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物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物理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物理 考试时间:100分钟 ‎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 1.某质点做加速度大小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加速度每隔2s增大 B. 质点在任意时间内,速度的增量均为 C. 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2s时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差一定为0.6m D. 质点在第一个2s、第二个2s、第三个2s位移大小之比一定为 ‎2.在选定正方向后,甲、乙两质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时间内( )‎ A. 甲质点做直线运动,乙质点做曲线运动 B. 乙质点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 时刻两质点相遇 ‎ D. 0~时间内,甲质点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质点的平均速度 ‎3.一遥控玩具小车从t=0开始由x= -3m处向x轴正方向(向右)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s内和0~3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B.第1s内和第4s内,小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C.t=3s时,小车到达位置的坐标为0.5m D. 第2s内和第3s内 小车的位移相同 ‎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间距离为L=30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1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s、0.005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cm/s B. 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cm/s C. 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m/s D.滑块加速度为5m/s2‎ ‎6.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两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则一定有摩擦力存在 D.物体之间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7.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B. 图乙中两光滑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 C. 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D. 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8.如图所示,绳与杆均轻质,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端吊一重物。现施拉力F将B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杆达到竖直前( ) ‎ A、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 ‎ B、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小,‎ C、AB杆支持力越来越大, ‎ D、AB杆支持力越来越小。‎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 ‎9.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s内,质点做匀加速运动 B. t=4s时,质点速度最大 C. 0~6s内,4s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D. t=6s时,质点速度大小等于3m/s ‎10.把重3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16 N,则弹簧的弹力为( )‎ A. 可以是30N,方向沿斜面向上 B. 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下 C. 可以是15N,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可能为零 ‎11.如图所示是轿车常用的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汽车的重力等于1.0×105 N B. 此时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 N C.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12.一矿井深,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个小球恰好到井底,则( )‎ A. 第一个小球落井底时的速度为 B. 第一个小球落井底时的速度为 C. 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 D. 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3.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理想实验法 B. 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 A.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B.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 ‎1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 ‎(1)设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打F点时速度为vF,则计算vF的公式为vF=_______;(用T和图中已知物理量表示)‎ ‎(2)图中d1=2.00cm、d2=4.50cm、d3=7.60cm、d4=11.30cm、d5=15.40cm、d6=20.00cm,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_______(选填“系统”或“偶然”)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 ‎15.(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37o角的推力F=100N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取10m/s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sin370=0.6,cos370=0.8)‎ ‎16.(12分)如图所示,物块通过3段轻绳悬挂,3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60kg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块及人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sin37°=0.6,cos37°=0.8,取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要求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求:‎ ‎(1)轻绳OB所受的拉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物块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7.(16分)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m/s,乙车的速度为v2=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lm/s2。求:‎ ‎(1)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两车有几次相遇?在哪些时刻两车相遇?‎ 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A 7.A 8.B 9.BD 10.AD 11.BD 12.BC ‎ 13. C B F F′ 14. 0.53 系统 大 ‎ ‎15.解: 受力分析如图,对物块竖直方向:FN=mg+Fsin37―――(3分)‎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μfN= μ(mg+Fsin370) ―――(3分) ,解得F=80N-(2分)‎ ‎16. 解(1)设轻绳OB所受的拉力最大为FBm,人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则,,解得―――(6分)‎ ‎(2)物块的质量m1最大时为m1m,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设轻绳OA对O点的作用力为FA,轻绳OB对O点的作用力为FB,则,,‎ 解得―――(6分)‎ ‎17.解 (1)设刹车后经过t时间两车速度相等,有:v1-a1t=v2-a2t,解得:t=4s; 7s后甲车匀速,速度v=16-2×7m/s=2m/s,再次相等有:v=v2-a2t′,解得:t′=10s;―(6分) (2)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有: x1=v1t−a1t2,x2=v2t−a2t2 x1-x2=L,得:t1=2s,t2=6s; 第6s,v6甲=v1-a1t2=4m/s;v6乙=v2-a2t2=6m/s ‎6-7s内两车位移:x甲=v6甲t-a2t2=3m;x乙=v6乙t-a2t2=5.5m,‎ 乙车在甲车前方Dx, Dx=x乙-x甲 ‎ Dx=2.5m ‎ ‎7s末两车速度:v7甲=v1-a1t=2m/s;v7乙=v2-a2t=5m/s ‎ 乙车停止后才有可能发生第三次相遇 ‎ ‎7s末起到乙车停止的时间为t==5s, x乙=v7乙t—a2t2 ‎ x乙=12.5m,‎ ‎ ‎ 两车有三次相遇,分别在2秒末、6秒末、14.5秒末. ―――(1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