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三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9.11.7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为多选题,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 s内的平均速度大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 m/s2 B. 2 m/s2 C. 3 m/s2 D. 4 m/s2 2.如上图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轻绳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A,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小球静止时位于环上的B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则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B. C. D.2 3.将一小球从某一高度抛出,抛出2s后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成45o,落地时位移与水平方向成60o,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10m/s B. 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是240m 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 m/s D. 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是60m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二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秤连接。水平力F1=30N和F2=20N分别作用在m1和m2上。当两物体以相同速度一起运动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只撤去水平力F1的瞬间,m2加速度的大小为4 m/s2 D. 在同时撤出水平力F1、F2的瞬时,m1加速度的大小13m/s2 5.如图,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靠摩擦转动的轮A和B水平放置,两轮半径RA=2RB。当主动轮A匀速转动时,在A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A轮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改放在B轮上,欲使木块相对B轮也静止,则木块距B轮转动轴的最大距离为( ) A.RB B. C. D. 6.如图所示,物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体A、B 用一跨过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升滑轮,某时刻拉A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53°,拉B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7°,此时A、B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 ) A B.. C. D. 7.如图所示,卡车通过定滑轮以恒定的功率P0拉绳,牵引河中的小船沿水面运动,已知小船的质量为m,沿水面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为f且保持不变,当绳AO段与水面的夹角为θ时,小船的速度为v,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此时小船的加速度等于( ) A. . B.cos2θ- C - D. 8.“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玉兔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地球与月球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1、R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B.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月球卫星与地球卫星分别绕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运行的速率之比为 D.“嫦娥三号”环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 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m的两个可看成质点的小球A、B,中间用一细线连接,小球A由细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小球B由细线拴接于墙角的C点,初始时刻,细线OA与细线BC垂直,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37°角,若保持A球位置不动,而将BC线的C端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前,细线OA中的张力大小为3.2mg B.移动过程中,细线OA中的张力保持不变 C.移动过程中,细线BC中的张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移动过程中,细线BC中的张力逐渐增大 10.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Δ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机械能损失不计,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B.当Δx=0.3 m时,小球处于超重状态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D.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11.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最大 C:t2~t3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D.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12. (多选)如图所示,杆上通过轻绳连有两个滑环A、B,已知它们的质量mA=mB=2.0kg,A与水平杆间动摩擦因数为0.3,B与竖直杆间光滑接触,轻绳长L=0.25m.现用水平力将A环缓慢向右拉动,拉动过程中,θ角由37°增大到53°,则在这一过程中(g=10m/s2,sin37°=0.6,cos37°=0.8,sin53°=0.8,cos53°=0.6)( ) A.系统增加的内能为0.6J B.水平力F大小不变 C.B的重力势能增加1.0J D.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二、实验题(共14分) 13.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1)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2)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 (3)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 (4)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14. 某物理研究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铁架台上安装有一电磁铁(固定不动)和一光电门(可上下移动),电磁铁通电后将钢球吸住,然后断电,钢球自由下落,并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可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1) 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钢球的直径d= cm。 (2) 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测量出光电门到电磁铁下端O的距离为h(h>>d),并计算出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若画出v2—h的图象是线性图线,则本实验最可能得到的线性图是 。 (3) 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三、计算题(38分) 15.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s=8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16.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L,质量为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的小物体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1)若,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若,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3)在(2)的条件下,若力F作用时间t=3s,B刚好到达木板A的右端,则木板长L应为多少? A B F 甲 17.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 2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 = 0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1,g取10m/s2 。求:(1)AB间的距离;(2)水平力F在5s时间内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18.如上图所示,AB是长为L=1.2m、倾角为53°的斜面,其上端与一段光滑的圆弧BC相切于B点。C是圆弧的最高点,圆弧的半径R,A、C与圆弧的圆心O在同一竖直线上。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的恒力作用,从A点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该力,物体将沿圆弧运动通过C点后落回到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恒力F=28N,物体可看成质点且m=lkg。求:(1)物体通过C点时轨道的支持力;(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 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三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B D D B C A AD BD BD ACD 二、 填空题(14分每空格2分) 13.(1)(1)mgR (2) (3)mgR-(4)- 14. (1)0.96 (2)A (3)小于 三、计算题(38分) 15.(7分) (1)B车刹车至停下过程中, 由v=2aBs, (1分) 得 (1分) 故B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2.5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假设始终不相撞,设经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则对B车有: vA=vB+aBt,解得 (2分) 此时B车的位移:sB=vBt+aBt2=30×8-×2.5×82=160m,(1分) A车的位移:sA=vAt=10×8=80m. (1分) 因sB=160m>Δs+sA=165m,故两车不会相撞.(1分) 16. (11分)解(1)对A: (1分) 对AB: (1分) > ( 1分) (1分) (2)对B: (1分) > (1分) (2分) (3)作用,A、B发生的位移分别为和, (3分) 17.(10分) (1)在3s~5s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B点匀加速直线运动到A点,设加速度为a,AB间的距离为s,则 ① ② (3分) ③ (2分) (2)设整个过程中F所做功为WF,物块回到A点的速度为VA, 由动能定理得: ④ (2分) ⑤ (1分) (2分) 18. (10分)(1)根据图示,由几何知识得,OA的高度 H=L/sin53°=1.5m 圆轨道半径R=Lcot53°=0.9m (1分) 物体从A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L-μmgcos53°L-mg(H+R)= 1/2mv (2分) 解得: (1分) 物体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解得:N=3.3N (1分) (2)物体离开C后做平抛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1分) 在水平方向:x=vt (1分) 解得:x=2.4m (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