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十第5节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含解析
考点集训(十) 第5节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刻度尺、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1)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质量m,横轴是弹簧的形变量x,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2)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a和b,画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F—L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解析] (1)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4.9 N/m. (2)在图象中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故b的原长比a的长,故A错误;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故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故B正确、C错误;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 [答案] (1)4.9 (2)B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1)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5.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 (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乙的读数为13.66 cm,则弹簧的伸长量ΔL=13.66 cm-5.73 cm=7.93 cm; (2)为了更好地找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规律,应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A正确; (3)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弹簧被损坏,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不成正比. [答案] (1)7.93 (2)A (3)钩码总重力超过弹簧弹力范围 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她分别把弹簧和橡皮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一次悬挂钩码的质量和指针所对应的刻度,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1)实验时,该同学认为可以用钩码的重力来代替弹簧或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 A.钩码静止时受到的弹力和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钩码静止时受到的弹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钩码静止时受到的弹力和重力本来就是同一个力 (2)该同学用图象法来分析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横轴代表伸长量、纵轴代表弹力,图中“虚线”是根据橡皮筋的测量数据绘制出的图线、“+”是根据弹簧的测量数据描绘的点迹,但她对弹簧的研究工作还未结束,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在图2中完成剩余工作: a.请用“+”将第4个点迹描绘在图象中; b.请根据所有点迹“+”画出能反映弹簧弹力变化规律的图线______. 序号 1 2 3 4 5 6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弹簧弹力/N 0 0.49 0.98 1.47 1.96 2.45 指针位置/cm 13.30 16.85 20.10 23.37 26.50 30.31 (3)请根据图中你所绘制的图线计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若将橡皮筋和弹簧分别从原长拉伸5 cm的伸长量,人克服弹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请根据图2判断W1______W2(选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当钩码静止时,对钩码受力分析,当处于共点力平衡时,即重力等于弹力,故B正确; (2)第四个点在图象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描点连线得 6 (3)在F-x图象中,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则k==14.7 N/m. (4)在F-x图象中,与x轴所围“面积”为克服弹力所做的功,故W1>W2. [答案] (1)B (2)见解析 (3)14.7 (4)>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代表功的大小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 c.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1)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____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4)实验中的一次测量如图丙所示,两个测力计M、N的拉力方向互相垂直,即α+β=90°.若保持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橡皮筋的活动端仍在O点,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 [解析] (1)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记录方向时,记录点与O点的距离适当大一些,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O、b两点太近,误差大.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3)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是用一根弹簧秤拉的,不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 6 故F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4)由题意可知:保持O点位置不动,即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弹簧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因此根据要求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分析图如下: 所以由图可知α角逐渐变小时,N的示数减小,同时β角减小.故选B [答案] (1)O、b两点太近,误差大 (2)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3)F (4)B 5.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取g=9.8 m/s2. (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 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 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根细绳的方向 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 (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线中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每次实验不需要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根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可以根据钩码的质量得出,不需要力传感器测量,选项D错误. 6 (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 [答案] (1)AC (2)见解析 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点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完成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留下的白纸.根据图中数据,F′的大小是________N. (3)观察图象发现,理论的合力F′与一个弹簧秤拉动时的拉力F差异较大,经验证F测量无误,则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用手压住结点后拉弹簧秤并读数 B.用两个弹簧秤拉动时两弹簧秤不成90° C.两个弹簧秤首次拉动时结点位置的记录有较大偏差 D.拉动过程中绳套从弹簧秤上脱落,装上后继续实验 [解析] (1)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能动,A错误;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B正确;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这样做弹簧秤很容易超过量程,C错误;实验中,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出的结果不具有一般性,D错误. (2)根据图中标尺可知F′的大小是1.8 N. (3)观察图象发现,理论的合力F′与一个弹簧秤拉动时的拉力F差异较大,经验证F测量无误,则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手压住结点后拉弹簧秤并读数,两个弹簧秤首次拉动时结点位置的记录有较大偏差,选项AC是可能的原因.两弹簧秤不成90°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拉动过程中绳套从弹簧秤上脱落,装上后继续实验,不影响实验. [答案] (1)B (2)约1.8 N(在1.6~2.0之间都可以) (3)AC 7.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来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设计的实验如下:A、B是质量均为m0的小物块,A、B间由轻弹簧相连,A的上面通过轻绳绕过两个定滑轮与一个轻质挂钩相连.挂钩上可以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C.物块B下放置一压力传感器.物体C右边有一个竖直的直尺,可以测出挂钩的下移的距离.整个实验中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9.8 m/s2.实验操作如下: 6 ,图1) ,图2) A.不悬挂物块C,让系统保持静止,确定挂钩的位置O,并读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0; B.每次挂上不同质量的物块C,用手托住,缓慢释放.测出系统稳定时挂钩相对O点下移的距离xi,并读出相应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i; C.以压力传感器示数为纵轴,挂钩下移距离为横轴,根据每次测量的数据,描点作出F-x图象如图2所示. (1)由图象可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成__________(选填“正比”“反比”或“不确定关系”); (2)由图象可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__ N/m; (3)如果挂上物块C的质量mC=3m0,并由静止释放.当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时,物块C的速度v0=________m/s. [解析] (1)对B分析,根据平衡有:F弹+mg=F,可知F与弹簧弹力成线性关系,又F与x成线性关系,可知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2)由题意可知,F-x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k== N/m=98 N/m. (3)未挂物块C时,弹簧处于压缩,弹力等于m0g,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时,可知弹簧处于伸长,弹力为m0g,可知弹簧的压缩量和伸长量相等,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变,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知,(mC-m0)gh=(mC+m0)v2,因为h=0.2 m,mC=3m0,代入数据解得v0=1.4 m/s. [答案] (1)正比 (2)98 (3)1.4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