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一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 亚里士多德 B. 爱因斯坦 C. 伽利略 D. 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BD错误C正确.‎ ‎2.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加速度、速度、时间 B. 速度、力、时间、平均速度 C. 位移、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 D. 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 ‎【答案】C ‎【解析】‎ 时间,路程,质量这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等这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其中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它的方向取决于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所以选C ‎3.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对墙的压力与水平外力F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水平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D.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F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D错误;‎ BC.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B错误。‎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辆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两图像在时刻相交,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时刻甲、乙相遇 B. 两辆车再次相遇前,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0~时间内,任意时刻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于甲车的加速度 D. 0~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时刻两者的位移不同,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AD错误;在时刻之前,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刻之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可知t0时刻两车相距最远,故B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时间内,所以乙的加速度先大于甲的加速度,然后小于甲的加速度,C错误;‎ ‎5.力F1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1=3m/s2,力F2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2=4m/s2,则F1和F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为()‎ A. 8m/s2 B. 5m/s2 C. 1m/s2 D. 7m/s2‎ ‎【答案】A ‎【解析】‎ ‎【详解】力F1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α=3m/s2,力F2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α=4m/s2,因为加速度是矢量,则合加速度1m/s2≤a≤7m/s2.两个力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可以看成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因此选A ‎ ‎6.如图,两物体A和B通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对于物体A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受重力、绳子拉力、摩擦力作用 B. 受重力、绳子拉力、水平面给它的弹力和摩擦力作用 C. 受重力、绳子拉力、水平面给它的弹力作用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A分析可知,A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地面的弹力;由于绳子的拉力有向左的分效果,因此A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故A受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ACD.由上分析可知,A受重力、绳子拉力、水平面给它弹力和摩擦力作用,故ACD错误。‎ B.由上分析可知,A受重力、绳子拉力、水平面给它的弹力和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故选B。‎ ‎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3,下落高度之比1:2,甲乙同时下落,g取10m/s2,则( )‎ A. 下落加速度之比1:3 B. 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C. 下落时间之比为1:2 D. 甲落地前,甲乙间距离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加速度相同,根据高度h=gt2关系即可求出时间之比1:,选项AC错误;根据速度v=gt可知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大小始终相等,选项B正确;甲落地前,甲乙始终在同一高度,间距不变,故D错误.故选B.‎ ‎8.如图,电梯与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静止站在电梯水平梯板上,电梯以恒定加速度a启动过程中,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N和Ff。若电梯启动加速度减小为,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变为 B.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变为为 C. 电梯加速启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仍为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电梯加速度为a时,竖直方向上有:‎ 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 当电梯加速度由a减小为时,在竖直方向上有:‎ 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 故A错误;‎ B当电梯加速度为a时,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为:‎ 当电梯加速度由a减小为时,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变为:‎ 故B正确;‎ C电梯加速启动过程中,人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而不是失重状态。故C错误;‎ D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为:‎ 故D错误。‎ ‎9.如图甲所示,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小滑块A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对滑块施加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如图乙所示.两种情况下斜面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施加力F后,小滑块A受到摩擦力变大 B. 施加力F后,小滑块A仍将匀速下滑 C. 施加力F后,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大 D. 施加力F后,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小滑块A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根据题意可得,施加F前,小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施加F后,小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所以摩擦力增大,因为代入可得,即沿斜面方向小滑块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仍然以原速度做匀速运动,AB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增大,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然为零,C正确D错误;‎ ‎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小车和车上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若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表达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M B. C. D. Ma ‎【答案】B ‎【解析】‎ ‎【详解】木块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隔离对木块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f=ma,隔离对小车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摩擦力f=F-Ma,故B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全对得4分,错选或未选得0分,漏选得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在力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答案】AD ‎【解析】‎ A、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 D、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D ‎12.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在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t 2+t,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取10 m/s2,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1 m/s B. 物体的位移为12 m时速度为7 m/s C. 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4 N D. 水平恒力F大小为12 N ‎【答案】ABD ‎【解析】‎ A、根据,对应可知.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根据得,.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计算得出.故C错误,D正确.所以ABD选项是正确的.‎ ‎13.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一光滑小球,细线在拉力作用下保持竖直,小球与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体接触.现将拉力缓慢沿顺时针旋转,直到拉力方向与斜面平行,该过程中小球和斜面均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一直减小 B.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D. 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题中“缓慢”移动,故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由图知在题设的过程中,一直减小,故A正确;‎ B.始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零,后来逐渐增大,故B错误;‎ CD.据图象可知,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逐渐增大,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等于细线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一直增大,故C错误、D正确.‎ ‎14.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受到同一水平面内三个力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N、2N、3N,方向不定,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  )‎ A. 0 B. 2m/s2 C. 4m/s2 D. 8m/s2‎ ‎【答案】ABC ‎【解析】‎ ‎【详解】三个力合力范围为:,物体的质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范围为 A. 0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 B. 2m/s2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 C. 4m/s2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 D. 8m/s2与分析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15.“蹦极"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运动.如图所示,蹦极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上.蹦极者从跳台跳下,落至图中a点时弹性绳刚好被拉直,下落至图中b点时弹性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图中c点是蹦极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蹦极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点到c点蹦极者一直做减速运动 B. 从a点到c点蹦极者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C. 蹦极者最终会静止在c点 D. 如果蹦极者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其下落的最低点在c点上方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人受到向下的合力做加速运动,所以速度越来越快;在b点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在b点以下,弹力大于重力,人受到向上的合力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最低点c时速度为零,故A错误,B正确.‎ C. 在c点时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则蹦极者最终不会静止在c点,选项C错误;‎ D. 如果蹦极者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若将人的重力和空气阻力进行等效,则等效于人的重力减小了,则其下落的最低点在c点上方,选项D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两小题共18分 ‎16.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 ‎(1)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图钉若干、铅笔、弹簧测力计,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O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是合力的理论值.‎ ‎(3)下列措施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 A.拉橡皮条的细绳套越短越好.‎ B.实验前先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 C.在两个拉力同时拉橡皮条时要求两拉力间夹角越大越好 D.实验中尽量使橡皮条与木板板面平行且不接触 ‎【答案】 (1). (1)弹簧测力计 (2). (2)F (3). (3)BD ‎【解析】‎ ‎【详解】(1)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和那一个力进行比较.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方木板(固定白纸),白纸(记录方向画图)、刻度尺(选标度)、绳套(弹簧秤拉橡皮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图钉(固定白纸)、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橡皮条(让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则此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 (2)用平行四边形画出来的是理论值,和橡皮筋同线的那个是实际值,所以F是理论值;F′是真实值. (3)为了便于确定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故A错误;弹簧秤使用前应先校零,即实验前先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故B正确;F1、F2方向间夹角大小适当即可,不是越大越好,故C错误;实验中尽量使橡皮条与木板板面平行且不接触,故D正确;故选BD.‎ ‎17.“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砝码及砝码盘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x1=7.06 cm、x2=7.68 cm、x3=8.30 cm、x4=8.92 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平衡摩擦力 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 (2). 0.74 0.62‎ ‎【解析】‎ ‎【详解】(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就需要平衡掉摩擦力的影响,故采取的措施是平衡摩擦力.‎ 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砝码及砝码盘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每隔0.02 s打一个点.根据题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则B点的速度为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vB==m/s=0.74 m/s 由:‎ 可得:a=‎ 代入数据解得:‎ 四、计算题本小题共3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与单位 ‎18.商场工作人员从静止开始推着质量m=20kg的货箱沿水平地面加速滑行.已知推力F=120N,摩擦力f=100N,g取10m/s2,求:‎ ‎(1)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货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货箱运动4.0s时的速度和位移的大小.‎ ‎【答案】(1)0.5(2)1m/s2(3)4m/s;8m ‎【解析】‎ ‎【详解】(1)根据摩擦力方程 ‎ 可知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可得 ‎(3)根据匀变速速度关系可知4.0s时的速度 ‎4.0s时的位移 答:(1)0.5(2)1m/s2(3)4m/s;8m ‎19.所受重力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θ=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大小.‎ ‎(g取10m/s2,sin37°=0.6,cos37°=0.8)‎ ‎【答案】64.8 N 76.4 N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甲所示分析P点受力 由平衡条件可得:,‎ 可解得:‎ 再分析G2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且 可求得:,‎ ‎20.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 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答案】(1)(2)(3)22.4N.‎ ‎【解析】‎ 试题分析:(1)砝码和桌面对纸板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f2=μ(m1+m2)g 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f2=μ(2m1+m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有:f1=m1a1,F-f1-f2=m2a2‎ 发生相对运动需要a2>a1‎ 代入数据解得:F>2μ(m1+m2)g ‎(3)为确保实验成功,即砝码移动的距离不超过l=0.002m,纸板抽出时砝码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1=a1t12,‎ 纸板运动距离d+x1=a2t22‎ 纸板抽出后砝码运动的距离x2=a3t22,‎ L=x1+x2‎ 由题意知a1=a3,a1t1=a3t2代入数据联立得F=22.4N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