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标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温度和温标教案

‎ ‎ 温度和温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理解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 ‎ 3.会估测温度,并能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摸索新器材使用方法的能力。‎ ‎ 3.通过为温度计标定刻度的过程,感悟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究温度计等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 2.关心温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标.‎ 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摄氏温标刻度的标定.‎ 二、教学设计思路 ‎ “温度与温标”是初三物理新教材“热和能”这一章教学的基础内容,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是首先引入温度概念,而后指出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展开摄氏温标及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教学。分析教材,设计教案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 第一、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标准物体—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标准物体的温度,便是待测物体的温度。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补充强调液体温度计测温时,玻璃泡中液体的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要相同,这既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温度计的结构设计和原理,也为下面学生探究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埋下了伏笔。‎ 第二、重视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整节内容以四个学生实验为主线展开。第一个实验采用直接动手凭感觉、去判断,并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更准确判断物体冷、热的方法;第二个实验:手握温度计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引出温度计测温原理;第三个实验让学生根据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通过测温过程探究正确测定温度的方法;第四个实验:从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法和过程的设计都交给学生研究和选择,既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更使学生了解了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了利用摄氏温标定标的方法。‎ 完成本设计内容需2课时。‎ 三、教学器材 ‎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无刻度温度计(可用医用胶布条将温度计的刻度贴住)、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刻度尺、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 【实验一】将左右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描述你左右两手的感觉: ,将左右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一起浸入温水中, 描述你左右两手的感觉: .‎ ‎ (问题)人们常凭感觉比较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是不是绝对可靠呢?‎ ‎ ‎ 4‎ ‎ ‎ ‎ 人们可以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和热,但这种判断并不总是准确的.为此,我们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来客观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新课教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 (1) 温度计的构造 ‎ (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温度计:常用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再请一名学生按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他们构造上的相同之处。)‎ 温度计由内径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薄壁玻璃泡、液体、玻璃外壳、刻度和符号C组成。‎ ‎(2)温度计的原理 ‎ (问题1)温度计是如何测出温度的?‎ ‎【实验二】手握温度计下端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保持一定的时间),而后将手松开继续观察液柱变化。‎ ‎ 观察到的现象: ,‎ ‎ 原因: .‎ ‎ 手握温度计下端玻璃泡时,泡内液体受热膨胀,液面上升;手松开时,泡内液体变冷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问题2)实验时为什么要手握玻璃泡?手握玻璃泡时温度计中的液柱会一直往上升吗?‎ 提示:你生病发烧时是如何用体温计测体温的?(多媒体提示)‎ ‎ 讨论并总结:手握玻璃泡是为了使泡中液体的温度发生改变;当泡中液体的温度与手的温度相同时,液柱就不再上升了,这时温度计显示的就是手的表面温度。因此,温度计在测温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泡内液体的温度要与待测物体的温度保持相同,故玻璃泡一定要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大家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就是这样做的.‎ ‎ (问题3)你手中的温度计是很多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改进、完成的,温度计为什么要制成现在的样子呢?——请你再次观察温度计的结构,简单分析这些结构在测量过程中的作用。‎ ‎ ①为什么温度计的内径很细而且均匀?②为什么温度计玻璃泡的壁很薄?③为什么体温计的细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个细小的折弯?④为什么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与常用水银温度计、寒暑表不同?‎ 温度计的内径很细可使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明显、均匀可使刻度均匀;温度计玻璃泡的壁很薄可使玻璃泡中液体的温度尽快与待测物体温度相同。体温计的小折弯可防止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是根据人体温度变化范围和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的。‎ ‎(如果学生的思维活跃,可提的问题很多.如:玻璃管为什么要密封?管中液体为什么要用水银、酒精或煤油而不用水?为什么细玻璃管的下端要设计玻璃泡? 为什么温度计比较小巧?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如何划分的?外壳上的C表示什么?等等)‎ ‎3.摄氏温标 ‎ 温度计玻璃外壳上的C表示此温度计确定标度时采用的是摄氏温标,那么 ‎ 4‎ ‎ ‎ ‎ 摄氏温标是怎样确定温度的?(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配合多媒体演示)‎ ‎ (1)规定: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问题1)500C的刻度在哪里?(学生回答,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2)10C的刻度在哪里?(学生回答,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3)怎样将分度扩展到1000C以上和00C以下?(学生回答,配合多媒体演示.)‎ ‎ (问题4):(阅读课本P40页的表格)在给温度计标定刻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 (2)单位:摄氏度(0C )‎ ‎ (3)读法:370C读作:37摄氏度;-4.70C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 (阅读温度的阶梯图表):了解自然界中的温度,练习摄氏温标读法.‎ ‎4.为温度计标定摄氏温标刻度 ‎(1)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三】请你先估测水温,然后尝试用温度计测出热水的温度,并在测温过程中思考如何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 思考依据:①测量的基本要求②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多媒体提示)‎ 正确方法:‎ 你从测量的基本要求想到:1. ‎ ‎2. ‎ 你从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想到:1. 2. ‎ ‎ 。‎ 学生测量热水温度并上台演示,师生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配合多媒体演示).‎ ‎(2)为无刻度温度计标定刻度 ‎【实验四】请你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给一只无刻度温度计标上刻度。‎ 实验器材: 。‎ 实验方法:1. ‎ ‎ ;‎ ‎2. ‎ ‎ .‎ 实验步骤: ‎ ‎ ‎ ‎ .‎ ‎ 学生总结实验方法并上台演示;选两组同学的温度计测讲台上温水的温度,比一比谁的温度计更准确。‎ ‎ (可选择的实验方法:1.用冷水、热水定标;2.用室温和手的表面温度定标.)‎ ‎(3)练习(课本P42例题)‎ 三、课堂小结 1.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归纳、总结 2. 扩展知识 ‎ 等温线:阅读等温线图,谈谈温度同人类及动、植物的联系.‎ 4‎ ‎ ‎ ① 农作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生长、成熟.‎ ② 人类、动物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生存.‎ ③ 炼钢、育种和孵化幼雏要控制温度。‎ ④ 食物要在低温下储藏------冰箱的使用。‎ 四、布置作业 1. 阅读课本P43-P44了解其它常用的测温计及其使用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温度计、温标的形成及演变。‎ 3. 收集有关资料,从以下题目中选一个写一篇几百字左右的科学小论文:‎ 温度与气候、温度与生命、温度与工农业生产、温度与宇宙演化、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4. 课本P47 1、2、3、4‎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刻度的标定及使用。按教材的安排学生在学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知道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并不能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可是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针对上述问题,我设计了【实验二】并用相应的问题作引导,使学生充分理解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并要使泡中液体的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在【实验三】时学生就能自行摸索,边思考边操作得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样做可以改变死记操作步骤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摸索使用新器材的能力。因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有很多场合会遇到新器材,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其使用方法,本设计的目的就是想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一定的努力.‎ 六、意见和建议 1. 本节内容基本上是以温度计为主线展开的,所以是否能将标题改为“温度与温度计”。‎ 2. 能否将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改为: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并保持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能否改为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课本P40表格是否能增加煤油的数据。‎ 3. 卡片上简易温度计在制作时如瓶中不放满水,定标时会出现细管中液体基本不太上升,或猛然上升冲出细管的情况;如瓶中装满水,瓶中水在膨胀时会从橡皮泥中渗出;如改为瓶中不装水,在细管中滴一小段液柱,也会出现稍微受热液柱就冲出细管的现象。所以,我设计用医用胶布将温度计的刻度贴住,再让学生为此无刻度温度计标定刻度的实验。‎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