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5 至 8 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 II 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 答题区域内书写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4 小题, 1-8 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9-14 为多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 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 a 车和 b 车,其位移 - 时间图像分别为图 中直线 a 和曲线 b,由图可知 A.b 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在 t1 时刻 a 车与 b 车速度相同 C.t1 到 t3 时间内 a 车与 b 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t1 到 t 2 时间内有一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 2.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 5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5s 末达到额 定功率,之后保持以额定功率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 m=2× 103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 0.l 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前 5 s 内的牵引力为 4×103N B.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30m/s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 50kw D.0~t0 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21 2 mmv 3.如图,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 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 (小球可视为质点 ), 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 B 点. 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 圆轨道半径为 R,OB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60°,重力加速度为 g,则 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A. 3 2 gR B. 3 2 gR C. 3 3 2 gR D. 3 3 gR 4.如图所示, 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 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 A、B、 C 的质量分别为 3m、2m、m,A 与 B、B 与转台、 C 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B.C 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转速增大时, C 先开始滑动 B.C 与转台间的摩擦力等于 A 与 B 间的摩擦力的一半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 2 3 g r 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 3 g r 5.如图,固定斜面, CD 段光滑, DE段租糙, A、B 两物体叠 放在一起从 C 点由静止下滑, 下滑过程中 A、B 保持相对静止, 则 A.在 CD 段时, A 受三个力作用 B.在 DE段时, A 可能受二个力作用 C.在 DE段时, A 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整个下滑过程中, A、B 均处于失重状态 6.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 3 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2 小时。假设这种 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未来与现在相比 A.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变小 B.地球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变小 C.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变小 D.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变小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木板 B 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个质 量为 m 的木块 A 从 B 的左端以初速度 V0=3m/ s 开始水平向右滑动,已知 M>m.用① 和②分别表示木块 A 和木板 B 的图像,在木块 A 从 B 的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下面 关于二者速度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像,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8.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 AB 水平。一小物块在曲面内 A 点以 某一速率开始下滑, 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 因摩擦作用物 块下滑时速率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物块所受合外力恒定不变 C.在滑到最低点 C 以前,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小 D.滑到最低点 C时,物块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 9.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 30°,总质量为 m 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 h 处 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 1 3 g 。运动员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 A.合外力做功为 1 3 mgh B.增加的动能为 2 3 mgh C.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1 3 mgh D.减少的机械能为 1 6 mgh 10.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 I,然后在 Q 点 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I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需在 Q 点点火加速才能进入同步轨道 II B.卫星在同步轨道 II 上的运行速度大于在轨道 I 上 Q 点的速度 C.卫星在轨道 I 上 P 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 II 上的速度 D.如果要把该同步卫星回收且在 P 点着陆可在轨道Ⅱ上的 Q 点通过 点火减速实现 11.如图,两个质量分别为 m1=3kg、m2=2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 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 F1=30N、F2=20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 m 1、m 2 上,则 A.弹簧秤的示数是 50 N B.弹簧秤的示数是 24 N C.在突然撤去 F2 的瞬间, m1 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 D.在突然撤去 F2 的瞬间, m2 的加速度大小为 12 m/ s2 12.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 0~6s 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象 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0~ 6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30m B.2~ 6s 内拉力做的功为 40J C.合外力在 0~ 6s 内做的功与 0~2s 内做的功相等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5N 13.如图所示,物体 A 和 B 质量均为 m,分别与轻绳连接跨过定滑轮 (不计绳与滑轮之 间的摩擦 ).当用水平力 F 拉 B 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物体 A 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绳子对物体 A 的拉力始终大于 A 的重力 C.物体 A 的速度小于物体 B 的速度 D.物体 A 的速度大于物体 B 的速度 14.如图所示,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煤块 (可视为质点 ),煤块与 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 定的加速度 a 开始运动, 当其速度达到 v 后,便以此速度作匀 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 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 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 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为 g) A. 与 a 之间一定满足关系 a g B.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 2v g C.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 v g D.黑色痕迹的长度为 2 22 a g v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注意事项: 第 II 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二、实验题 (2 小题,共 14 分 ) 15.请写出下列仪器的读数: 纸带上 O 点与 A 点间的距离: _____________cm 16.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中 M 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 m 为砂和砂桶的质量。 (滑轮质量不计 )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 (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测 得: 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 x5=3.39cm,x6=3.87cm.那么:则 打 3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_____m/s,若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则小 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 ____m/s2 .已知打点计时器采 用的是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 a—F 图像是一条直线, 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 ,求得图线的斜率为 k,则小车的质量为 A. 2tan B. 1 tan C.k D. 2 k 三、计算题 (3 小题,共 38 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和公式,只写结果的不得分 ) 17.(9 分)如图所示,斜面 AB 倾角为 37°,底端A 点与斜面上 B 点相距 10m,甲、乙两 物体大小不计,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某时刻甲从 A 点沿斜面以 10m/s 的初 速度滑向 B,同时乙物体从 B 点无初速释放, (sin37°=0.6,cos37°=0.8,g=l0m/s2)求: (1)甲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2)甲、乙两物体经多长时间相遇. 18.(16 分 )如图,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 R 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 PQ 段铺设特殊材料, 调节其初始长度为 l,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 弹簧 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 A 点以初速度 v0 冲上轨道,通过 圆形轨道、 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 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 已知 R=0.4 m,l=2.5 m,v0=6 m/s,物块质量 m=1 kg,与 PQ段间的动摩擦因数 0.4 ,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 取 g=10 m/s2 。求: (1)物块第一次经过圆轨道最高点 B 时对轨道的压力; (2)物块从 Q 运动到 P 的时间及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3)物块仍以 v0 从右侧冲上轨道,调节 PQ 段的长度 l,让物块能第二次滑上圆轨道但不 脱离圆轨道,求 l 长度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9.(13 分)如图是利用传送带装运煤块的示意图.其中传送带长 20m,倾角 037 , 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8 ,传送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半径相等,主动轮轴 顶端与运煤车底板间的竖起高度 H=3.2m,与运煤车车箱中心的水平距离 x=1.6m.现在 传送带底端由静止释放一些煤块 (可视为质点 ),煤块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先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 后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 到达主动轮时随轮一起匀速转动. 要使煤块在轮的 最高点水平抛出并落在车箱中心.取 g=l0m/s2 ,sin37°=0.6,cos37°=0.8,求: (1)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 v 及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半径 R (2)煤块在传送带上由静止开始加速至落到车底板所经过的时间 T.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 1-8 C B C D C D A C 9-14 9.BC 10.ABD 11. BCD 12. ABC 13. BC 14. AC 二、实验题 15. _5.015___cm __4.50____cm 16.(1)BCD;(2)0.26;a= 4 5 6 1 2 3 29 x x x x x x T ;0.49(或 0.50)(3)D。 三、计算题 17. 18.(1)40N(2)t= 5.0 s 8J(3) l≤1 m 或者≤ l <2.25m (1)物块冲上圆形轨道最高点 B 时速度为 v,由机械能守恒得: mgRmvmv 2 2 1 2 1 22 0 物块到 B 点,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R mvmgN 2 联立 ①② 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N=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物块对轨道压力大小为 40N,方向为竖直向上 总 4 分 (2)物块在 Q 点时速度为 v0=6 m/s ,在 PQ 运动时,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mamg 由运动规律 2 0 2 1 attvl 联立 ⑤⑥ 式并代入数据解得在 PQ 段运动时间 t= 5.0 s 设物块在 P 点时速度为 v1,有 glvv 22 0 2 1 由能量守恒,物块压缩弹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有 2 1 2 1 mvEpm 联立 ⑧⑨ 式代入数据解得 Epm = 8J 总 5 分 (3)物块以 v0 冲上轨道直到回到 PQ段右侧 Q 点时速度为 v2,有 2 0 2 2 2 1 2 12 mvmvmgl 要想能第二次滑上圆轨道,需要 >0,代入数据得 l<2.25m 若物体恰好能运动到圆周运动最右侧的位置,则 -2 μ mg-mgR=0- 代入数据得 所以≤ l <2.25m 若物块恰能通过最高点不脱离轨道, 则物块能沿轨道上滑至最高点且在最高点的速度大 小为 v3,则满足 2 3 2 2 2 12 2 1 mvmgRmv 且 R mvmg 2 3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l=1 m, 所以 l≤1 m 所以 l≤1 m 或者≤ l <2.25m 总 7 分 19.(1)速度 v 为 2m/s, R 为 0.4m;(2)时间 T 为 13.3s. 解:(l)煤块离开轮的最高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公式,得: x=vt′,H= gt′2 解得: v=x =1.6× =2m/s 要使煤块在轮的最高点做平抛运动, 则煤块到达轮的最高点时对轮的压力为零, 由牛顿 第二定律,得: mg=m 代入数据得: R= =0.4m 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 v 为 2m/s ,从动轮的半径 R 为 0.4m. 共 6 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煤块匀加运动的加速度 a= =μgcos37°﹣ gsin37°=0.8×8﹣ 6=0.4m/s2 由 v=v0+at 得: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t1= = s=5s 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x1= at1 2= ×0.4×25m=5m,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2= = s=7.5s, 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 = s=0.8s, 则 煤 块 在 传 送 带 上 由 静 止 开 始 加 速 至 落 回 运 煤 车 车 箱 中 心 所 经 过 的 时 间 为 : T=t1+t2+t′=5+7.5+0.8=13.3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