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平衡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力的平衡教案

‎ ‎ 第3节 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 一、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4、用实例了解平衡的种类以及稳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用实验探究方法推理多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2、学会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基本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尝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如果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教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以及相关知识。‎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教学 ‎1、呈现平衡状态的一些图片(蘑菇石、山西悬空寺、芭蕾舞、自动扶梯等)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生活、艺术等不同领域存在的平衡之美;同时初步感知从物理学的角度所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讨论交流 呈现实际例子,反馈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分析下面实际例子中,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哪些阶段,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 实例1:飞机从起飞,到一一定的速度平稳飞行,再到降落,最后停留在机场的停机坪上。‎ 实例2:观光电梯从一楼静止开始运动到39楼停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表述 ‎3、注意点:‎ ‎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与静止是不等价的,这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速度为0,但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运动。‎ ‎2、物理中的缓慢移动可认为物体的移动速度很小,即要多小有多小,故可认为其移动速度趋于零,因此,习题中出现“缓慢移动”都可理解为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物体平衡状态的条件教学    ‎ ‎  1、理论推理 学生回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教师引导: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实际中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是不可能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时与不受任何外力是等效的。‎ 师生推理1:平衡状态的条件为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F合=0‎ 师生推理2:从加速度的角度分析,平衡状态的条件。(只能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不能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分析。)‎ 小结:平衡状态的条件为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说明: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v=0,物体的加速度 a=0;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v≠0,物体的加速度 a=0.‎ 4‎ ‎ ‎ ‎2、实验探究 器材:钩码(50g)若干,细线,小钢丝环,弹簧称两个(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视具体情况)‎ 探究过程: ‎ ‎(1)探究二力平衡。如图1操作(可以改变钩码个数)‎ ‎(2)探究三力平衡(研究对象为重力忽略的小钢丝环)。如图2操作 图2‎ 图1‎ ‎◆作图探究1:学生据实验数据,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探究小钢丝环的平衡条件。‎ ‎◆作图探究2:学生据实验数据,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探究一条规律: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跟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统一条直线上。‎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给学生有系统连贯的感性认识。‎ ‎◆分析推广:n个力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与第n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拓展教学:(视学生情况取舍)其实,当物体在多个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通过平移力的作用线,使之首尾相接,必然会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我们根据能否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来探究物体平衡状态的条件。‎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给学生展示平移的过程,对“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理解。‎ ‎☻物体平衡状态的条件应用教学 例题:用绳子将鸟笼挂在一根横梁上,如图所示,若鸟笼重19.6N,求绳子OA和OB的拉力各是多大。‎ 详细解答见教材 教师:注意解题规范和思路分析过程。‎ ‎◆引申教学:(据教学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①用分解法求解。②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变式教学:(据教学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变式1:三段绳子的最大承受力相同,当鸟笼重力越来越大时,哪段绳子先断?‎ 变式2:将OB绳子移到水平位置,OA的方向不变,求这时绳子OA和OB的拉力各是多大。‎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题意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结点作为研究对象,通常用隔离体法将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 第二步进行受力分析。作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这一步是解题成败之关键,务必细致周到,不多不漏.(判断分析的力是不是正确,可用假定拆除法和条件法来处理)‎ 4‎ ‎ ‎ 第三步应用平衡条件。根据物体平衡的充要条件列出平衡式子(或方程组),运算求解.对结论进行评估.必要时对结论进行讨论.‎ 三、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物体平衡的种类教学 教师演示:用带凹槽铝塑板做成轨道,演示如图实验。‎ 从观察现象得到结论:‎ ‎1、不稳定平衡:如A球,当物体稍微偏离平衡位置一点,重心位置下降,就会失去平衡,且不能自动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2、稳定平衡:如B球,当物体稍微偏离平衡位置一点,重心位置上升,就会失去平衡,但能自动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继续保持平衡,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如C球,当物体稍微偏离平衡位置一点,重心位置既不降低也不上升,物体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稳度教学 制作“平衡针”来演示,说明物体重心越低,支持面越大,物体越稳定。‎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重心和稳度 实验内容和现象:‎ 把一根细铁丝从软木塞的中心穿过.在针的一端插上一个泡沫球.再另外取一根细铁丝,穿过软木塞,并将细铁丝弯曲,在这根细铁丝的两端各插上一个橡胶瓶塞,见上图.注意伸出软木塞的一端不宜太长.将此端放在任何一个凸出点上,该系统都将对支撑点保持平衡.‎ 演示1:如果向上移动软木塞,将使系统失去初始状态的稳定性.若将软木塞下移,特别是使系统的重心低于系统的支撑点的位置,则会显著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这也是赛车的底盘为什么尽可能安装得越低越好得原因.只有这样,赛车在急转弯时才会紧贴地面而不至翻倒.‎ 演示2:如果向上移动软木塞,将使系统失去初始状态的稳定性.若将接触点处的毛衣针折成一个“类似V形的底盘”,则会显著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高大建筑物通常建造成上小下大的原因。‎ 作业:教材P93 5、6、8题 教学流程 4‎ ‎ ‎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呈现图片,感性认识平衡状态 通过实例,理性分析平衡状态 建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概念 理论推理,由牛顿第一定律推理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经历探究三力作用平衡条件 推广得出,n个力作用物体平衡状态条件 实例分析:物体平衡状态条件的应用 实践感受: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教学建议 ‎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通过理论推理和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以及在实例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如何依据平衡条件画受力示意图与列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 ‎3、通过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受力分析方法;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解题基本思路小结. ‎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