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2015-2016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 ‎ 一、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2.若假定“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运行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0,由此可推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种射线管由平行金属板A、B和平行于金属板的细管C组成.放射源O在A极板左端,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不同速度、质量为m的电子.若极板长为L,间距为d,当A、B板加上电压U时,只有某一速度的电子能从细管C水平射出,细管C离两板等距.已知元电荷为e,则从放射源O发射出的电子的这一速度为(  )‎ A. B. C. D.‎ ‎4.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位于x轴上,相对原点对称分布,正确描述电势φ随位置x变化规律的是图(  )‎ A. B. C. D.‎ ‎5.如图所示,A、B两导体板平行放置,在t=0时将电子从A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B两板间加四种电压,它们的UAB﹣t图线如下列四图所示.其中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板的是(  )‎ A. B. C. D.‎ ‎6.汽车B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沿同方向行驶的汽车A速度较小,为了避免相撞,距A车25m处B车制动,此后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B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B.A、B在t=4s时的速度相同 C.A、B在0﹣4s内的位移相同 D.A、B两车一定相撞 ‎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C为电容器,R0‎ 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泡L将变暗 B.灯泡L将变亮 C.电容器C的电量将减小 D.电容器C的电量将增大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若调整可变电阻R的阻值,可使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U(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这个过程中(  )‎ A.通过R1的电流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 B.R2两端的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U C.路端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U D.通过R2的电流增加,但增加量一定小于 ‎9.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A.逸出功与ν有关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10.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A. mv2 B. C. NμmgL D.NμmgL ‎ ‎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有:长木板、小车(前面带小钩)、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纸带、刻度尺、天平、小铁钉2个、导线若干、开关.‎ 在上述实验器材中,多余的器材是  ;‎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将长木板放到水平实验台上,依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B.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到一定的长度,整理好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编号为1‎ C.换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相等,打出的纸带分别编号为2、3…‎ D.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把第一次实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则第2次、第3次…实验对小车做的功分别记为2W0、3W0…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E.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也可能是其他关系)为横坐标作图 F.整理实验器材 以上实验步骤中有疏漏的步骤是:  ,有错误的步骤是  ‎ ‎.(填写步骤前相应的符号)‎ ‎12.学校实验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提出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案:甲方案为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乙方案为用小车在木板斜面上下滑进行实验.‎ ‎(1)小组内同学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最终 确定了一个大家认为误差相对较小的方案,你认为该小组选择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 ‎(2)若该小组采用图甲的装置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请根据纸带计算出打下D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小组内同学们根据纸带算出了相应点的速度,作出的v2﹣h图线如图丁所示,则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 ‎ 三、计算题(共32分)‎ ‎13.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m,物块A以V0=6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B的质量均为m=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1)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2)若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3)求碰后AB滑至第n个(n<k)光滑段上的速度VAB与n的关系式.‎ ‎14.如图所示,绝缘光滑轨道AB部分为倾角为30°的斜面,AC部分为竖直平面上半径为R的圆轨道,斜面与圆轨道相切.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电量为小球,要使小球能安全通过圆轨道,在O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15.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进入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如图甲所示.今测得小球进入电场后在竖直方向下降的高度y与水平方向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给出的信息,(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 ‎(2)小球从进入匀强电场到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3)小球在h高度处的动能.‎ ‎16.一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和木块的最终速度v;‎ ‎(2)木板的最小长度L;‎ ‎(3)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17.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 ‎ ‎2015-2016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核的结合能.‎ ‎【分析】该题考察知识比较全面,题目中四个选项,考察了四个方面的知识,但是所考察问题均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只要正确理解教材中有关概念即可.如半衰期的大小是有原子核内部决定,与外在环境无关等.‎ ‎【解答】解:A、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电子的过程,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错;‎ B、玻尔理论的假设是提出了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故B正确;‎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状态及化学变化而变化,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决定的,故C错误;‎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故D错误.‎ 故选B.‎ ‎ ‎ ‎2.若假定“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运行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0,由此可推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A. B. C. D.‎ ‎【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分析】根据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与向心力,列式求解.‎ ‎【解答】解: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绕行星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 联立两式,可解得 ‎ v=,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 ‎ ‎3.如图所示,一种射线管由平行金属板A、B和平行于金属板的细管C组成.放射源O在A极板左端,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不同速度、质量为m的电子.若极板长为L,间距为d,当A、B板加上电压U时,只有某一速度的电子能从细管C水平射出,细管C离两板等距.已知元电荷为e,则从放射源O发射出的电子的这一速度为(  )‎ A. B. C. D.‎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当A、B板加上电压U时,只有某一速度的电子能从细管C水平射出,逆过来看,该粒子做类平抛运动,通过类平抛运动求出粒子的末速度,即为放射源O发射出的电子的速度.‎ ‎【解答】解:将从细管C水平射出的电子逆过来看,时类平抛运动,则有:水平方向上:L=v0t,竖直方向上,‎ a=,联立解得:,而,所以:‎ v=.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 ‎ ‎4.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位于x轴上,相对原点对称分布,正确描述电势φ随位置x变化规律的是图(  )‎ A. B. C. D.‎ ‎【考点】电势;电场的叠加.‎ ‎【分析】本题根据电场线的性质,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两个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如下图,‎ 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的原理,从左侧无穷远处向右电势应升高,正电荷所在位置处最高;然后再慢慢减小,O点处电势为零,则O点右侧电势为负,同理到达负电荷时电势最小,经过负电荷后,电势开始升高,直到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故B、C、D是错误的;A正确.‎ 故选:A.‎ ‎ ‎ ‎5.如图所示,A、B两导体板平行放置,在t=0时将电子从A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B两板间加四种电压,它们的UAB﹣t图线如下列四图所示.其中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板的是(  )‎ A. B. C. D.‎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首先分析电子在四种图象下分别做什么运动,必要的情况下,作出一个周期的v﹣t图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A图电压,电子从A板开始向B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定能到达B板.故A错误.‎ ‎ B.加B图电压,开始向B板匀加速,再做相同大小加速度的匀减速,但时间是2倍,然后为相同加速度大小的匀加速,做出一个周期的v﹣t图,可知有可能到不了B板.故B正确.‎ ‎ C.加C图电压,由v﹣t图,电子一直向前运动,可知一定能到达B板.故C错误.‎ ‎ D.加D图电压,可以知道电子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一直向前运动,一定能到达能到达.故D错误.‎ 故选B.‎ ‎ ‎ ‎6.汽车B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沿同方向行驶的汽车A速度较小,为了避免相撞,距A车25m处B车制动,此后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B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B.A、B在t=4s时的速度相同 C.A、B在0﹣4s内的位移相同 D.A、B两车一定相撞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解答】解:A、速度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图象得B的加速度为 a==m/s2=﹣2.5m/s2,大小为2.5m/s2,故A错误 B、由图象得,在t=4s时的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由于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在0~4s内的位移B物体大于A物体,故C错误.‎ D、由于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初始时刻距A车25m处,所以4秒末两车最短距离为5m,不会相撞,故D错误.‎ 故选B ‎ ‎ ‎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泡L将变暗 B.灯泡L将变亮 C.电容器C的电量将减小 D.电容器C的电量将增大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 电路稳定时,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没有电流,相当于断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在路电阻减小,外电阻减小,即可知电压表读数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灯L变亮.电容器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分析其电压变化,由Q=CU分析电量的变化.‎ ‎【解答】解: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在路电阻减小,外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灯L变亮,故A错误,B正确.‎ D、电容器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可见其电压是减小的,则由Q=CU知,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 ‎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若调整可变电阻R的阻值,可使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U(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这个过程中(  )‎ A.通过R1的电流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 B.R2两端的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U C.路端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U D.通过R2的电流增加,但增加量一定小于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由图可知,R1与R并联后与R2串联,电压表测并联部分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1的电流的变化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量,则可得出路端电压的变化量及R2两端电压的关系.‎ ‎【解答】解:A、因电压表示数减小,而R1为定值电阻,故电流的减小量一定等于,故A正确;‎ B、R1两端的电压减小,则说明R2及内阻两端的电压均增大,故R2两端的电压增加量一定小于△U,故B错误;‎ C、因内电压增大,故路端电压减小,由B的分析可知,路端电压的减小量一定小于△U,故C错误;‎ D、由B的分析可知,R2两端的电压增加量一定小于△‎ U,故电流的增加量一定小于,故D正确;‎ 故选AD.‎ ‎ ‎ ‎9.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A.逸出功与ν有关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考点】光电效应.‎ ‎【分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的特点:①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满足光电效应方程.‎ ‎【解答】解:A、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其大小W=hν0,故A错误.‎ 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但不成正比.故B错误.‎ C、要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0,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ν>ν0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故C正确.‎ 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 =h,故D正确.‎ 故选:CD.‎ ‎ ‎ ‎10.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A. mv2 B. C. NμmgL D.NμmgL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分析】小物块在箱壁之间来回运动的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与箱子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再求解物块和系统损失的动能,以及系统产生的内能.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答】解:由于箱子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则由箱子和小物块组成的整体动量始终是守恒的,直到箱子和小物块的速度相同时,小物块不再相对滑动,‎ 有mv=(m+M)v1‎ 根据能量守恒得:系统损失的动能为△Ek=mv2﹣(M+m),‎ 根据功能关系得知,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则有Q=NμmgL,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有:长木板、小车(前面带小钩)、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纸带、刻度尺、天平、小铁钉2个、导线若干、开关.‎ 在上述实验器材中,多余的器材是 天平 ;‎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将长木板放到水平实验台上,依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B.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到一定的长度,整理好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编号为1‎ C.换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相等,打出的纸带分别编号为2、3…‎ D.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把第一次实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则第2次、第3次…实验对小车做的功分别记为2W0、3W0…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E.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也可能是其他关系)为横坐标作图 F.整理实验器材 以上实验步骤中有疏漏的步骤是: A ,有错误的步骤是 D .(填写步骤前相应的符号)‎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分析】(1)该实验是“探究功能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因此不需要测量质量,故不需要天平.‎ ‎(2)根据实验原理和具体实验步骤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1)由于该实验“探究功能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不需要测量物体动能的变化,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因此不需要的器材是天平.‎ ‎(2)本实验中要求橡皮筋对物体所做功为合外力所做功,因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故A实验步骤中缺少该项操作;‎ 在由纸带获得小车最大速度时是根据当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将匀速运动,即最大速度即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因此需要测量的是点距均匀时的匀速速度,而不是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故D操作不合适.‎ 故答案为:(1)天平;(2)A;D ‎ ‎ ‎12.学校实验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提出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案:甲方案为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乙方案为用小车在木板斜面上下滑进行实验.‎ ‎(1)小组内同学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最终 确定了一个大家认为误差相对较小的方案,你认为该小组选择的方案是 甲 (填“甲”或“乙”)‎ ‎(2)若该小组采用图甲的装置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请根据纸带计算出打下D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1.75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小组内同学们根据纸带算出了相应点的速度,作出的v2﹣h图线如图丁所示,则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2g .‎ ‎【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1)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知道乙装置中小车与斜面存在摩擦,实验效果不如甲好;‎ ‎(2)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计算出打出某点的速度;‎ ‎(3)由得v2=2gh,由此可知:图象的斜率k=2g.‎ ‎【解答】解:(1)由甲、乙两图可知,乙图存在的摩擦远远大于甲图中摩擦,由此可知甲图验证机械能守恒更合适.‎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因此有: =m/s=1.75m/s ‎(3)由机械能守恒得:v2=2gh,由此可知图象的斜率k=2g.‎ 故答案为:(1)甲;(2)1.75;(3)2g.‎ ‎ ‎ 三、计算题(共32分)‎ ‎13.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m,物块A以V0=6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B的质量均为m=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1)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2)若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3)求碰后AB滑至第n个(n<k)光滑段上的速度VAB与n的关系式.‎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 ‎【分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A滑过Q点的速度,由向心力公式可求得弹力大小;‎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AB碰撞前A的速度,再对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碰后的速度;则可求得总动能,再由摩擦力做功求出每段上消耗的机械能;即可求得比值;‎ ‎(3)设总共经历了n段,根据每一段上消耗的能量,由能量守恒可求得表达式.‎ ‎【解答】解:(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02=mg(2R)+mv2;‎ 解得:v=4m/s;‎ 由F+mg=m可得:‎ F=22N;‎ ‎(2)AB碰撞前A的速度为v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02=mvA2‎ 得vA=v0=6m/s;‎ AB碰撞后以共同速度vP前进,设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m)vp 解得:vP=3m/s;‎ 故总动能EK=(m+m)vP2=×2×9=9J;‎ 滑块每经过一段粗糙段损失的机械能△EK=fL=μ(m+m)gL=0.1×20×0.1=0.2J;‎ k===45;‎ ‎(3)AB整体滑到第n个光滑段上损失的能量;‎ E损=nE=0.2nJ 从AB碰撞后运动到第n个光滑段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m)vP2﹣(m+m)vAB2=n△E,‎ 代入解得:vAB=m/s;‎ 答:1)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为4m/s;受到的弹力大小F为22N;‎ ‎(2)k的数值为45;‎ ‎(3)碰后AB滑至第n个(n<k)光滑段上的速度VAB与n的关系式为vAB=m/s;‎ ‎ ‎ ‎14.如图所示,绝缘光滑轨道AB部分为倾角为30°的斜面,AC部分为竖直平面上半径为R的圆轨道,斜面与圆轨道相切.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电量为小球,要使小球能安全通过圆轨道,在O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小球在斜面上的受力,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根据小球受力确定等效场的最高点,通过动能定理求出在O点的初速度.‎ ‎【解答】解:小球先在斜面上运动,受重力、电场力、支持力、然后在圆轨道上运动,受重力、电场力、轨道的作用力,如图所示,‎ 类比重力场,将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视为等效重力mg′,大小为,tanθ=,解得θ=30°,等效重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指向右下方,小球在斜面上匀速运动,因要使小球能安全通过圆轨道,在圆轨道的等效最高点(D)点满足等效重力提供向心力,有:‎ ‎,因θ=30°,与斜面倾角相等,由几何关系可知AD=2R.‎ 令小球以最小初速度v0运动,由动能定理知:‎ 解得,‎ 因此要使小球安全通过圆轨道,初速度应为.‎ 答:在O点的初速度应为.‎ ‎ ‎ ‎15.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进入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如图甲所示.今测得小球进入电场后在竖直方向下降的高度y与水平方向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给出的信息,(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 ‎(2)小球从进入匀强电场到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3)小球在h高度处的动能.‎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 ‎【分析】(1)小球做类平抛运动,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根据水平方向的速度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出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由功的公式W=FL可求得电场力所做的功;‎ ‎(3)由动能定理可得小球在高度h处的动能.‎ ‎【解答】解:(1)小球进入电场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过时间t,水平方向:v0t=L,‎ 竖直方向: =h 所以E=﹣.‎ ‎(2)电场力做功为 W=﹣qEh=.‎ ‎(3)根据动能定理mgh﹣qEh=Ek﹣‎ 得Ek=+.‎ 答(1)匀强电场的场强为:﹣ (2)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3)+‎ ‎ ‎ ‎16.一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和木块的最终速度v;‎ ‎(2)木板的最小长度L;‎ ‎(3)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1)由图象可知碰撞前小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根据题意可知碰撞后木板速度,当二者共速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木板和木块的最终速度;‎ ‎(2)(3)首先根据图象求出小物块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后利用功能关系求出木板的最小长度.‎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碰撞前小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0=4m/s,‎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0=4m/s,‎ 设小物块的质量为m,则木板的质量为1.5m,从和墙碰后到二者共速,取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定律守恒定律有:‎ ‎1.5mv0﹣mv0=(1.5m+m)v,‎ 解得:v=0.8m/s.‎ ‎(3)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ma2…①‎ 由图象可知,小物块的加速度:‎ a2=…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μ2=0.4.‎ ‎(2)由功能关系得:μ2mg L=(1.5m+m)v02﹣(1.5m+m)v2,‎ 解得:L=4.8m.‎ 答:(1)木板和木块的最终速度为0.8m/s;‎ ‎(2)木板的最小长度为4.8m;‎ ‎(3)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 ‎ ‎17.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1)对碰前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时进行分析,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得μ1;再对碰后过程分析同理可求得μ2.‎ ‎(2)分别对木板和物块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则可求得相对位移,即可求得木板的长度;‎ ‎(3)对木板和物块达相同静止后的过程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联立可求得位移;则可求得木板最终的距离.‎ ‎【解答】解:(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M)g=(m+M)a1 ①‎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速度v1=4m/s,由运动学公式得 ‎ v1=v0+at ②‎ ‎③‎ 式中,t1=1s,s0=4.5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v0是小木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μ1=0.1 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 ⑤‎ 由图可得 ⑥‎ 式中,t2=2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 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 ‎ μ2mg+μ1(M+m)g=Ma3 ⑧‎ ‎ v3=﹣v1+a3△t ⑨‎ ‎ v3=v1+a2△t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1)‎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12)‎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s=s2﹣s1(13)‎ 联立⑥⑧⑨⑩(11)(12)(13)式,并代入数值得△s=6.0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14)‎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 (15)‎ ‎(16)‎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s1+s3 (17)‎ 联立⑥⑧⑨⑩(11)(15)(16)(17)式,并代入数值得 s=﹣6.5m (18)‎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答:‎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分别为0.1和0.4.‎ ‎(2)木板的最小长度是6.0m;‎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是6.5m.‎ ‎ ‎ ‎2017年1月21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