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7为单选题,8-10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 A. 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h B.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C. 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1.4 h D. 由青岛开往通化的1406次列车在德州站停车3 min 【答案】B 【解析】数学考试时间为一个过程,故为时间间隔,A错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这个“动作发生”,故表示时刻,B正确;绕地球转一圈,表示一个过程,故为时间间隔,C错误;停车3min,表示一个过程,故为时间间隔,D错误. 2. 以下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 跳床技巧 B. 跳水 C. 自行车4公里追逐赛 D. 花样游泳 【答案】C 【解析】A、跳床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 B、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AB错误; C、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相对于跑道来说可以忽略,故可以看作质点,故C正确; D、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3.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6s后落地,则在开始2s内和最后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5 B. 3:5 C. 3:11 D. 1:3 【答案】A 【解析】物体下落前2s的位移为: - 9 - 物体下落6s的位移为: 物体下落4s的位移为: 所以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为:h6﹣h4=180﹣80m=100m 故开始2s内和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0:100=1:5 点晴: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求出下落2s的位移,而物体自由下落最后2s内的位移等于6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 4.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空气阻力不计,取向上为正方向,下列v-t、x-t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其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B、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方向竖直向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a=−g,将竖直上抛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v0−gt,则v−t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A错误,B正确。 - 9 - CD、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v0t−gt2,则x−t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方向竖直向下,可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列式分析。 5.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a、b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串接在一起,a上端固定,b下端栓接一小球,稳定后a的伸长量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b的伸长量为L B. b的伸长量 C. 小球质量为 D. 小球质量为 【答案】C 【解析】两根弹簧串联,弹力大小相等,即k1L=k2x,则b的伸长量为:,由于两弹簧的劲度系数不一定相等,则b的伸长量不一定为L,故AB错误; CD.对小球受力分子知,弹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则mg=k1L,则小球的质量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6.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但是之间没有弹性形变,则无弹力作用,故A错误; - 9 - B、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都存在弹力作用,故B错误; C、根据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故C正确;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 点睛:掌握产生弹力的条件:使具有弹性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掌握常见的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橡皮筋、竹竿、弹簧片等。 7. 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A. 3 N和4 N B. 5 N和6 N C. 1 N和2 N D. 5 N和2 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应分别考虑弹簧压缩和伸长两种情况,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别分析A、B受力情况,从而得出天花板受力及地面受压力. 若弹簧被拉伸,则对A分析有,对B分析;若弹簧被压缩,则对A分析有,对B分析,故D正确. 8. 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5~6s内,物体加速度为a=10m/s2 【答案】BC 【解析】A、,物体向正向运动,向负向运动,故末离出发点最远,路程为:,故A错误; - 9 - B、在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故B正确; C、在内,位移为:,物体的平均速率为:,故C正确; D、在内,加速度,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及做功正负的判断,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 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BCD 10.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 若s0<s1,两车相遇2次 B. 若s0=s1+s2,两车相遇2次 C. 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 若s0=s2,两车相遇1次 【答案】ACD 【解析】在0~T时间内,甲运动的距离为,乙前进的距离为, - 9 - A:若s0<s1,则,即0~T时间内,乙已追上甲且领先一段距离;T以后,甲速大于乙速,甲能重新超越乙,故两车相遇2次。A正确。 B:若s0=s1+s2,则,即0~T时间内,乙未能追上甲;T以后,甲速大于乙速,两者间距离加大,两车不相遇。B错误。 C:若s0=s1,则,即T时刻乙恰好追上甲;T以后,甲速大于乙速,两车重新分开,两车相遇一次。C正确。 D:若s0=s2(s1=s2),则,即T时刻乙恰好追上甲;T以后,甲速大于乙速,两车重新分开,两车相遇一次。D正确。 点睛:追及类问题,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置关系决定了能否相遇及相遇次数。 二、实验题((1)小题,每空2分,(2)小题,每空3分,共15分) 11.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_______V的___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①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打计数点C、E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C=_______m/s,vE=____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②据此可以求出小车从C到E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a=________m/s2. 【答案】 (1). 220 (2). 交流 (3). 0.02 (4). 0.48 (5). 0.64 (6). 0.8 【解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的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时,每隔打一个点。 (2)①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 - 9 -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 三、解答题(请写出必要的解答步骤) 12. 如图所示,把一个直立于水平面上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匀质薄板ABCD绕C点翻转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知道正方形匀质薄板的重心在几何中心,在物体上的位置是不变的。 板的重心在板的几何中心,开始时重心高度为: 翻转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的高度为: 故重心位置升高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心的概念及重心的位置,属于基础题。 13. 一架直升飞机静止在离地面90m的高空,从直升飞机上掉下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高度的一半时打开降落伞,其后即改为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取g=10m/s2) 【答案】t=4.5s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时间的计算。 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高度的一半时打开降落伞,即自由落体下落的距离 对自由下落: 解得: 此时对应的速度: - 9 - 其后即改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 14. 一辆汽车行驶在水平公路上,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突然紧急刹车,车轮停止转动,最终停下来.在公路上留下一段长度为10m的直线刹车痕迹,路边限速显示牌显示该路段的最高行驶速度为30km/h,若将汽车刹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5m/s2. (1)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2)求该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所需时间? 【答案】(1)通过计算知车的初速度为36km/h,超速;(2)t=2s.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速度位移公式,可求出初速度,和已知速度相比是否超速;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解。 (1)设该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v0, 根据匀变速速度位移公式 带入数据解得v0=10m/s 由于v0=10m/s=36km/h,所以该车超速 (2)设该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所需时间为t,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基本应用,属于基础题。 15.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2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m=12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该速度匀速运动,则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Δx=45m (2) t总=28s 【解析】试题分析: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1=s="4" s s货=(2+4)×10 m=60m s警=at12=×2×42m="16"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s=s货-s警="44" m. - 9 - (2)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2="12/2" s="6" s s′货=(2+6)×10 m=80m s′警=at22=×2×62m=36m 因为s′货>s′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s′=s′货-s′警="44" m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 △t=="22" s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28" s才能追上货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是追及类型,除了分别研究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之外,关键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或最小。 - 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