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电离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B. γ射线,β射线,α射线 C. γ射线,α射线,β射线 D. β射线,α射线,γ射线 ‎【答案】A ‎【解析】按照电离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故A正确,BCD错误。‎ ‎2. 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 B.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一定大 C. 聚变反应中粒子的比结合能变小 D. 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加 ‎【答案】B ‎【解析】在一次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裂变反应多,但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一定大,故A选项错误,B正确;由于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的能量,则比结合能一定增加,质量发生亏损,故C、D选项错误.‎ ‎3. 为了直接验证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科学家用中子轰击硫原子,分别测出原子捕获中子前后质量的变化以及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然后进行比较,精确验证了质能方程的正确性.设捕获中子前的原子质量为m1,捕获中子后的原子质量为m2,被捕获的中子质量为m3,核反应过程放出的能量为ΔE,则这一实验需验证的关系是(  )‎ A. ΔE=(m1-m2-m3)c2‎ B. ΔE=(m1+m3-m2)c2‎ C. ΔE=(m2-m1-m3)c2‎ D. ΔE=(m2-m1+m3)c2‎ ‎【答案】B ‎【解析】反应之前的质量为:m1+m3,反应后的质量为:m2,因此质量亏损为:△m=m1+m3-m2,因此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E=(m1+m3−m2)c2,故B正确,ACD错误。‎ ‎4.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其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 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近 B. 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远 C. α粒子穿越金箔时没有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 D. α粒子穿越金箔时受到原子核与电子的作用力构成平衡力 ‎【答案】B ‎【解析】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故A错误;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较远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故B正确,C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5. 一个放电管发光,在其光谱中测得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22×10-7 m,已知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该谱线所对应的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是(  )‎ A. 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 B. 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 C. 从n=3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 D. 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 ‎【答案】D ‎【解析】光子能量为:,等于n=2和 n=1间的能级差,所以该谱线所对应的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是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故D正确,ABC错误。‎ ‎6.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衰变成,而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和最后都衰变变成,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可知图中(  )‎ A. 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B. 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C. 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D. 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答案】A ‎【解析】Bi经过①变化为X,质量数没有发生变化,为β衰变,经过③变化为Pb,质量数数少4,为α衰变,过程②变化为Ti,电荷数少2,为α衰变,过程④的电荷数增加1,为β衰变。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 ‎7. A、B两物体发生正碰,碰撞前后物体A、B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3∶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象可知碰撞前后的速度,根据动量的公式及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解两球的质量之比.‎ 由x-t图象可知,碰撞前 =4m/s,vB=0m/s,碰撞后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对A、B组成的系统,设A原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A+mB)v,解得mA:mB=1: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量的表达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A碰撞前后的速度,再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即可.‎ ‎8. 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作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原子的电子叫作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En=-,式中n=1,2,3,…,表示不同能级,A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n=1能级能量为:E1=-A,n=2能级能量为:,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能量为:,从n=4能级能量为:,电离需要能量为:,所以从n=4能级电离后的动能为:,故ABD错误,C正确。‎ ‎9. 如图所示为某一线圈交流电的关系图像(其中前半个周期为正弦波形的),则一个周期内该电流的有效值为 A. B. C. D. ‎ ‎【答案】B ‎10. 如图(a)为一种节能路灯,该路灯通过光控开关实现自动控制:电灯的亮度可以自动随周围环境的亮度改变而改变。如图(b)为其内部电路简化原理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1为光敏电阻(电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若环境变暗,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A. 路端电压不变 B. R0两端电压变小 C. B灯变暗,A灯变亮 D. 电源总功率不变 ‎【答案】B ‎【解析】若环境变暗,Rt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I减小,电源的内电压减小,路端电压U增大,则A灯变亮,通过R0电流I0=I-IA,I减小,而IA变大,则I0减小,R0两端电压U0减小,而R0、B的电压之和等于路端电压,路端电压增大,可知,B的电压增大,B灯变亮;电源的总功率P=EI,I减小,则P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a、b接在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两端,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现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电流表A1、A2的示数均减小,且A1的示数仍大于A2的示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1的示数减小 B. A1A2的示数表示电流的瞬时值 C. 该变压器起升压作用 D. 变阻器的滑片是由d端向c端移动 ‎【答案】CD ‎...............‎ ‎12. 关于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有少量的,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以利用来测定年代 B. 重核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 C.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 ‎【答案】ACD ‎【解析】半衰期是固定不变的,故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测定年代,故A正确; 裂变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B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C正确;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与物理,及化学性质无关,故D正确。所以ACD正确,B错误。‎ ‎13. 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 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 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 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故A正确,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故C正确;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若低于截止频率,则没有光电流产生,故D错误,E正确。‎ 考点:光电效应 视频 ‎14. 如图,两个物体1和2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动能相向运动,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