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6章动量守恒定律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件 人教版选修3-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6章动量守恒定律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件 人教版选修3-5

第 1 节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 学习目标 ] 1.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得到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表达式.  一、实验原理 1 . 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 ________________ 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仍沿这条直线  课前教材预案 2 . 实验的基本思路:寻求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 1 、 m 2 ,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 v 1 、 v 2 ,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v ′ 1 、 v ′ 2 ,如果速度的方向与我们设定的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反之则取负值.探究以下关系式是否成立: m 1 v ′ 1 + m 2 v ′ 2   二、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1 :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的实验探究 (1) 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 速度的测量: v = __ __ __ ,式中的 ___ _ __ 为滑块上挡光板的宽度, ___ _ __ 为数字计时显示器显示的滑块上的挡光板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Δ x   Δ t   (3) 碰撞情景的实现:如图甲所示,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在滑块上加重物  甲 (4) 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 ( 带挡光板 ) 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天平. 方案 2 :利用摆球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1) 所需测量量:悬点至球心的距离 l ,摆球被拉起 ( 碰后 ) 的角度 θ ,摆球质量 m ( 两摆球质量可相等,也可不相等 ) . (2) 速度的计算: v = _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 (3) 碰撞情景的实现:如图乙所示,用 __________ 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4) 器材:带细线的摆球 ( 两套 ) 、铁架台、量角器、坐标纸、胶布、天平. 贴胶布  乙 方案 3 :利用 “ 光滑 ” 水平面结合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探究 (1) 所需测量量: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Δ x ,小车经过 Δ x 所用的时间 Δ t ,小车质量 m . (2) 速度的计算: v = __ __ __ . (3) 碰撞情景的实现:如图丙所示, A 运动, B 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 (4) 器材:长木板、小木块、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小车 ( 两个 ) 、撞针、橡皮泥、天平. 丙 方案 4 :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结合平抛运动进行的实验探究 如图丁所示,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来,与放在斜槽水平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小球发生碰撞,之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 (1) 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2) 速度的测量: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只要测出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 s 1 ,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 s ′ 1 和 s ′ 2 ,就可以表示出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 (3) 碰撞情景的实现: ① 不放被碰球,让入射球 m 1 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水平位移 s 1 . ② 在斜槽水平末端放上被碰球 m 2 ,让 m 1 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下两小球离开斜槽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s ′ 1 、 s ′ 2 . ③ 探究 m 1 s 1 与 m 1 s ′ 1 + m 2 s ′ 2 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4) 器材:斜槽、两个大小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重垂线、白纸、复写纸、刻度尺、天平、圆规. 三、实验步骤 不论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 用天平测出相关物体质量. (2) 安装实验装置. (3) 使物体发生一维碰撞,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相关速度,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 (4) 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5)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 (6) 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四、数据处理 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下表,物体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相反时需要注意正、负号 .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 1 m 2 m 1 m 2 速度 v 1 v 2 v ′ 1 v ′ 2 m v m 1 v 1 + m 2 v 2 m 1 v ′ 1 + m 2 v ′ 2 五、注意事项 1 .前提条件:应保证碰撞的两物体发生的是一维碰撞,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 ________________ . 这条直线运动  2 . 方案提醒 (1) 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 ________ . (2) 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 ______________ . 水平  竖直平面内  (3) 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必须首先平衡摩擦力. (4) 利用平抛运动进行实验,斜槽末端必须水平,且小球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入射小球质量要大于被碰小球质量. 3 .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才符合要求. 课堂深度拓展 考点一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例题 1 】  某同学运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来寻找碰撞前后的不变量: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 ( 频率为 50 Hz) 、纸带、表面光滑的长木板、带撞针的小车 A 、带橡皮泥的小车 B 、天平.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天平测出小车 A 的质量为 m A = 0.4 kg ,小车 B 的质量为 m B = 0.2 kg B .更换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C .小车 A 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车后固定纸带,把小车 B 放在长木板中间 D .把长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在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连接电源 E .接通电源,并给小车 A 一定的初速度 v A (1)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 __________ . (2)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中,比较理想的一条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解析   (1) 按照先安装,后实验,最后重复的顺序,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ADCEB . (2) 碰撞前后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由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求出速度.碰后小车 A 、 B 合为一体,求出 AB 整体的共同速度.注意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 Hz ,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 s ,通过计算得到下表. (3) 由表中数值可看出 m v 一行中数值相同,可猜想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 m A v A + m B v B = ( m A + m B ) v . 答案   (1)ADCEB   (2) 见解析  (3) m A v A + m B v B = ( m A + m B ) v 【变式 1 】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 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 向气垫导轨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 ③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 1 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 使滑块 1 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 把安装有橡皮泥的滑块 2 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 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 取下纸带,重复步骤 ④⑤⑥ ,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 测得滑块 1 的质量为 310 g ,滑块 2( 包括橡皮泥 ) 的质量为 205 g . 请完善实验步骤 ⑥ 的内容. (2)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个点,由计算可以知道两滑块相互作用前系统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为 __________kg · m/s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系统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为 __________ kg ·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答案   (1)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滑块 1 (2)0.620   0.618 【例题 2 】 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A 、 B 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考点二 创新实验 (1) 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 . A .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 .入射球 A 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D .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2) 测量所得入射球 A 的质量为 m A ,被碰撞小球 B 的质量为 m B ,图甲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A 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 P ,测得平抛射程为 OP ;再将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 B 相撞,分别找到球 A 和球 B 相撞后的平均落点 M 、 N ,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 OM 和 ON . 根据课堂探究的不变量,本实验中表示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应为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 A 、球 B 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 B ′ ;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 P ′ ;再将入射球 A 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 B 相撞,确定球 A 和球 B 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 M ′ 和 N ′. 测得 B ′ 与 N ′ 、 P ′ 、 M ′ 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 h 1 、 h 2 、 h 3 . 乙同学实验中表示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 本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故选项 A 错误;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选项 B 正确;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故选项 C 正确;为了使小球碰后不被反弹,要求入射小球质量大于被碰小球质量,故选项 D 错误. 【变式 2 】  某同学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两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 (1) 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 . (2) 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课堂探究的不变量,本实验中表示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应为 ______________.( 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答案   (1) 刻度尺、天平  (2) 两物体的质量 m 1 、 m 2 和两物体落地点分别到桌面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 x 1 、 x 2   (3) m 1 x 1 = m 2 x 2 课末随堂演练 C .式中的 v 1 、 v 2 、 v 1 ′ 、 v 2 ′ 都是速度的大小 D .式中的不变量是 m 1 和 m 2 组成的系统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答案  AD   解析  这个实验是在一维情况下设计的实验,其他情况未做探究;系统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前后为不变量是实验的结论,其他探究的结论该情况下不一定成立;而速度是矢量,应考虑方向,故选项 A 、 D 正确. 2 .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为了顺利地完成实验,若拉起的球的质量为 m 1 ,被碰球的质量为 m 2 ,则二者关系应是 (    ) A . m 1 > m 2 B . m 1 = m 2 C . m 1 < m 2 D .以上三个关系都可以 答案  D   解析  这个实验是探究性实验,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探究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变量,选项 A 、 B 、 C 三种关系也是需要同学们在实验中认真探究的内容,是实验设计探究的不同情况,故选项 D 正确. 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黏有橡皮泥,推动小车 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黏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 ,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 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 ( 已标在图上 ) , 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 __________ 段来计算 A 碰前速度,应选 __________ 段来计算 A 和 B 碰后的共同速度. ( 以上两空选填“ AB ”“ BC ”“ CD ” 或“ DE ”) (2) 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 A = 0.40 kg ,小车 B 的质量 m B = 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以得到:碰前 m A v A 为 __________kg · m/s ;碰后 ( m A + m B ) v 共 为 __________ kg · m/s . 解析  (1) 从纸带上打点情况看, BC 段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具有较大的速度,因此 BC 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 A 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该段计算小车 A 的碰前速度.从 CD 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未稳定,而在 DE 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 DE 段计算碰后 A 和 B 的共同速度. 答案  (1) BC   DE   (2)0.420   0.417 4 .如图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 A 、 B 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 10 Hz. 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 A 、 B 的质量分别为 200 g 、 300 g ,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 A 、 B 离开弹簧后, A 滑块做 __________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m/s ,本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由题图可知, A 、 B 离开弹簧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开始时 v A = 0 , v B = 0 , A 、 B 被弹开后,其速度大小分别为 v A ′ = 0.09 m/s , v B ′ = 0.06 m/s , m A v A ′ = 0.2 × 0.09 kg · m/s = 0.018 kg · m/s , m B v B ′ = 0.3 × 0.06 kg · m/s = 0.018 kg · m/s , 由此可得 m A v A ′ = m B v B ′ , 即 0 = m B v B ′ - m A v A ′ , 结论是: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守恒. 答案  匀速直线  0.09 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守恒 5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A 、 B 两球的碰撞来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图中 PQ 是斜槽, 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 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 10 次,得到 10 个落点痕迹,再把 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 让 A 球仍从位置 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 B 球碰撞后, A 、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 10 次,图中 O 是水平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P ′ 为未放被碰小球 B 时 A 球的平均落点, M 为与 B 球碰后 A 球的平均落点, N 为被碰球 B 的平均落点.若 B 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 OP ′ ,米尺的零点与 O 点对齐. ( 注意 m A > m B ) (1) 碰撞后 B 球的水平射程应为 __________cm . (2) 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 __________( 填选项号 ) . A .水平槽上未放 B 球时,测量 A 球落点位置到 O 点的距离 B . A 球与 B 球碰撞后,测量 A 球落点位置到 O 点的距离 C .测量 A 球和 B 球的直径 D .测量 A 球和 B 球的质量 E .测量 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 实验中,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 .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 .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乘积之差越小,误差越小 D .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解析  (1) 将 10 个点圈在圆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平均落点,可由米尺测得碰撞后 B 球的水平位移为 64.7 cm ,因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值,所以允许误差 ±0.1 cm ,因此 64.6 cm 和 64.8 cm 也是正确的. (3) 入射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也有利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 C 正确. 答案  (1)64.7(64.6 ~ 64.8 均可 )   (2)ABD   (3)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