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卷·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一中高二(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C.金属钠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最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B.玻尔理论不仅能解释氢的原子光谱,也能解释氦的原子光谱 C.热核反应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裂变反应的燃料是铀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3.人从高处跳下,为更好地保护身体,双脚触地,膝盖弯曲让身体重心继续下降.着地过程这样做,可以减小( ) A.人动量变化的时间 B.人受到的冲量 C.人的动量变化量 D.人的动量变化率 4.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则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0.6v B.0.4v C.0.3v D.0.2v 5.右端带有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小车,关于小球此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可能从圆弧轨道上端抛出而不再回到小车 B.小球不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左做平抛运动 C.小球不可能离开小车做自由落体运动 D.小球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右做平抛运动 6.氢原子发光时,能级间存在不同的跃迁方式,如图中 ①②③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线分别为Ⅰ、Ⅱ、Ⅲ,下列 A、B、C、D 光谱图中,与上述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图应当是下图中的(图中下方的数值和短线是波长的标尺)( )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B.原子核发生β衰变就是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 8.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H→He+ 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n) B.方程中的X表示正电子(e) 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m=4m1﹣m2 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E=(4m1﹣m2﹣m3)c2 9.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核电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列关于核电站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 B.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C.核电站中核反应过程,核反应前核子平均结合能大于核反应后核子平均结合能 D.核泄漏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d≤2.5μm的悬浮细颗粒物,PM2.5悬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与较大的颗粒物相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关于PM2.5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气温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D.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零摄氏度的水处于非平衡态 12.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3.将质量为5kg的铅球(可视为质点)从距沙坑表面1.25m高处由静止释放,从铅球接触沙坑表面到陷入最低点所历经的时间为0.25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铅球对沙子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N,方向 . 14.一光电管的阴极K用截止频率为ν0的金属钠制成,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正向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用频率为ν的紫外线照射阴极,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是 ;若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要使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反向电压至少为 . 15.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试求: ①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 ②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A,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 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③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 17.如图所示,轻弹簧下悬重物m2,m2与m1之间用轻绳连接,均处于平衡状态.剪断m1、m2间的轻绳,经较短时间m1有速度u,m2有速度大小为v,求这段时间内弹力的冲量.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小车的右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现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I,木块便沿小车向右滑行,在与弹簧作用后又沿原路返回,并且恰好能到达小车的左端.试求: ①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小车的动能; ②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19.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②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20.1928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用α粒子(He)轰击轻金属铍( Be)时,发现有一种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查德威克对该粒子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新的粒子﹣﹣中子. (1)请写出α粒子轰击轻金属铍的核反应方程; (2)若中子以速度v0与一质量为mN的静止氮核发生碰撞,测得中子反向弹回的速率为v1,氮核碰后的速率为v2,则中子的质量m等于多少?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一中高二(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C.金属钠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最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考点】光电效应. 【分析】当入射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时,会发生光电效应,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判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而光子数目越多,则产生光电流越大. 【解答】解:A、在发生光电效应的情况下,入射光的强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越多,光电流才越大,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故A错误. B、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故B错误. C、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光子,当它入射光的能量大于逸出功,就能逸出金属.故C错误. 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Km=hv﹣W0,当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B.玻尔理论不仅能解释氢的原子光谱,也能解释氦的原子光谱 C.热核反应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裂变反应的燃料是铀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考点】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轻核的聚变. 【分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玻尔理论有局限性,只是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对解释其它原子光谱遇到了困难;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属于轻核聚变,有质量亏损,向外放出能量. 【解答】解:A、卢瑟福只是预言中子存在,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故A正确. B、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故B正确; C、热核反应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裂变反应的燃料是铀,故C错误. D、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D错误. 故选:AB. 3.人从高处跳下,为更好地保护身体,双脚触地,膝盖弯曲让身体重心继续下降.着地过程这样做,可以减小( ) A.人动量变化的时间 B.人受到的冲量 C.人的动量变化量 D.人的动量变化率 【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明确人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则可得出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明确能减小的物理量. 【解答】解:人从高处跳下时,动量的变化量是相同的;通过膝盖弯曲时延长了人动量变化的时间;从而减小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由动量定理可知,可以减小人的动量变化率;但不能减小人动量变化的时间及人的动量变化量;同时也不能减小人受到的冲量; 故选:D. 4.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则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0.6v B.0.4v C.0.3v D.0.2v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B球的速度范围,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解:以两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A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果碰撞为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A+2mv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2=mvA2+•2mvB2, 解得:vA=﹣v,vB=v,负号表示碰撞后A球反向弹回, 如果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以A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2m)vB, 解得:vB=v, 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范围是: v<vB<v,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5.右端带有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小车,关于小球此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可能从圆弧轨道上端抛出而不再回到小车 B.小球不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左做平抛运动 C.小球不可能离开小车做自由落体运动 D.小球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右做平抛运动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小球越过圆弧轨道后,在水平方向上与小车的速度相同,返回时仍然落回轨道,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判断小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小球离开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水平方向上与小车的速度相同,则返回时仍然回到小车上.故A错误; B、C、D、小球滑上滑车,又返回,到离开滑车的整个过程,相当于小球与滑车发生弹性碰撞的过程. 选取小球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 由机械能守恒得: 整理得: 如果m<M,小球离开滑车向左做平抛运动; 如果m=M,小球离开小车做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m>M,小球离开小车向右做平抛运动.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氢原子发光时,能级间存在不同的跃迁方式,如图中 ①②③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线分别为Ⅰ、Ⅱ、Ⅲ,下列 A、B、C、D 光谱图中,与上述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图应当是下图中的(图中下方的数值和短线是波长的标尺)( ) A. B. C. D. 【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分析】根据能级差算出三种光子的能量,然后根据能量与波长关系,求出三种光的波长关系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根据玻尔理论和能级变化关系可知①②③种情况下向外放出的光子能量关系: EⅠ<EⅡ<EⅢ 根据E=hγ和c=λγ可知,λⅠ>λⅡ>λⅢ.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B.原子核发生β衰变就是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 【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分析】半衰期不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 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β射线,α衰变的过程中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同时减少2个质子和2个中子;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根据玻尔理论分析电子的动能与电势能的变化. 【解答】解:A、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与环境因素无关.故A错误 B、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β射线;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个,即减少4个核子;电荷数减少2个,即减少2个质子;所以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个,故B错误; C、根据射线的特点可知,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C正确;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得: ,可知电子的动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CD 8.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H→He+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n) B.方程中的X表示正电子(e) 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m=4m1﹣m2 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E=(4m1﹣m2﹣m3)c2 【考点】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分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求出X的核电荷数,确定其种类; 先求出核反应的质量亏损,然后由质能方程求出释放的核能. 【解答】解:由核反应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推断出X为e,故A错误、B正确; 质量亏损为:△m=4m1﹣m2﹣2m3;释放的核能为:△E=△mc2=(4m1﹣m2﹣2m3)c2,故C错误、D也错误. 故选:B. 9.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核电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列关于核电站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 B.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C.核电站中核反应过程,核反应前核子平均结合能大于核反应后核子平均结合能 D.核泄漏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考点】重核的裂变. 【分析】由核电站的核燃料可知其反应,再结合核电站工作原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A、目前,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核聚变只应用于少数核潜艇、加速器、研究所及卫星发射等科研、军用方面,未发展到民用,故A错误; B、控制棒可以吸收中子,通过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数量级深度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故B正确; C、核反应要放出热量,所以,可推知核反应前核子平均结合能大于核反应后核子平均结合能,故C正确; D、核泄漏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放射性物质,故D错误. 故选:BC. 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d≤2.5μm的悬浮细颗粒物,PM2.5悬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与较大的颗粒物相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关于PM2.5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气温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考点】布朗运动. 【分析】“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尺度大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是分子团的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统称为物体内能. 【解答】解:A、气温越高,空气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布朗运动越剧烈,故PM2.5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C、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是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所以PM2.5的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C正确;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D.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零摄氏度的水处于非平衡态 【考点】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明确布朗运动和扩散的区别;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明确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结论;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解答】解:A、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布朗运动不是热运动,它是分子热运动的反映,故A错误; B、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有温度决定,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B正确; C、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为引力再为斥力,其大小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故C正确;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与0℃的水达到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12.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考点】分子势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当r=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随着r的增大或者减小分子势能均增大. 【解答】解: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故AB错误; 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增大,分子势能也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3.将质量为5kg的铅球(可视为质点)从距沙坑表面1.25m高处由静止释放,从铅球接触沙坑表面到陷入最低点所历经的时间为0.25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铅球对沙子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150 N,方向 竖直向下 . 【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求得铅球落地时的速度;再对铅球在沙子中的运动,由动量定理可求得沙子对铅球的平均作用力. 【解答】解:铅球到达沙坑表面的速度为:v===5m/s; 设向下为正,则由动量定理可得:(mg+F)t=0﹣mv 解得:F=﹣﹣mg=﹣(+50)=﹣150N;负号说明铅球受到的作用力向上; 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沙子对铅球的平均作用力为150N,方向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150,竖直向下. 14.一光电管的阴极K用截止频率为ν0的金属钠制成,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正向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用频率为ν的紫外线照射阴极,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是 h(ν﹣ν0)+eU ;若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要使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反向电压至少为 . 【考点】光电效应. 【分析】通过光电效应方程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然后通过动能定理求出加正向电压时到达另一端的动能,当加反向电压时,到达另一端的临界速度为0,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反向电压的大小. 【解答】解: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最大初动能Ekm=hv﹣hv0. 根据动能定理得,eU=EK﹣Ekm 解得Ek=h(ν﹣ν0)+eU. 根据动能定理得,﹣eU=0﹣Ekm 解得反向电压. 故答案为:h(ν﹣ν0)+eU, 15.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试求: ①油酸膜的面积是 120 cm2 ②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6.3×10﹣10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分析】①由图示油膜求出油膜的面积. ②求出一滴溶液中含纯油的体积,然后求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解答】解:①由图示可知,油膜占120个格,油膜的面积S=1cm×1cm×120=120cm2; ②一滴溶液中含纯油的体积V=×=7.5×10﹣6mL, 油酸分子的直径d==≈6.3×10﹣8cm=6.3×10﹣10m. 故答案为:①120;②6.3×10﹣10. 16.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BC .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A,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mA•OP=mA•OM+mB•ON 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 mAOP2=mAOM2+mBON2 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③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 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所以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 (2)由于两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故下落时间相同,所以水平向速度之比等于两物体水平方向位移之比,然后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分析答题. (3)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碰撞的速度,再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解答】解:①A、“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故A错误; B、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B正确; C、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故C正确; D、为了使小球碰后不被反弹,要求入射小球质量大于被碰小球质量,故D错误; 故选:BC. ②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同,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 它们的水平位移x与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mAv0=mAv1+mBv2,又OP=v0t,OM=v1t,ON=v2t,代入得:mAOP=mAOM+mBON,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v02=mAv12+mBv22, 将OP=v0t,OM=v1t,ON=v2t代入得:mAOP2=mAOM2+mBON2; ③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h=gt2,平抛运动时间:t=, 设轨道末端到木条的水平位置为x,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A=,vA′=,vB′=, 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AvA=mAvA′+mBvB′, 将vA=,vA′=,vB′=, 解得: =+ 故答案为:①BC;②mAOP=mAOM+mBON;mAOP2=mAOM2+mBON2;③= +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 17.如图所示,轻弹簧下悬重物m2,m2与m1之间用轻绳连接,均处于平衡状态.剪断m1、m2间的轻绳,经较短时间m1有速度u,m2有速度大小为v,求这段时间内弹力的冲量. 【考点】动量定理;动量 冲量. 【分析】分别对A、B两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列式,联立即可以求出弹簧的弹力对A的冲量. 【解答】解: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对m1:﹣m1gt=﹣m1μ﹣0, 对m2:I﹣m2gt=m2v﹣0, 解得:I=m2v+m1μ; 答:这段时间内弹力的冲量m2v+m1μ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小车的右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现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I,木块便沿小车向右滑行,在与弹簧作用后又沿原路返回,并且恰好能到达小车的左端.试求: ①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小车的动能; ②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①根据动量定理知,瞬时冲量的大小等于木块的初动量,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共同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出小车的动能. ②根据动量定理可以得出木块的初速度,抓住木块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具有共同速度,和返回到最左端时具有共同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两个共同速度相同,分别对两个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弹簧获得最大弹性势能. 【解答】解:①选小车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m受到冲量I之后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设系统的末速度为v,则 I=mv0=(M+m)v 小车的动能为Ek=Mv2= ②根据动量定理得,I=mv0, 则木块的初速度, 当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Ep时,小车和木块具有共同速度,即为v.设木块从小车左端运动到弹簧弹性势能最大的过程中,摩擦生热Wf,在此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得 m()2=Ep+Wf+(M+m)()2 当木板返回到小车左端时,由能量守恒得 m()2=2Wf+(M+m)()2 联立得Ep=. 答:①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小车的动能为; ②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 19.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 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②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中动量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 (2)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达到共同的速度相同,对全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解答】解:①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mv0=(m+2m)v…① =+mgh+fL…② 由①②得:f=…③ ②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全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得: ﹣=mgh+f(2L﹣s)…④ 由②③④得:s=L 答:①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为; ②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为L. 20.1928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用α粒子(He)轰击轻金属铍( Be)时,发现有一种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查德威克对该粒子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新的粒子﹣﹣中子. (1)请写出α粒子轰击轻金属铍的核反应方程; (2)若中子以速度v0与一质量为mN的静止氮核发生碰撞,测得中子反向弹回的速率为v1,氮核碰后的速率为v2,则中子的质量m等于多少?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分析】(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由质量数守恒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为: He+Be→C+n; (2)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以中子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Nv2, 解得:m=; 答:(1)核反应方程为: He+Be→C+n; (2)中子的质量m等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