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6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t=12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 C. 在6~10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D. 在4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2.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通向汶川的公路还真是难走,这不,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经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1:2 B.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2:1 C.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之比v1:v2等于2:1 D.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s1:s2等于1:1 3. 一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s末的速度为1m/s,第7s初的速度为7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1m/s2 B. 1.2m/s2 C. 1.5m/s2 D. 2m/s2 4. 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16t-2t2(m),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4m/s C. 2m/s D. 1m/s 5. 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到b的总时间为t0,则它从a到e所用的时间为( ) A. t0 B. t0 C. (-1)t0 D. t0 6.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10s的时间通过一座长120m的桥,过桥后汽车的速度为16m/s,汽车自身长度忽略不计,则(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1.6m/s2 B. 汽车过桥头时的速度为12m/s C. 汽车从出发到过完桥所用时间为16s D. 汽车从出发点到桥头的距离为40m 7. 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 B. C. D. 8. 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7 A. 伽利略在图(a)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B. 伽利略在图(b)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C. 伽利略从图(a)中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伽利略从图(b)中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s末的速度为15m/s B. 第1s末的速度为5m/s C.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15m D.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5m 2.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甲乙两车同时从静止开始出发 B. 在t=2s时乙车追上甲车 C. 在t=4s时乙车追上甲车 D.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可能相遇两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3. 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图象表示( ) A. A,B两人在第5 s内同向而行 B. A,B两人在第5 s末相遇 C. 在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 在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4.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 ) A. 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 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 加速与减速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1:2 D. 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5. 物体沿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2s内的位移为4.0m,第3s内的位移为6.0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它的加速度大小是2.0m/s2 B. 它在前7s内的位移是56m C. 它的初速度为零 D. 它在第2s末的速度为 5.0m/s 6. 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滑块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滑块经C时的速度为vc,则( ) 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2 B. vc=6m/s C. DE=3m D. 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7.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 7 A. 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 s B. 车的加速度为15 m/s2 C. 经过A杆时速度为5 m/s D. 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7.5 m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如图所示,是做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根据纸带,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 ②点F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EF点的距离为______ cm; ③打D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D= ______ m/s; ④利用已经测出的四段长度,可得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 m/s2. 四、计算题(共25分) 2. 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作同方向的直线运动,已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汽车与自行车相遇,此时汽车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次相遇的过程中,它们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多少? (3)两车经过多长时间再次相遇? 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面40m高处,从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求(1)物体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2)落到地面时速度的大小.(g=10m/s2). 7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B 2. A 3. C 4. C 5. D 6. D 7. B 8. C 9. D 10. C 11. AD 12. BD 13. AD 14. AD 15. ACD 16. 0.02;1.30;0.50;5.0 17. 解:(1)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此时自行车的位移x1=vt1=6×6m=36m,汽车的位移=72m, 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x=x2-x1=72-36m=36m. (3)汽车速度减为零时经历的位移, 此时自行车的位移x1′=vt0=6×9m=54m, 因为x1′<x2′,可知自行车还未追上汽车, 则再次相遇需要经历的时间. 答:(1)汽车经过9s时间停止运动; (2)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次相遇的过程中,它们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36m; (3)两车经过13.5s时间再次相遇. 18. 解:(1)设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10m/s,g=-10m/s2,物体的位移S=-40m, 由位移公式S=V0t+at2得 物体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 t=4S. (2)根据-=2aS可得 物体落到地面时速度大小为 vt=30m/s. 【解析】 1. 解:A、在0~6s内,质点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t=12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a===-1m/s2,故B正确. C、在4-6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在14s内,质点的速度都为正,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由图象中斜率可得出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由速度的正负分析质点的运动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对v-t图象的认识,记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 2. 解:A、B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则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则a1:a2=t2:t1=4:8=1:2.故A正确,B错误. 7 C、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v1==,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v2==,则平均速度之比v1:v2=1:1.故C错误. D、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s1:s2=v1t1:v2t2=2:1.故D错误. 故选A 汽车先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公式求解加速度之比;由公式=求解平均速度之比;由x=t求解位移之比. 本题关键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和位移公式,结合两个运动的关系,进行求解.运用速度--时间图象会更简单. 3.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求解,已知2s末的速度,第7s初的速度实为第6s末的速度,注意时间表述。 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关键是掌握时间的表达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掌握.易错点是第7s初的速度不是第7s末的速度,即理解时间的表述。 【解答】 由题意知令物体的加速度为a,则v0=1m/s,第7s初的速度即为第6s末的速度,所以加速时间t=6-2s=4s,末速度v=7m/s,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 物体的加速度 故选C。 4. 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得,即 采取逆向思维,在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x= 停止运动最后1s的平均速度 故选:C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逆向思维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以及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5. 解:采用逆向思维,根据,, 因为e为ab的中点,则:, 可知a到e的时间为:=. 故选:D. 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和ab的时间之比,求出e到b的时间,从而得出a到e的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以及掌握逆向思维在运动学中的运用,基础题. 6. 解:A、B、车通过桥的平均速度==12m/s,又,v=16m/s,故上桥头的速度v0=8m/s,车的加速度==0.8m/s2,故AB错误; 7 C、初期加速用时:==10s,总用时为20s,故C错误;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x===40m,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车经过桥的平均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推论求出经过桥头的速度,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车的加速度,结合位移速度公式求出出发点距离桥头的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7. 解:第二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下落后开始下落,此时第一个物体下落的高度h1=g()2=.根据h=gt2,知第一个物体和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总高度分别为gt2,;两物体未下落时相距-=.所以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从题意可知,两物体同时落地,知第二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下落后开始下落,根据h=gt2分别求出两物体下落的总高度,以及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下落的高度.然后根据距离关系求出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的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两物体的运动,知道第二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下落后开始下落,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h=的应用. 8. 解: AB、伽利略在图(a)和图(b)中都使用了非光滑斜面进行实验.故A错误,B错误; C、伽利略从图(a)中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90°的情形,从而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图(b)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球在B面运动能到达的高度,一定会略小于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只有在斜面绝对光滑的理想条件下,小球滚上的高度才与释放的高度相同.所以可以设想,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若斜面光滑,并且使斜面变成水平面,则可以使小球沿水平面运动到无穷远处.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伽利略推断出小球在B面运动能到达原来下滑时的高度,存在某个守恒量. 该题考查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把握守恒量:机械能. 9. 解:A、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末的速度为:v=gt=10×1=10m/s.故AB错误; C、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h=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0. 由图可知甲车先于乙车出发,A项错误。因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乙车在t=4s时追上甲车,B项错误,C项正确。甲和乙车相遇时,速度相等,之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两车只能相遇一次,D项错误。 11. 【分析】 7 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斜率分析速度的方向;相遇时两人位移相等;求出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再比较路程的大小;位移△x=x2-x1。 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A.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看出,在第5s内图线的斜率均是负值,说明两人速度均沿负向,方向相同,故A正确; B.由图知,在第5s末,A的位移xA=0,B的位移xB=25m,说明两者没有相遇,故B错误; C.在5s内A走的路程为SA=60m-0=60m,B走的路程为SB=2×(50m-0)=100m,故C错误; D.在5s内A的位移xA=0-60m=-60m,大小为60m;B的位移xB=0-0=0,故D正确。 故选AD。 12. 解:A、C、设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1=,=,故平均速度相等,则消防队员下滑的总位移:x==,解得:v===8m/s,故AC错误. B、设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1、t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则v=a1t1,v=a2t2,解得:t1:t2=a2:a1=1:2.故B正确. D、由t1:t2=1:2,又t1+t2=3s,得到t1=1s,t2=2s,a1===8m/s2,a2===4m/s2,故D正确. 故选:BD 由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研究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摩擦力之比. 本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结合分析多过程问题,也可以采用图象法分析最大速度,根据动能定理研究摩擦力关系. 13. 解: A、据△x=aT2可得加速度a==2m/s2,故A正确; 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x=aT2可知,x2-x1=x3-x2,可得第1s内的位移为2m,2s-7s内位移x′=v2t+at2=5×5=50m,前7s内位移x=2+4+6+50=62m,故B错误; C、由B知第1a内的位移为2m,根据x=vat2,可知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 D、第2s到第3s内的总位移为10m,时间为2s,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平均速度为5m/s,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即2s末的速度大小为5m/s,故D正确. 故选: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推论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及其推论△x=aT2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 解:A、因为xAC=7m,xCD=5m,根据△x=at2得,a=.故A正确. B、C点是AD段的中间时刻,所以C点的速度等于AD段的平均速度,则.故B错误.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则DE=9-(6-1)m=4m.故C错误. D、C点到E点的时间t=,则D到E的时间为4s.故D正确. 故选: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气促滑块上滑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C点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CE的距离,从而得出DE 7 的距离.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CE的时间,从而得出DE段的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5. 解: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即,解之得,vA=5m/s,故C选项错误; 车的加速度,故B选项错误; 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的时间:,故A选项正确; 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故D选项正确. 故选:ACD.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求经过A杆时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车的加速度;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的时间可用速度公式求解;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则可用位移公式求解.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解题时除了分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特点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公式解答,可能会更简单. 16. 解:①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s ②根据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即DE-CD=EF-DE 则有EF的距离xEF=1.30cm,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则vD===0.50m/s, ④AB的长度为0.50cm=0.0050m,BC的长度为0.70cm=0.0070m △x=0.0070-0.0050=0.0020m 则加速度a===5.0m/s2 故答案为:①0.02;②1.30;③0.50;④5.0. 由电源的工作频率50Hz,即可求解时间间隔; 根据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从而求出EF的长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明确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个定值,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7. (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根据位移公式,通过位移关系求出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 (3)根据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内,通过两车的位移关系判断是否相遇,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再次相遇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18.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由于已知初速度,加速度,位移,故可以利用位移公式S=V0t+at2求运动时间t,可以利用速度-位移的关系式-=2aS求解落地速度. 运动学公式的熟练运用,要明确知道①所有的运动学公式都是矢量式,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②每一个运动学公式都牵扯到四个物理量,而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只有五个.要牢牢掌握每个公式.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