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 2021 届新高考物理考前模拟卷( 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2019 年 7 月 31 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刊文称,在一个距离我们 31 光 年的 M 型红矮星 GJ357 系统中,发现了行星 GJ357b 、 GJ357c 和 GJ357d ,它们绕 GJ357 做圆周运动。 GJ357d 处于 GJ357 星系宜居带,公转轨道与 GJ357 的距离大约为日地距离的五分之一。 GJ357d 的质量 是地球质量的 6.1 倍,公转周期为 55.7 天,很可能是一个宜居星球。不考虑行星间的万有引力,根据以上 信息可知( ) A. GJ357d 和 GJ357c 的轨道半径与周期的比值相同 B. GJ357d 的周期比 GJ357c 的周期小 C. GJ357 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3 倍 D. GJ357 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3 10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G357d 和 GJ357c 都绕 GJ357 做圆周运动,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它们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 二次方的比值相同,故 A 错误; 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2 2πMmG m R R T 解得 3 2π RT GM 由于 R c L )、方向垂 直纸面向里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 磁场的边界与线框的右边框平行。 现使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 时线框的右边框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关于线框所受安培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当线框向右运动过程中, 有两个过程产生安培力, 即进入磁场到完全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 两个过程;其中任一过程中线框受到的安培力 2 2B L vF R ,故线框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不是 匀减速运动, 选项 A 、C 错误; 线框运动过程中不论是进入磁场还是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安培力方向不变, 选项 D 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3.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先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 1a ,经过时间 t 后 加速度变为零;又运动时间 t 后,质点加速度方向变为向左,且大小为 2a ,再经过时间 t 后质点回到出发 点。以出发时刻为计时零点,则在这一过程中( ) A. 2 13a a B.质点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2 2 8 5 a t C.质点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2 4 5 a t D.最后一个时间 t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之比为 3∶ 5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以向右为正方向,由速度公式有 1 1v a t 由题意知 1 2 30 x x x 由位移公式得 2 1 1 1 2 x a t , 2 1x v t , 2 3 1 2 1 2 x v t a t 解得 2 15a a 故 A 错误; B.根据题意,作出质点运动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 设向右从 1v 减速到 0 所用的时间为 t ,则有 1 2v a t 又 1 1v a t 解得 1 5 t t 根据 v 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质点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2 1 1 1 1 1 1 1 8 2 2 5 5 x v t v t v t a t 故 B 错误; C.质点回到出发点时所用的时间为 4 5 t t t t 则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2 2 2 4 5 v a t a t 故 C 正确; D.最后一个时间 t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2 1 2 1 3 2 x x x a t 路程 2 1 1 1 1 1 1 4 174 2 5 2 5 10 s a t t a t t a t 所以最后一个时间 t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之比为 15:17,故 D 错误。 故选 C。 4.如图所示,高 h=1m 的曲面固定不动.一个质量为 1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曲面的顶点滑下,滑到 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4m/s. g 取 10m/s1.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能减少了 8J B.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10J C.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11 J 【答案】 D 【解析】 A 项,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末速度为 4m/s ,动能变化量 2 21 1 1 4 8 2 2 Ek mv J ,物体的动能 增加了 8J,故 A 项错误. B 项, 设地面为零势能面, 在顶端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20mgh J ,此过程中,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了 10J, 故 B 项错误. C、D 项, 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 8 20 12k pE E E J J J ,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11J, 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5.如图是飞机在上海市由北往南飞行表演过程画面,当飞机从水平位置飞到竖直位置时,相对于飞行员 来说,关于飞机的左右机翼电势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水平飞行还是竖直向上飞行,都是飞机的左侧机翼电势高 B.不管水平飞行还是竖直向上飞行,都是飞稱的右机翼电势高 C.水平飞行时,飞机的右侧机翼电势高,竖直向上飞行时,飞机的左侧机翼电势高 D.水平飞行时,飞机的左侧机翼电势高;竖直向上飞行时,飞机的右侧机翼电势高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地磁场在北半球有竖直向下和由南向北的水平分量, 水平由北向南飞行时, 飞机的两翼切割竖直向下的磁 感线,根据右手定则可知,左侧机翼电势高;竖直向上飞行时,两翼切割水平方向的磁感线,根据右手定 则可知,机翼右侧电势高,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6.一个物体在外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 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关于 F 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若 F=mg ,则 F 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B.若 F=mgtan θ,则 F 的方向一定沿水平方向 C.若 F=mgsin θ,则 F 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若 F=mgcosθ,则 F 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斜面向上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甲图可知,若 F=mg ,则 F 的方向可能竖直向上,也可能与竖直方向成 2θ角斜向下,选项 A 错误; B.由乙图可知,若 F=mgtan θ,则 F 的方向可能沿水平方向,也可能与斜面成 θ角斜向上,选项 B 错误; C.由甲图可知,若 F=mgsin θ,则 F 的方向是唯一的,一定沿斜面向上,选项 C 正确; D.由图丙可知,若 F=mgcosθ,则若以 mgcosθ为半径做圆,交过 G 且平行于 N 的直线于两个点,则说 明 F 的解不是唯一的,且 F 的方向一定不是垂直于斜面向上,选项 D 错误;故选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7.如图所示,光滑半圆轨道竖直放置,在轨道边缘处固定一光滑定滑轮 (忽略滑轮大小 ),一条轻绳跨过定 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小球 A、B,小球 A 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静止于轨道最低点 P。现增大拉力 F 使小球 A 沿着半圆轨道运动,当小球 A 经过 Q 点时速度为 v, OQ 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小球 A 、B 的质量之比为 2 ∶2 B.小球 A 经过 Q 点时,小球 B 的速度大小为 2 v C.小球 A 从 P 运动到 Q 的过程中,小球 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定在增加 D.小球 A 从 P 运动到 Q 的过程中,小球 B 的动能一直增加 【答案】 BC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述条件,不能够得出小球 A 、B 的质量之比, A 错误; B.当小球 A 经过 Q 点时速度为 v,沿轻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vcos 60 °= 2 v 等于此时 B 的速度大小, B 正确; C.小球 A 从 P 运动到 Q 的过程中,水平拉力 F 做正功,小球 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定增加, C 正 确; D.小球 A 从 P 运动到 Q 的过程中,小球 B 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加,机械能一直增加,但动能不一定一直 增加, D 错误。 故选 BC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物体温度升高,并不表示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D.分子间距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 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答案】 BDE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A 错误; B.温度升高,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 正确;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可以不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理想热机的效率也不能达到 100% ,C 错误; D.根据分子势能和分子之间距离关系可知,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 D 正 确; 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E 正确。 故选 BDE 。 9.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传送带搬运货物。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 2m/sv 逆时针运 行,皮带始终是绷紧的。质量 1kgm 的货物从传送带上端 A 点由静止释放,沿传送带运动到底端 B 点, A B、 两点的 3 2ml . 距离。已知传送带倾角 037 ,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5,重力加速 度 210m/sg , 0sin 37 0.6 , 0cos37 0.8 。则( ) A.货物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用时间为 1.2s B.货物从 A运动到 B 的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0.8J C.货物从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 11.2J D.货物从 A 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货物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货物增加的动能与摩擦产生的 热量之和 【答案】 AC 【解析】 【详解】 A.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 a1 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摩擦力,方向向下,重力和支持力,得: mgsin θ +μ mgcosθ =ma1 解得 a1=10m/s2 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时的时间 1 1 0.2vt s a 物块运动的距离 1 1 0.2m 2 vs t 因为 mgsinθ>μmgcosθ,可知共速后物块将继续加速下滑,加速度: mgsin θ-μ mgcosθ =ma2 解得 a2=2m/s 2 根据 2 1 2 2 2 1 2 L s vt a t 即 2 2 2 13.2 -0.2 2 2 2 t t 解得 t 2=1s, 则货物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用时间为 t=t 1+t 2=1.2s 选项 A 正确; B.货物在前半段加速阶段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1 1 1 0.2ms vt s 货物在后半段加速阶段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2 1 2 1ms L s vt 则从 A 到 B 的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1 2cos37 ( ) 4.8JQ mg s so 选项 B 错误; C.货物从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 1 1cos37 cos37 ( ) 11.2JW mg s mg L so o 选项 C 正确; D.货物从 A 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对货物由动能定理: 2 1 1sin 37 2fW mgs mvo 即货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与摩擦力做功之和等于货物增加的动能; 选项 D 错误; 故选 A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 B.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排列不规则 C.物体内能改变时,其温度一定变化 D.机械能可通过做功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一定不能通过做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的变化 E.将 0.05mL 浓度为 0.02% 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测得油膜面积为 20cm 2,则可测得油酸分子的直径 为 5×10-9m 【答案】 ADE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气态方程 pV C T ,压强变小时,如果温度降低,则气体的体积可能减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 能变小,故 A 正确; B.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排列规则,故 B 错误; C.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两部分,物体内能改变时,可能是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而分子 平均动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即温度可能不变化。故 C 错误;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机械能可通过做功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一定不能通过做功全部转化为 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的变化,故 D 正确; E.根据题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的油酸体积为: V=0.05 ×0.02% mL=1 ×10-5mL 所以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5 7 91 10 cm 5 10 cm 5 10 m 20 Vd S 故 E 正确; 故选 ADE 。 11.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某种衰变而形成了如图所示的 两个圆形径迹,则( ) A.该原子核发生了 衰变 B.该原子核发生了 衰变 C.打出衰变粒子的反冲核沿小圆逆时针运动 D.该原子核的衰变过程结束后,其系统的总质量略有增加 【答案】 BC 【解析】 【详解】 AB .而衰变后两个新的带电粒子向相同方向偏转,故两粒子带异种电荷,原子核发生了 β衰变, A 项错 误、 B 项正确; C.由于衰变后两带电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根据圆周运动的规律, 带电粒子的轨迹半径 mvr qB ,电荷量 大的轨迹半径小,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反冲核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C 项正确; D.衰变中有核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故系统发生质量亏损,即总质量略有减少, D 项错误。 故选 BC 。 12.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固定于光滑水平面上,其连线中垂线上有 A 、B、C 三点,如图甲所示。一个电荷 量为 2C,质量为 1kg 的小物块从 C 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 B 点处为整条图 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 E=1V/m B.由 C 到 A 的过程中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C.由 C 点到 A 点的过程中,电势逐渐升高 D. A、 B 两点的电势之差 5VA B- - 【答案】 AD 【解析】 【分析】 两个等量的同种正电荷, 其连线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方向由 O 点沿中垂线指向外侧; 电量为 2C 的小物块仅 在运动方向上受电场力作用从 C 点到 B 到 A 运动的过程中,根据 v-t 图可知在 B 点的加速度,可知物体 先做加速度增大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判断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变化情况和加速度变化情况, 由牛 顿第二定律求出电场强度的最大值。 根据电势能的变化, 分析电势的变化。 由动能定理求 AB 间的电势差。 【详解】 A.由乙图可知,物体在 B 点加速度最大,且加速度为 2Δ 2m/s Δ va t 根据 qE ma 可知 B 点的场强最大,为 E=1V/m ,故 A 正确; B.从 C 到 A 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电势能一直减小,故 B 错误; C.从 C 到 A 一直沿着电场线运动,电势逐渐降低,故 C 错误; D.从 B 到 A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2 2 0 1 1 2 2BAqU mv mv 代入数据得 UBA =5V ,则 5VAB BAU U 即 5VA B 故 D 正确。 故选 AD 。 【点睛】 明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的特点是解本题的关键,据 v-t 图获取加速度、速度、动能等物理量是解本题的突 破口。 三、实验题 :共 2 小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3.图甲为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不可伸长的轻摆线一端固连在铅质小圆柱的上端,另一端固 定在 O 点。将轻绳拉至水平后由静止释放,在小圆柱通过的最低点附近安置一组光电门,测出小圆柱运 动到最低点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t,用游标卡尺测出小圆柱的直径 d,如图乙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实 验步骤如下: (1)小圆柱的直径 d=________cm ; (2)测出悬点到圆柱中心的距离 l,并测出对应的挡光时间 △t; (3)改变摆线的长度,重复步骤 (2),多测几组数据; (4)以悬点到圆柱重心的距离 l 为纵坐标,以 _______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如图丙所示。计算得该图线的斜率为 k,则当地重力加速度 g=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答案】 1.02 2 1 ( )t 2 d k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小圆柱的直径 d=1.0cm+2 ×0.1mm=1.02cm. (2)[2][3]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1 2 mgl mv 所以 2 21 1 ( ) 2 2 dgl v t 得到 2 2 1 2 ( ) dl g t 则以悬点到圆柱重心的距离 l 为纵坐标,以 2 1 ( )t 为横坐标。 其中 2 2 dk g 故 2 2 dg k 14.现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实验,如图所示。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把滑块 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 并用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 光电计时器安装在 B 处。测得滑块 (含遮光条) 的质量为 M ,钩码总质量为 m ,遮光条宽度为 d ,导轨上滑块的初始位置 A点到 B 点的距离为 L ,当地 的重力加速度为 g 。将滑块在图示 A 位置释放后,光电计时器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t 。滑 块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滑块(含遮光条) 与钩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__________,动 能的增加量为 _____________。(均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答案】 mgL 2 2 ( ) 2( ) M m d t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滑块从 A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滑块(含遮光条)与钩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mgL 。 [2] 通过光电门的速度 dv t ,所以系统动能增加量为 2 2 2 1 ( )( ) 0 2 2( ) M m dM m v t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5.如图, 一容器由横截面积分别为 2S 和 S 的两个汽缸连通而成, 容器平放在地面上, 汽缸内壁光滑. 整 个容器被通过刚性杆连接的两活塞分隔成三部分,分别充有氢气、空气和氮气.平衡时,氮气的压强和体 积分别为 p0 和 V 0,氢气的体积为 2V 0,空气的压强为 p.现缓慢地将中部的空气全部抽出, 抽气过程中氢 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活塞没有到达两汽缸的连接处,求: ( 1)抽气前氢气的压强; ( 2)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 【答案】 (1) 1 2 (p 0+p);(2) 0 1 1 2 4 p p ; 0 0 0 4 2 p p V p p ( )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 1)设抽气前氢气的压强为 p 10,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 ( p10–p) ·2S=(p 0–p)·S① 得 p 10= 1 2 (p0+p)② ( 2)设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1 和 V 1,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2 和 V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有 p 2·S=p1·2S③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V 1=p 10·2V 0④ p2V 2=p 0·V 0⑤ 由于两活塞用刚性杆连接,故 V 1–2V 0=2( V 0–V 2)⑥ 联立②③④⑤⑥式解得 1 0 1 1 2 4 p p p ⑦ 0 0 1 0 4= 2 p p VV p p ( ) ⑧ 16.如图 (a),木板 OA 可绕轴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木板上有一质量为 m=1kg 的物块,始终受到平行 于斜面、大小为 8N 的力 F 的作用。改变木板倾角,在不同倾角时,物块会产生不同的加速度 a,如图 (b) 所示为加速度 a 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 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0.2,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g 取 10m/s2,sin37 = 0.6,cos37 =0.8) (1)图线与纵坐标交点 a0 的大小; (2)图线与 θ轴重合区间为 [ θ1,θ2],木板处于该两个角度时的摩擦力指向何方?在斜面倾角处于 θ1 和 θ2 之间时,物块的运动状态如何? (3)如果木板长 L =2m,倾角为 37 ,物块在 F 的作用下由 O 点开始运动,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 力 F 最多作用多长时间? 【答案】 (1)6m/s2 (2) θ1 时,沿斜面向下, θ2 时,沿斜面向上;静止 (3)3.1s 【解析】 【详解】 (1)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物块的加速度为 a0 此时滑动摩擦力 f = μ N = μ mg=0.2 ×1×10 N =2N 由牛顿第二定律 0F f ma 求得 0 8 2 1 F fa m m/s2=6m/s2; (2)当木板倾角为 θ1 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木板倾角为 θ2 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 θ角处于 θ1 和 θ2 之间时物块静止; (3)力 F 作用时间最长时,撤去力后物块滑到斜面顶端时速度恰好减小到零。 设力 F 作用时物块的加速度为 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1 sin 37 cos37 0.4m / sF mg mga m 撤去力 F 后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 2 2 sin 37 cos37 7.6m / smg nga m 设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 F 最长作用时间为 t 则撤去力 F 时的速度 v=a1t 由题意有: 2 2 2 1 1 2 1 2 1 2 2 a tL s s a t a 由以上各式得: 2 1 1 2 2 2 7.6 2 s 3.1s 0.4 (0.4 7.6) a Lt a a a 17.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宽度 L=0.4m ,一端连接 R=1Ω 的电阻.导线所在 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1T .导体棒 MN 放在导轨上,其长度恰好等于导轨间距, 与导轨接触良好, 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 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 F 作用下, 导体棒沿导轨向右 匀速运动,速度 v=5m/s.求: ( 1)感应电动势 E 和感应电流 I; ( 2)拉力 F 的大小; ( 3)若将 MN 换为电阻 r=1Ω 的导体棒,其他条件不变,求导体棒两端的电压 U. 【答案】 (1) 2.0V ; 2A;(2)0.8N ;(3)1V 【解析】 【详解】 ( 1)根据动生电动势公式得: 1 0.4 5 2.0E BLv V V, 故感应电流为: 2 2 1 EI A A R . ( 2)金属棒匀速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 1 2 0.4 0.8F BIL N N安 . 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导体棒所受拉力为: 0.8F F N安 ( 3)导体棒两端电压为: 2 1 1 1 1 EU R V V R r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