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三)

章末质量检测(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 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 ‎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2.在建筑工地上经常通过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关于重物的上升和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重物向上加速运动时,才会出现超重现象 ‎ B.重物向上运动时,就会出现超重现象 ‎ C.出现失重现象时,重物的重力减小 ‎ D.无论超重、还是失重,重物的重力都不会变化 ‎ ‎3.“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时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1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t0时刻的加速度约为(  )‎ ‎ A.g     B.g    C.g     D.g ‎ 4.如图2,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施加一水平力F拉B,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F′拉A,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不得超过(  )‎ ‎ A.2F    B.    C.3F    D. ‎ ‎5.如图3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两物块A、B中间用轻弹簧相连,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突然撤去推力F的瞬间,A、B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 A.2a、a B.2(a+μg)、a+μg ‎ C.2a+3μg、a D.a、2a+3μg ‎6.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高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 ‎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7.(2016·广东六校联考)物体A、B原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A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4甲所示;B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在0~4 s时间内(  )‎ ‎ A.物体A所受合力保持不变 ‎ B.物体A的速度不断减小 ‎ C.2 s末物体B改变运动方向 ‎ D.2 s末物体B速度达到最大 ‎ ‎8.如图5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现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物体A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由图线可知(  )‎ ‎ A.物体A的质量mA=2 kg B.物体A的质量mA=6 kg ‎ C.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D.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 ‎ ‎9.如图6所示,倾斜的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2运动。一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冲上传送带,则自小物块冲上传送带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图象可能是(  )‎ ‎ ‎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6分。计算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0.(12分)某班级同学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验证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 ‎ 甲、乙两辆小车放在倾斜轨道上,小车甲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小车乙上固定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乙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力传感器和小车乙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两辆小车一起开始运动,利用两个传感器可以采集记录同一时刻小车乙受到的拉力和加速度的大小。‎ ‎ (1)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甲受到的摩擦力 ‎ B.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乙受到的摩擦力 ‎ C.实验中,在小车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均可采集数据 ‎ D.实验中,只能在小车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采集数据 ‎ (2)四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小车乙(含加速度传感器)的质量分别为m1=0.5 kg、m2=1.0 kg、m3=1.5 kg和m4=2.0 kg,其中有三个小组已经完成了a-F图象,如图8所示。最后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8中完成该组的a-F图线。‎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拉力F(N)‎ ‎24.5‎ ‎20.0‎ ‎17.5‎ ‎12.0‎ ‎8.1‎ ‎4.8‎ 加速度a(m/s2)‎ ‎16.3‎ ‎13.3‎ ‎11.7‎ ‎8.0‎ ‎5.4‎ ‎3.2‎ ‎ (3)在验证了a和F的关系后,为了进一步验证a和m的关系,可直接利用图8的四条图线收集数据,然后作图。请写出具体的做法:‎ ‎ ①如何收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为了更直观地验证a和m的关系,建立的坐标系应以    为纵轴,以    为横轴。‎ ‎11.(14分)(2016·杭州学军中学月考)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m1=4 kg的物块P,Q为一重物,已知Q的质量m2=8 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如图9所示。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g=10 m/s2)。求:‎ ‎ (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 (2)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2.(20分)[2015·全国课标卷Ⅰ,25(1)(2)]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10(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2)木板的最小长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