0.20s,则这段时间内软垫对小球的冲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忽略空气阻力). 第四步:适度拓展,提高能力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老师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按照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这是对高三老师的基本要求。高三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现在高考把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应是高三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对有些内容进行“适度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对于冲量概念的复习,可以补充变力冲量的求法:如图象法、动量定理法等。可补充如下例题和练习: 1、从地面以速度V1竖直向上抛出一皮球,皮球落地时速度为V2,若皮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试求皮球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 t O V f 解析:此类问题属变力问题,可转换为利用图象问题求解,由于空气的阻力f与球的速率成比,因此V—t图象与f—t图象类似,如图所示。皮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经过的位移大小相等,而f—t图象中两部分阴影的面积分别表示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球的冲量,故这两个冲量值大小也相等,方向相反,则在球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球的总冲量为零,这样一来,根据动量定理,以球为研究对象,以t为运动的总时间,对于整个过程则有: mgt=mV2-(-mV1)得t=(V1+V2)/g. 2.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质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1)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的下落速度大小为u,如图(2)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 . 3.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F1、F2的作用,F1、F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t=10s后F1、F2以及合力F的冲量各是多少? (二)重视基本规律的复习 对于基本规律的复习,我们应切忌把规律直接板书出来,而也应从“推导、结论、适用范围、理解、应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进行复习。基本规律的复习可以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引入规律,了解用途 第二步:导出规律,弄清条件 第三步:理解规律,弄清思路 第四步:应用规律,活学活用 如动能定理,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规律联立推导而出,这个推导实际上也同时揭示了动能定理能解牛顿运动定律能解的一些力学问题。结论是: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总=ΔEK。适用范围是:在高中阶段仅适用于单体。理解是:①W总=ΔEK为一过程式,标量式。②W总包含一切外力做的功,即任何力做功都可以使物体动能发生变化。应用是:①解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阶段能解的动力学问题(合外力为恒力)。②求变力的功。③解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阶段不能解的动力学问题(合外力为变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动能定理”这一基本规律。 (三)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高三物理习题课“四步教学法” 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习题课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题课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特别是新上高三的年青老师不良现象更为突出,一是课堂讲的题量过多,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二是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实践,从读题、审题到分析解题,全部由老师完成,学生被动接受,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三是就题讲题,忽视变型拓展,缺乏多解和多变的训练,没有充分发挥典型习题的功能,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样的试题在高考中只要略微改动一下,学生仍然不会做。针对这些问题,现特提出高三物理习题课“四步教学法”,供年青的高三物理教师们参考。 第一步:精选例题,学生练习 高三的物理资料是品种繁多,物理试题更是多如牛毛,选择什么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例题,老师得深思熟虑!例题要具有难度适度性,不能过难或过易,因为过难或过易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学生通过这一道例题的学习,能够掌握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例题要具有多解和多变性,通过多解和多变的训练,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可起到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习题课时可以选择如下例题。 A B V0 图1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木块A和B,A、B间用轻弹簧相连,已知mA=3.92kg,mB=1.0kg。一质量为m=0.080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射入木块A中未穿出,子弹与木块A相互作用时间极短。求:子弹射入木块后,弹簧的弹性势能量大值是多少? 老师可将该题印发给学生,老师不要读题,不要给学生任何提示,请二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余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 第二步:学生讨论,辨析纠错 当多数学生完成例题的解答以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一是讨论在黑板上来做的同学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在何处?二是讨论本题的解法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三是讨论在在黑板上来做的同学语言表达是否规范? 注意: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说明这一节习题课的收获就会越大。 【学生甲的解】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即子弹、木块A与木块B同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出: 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 代入数据,解得:=393.6J 【学生乙的解】子弹打击时间极短,即瞬时作用过程。在子弹射入木块A中,木块B的速度不变。设此时子弹和木块A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出: 当动能全部转化弹性势能时,弹性势能最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是: 代入数据,解得:=8J 针对上述两种答案,同学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说甲正确,有的说乙正确,有的说甲、乙都不正确,课堂气氛将非常活跃。最后同学达成共识:甲、乙两同学的解答都不正确,甲忽视了子弹在打入木块A的过程中动能的损失,乙同学错误地认为系统的动能存在为零的时刻,这不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步:教师评述,优选解法 在同学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以后,老师面带微笑,给予评述。一是要指出错误,给出正确结果;二是对本题的解法作出小结,指出子弹打击木块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击时间极短,即瞬时作用过程;另一种是打击时间很长,是持续作用过程。对过程的正确判断,是解题成败的关键。 【分析与解】本题子弹打击时间极短,即瞬时作用过程。在子弹射入木块A中,木块B的速度不变。设此时子弹和木块A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出: 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即子弹、木块A与木块B同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出: 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 代入数据,解得:=1.6J 第四步:变型拓展,能力升华 同学们在经过自主练习、集体讨论、老师评述以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很想通过另外练习来一试身手!此时将这道题的题意延伸或变换,就会派生出有关子弹打木块的很多问题,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要分析。 【变换1】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固定的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水平穿透木块后,速度减为,现使该木块不固定,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样的子弹还以速度射中木块( ) A.若M/m<3,则子弹能射穿木块. B.若M/m<3,则子弹不能射穿木块. C.若M/m>3,则子弹能够射穿木块. D.若M/m=3,则子弹刚好穿过木块。 学生自主练习后,老师指出对于子弹打击木块,常会出现击穿或击不穿等临界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讨论,常用是假设法。 【分析与解】当木块固定时,子弹穿过木块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量ΔE为 当木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时,设子弹射入木块后与木块具有相等的末速度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当时,即当时,子弹能射穿木块。由此式可解得. 当时,子弹不能射穿木块。由此式可解得,即当M<3m时,子弹不能射穿木块。综上所得,选项BCD正确。 【变换2】如图2所示,质量为2m,长为L的木块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V0水平向右射向木块,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受到木块的恒定阻力为 ,试求: (1)试问子弹能否穿过木块?若能穿过请求出子弹穿过木块后的速度;若不能穿过也请求出子弹打入木块后的速度。 V0 图2 (2)若木块固定在传送带上,使木块随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度u水平向右运动,子弹仍以初速V0向右射向木块(u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