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 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等弹簧再压缩x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也不相同 【答案】AD 【解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A正确;产生弹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发生形变,但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引起的,反作用力是由受力物体形变引起的,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给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B不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C选项错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向心力,可以是绳子的拉力,也可以是电场力,还可以是其他性质的力,D选项正确. 2.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1:4,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4: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 B. 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的平均速度之比是4:1 C.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4 D. 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用时间之比为16: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根据求出落地的速度之比,根据求解时间之比; 【详解】A、甲、乙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得,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故A正确; B、根据平均速度可得,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的平均速度之比是,故B错误; C、甲、乙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都为g,与重力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得,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用时间之比为,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关键是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灵活地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3.一质点沿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C. 质点在末速度为 D. 质点在第内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C 【解析】 由图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整理得,所以图象与纵轴的截距等于初速度v0=1 m/s,斜率,解得加速度a=2 m/s2,1 s末速度为v=v0+at=3m/s,所以A、B错误;C正确;第1s内平均速度,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弹从运动到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瞬时速度 B. 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相同 C. 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 D. 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错误;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根据,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2=2ax可知,通过CBAO的速度之比为:1:::2;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o:vA:vB:vC=2:::1;故C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x=at2 可知,返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A:tB:tC:tD=(2-):(2-):1:2;故D错误;故选C。 5.如图所示,左侧是倾角为60°的斜面、右侧是1/4圆弧面的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切线水平,一根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小球的轻绳跨过其顶点上的小滑轮。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连结小球的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两小球的质量之比:等于( ) A. 1∶1 B. 2∶3 C. 3∶2 D. 3∶4 【答案】B 【解析】 分别对两球受力分析可得 对m2有,对m1有可得质量之比为2 : 3 6. A、B是固定在空中的光滑水平横杆,一质量为M的物块穿在杆AB上,物块通过细线悬吊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用沿杆的恒力F拉物块使物块、小球一起(保持相对静止)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杆对物块的支持力为Mg B. 细线上的拉力为 C. F=(M+m)gtanθ D. 物块和小球的加速度为gsin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小球和物块组成的整体,分析受力如图1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故A错误;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故B错误;对整体在水平方向:,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名师点睛】以小球和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横杆对M的摩擦力、弹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对小球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采用合成法研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细线的拉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7.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水平横杆上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拉绳上一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图中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环与横杆的静摩力和环对杆的压力,它们的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增大,保持不变,逐渐增大 B. 逐渐增大,保持增大,保持不变 C. 逐渐减小,保持减小,保持不变 D. 逐渐减小,保持增大,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子的拉力为T,则Tcosθ=mg;F=Tsinθ,所以,因重力不变,当角θ增大时,cosθ减小,sinθ增大,所以F增大;再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F=f,所以f也逐渐增大;竖直方向上:N=mg,所以N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如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现将一个重4N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那么测力计因4N物体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是( ) A. 4N B. 2N C. 0N D. 3N 【答案】D 【解析】 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300=5m/s2;加速度的竖直分量为ay=asin300=2.5m/s2;则物体失重,视重为mg-may=3N,则那么测力计因4N物体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是3N,故选D. 9.如图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的重物,物体P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1;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的加速度为a2,则( ) A. a1<a2 B. a1=a2 C. a1>a2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挂重物时,选连接体为研究对象,有牛顿第二定律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当改为10N拉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的加速度为:,故a1<a2, 故选A.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1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和A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 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 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和A刚分离时,B受到重力mg和恒力F,B的加速度为零,A的加速度也为零,说明弹力对A有向上的弹力,与重力平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AB错误.B和A刚分离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原来静止时弹力大小为2mg,则弹力减小量△F=mg.两物体向上运动的距离为h,则弹簧压缩量减小△x=h,由胡克定律得:.故C错误;对于在B与A分离之前,对AB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始时合力为零,当加向上的拉力F=mg时,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2mg不变,弹力在减小,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故整体做变加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分离的条件:一是加速度相等,二是两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所以只要分别隔离两个物体即可求解相关的物理量;此题物理过程比较复杂,需认真分析. 11. 如图半圆形支架BAD,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的过程中,分析OA绳和OB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 ) A. OA绳拉力逐渐变大 B. OA绳拉力逐渐变小 C. OB绳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D. OB绳拉力逐渐变小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的过程中,OA绳拉力逐渐变小,OB绳拉力F先变小后变大。 选BC 考点:共点力动态平衡 点评:中等难度。“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 12.如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8kg,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2,随即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 C. 当小车加速度(向右)为0.75m/s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D. 小车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N 【答案】ABC 【解析】 【详解】物体静止不动时,水平方向弹簧弹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有:Ff=F弹=6N;物体随小车一起向右加速,当静摩擦力为零时有F弹=ma1,解得:a1=0.75m/s2;当向右的加速度大于0.75m/s2时,静摩擦力开始向右,当静摩擦力向右且达到6N时有:F弹+Ff=ma2,解得:a2=1.5m/s2,方向向右。 A、由于小车的加速度1m/s2<1.5m/s2,故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伸长量不变,故弹力不变,故A正确。 B、开始时,由于弹簧处于伸长状态,物体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故此时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6N;当加速度等于0.75m/s2时,静摩擦力为零;当加速度大于0.75m/s2时,弹簧的弹力不能满足物体的向右加速运动了,物体相对小车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此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随着向右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故B、C正确。 D、小车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8N,因F弹=6N,所以静摩擦力Ff=2N,故D错误。 故选:A、B、C. 13. 如图所示,OA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缓慢地做直线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地面对A的支持力FN逐渐增大 B. 地面对A的摩擦力F1保持不变 C. 地面对A的支持力FN逐渐减小 D. 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设开始时AB的长度为L,则开始时刻A对地面的压力,设某一时刻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绳子的弹力为,其向上分力,故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保持不变,因,故摩擦力也保持不变,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故选项BD正确。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名师点睛】先对滑块在A点时受力分析,由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可得出重力、支持力、弹性绳弹力三者关系,再对滑块在任意位置受力分析,由竖直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得出重力、支持力、弹性绳弹力三者关系,然后结合较好知识,可得出支持力不变的结论,从而摩擦力也不变。 14.如图所示,物体放在物体上,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间动摩擦因数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取)( ) A. 当拉力时,静止不动 B. 当拉力时,相对滑动 C. 当拉力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D. 在细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多大,相对始终静止 【答案】CD 【解析】 【详解】水平面光滑,则当在A上施加力时,开始时AB相对静止,且沿地面滑动;假设绳子不断裂,则当绳子拉力增大到某一值时B物体会开始滑动,此时A、B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以B为研究对象,最大静摩擦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Ag=mBa;a=μg=6m/s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B)a=(6+2)×6N=48N;即当绳子拉力达到48牛时两物体才开始相对滑动。在细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多大,相对始终静止,所以AB错误,D正确。当拉力为16N时,AB相对静止,由F=(mA+mB)a′代入数据解得:a′=2m/s2,f=mBa′=2×2N=4N,故C正确。故选CD。 【点睛】题属于动力学的临界问题,关键求出相对运动的临界加速度,判断在绳子拉力范围内是否发生相对运动,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二、计算题 15.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v1=16m/s,加速度a1=2m/s2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v2=4m/s,加速度a2=1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答案】(1)两车在此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24m;(2)两车在此相遇所需的时间为8s. 【解析】 (1)二者相距最远时的特征条件是:速度相等,即v甲t=v乙t v甲t=v甲-a甲t1;v乙t=v乙+a乙t1,得:t1==4 s 相距最远Δx=x甲-x乙=(v甲t1-a甲t12)-(v乙t1+a乙t12)=24 m。 (2)再次相遇的特征是:二者的位移相等,即 v甲t2-a甲t22=v乙t2+a乙t22,代入数值化简得12t2-t22=0 解得:t2=8 s,t2′=0(即出发时刻,舍去) 16.如图所示,物体和系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开始把托起,使刚好与地面接触,此时物体离地高度为.放手让从静止开始下落.(取)求: (1)当着地时,的速率多大? (2)物体落地后,还能升高几米? 【答案】(1)(2). 【解析】 【详解】(1)设当A着地时,B的速率为v,A落地之前,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mAgh=mBgh+(mA+mB)v2 解得两球的速率为: (2)A落地之后:绳子松驰,B开始做初速为V的竖直上抛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 mBv2=mgH 解得: 【点睛】在B上升的全过程中,B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所以在本题中要分过程来求解,第一个过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在第二个过程中只有B的机械能守恒. 17.如图所示,斜面始终静止在地面上,斜面上物体质量为,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正压力的0.4倍,为使物体在斜面上静止,(取,,)?问: (1)物体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 (2)对应于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种情形时,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当物体刚不向下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有: 当物体刚不向上滑动时,静摩擦力也达到最大值,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有: 且 由以上各式解得所求的质量的最小值: 的质量的最大值:. (2)对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静摩擦力等于拉力的水平分力,即: 当时,; 当时,. 【点睛】本题是力平衡中临界问题,关键分析临界条件:当物体刚要滑动时,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正确分析受力情况,运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18.如图所示,物块、木板的质量均为,不计的大小,板长.开始时、均静止.现使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与、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和,取. (1)若物块刚好没有从上滑下来,则的初速度是多大? (2)若把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仍以(1)问中的初速度从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能否与脱离?最终和的速度各是多大? 【答案】(1)(2)不能脱离, 【解析】 【详解】(1)在上向右匀减速,加速度大小, 木板向右匀加速, 由题意,刚好没有从上滑下来,则滑到最右端时和速度相同,设为,得 时间关系 位移关系 解得. (2)木板放在光滑面上,滑上后加速度大小仍为, 向右匀加速的加速度, 设、达到相同速度时没有脱离, 由时间关系 解得 的位移 的位移 由可知没有与脱离, 最终和的速度相等,大小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