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对以a=2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s末、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 ……:n B. 第ns末的速度比1s末的速度大2(n-1)m/s C. 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 D. t=ns时的速度是t=()s时速度的2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说明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大2m/s,当初速度为零时,在任意相同连续时间末速度比为1:2:3:…:n,故A错误; B.第n秒末的速度应比第1s末的速度大 ; 故B正确; C. 2s末速度比1s末速度大2m/s,故C错误; D. ns时的速度比时速度大 , v不是2倍,故D错误; 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从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 ) A. 6m/s、6 m/s B. -2 m/s、2 m/s C. -2 m/s、-18m/s D. -2 m/s、6 m/s 【答案】D 【解析】 【详解】2s内的位移为: , 则平均速度为: , 由知,质点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 则1s内的位移大小为: , 因为2s内的位移为−4m,则第2s内的位移大小为: , 则路程为: , 平均速率为 ; 故D正确,ABC错误; 3.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 落地时速度之比是 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 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 【答案】BD 【解析】 根据得,,高度比为,所以落地的速度比为,故A错误,B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与重力无关,故加速度之比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4.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由运动学公式,代人数据得:,故选B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名师点睛】已知飞机的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初速度;该题考察导出公式的应用,直接代入公式即可。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5.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随t的变化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t=0开始水平推力F=kt,即正压力不断增大,则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因此滑动摩擦力不断增大。当物体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状态,即使推力增大,也不会影响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此时,因为物体受力平衡,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故ACD错误,B正确 6.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 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 B. 5~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 m/s2 C. 15~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 D. 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末回到出发点 【答案】A 【解析】 A、前内的图线为水平线段,表示速度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故选项B错误; C、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故C错误; D、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20秒末离出发点最远,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速度- 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图象的意义,并能用图象斜率及面积求得加速度及位移。 7.如图甲、乙所示,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物体 P、Q 在力 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 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 P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图中物体 P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同 B 甲、乙两图中物体 P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反 C. 甲图中物体 P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 P 受摩擦力,方向和 F 方向相同 D. 甲、乙两图中物体 P 均不受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中P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甲中P物体不受外力,所以甲中P没有相对于Q的运动趋势,故甲中P不受摩擦力;乙中P也是平衡状态,但P的重力使P有一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故Q对P有向上摩擦力,故P受与F方向相同的摩擦力。 A.甲、乙两图中物体 P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同。故A错误。 B.甲、乙两图中物体 P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反。故B错误。 C.甲图中物体 P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 P 受摩擦力,方向和 F 方向相同。故C正确。 D.甲、乙两图中物体 P 均不受摩擦力。故D错误。 8.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作用在乙物体上,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 B. 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 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D. 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先后隔离物体甲、乙、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 解:A、对整体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整体受到拉力与受到地面对丙的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故A正确; B、对甲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受到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 CD、对甲、乙整体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那么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间便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被动性质的力,其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0﹣fmax)内变化.对于共点力平衡或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可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其大小. 9.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重 200N 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当依次用 15N、30N、80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 0、0、40N B. 15N、30N、40N C. 15N、30N、80N D. 15N、40N、40N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当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受到的时静摩擦力等于拉力;而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滑动,由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摩擦力; 【详解】因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故最大静摩擦力为:; 当拉力为15N和30N时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分别等于15N、30N; 当拉力为80N时,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发生滑动,受到的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点睛】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若为滑动摩擦力,则一定符合滑动摩擦力公式。 10.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它们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图线甲为直线且与 x 轴交点的坐标为(0,2),图线乙为过坐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线交点的坐标为 P(2,4)。由此可以判断( ) A.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t=2s时刻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 C. 0~2s内乙车速度越来越大 D. 0~2s内甲、乙两车发生的位移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C.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故可知甲车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C正确. B.t=2s时刻,乙图像的斜率比甲大,所以乙车速率较大,故B错误. D.由图可知0~2s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2m,乙车发生的位移为4m;;两车位移不等,故D错误 11.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1=L2<L3<L4 B. L2>L1>L3>L4 C. L1=L2=L3=L4 D. L1=L2>L3=L4 【答案】C 【解析】 【详解】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且测力计的示数代表的是作用在测力计挂钩上的力;由于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与左端的受力情况无关;故四根弹簧的伸长量都相同,即L1=L2=L3=L4;故C正确,ABD错误; 12.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为,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变化到的时间为:,所以加速度为:,A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若设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列方程组求解,可以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但是计算较复杂,没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决简捷.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根据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很大,选项A错误;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选项B正确;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自由落体物体刚开始下落时,选项C错误; D. 物体做减速运动时,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选项D正确。 14.在日常生活及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情况就是一个实例。当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 B.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的重力等大 D. 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跳板和运动员都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都会发生形变,A错误;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引起并指向受力物体的,故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正确,C错误; 压力是属于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D错误。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名师点睛】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同时明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5. 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今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 人拉绳的力是200N B. 人拉绳的力是100N C. 人的脚对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D. 人的脚对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由共点力的平衡可知:,解得:F=100N,故A错误,B正确; 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拉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拉力向右,则摩擦力向左;而人对木板的摩擦力与木板对人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整体与隔离法在解决连接体时是常用的方法,要注意灵活的选择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则可求解. 16.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心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 B.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m/s C. 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0.5 m/s D.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质点每秒匀速移动1 m,则质点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为1 m/s,故A正确; BD.2s末质点到达B,故前2s内位移大小为m,平均速度为 m/s,故B正确,D错误; C. 4s末质点到达C,故前4s内的位移大小为2m,平均速度为0.5 m/s,故C正确; 17.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6 s时两车等速 B. 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 C. 0~6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90 m D. 两车0~9 s内会相撞 【答案】AB 【解析】 【详解】由加速度图象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t=6s 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故A正确,B正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0~6s内两车位移之差:△x=×30×3+×30×(6−3)m=90m<100m,所以不会相撞,故C D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是追及问题,关键分析清楚两小车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或者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进行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认识图像及运用图像的能力。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18.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仍有4个点未画出,x1=1.20cm,x2=2.01cm,x3=2.79cm,x4=3.60cm,x5=4.39cm, x 6=5.21cm. 在上述实验中,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下述步骤中操作不妥的是______(填序号)。 A.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接好电路 C.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D.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理顺纸带 E.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F.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G.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3) 在图所示的纸带上,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m/s. (4)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根据____________,可以判断小车是做_______________运动,并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E (2). 0.24 (3). Δx= aТ² = 恒量 (4). 匀加速直线运动 (5). 0.80 【解析】 【详解】(1)[1]下述步骤中操作不妥的是E,应改为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理由是实验时,不能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4)[3] [4]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根据Δx= aТ² = 恒量,可以判断小车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 [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19.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答案】O与A的距离为l=(3l1-l2)2/(8(l2-l1)) 【解析】 【详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 …① …② 联立②-①×2得: …③ …④ 设O与A距离为l,则有: …⑤ 将③、④两式代入⑤式得: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20.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恰好追上B? 【答案】(1)16 m (2)8 s 【解析】 【详解】汽车A和B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 (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 v=vB-at=vA, 解得t=3s 此时汽车A的位移 xA=xAt=12m 汽车B的位移 xB=vBt-at2=21m 故最远距离 Δxmax=xB+x0-xA=16m.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运动的位移 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此时相距 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 故A追上B所用时间 t=t1+t2=8s 21.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到达离地面40 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大小v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3)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 【答案】(1)20m/s;(2)60m;(3)9.46s 【解析】 【详解】①设燃料燃烧结束时火箭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②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时间 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 因此火箭离地的最大高度 ③火箭由最高点落至地面的时间 . 燃料燃烧结束后,火箭飞行的时间. 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