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1-8单选题,9-13多选题,共52分,对多选题选对但不全得2分)‎ ‎1.1.将两个质量均为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图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三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FT的合力与重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F的最小值根据平衡条件得:F=2mgsin 60°=mg,故B正确,ACD错误。‎ ‎2.2.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被一竖直压缩的轻弹簧P与另一平行斜面的轻弹簧Q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所受力的个数是 A. 1 B. 3‎ C. 4 D. 5‎ ‎【答案】C ‎【解析】‎ P弹簧被压缩,弹力不为零,小球受重力、弹簧P的压力、支持力,由于支持力有水平向左的分力,弹簧Q一定有拉力,由于斜面光滑,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受4个力平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C.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D.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答案】D ‎【解析】‎ 从整体角度去分析,则地面对半球体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对物体受力分析,质点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如图所示:‎ ‎ 由共点力的平衡可知,质点受到的支持力F=mgsinθ,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得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sinθ; 质点受到的摩擦力f=mgcosθ,方向斜向上,因为是静摩擦力,不用动摩擦因数求摩擦力,故BC正确,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力平衡问题,考查灵活选择研究对象的能力,正确作出力图是基础.‎ ‎4. 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 A. 速度逐渐减小 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加速度逐渐增大 D. 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AC ‎【解析】‎ 开始小球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处于平衡,小球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导致合力的方向向下,大小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向下,与速度反向,则速度逐渐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升降机匀速上升时,小球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处于平衡,小球上升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的变化,通过加速度方向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 ‎5.5.某同学在“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小车的s -t图像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为1.0s末图像的切线,则由图像可知小车 A. 1.0-1.5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0.6m/s B. 1.0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0.2m/s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1.0-1.5s内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在s-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可得:,故B正确;在s-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根据图象可知,斜率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故C错误;由于s-t图象不能确定曲线的特性,故无法判断小车的具体运动,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6.6.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的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A.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 B. 对器壁的碰撞力 C. 对器壁的排斥力 D. 对器壁的万有引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与分子力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 ‎7.7.在竖直放置的“∏”形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点,另一端从点沿支架缓慢地向点靠近(与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不变后变小 C. 先变大后不变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下端移到直杆上端时,如图所示:‎ 设两绳的夹角为设绳子总长为L,两直杆间的距离为S,由数学知识得到 L、S不变,则保持不变,.再根据平衡条件可以知道,两绳的拉力F保持不变.‎ 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的顶端移到B点时,‎ 设两绳的夹角为,.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 ‎ ‎ 得到绳子的拉力 ‎ 在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上端移到B点的过程中,减小,增大,则F减小,所以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不变后变小,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8.8.、、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和,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随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 物块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 B. 物块与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 C. 桌面对,对,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 D. 桌面对,对,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对m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情况。‎ ‎【详解】由题意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所以m和M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以及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因此M受到桌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因为拉力等于m0的重力,所以物体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即m0g,故A正确;对m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受重力、支持力;因m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m不会受到M对m的摩擦力,所以AB间没有摩擦力,故BCD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解决物理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常用方法之一,应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受力分析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进行分析。‎ ‎9.9.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上,则(   )‎ A. 弹簧长度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是50‎ B. 弹簧长度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6‎ C. 在突然撤去的瞬间, 的加速度大小为13‎ D. 在突然撇去的瞬间, 的加速度大小为15‎ ‎【答案】BC ‎【解析】‎ A、两水平拉力导致物体受力不平衡,先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计算得出: 对m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计算得出:F=28N,故AB错误. C、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受力仅剩弹簧的弹力,对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计算得出: ,故C正确.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因为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所以m1的加速度大小为:‎ ‎ ,故D错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10. 某人站在静浮于水面的船上,从某时刻开始人从船头走向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人和船的运动情况是:( )‎ A. 人匀速行走,船匀速后退,两者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B. 人加速行走,船加速后退,而且加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C. 人走走停停,船退退停停,两者动量总和总是为零 D. 当人在船尾停止运动后,船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后退一段距离 ‎【答案】ABC ‎【解析】‎ 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人的质量为m,瞬时速度为v,船的质量为M,瞬时速度为v'.人走的方向为正方向0=mv-Mv',解得:mv=Mv',即 ‎,所以人匀速行走,船匀速后退,两者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故A说法正确;人和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船与人的加速度分别为:和,加速度与它们质量成反比,故B说法正确;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初始动量为0,所以人走走停停,船退退停停,两者动量总和总是为零,故C说法正确;当人在船尾停止运动后,船的速度也为零,故D说法错误。所以选D.‎ ‎11.11.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即图像如图所示,甲图像过点的切线与平行,过点的切线与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两车相遇前,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C.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时刻的速度 D. 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详解】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由图可知t1时刻CA相距最大,即两车相距最远,故A正确;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0-t1时间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t1时刻之后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所以甲车的瞬时速度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后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t1时刻两者瞬时速度相等,故B错误;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时刻的速度,故C正确;t3时刻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车相遇,故D错误。所以AC正确,B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x-t 图象,在分析图象时要注意先明确图象的坐标,再根据图象的性质进行分析.要知道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 ‎12.12.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 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 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 Q所受的合力始终为零 ‎【答案】BD ‎【解析】‎ AC、对圆柱体Q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杆MN的支持力和半球P对Q的支持力,如图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杆MN的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半球P对Q的支持力方向和大小都变,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由于θ不断增大,故不断增大,也不断增大,故C错误,A正确;‎ B、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MN杆的支持力,地面的支持力N3,地面的静摩擦力f,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由于θ不断增大,故f不断增大,故B正确;‎ D、物体Q一直保持静止,故D错误;‎ 故选AB。‎ ‎【点睛】受力分析,动态平衡,考察学生利用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动态平衡问题,这类题目关键在于找到哪些力是不变的。‎ ‎13.13.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A物体的同时B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两物体相遇时,B正在下降途中 B. ,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 若,两物体相遇时B物正在空中下落 D. 若,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的初速度,再求出两球正好在落地时相遇的初速度,分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若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 B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位移为:,,,联立可得:。当ab两球恰好在落地时相遇,则有:,此时A的位移:,解得:。若,则两物体在b上升途中相遇,故A错误;若,则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故B错误;若,则两物体在b 下降途中相遇,故C正确;若,则b球正好运动到地面时相遇,故D正确。所以CD正确,AB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两物体在空中相碰,两物体的位移之和等于h,结合物体运动时间的范围,求出初始度的范围。‎ 三、实验题 ‎14.14.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实验测出了钩码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取9.8 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 (2)0.21~0.29‎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察了应用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分析问题.用描点作出m﹣l的关系图线,图线的斜率k斜=读出斜率求出劲度系数k劲.‎ 解:(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m和l间是一次函数关系.‎ 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横截距即为弹簧的原长8cm,由胡克定律F=kx得:‎ k===g•k斜=5.26N/m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8 5.26‎ ‎【点评】描线时要将尽可能多的点画在直线上,少数的点尽可能平均的分布于直线两侧.‎ 在应用胡克定律时,要首先转化单位,知道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15.15.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和,将绳子打一个结点,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和,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 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 A.标记结点的位置,并记录、、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 ‎【答案】 (1). BCD (2). A (3). 甲 ‎【解析】‎ ‎【详解】:(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OA、OB、OC分别表示三个力的大小,由于三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OC等于OD,因此三个力的大小构成一个三角形。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只能两分力沿直线时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实验方法,故A错误;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为边构成等腰三角形,故B正确;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为边构成等边三角形,故C正确;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三力为边构成等边三角形,故D正确。所以BCD正确,AC错误。 (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 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是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砝码的个数和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3)以O点为研究对象,F3的是实际作用效果在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F1、F2的理论值要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 ‎16.16.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只测量了一部分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求:‎ ‎(1).其中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413 (2). 0.496‎ ‎【解析】‎ ‎【详解】(1)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则周期T=0.02×5=0.1s;根据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结合逐差法,可得滑块的加速度为:。‎ 四、计算题 ‎【物理——选修3-3】 ‎ ‎17.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撞击器壁 的作用力增大 B.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减小的微观原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 C.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 D.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数密度增大 ‎【答案】B ‎【解析】‎ A.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分子密度增大,使压强增大,故A错误;‎ B.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体积增大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而使分子撞击次数减少,从而使压强减小,故B正确;‎ C.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而使压强升高,但并不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睛:气体压强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气体分子个数以及气体的平均动能有关,要注意明确体积减小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而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18.18.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测量粉末状物体的体积。导热性能良好的密闭容器,顶部连接一气压计可测出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容器左端与一个带有活塞的气缸相连,右端有一个小门。把小门开启,将活塞置于图中l位置,记录此时气压计读数po=1.00 atm。把小门封闭,将活塞缓慢推至图中2位置,记录此时气压计读数p1=1.20 atm。此过程中,气缸中气体体积变化△V=0.5 L。然后打开小门,将活塞恢复到l位置,放人待测粉末状物体后封闭小门。再次将活塞缓慢推至2位置,记录此时气压计读数p2=1.25atm。整个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变,求待测粉末状物体的体积。‎ ‎【答案】0.5L ‎【解析】‎ 未放入粉末状物体时,推动活塞时,气体经历等温压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压缩后气体的体积为:‎ 放入粉末状物体后,推动活塞时,气体仍经历等温变压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压缩前气体的体积为:‎ 压缩后体的体积为:‎ 代入数据得:‎ ‎19.19.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的最右端,质量为且可以看作质点.与P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的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与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和P的最终速度;‎ ‎(2)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和相应的弹性势能.‎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P1、P2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mv1①‎ 解得v1=v0,方向水平向右 ②‎ 对P1、P2、P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mv0=4mv2③‎ 解得v2=v0,方向水平向右④‎ ‎(2)当弹簧压缩最大时,P1、P2、P三者具有共同速度v2,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mv0=4mv2⑤‎ 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 μ(2m)g×2(L+x)=(2m)v02+(2m)v12-(4m)v22⑥‎ 解得⑦‎ 最大弹性势能Ep=(m+m)v02+(2m)v12-(m+m+2m)v22-μ•2mg(L+x) ⑧‎ 解得Ep=mv02⑨‎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视频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