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一模试卷物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一模试卷物理

2018 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一模试卷物理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6 分)在雷雨天气中,大树就相当于一个电量较大的点电荷,1 和 2 是以树为圆心的同 心圆,有甲、乙、丙、丁四头相同的牛按如图所示位置和方向分别站在地面上,由此判断: ( ) A.牛丙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为零 B.牛乙和牛丙两处电场强度相同 C.牛丁处的电势一定高于牛乙处的电势 D.牛甲前后脚电势差最大,处于最危险的状态 解析:A、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 E= 2r kQ ,可知,牛丙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不为零,故 A 错误; B、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 E= ,可知,牛乙和牛丙两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 同,故 B 错误; C、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低的,虽然牛丁与牛乙所站的位置不同,但由于点电荷的 电性不知,因此无法判定两者的电势高低,故 C 错误; D、乙与丁两位置的前后脚与半径垂直,而甲与丙两位置的前后脚与半径平行,加之靠近点 电荷的电势差越大,因此甲前后脚电势差最大,处于最危险的状态,故 D 正确。 答案:D 2.(6 分)如图所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月球又绕地球转动。它们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 圆周运动。如果要估算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与地球与月球的引力之比,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周期和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 B.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半径 C.月球绕地球的半径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 D.月球的质量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 解析: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如果再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半径和月球绕地球的半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日地之间: 2 日地 地日 r MGM =M 地 r 日地 2 1 24 T  解得:M 日= 2 1 324 GT r日地 ; 地月之间: 2 m 月地 地 r GM =mr 月地 2 2 24 T  解得:M 月= 2 2 224 GT r月地 由于日地距离与日月距离近似相等,所以根据 F= 2 m r GM 可以估算太阳对月球、地球对月球 的引力之比,故 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C 3.(6 分)在自行车速度表中,条形磁铁与车轮的辐条连接,线圈固定在车架上,使轮子每 转一圈磁铁就移过它一次。当磁铁移过线圈时,在线圈中感应出一个电流脉冲。如图所示中 显示了磁铁正要移经线圈。若以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图中哪一个图现实可能是所产生的电流 脉冲?(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磁铁靠近线圈时,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依据楞次定律,结合 线圈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则有: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为负值; 当磁铁远离线圈时,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依据楞次定律,结合线圈感应电流逆时针 方向为正,则有: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为正值; 综上所述,故 ABD 错误,C 正确。 答案:C 4.(6 分)人们射向未来深空探测器是以光压为动力的,让太阳光垂直薄膜光帆照射并全部 反射,从而产生光压。设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时,每秒每平方米获得的太阳光能 E=1.5×104J, 薄膜光帆的面积 S=6.0×102m2,探测器的质量 m=60kg,已知光子的动量的计算式  hp ,那 么探测器得到的加速度大小最接近( ) A.0.001m/s2 B.0.01m/s2 C.0.0005m/s2 D.0.005m/s2 解析:由 E=hv,p=  h 以及光在真空中光速 c=λ v 知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之间关系为:E=pC. 设时间 t 内射到探测器上的光子个数为 n,每个光子能量为 E,光子射到探测器上后全部反 射,则这时光对探测器的光压最大,设这个压强为 P 压 每秒每平方米面积获得的太阳光能为: E t  np 0 由动量定理得: n F t =2p 压强 P 压= S F , 对探测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 可得 a= M SP压 代入数据得:a=0.001m/s2 故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A 5.(6 分)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以速度 v 从 A 点沿直径 AOB 方向射入磁场,经过△t 时间从 C 点射出磁场,OC 与 OB 成 60°角。现只改 变带电粒子的速度大小,仍从 A 点沿原方向射入原磁场,不计重力,测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 动时间变为 2△t、则粒子的速度大小变为( ) A. 2 1 v B.2v C. 3 1 v D.3v 解析:设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是 R, 以速度 v 射入时,半径 r1= B mv q ,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R r =tan60°,所以 r1= 3 R; 运动时间△t= 6 1 T; 设第二次射入时的圆心角为 θ ,根据分析可知:θ =120° 则 tan 2  = 2r R = 半径 r2= 3 R 又:r2= B mv q ' 得:v′= 3 1 v。 答案:C 6.(6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左滑动,关于两电 表示数的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解析:若将滑动变阻器触头向左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滑动变阻器分得 的电压减小,原线圈两端电压增大,而匝数比不变,所以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 增大;灯泡两端电压增大,则副线圈电流强度增大;根据匝数比不变,则原线圈的电流强度 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故 AC 正确、BD 错误。 答案:AC 7.(6 分)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 AO 和 BO 下端共同系一个物体 P,且绳长 AO>BO,AB 两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时两绳刚好绷直,细绳 AO、BO 的拉力分别设为 FA、FB,现保 持 A、B 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在 A、B 缓慢向两侧远离的过程中,关于两绳拉力的大小随 A、 B 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A.FA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增大 B.FA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减小 C.FB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增大 D.FB 随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受力图可以看出: 开始时 A 的拉力为零,B 的拉力与重力平衡; 当 A、B 缓慢向两侧远离的过程中,A 的拉力增大、B 的拉力开始减小,当 OA 与 AB 垂直时 OB 的拉力最小; 当 OA 和 OB 之间的夹角大于 90°时,OA 的拉力一直在增大,OB 的拉力开始增大; 所以 FA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增大,FB 随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故 AD 正确、BC 错误。 答案:AD 8.(6 分)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大小为 R 的圆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个质量为 m 的 小球静止在轨道的最低点 A 点。现给小球一个瞬时水平打击力,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平面内 运动。当小球运动重新回到 A 点时,再沿它的运动方向给第二次瞬时打击力。经过二次击打 后,小球才能够通过轨道的最高点,已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对小球的打击力做的功分别为 W 和 3W,则 W 的值可能为( ) A. Rmg 2 1 B. Rmg 4 3 C. Rmg 7 5 D.mgR 解析:小球在竖直面内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小球要到达圆轨道最高点,那么,对小球在最高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R v 2 m , 所以,小球的机械能 E=2mgR+ 2v 2 1 m ≥ Rmg 2 5 ;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且必须经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 故第一次击打后,小球运动的高度不大于 R,所以有 W≤mgR,W+3W≥ ,所以, 8 5 mgmgR ≤W≤mgR,故 BCD 正确,A 错误。 答案:BCD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9.(12 分)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的实 验,斜槽倾斜部分可自由调节,将一木板竖直放置并固定,木板到斜槽末端 O 的距离为 s, 使小球从斜槽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从 O 点做平抛运动击中木板时下落的高度为 y。 (1)小球离开 O 点的速度为 。 解析:小球从 O 点做平抛运动,则有: 2gt 2 1y  s=v0t 联立解得: y2 s 2 0 gv  。 答案: 。 (2)为了测出小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可将斜槽慢慢调节至小球能在斜槽上作匀 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斜槽倾角为 θ ,则小球与斜槽间的摩擦因数 μ = 。取斜面上某 点为标记点,标记点到 O 点的水平距离为 x,则小球在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 (小球与各接触面间摩擦因数相同);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 μ mgcosθ =mgsinθ 解得:μ =tanθ 在此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 mgx os xosmgw f     c c 。 答案:tanθ ;mgxtanθ 。 (3)抬高斜槽,保持标记点与 O 点的水平距离 x 不变,将小球在标记点处静止滑下,多次重 复试验可以得出,小球从标记点到 O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W 与 y 的关系式应为 。 解析:整个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2 0v 2 1 os xosmg-mgxtan m c c    解得:W= y 1mgs 4 1mgx 2  答案:W= 10.(15 分)为了测量量程为 3V,内阻约为 1kΩ 的电压表的内阻值,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试 验,试验电路如图所示,可提供的实验仪器有: A.电源:E=4.0V,内阻不计 B.待测电压表:量程 3V,内阻约 1kΩ ; C.电流表:A1:量程 6mA;A2:量程 0.6A D.电阻箱 R:R1 最大阻值 99.99Ω ;R 最大阻值 9999.9Ω E.滑动变阻器 R0:R01 最大阻值 10Ω ;R02 最大阻值 1kΩ ; (1)实验中保证电流表的示数不发生变化,调整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 数发生变化。 由此可知电阻箱的阻值与电压表示数间的关系式为 (用电阻箱阻值 R、电流表示数 I、 电压表示数 U 和电压表内阻 Rv 表示)。 解析:按题中要求,实验中保证电流表的示数不发生变化,调整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VR U + R U 变形整理可得: VRU I R 11  。 答案: VRU I R 11  。 (2)根据上面的关系式,我们建立 U I R 1 图线,若该图线的斜率为 k,与纵坐标截距的绝 对值为 b,则电压表的是内阻 Rv= 。 解析:图象﹣ 的斜率和截距的意义,结合上述函数有:k=I,b= VR 1 所以电压表的内阴 Rv= b 1 。 答案: 。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阻箱应选 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用前面的字母表示)。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电表的参数知,电压表的满偏电流为:Iv= A310 3 =1mA,与电阻箱并 联后,电流也不至于到达几百毫安,所以要选量程小的 A1 若电阻箱选较小的 R1 的话,显然当电压表满偏时,已经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所以电阻箱 选较大的 R2;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应是与电压表阻值相当的,相差太大,则滑片滑动时两表的示数几乎没变 化,所以要选与电压表阻值相当的 R02。 答案:A1,R2,R02。 11.(10 分)如图所示,电阻 不计且足够长的 U 型金属框架放置在倾角 θ =37°绝缘斜面上, 框架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8,框架的质量 m1=0.4kg,宽度 l=0.5m,质量 m2=0.1kg、 电阻 R=0.5Ω 的导体棒 ab 垂直放在框架上,整个装置处于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 感应强度大小 B=2.0T,对棒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 F=8N,棒从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当 棒的运动速度达到某值时,框架开始运动。棒与框架接触良好。设框架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 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框架刚开始运动时流过导体棒的电流 I; 解析:框架开始运动时,有 F 安=m1gsinθ +f,其中 F 安=IlB,f=μ (m1+m2)gcosθ 解得 I=5.6A。 答案:框架刚开始运动时流过导体棒的电流 I 是 5.6A。 (2)若已知这一过程导体棒向上位移 x=0.5m,求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热量 Q(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解析:设导体棒速度为 v,则 E=BLv, R EI  ,解得 v=2.8m/s 导体沿斜面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2 22x v 2 1gsinm-W- mF 安 ,且 Q=W 安 故得 Q≈3.3J 答案:若已知这一过程导体棒向上位移 x=0.5m,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热量 Q 是 3.3J。 12.(20 分)如图甲所示,长木板处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右端紧靠墙壁,墙壁左侧 l=16m 处 放有一物块 P,P 的质量是木板质量的 2 倍,t=0 时,一小铁块从左端以某一速度滑上长木 板,铁块与墙壁碰撞后,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所有碰撞的机械能损失,重 力加速度 g=10m/s2,求: (1)小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 解析:设铁块质量为 m,木板质量为 M,铁块碰撞墙壁后,有: f=ma1 其中 f=μ mg 由图知 23.0m/s=v t a  解得:μ =0.3。 答案:小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是 0.3。 (2)长木板的长度; 解析:设木板长为 l0,木板碰撞墙壁后速度大小为 v1=4m/s,则有: 2 110 2 1tv1 ta 解得:l0=14m。 答案:长木板的长度是 14m。 (3)小铁块最终与墙壁间的距离。 解析:铁块与木板第一次摩擦过程中,速度最终变为 v2=1m/s,取向左为正方向,则由动量 守恒定律有: mv1=(m+M)v2 得:M=3m 木板加速离墙壁的加速度为:a2= M f = m3 mg = 3 1 μ g=1m/s2。 当长木板离墙壁 x1 时,两物体相对静止,有: mvx 5.0 2a 2 2 2 1  0mg  此时铁块离墙壁的距离为: mvvx 5.2 2a 1 2 2 2 1 2  当它们一起以 1m/s 向左运动 x0=1.5m 时,木板与 P 碰撞,设木板碰后速度为 v3,则由动量 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2=Mv3+2Mvp 2 1 Mv2 2= Mv3 2+ •2Mvp 2 解得: SmV / 3 1 3  接着铁块与木板相互摩擦,设最终速度为 v4,则有: mv2﹣Mv3=(m+M)v4 解得:v4=0 铁块继续向左的位移 x3 为: m 6 1 2a 1 2 2 3  vx 铁块最终离墙壁的距离为:x=x2+x0+x3=4.17m 答案:小铁块最终与墙壁间的距离是 4.17m。 【物理选修 3-3】 13.(6 分)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分子表面张力的原因 B.分子间的距离 r 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C.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E.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解析:A、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由于表面张力,故 A 正确。 B、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故 B 错误。 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 C 正 确。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布朗运动越明显,故 D 错误。 E、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故 E 正确。 答案:ACE 14.(20 分)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 气体。活塞的质量为 m,横截面积为 S,与容器底部相距 h。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 T1,现 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 Q 时,气体温度上升到 T2,已知大气压强为 P0, 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活塞与气缸的摩擦,求: (1)活塞上升的高度; 解析: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2 1 T T )( h   Shh S , 解得 h T T-T 1 12h 。 答案:活塞上升的高度为 h T T-T 1 12h 。 (2)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解析:加热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为 1 12 0 T T-T)g-Spw hmhS ( 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的增加量为: 1 12 0 T T-T)g-Sp hmQWQU ( 。 答案: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为 1 12 0 T T-T)g-Sp hmQ ( 。 【物理-选修 3-4】 15.(6 分)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 x=2m 处的质点 P 以 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 x 轴正方向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 20m/s C.经过 0.15s,质点 P 沿 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 3m D.经过 0.1s 时,质点 Q 的运动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E.经过 0.35s 时,质点 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 P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解析:A、由乙图读出,t=0 时刻质点的速度向下,则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 x 轴 正方向传播。故 A 正确。 B、由图知:λ =4m,T=0.2s,则波速 v= T  = 0.2 4 m/s=20m/s。故 B 正确。 C、简谐横波中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着波迁移,故 C 错误; D、图示时刻 Q 点沿 y 轴正方向运动,t=0.1s= 2 1 T,质点 Q 的运动方向沿 y 轴负方向。故 D 错误。 E、t=0.35s=1.75T,经过 0.35 s 时,质点 P 到达波峰,而质点 Q 位于平衡位置与波谷之间, 故质点 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 P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故 E 正确。 答案:ABDE 16.(10 分)如图,MN 是竖直放置的长 L=0.5m 的平面镜,观察者在 A 处观察,有一小球从 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下落的轨迹与平面镜相距 d=0.25m,观察者能在镜中看到小球像的时间 △t=0.2s。已知观察的眼睛到镜面的距离 s=0.5m,求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经多长时间,观 察者才能在镜中看到小球的像。(取 g=10m/s2)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路图可逆可知,人在 A 处能够观察到平面镜中虚像所对应的空 间区域在如图所示的直线 PM 和 QN 所包围的区域中,小球在这一区间里运动的距离为图中 ab 的长度 L′。由于△aA′b∽MA′N△bA′C∽NA′D; 所 L 'L = ' 'b NA A ; 而 ' 'b NA A = s ds 联立求解,L′=0.75m 设小球从静止下落经时间 t 人能看到, 则 L′= 2 1 g(t+△t)2﹣ gt2 代入数据,得 t=0.275s 答案: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经 0.275s 时间,观察者才能在镜中看到小球的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