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试卷
通辽市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 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8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Th+X中X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 B.H+H→He+Y中Y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 C.U+n→Xe+Sr+K,其中K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N+He→O+Z,其中Z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 2.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与照射光的强弱、频率等物理量的关系.图中A、K两极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分别用a、b、c三束单色光照射,调节A、K间的电压U,得到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 ) A.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且a光更弱些,b光频率最大 B.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且a光更强些,b光频率最大 C.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且a光更弱些,b光频率最小 D.单色光a和c的频率不同,且a光更强些,b光频率最小 3.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5 eV的光子后能跃迁至n=2能级 B.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若用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用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6.41 eV 4. 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B、C、D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观察B、C、D摆的振动发现( ) A.C摆的频率最小 B.D摆的周期最大 C.B摆的摆角最大 D.B、C、D的摆角相同 5. 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条纹).在下面的4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6.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为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为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为2 m/s 7. 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a,到达B地时恰好静止,若A、B两地距离为s,则火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为( ) A. B. C. D. 8.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也相同,a、b两球由静止从顶端下滑,若球在图上转折点无能量损失,则( ) A.a球后着地 B.b球后着地 C.两球同时着地 D.两球着地时速度相同 9.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A、B两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0 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0 C.若撤去F,A与B一定会相对滑动 D.若撤去F,A与B间摩擦力逐渐减小 10.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两根轻弹簧A、B连接,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实际长度相等.弹簧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A、kB,且原长相等.弹簧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与45°.设A、B中的拉力分别为FA、FB.小球直径相比弹簧长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tan θ= B.kA=kB C.FA=mg D.FB=2mg 11.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力F拉着绳的中点O,使OA段绳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如图所示.设绳OA段拉力的大小为FT,若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当力F的方向顺时针缓慢旋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 ) A.F先变大后变小,FT逐渐变小 B.F先变大后变小,FT逐渐变大 C.F先变小后变大,FT逐渐变小 D.F先变小后变大,FT逐渐变大 12. 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小球乙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球乙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小球乙缓慢上升一小段距离,整个过程中物体甲保持静止,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f,则该过程中( ) A.Ff变小,F变大 B.Ff变小,F变小 C.Ff变大,F变小 D.Ff变大,F变大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3.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也相等 14. 关于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单摆由沈阳移至广州,单摆周期变大 B.单摆的周期公式是由惠更斯总结得出的 C.将单摆的摆角从4°改为2°,单摆的周期变小 D.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摆球的速度最大 E.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15.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图(b)相同 B.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比质点Q的大 C.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 D.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 E.在t=0时刻,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 16.如图为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 4 cm,s2的振幅A2 =3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D连线上的所有质点一定都是振动加强点 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 cm 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D的位移不可能为零 E.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 17. 由a、b两种单色光构成的复色光束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B.从同种介质中斜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的临界角 C.在同种介质中传播,a光传播速度大于b光传播速度 D.相同条件的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相邻明条纹间距比b光的相邻明条纹间距小 E.通过同一狭缝,a光的衍射现象比b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18. 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1 C.t1∶t2∶t3=1∶∶ D.t1∶t2∶t3=(-)∶(-1)∶1 19. 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2 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 A.1 s B.3 s C.4 s D. s 20. 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端吊一重物.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慢上拉,在AB杆达到竖直前( ) A.绳子拉力不变 B.绳子拉力减小 C.AB杆受力增大 D.AB杆受力不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2分)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1. 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__.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 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22.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 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速度为v1=8 m/s,乙车在后,速度为v2=16 m/s,当两车相距x0=8 m时,甲车因故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1=2 m/s2,为避免相撞,乙车立即开始刹车,则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4. 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横波,如图9所示的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0与t2=1 s时的波形图象.求: (1)如果该横波的传播速度为v=75 m/s时,分析该波的传播方向; (2)如果该横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虚线上x=2 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时波传播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相对应的时间应为多长.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选项反应中的X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为α粒子,核反应类型为α衰变,选项A错误;B选项反应中的Y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选项B错误;C选项反应中的K质量数总数为10,电荷数为0,则K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选项C正确; D选项反应中的Z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为质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选项D错误. 2.答案 B 解析 a、c两单色光照射后遏止电压相同,根据Ek=eUc,可知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相等,则a、c两单色光的频率相等,光子能量相等,由于a光的饱和光电流较大,则a光的强度较大.单色光b照射后遏止电压较大,根据Ek=eUc,可知b光照射后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得,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故A、C、D错误,B正确. 3.答案 D 解析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2 eV的光子后能跃迁至n=2能级,不能吸收10.5 eV能量的光子,故A错误;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出C=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大于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用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E4-E1=-0.85 eV-(-13.6 eV)=12.75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E-W0=12.75 eV-6.34 eV=6.41 eV,故D正确. 4.答案 C 解析 A摆摆动从而带动其他3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故其他各摆振动周期与A摆相同,频率也相同,故A、B错误;受迫振动中,当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由于B摆的固有频率与A摆的频率相同,故B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故C正确,D错误. 5.答案 B 解析 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单缝衍射条纹除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之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都逐渐减小,因此1、3为双缝干涉条纹,2、4为单缝衍射条纹.相邻亮条纹间距Δx=λ ,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干涉条纹间距,即1、3分别对应于红光和蓝光.而在单缝衍射中,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即中央条纹越宽越亮,黄光波长比紫光波长长,即2、4分别对应于紫光和黄光.综上所述,1、2、3、4四个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红、紫、蓝、黄,B正确. 6.答案 D 解析 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可知v0=5 m/s,a=2 m/s2. 所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为x1=(5×1+×2×12) m=6 m,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7 m/s, 相邻的1 s内位移差为Δx=at2=2×12 m=2 m, 1 s内的速度增量为Δv=a·Δt=2×1 m/s=2 m/s. 7.答案 C 解析 设火车做匀加速运动结束时的速度为v,则+=s,解得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则火车从A地到 B地所用时间为t==,故选C. 8.答案 A 解析 在同一个v-t图象中作出a、b的速率-时间图线如图所示,由于开始运动时b的加速度较大,则斜率较大;由机械能守恒可知末速率相等,故图线末端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两斜面长度相同,则应使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相等.结合图中图线特点可知b用的时间较少,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 9.答案 A 解析 两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所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与F平衡,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为零;A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A不受摩擦力,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0,故A正确,B错误;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0,且μAB>μ地,撤去F,A与B一起减速到零,A与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A、B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不变,若μAB<μ地,撤去F后,A与B会发生相对运动,A与B之间是滑动摩擦力,在A的速度减为零之前,保持不变,故C、D错误. 10.答案 A 解析 对下面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F=mgtan 45°=mg,FB==mg; 对两个小球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tan θ=,又F=mg,解得tan θ=,FA==mg,由题意可知两弹簧的形变量相等,则有:x==,解得:==,故A正确,B、C、D错误. 11.答案 C 解析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当力F的方向顺时针缓慢旋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由图可知F先减小后增大,FT一直减小,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 以小球乙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水平拉力为F=mgtan α,可见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绳子的拉力为FT=,故绳子的拉力也逐渐增大;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物体甲受地面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Tx=FTcos θ,两力等大反向,故摩擦力方向向左,Ff=,逐渐增大,故D正确,A、B、C错误. 13.答案 AB 14.答案 ABD 解析 将单摆由沈阳移至广州,因重力加速度减小,根据T=2π可知,单摆周期变大,选项A正确;单摆的周期公式是由惠更斯总结得出的,选项B正确;单摆的周期与摆角无关,将单摆的摆角从4°改为2°,单摆的周期不变,选项C错误;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摆球的速度最大,有向心加速度,则受到的合力不为零,选项D正确,E错误. 15.答案 CDE 解析 t=时刻,题图(b)表示介质中的某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而题图(a)中质点Q在t=时刻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所以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题图(b)不同,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题图(b)所示,选项A错误,D正确;在t=0时刻,质点P处在波谷位置,速率为零,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加速度最大,而质点Q运动到平衡位置,速率最大,加速度为零,即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比质点Q的小,质点P的加速度比质点Q的大,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选项B错误,C、E正确. 16.答案 ABE 解析 两个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题图中A、D连线上的点到两个波源路程差为零,是振动加强点,而B、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该时刻质点A处于波峰叠加位置,相对平衡位置的高度为A1+A2=7 cm,质点D此刻位移为xD=-7 cm,因此A、D质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 cm,B正确;振动的干涉图象是稳定的,A、D一直是振动加强点,而B、C一直是振动减弱点,C错误;振动加强点仍在不停在振动,位移可能为零,故D错误;质点C是振动减弱点,此刻在上方最大位移处,故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故E正确. 17.答案 ACE 解析 由题图可知b光的折射程度较大,可知b光的折射率较大,则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选项A正确;根据sin C=可知,从同种介质中斜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光的临界角小于a光的临界角,选项B错误;根据n=可知,在同种介质中传播,a光传播速度大于b光传播速度,选项C正确;b光波长较短,根据Δx=λ可知,相同条件的双缝干涉实验中,b光的相邻明条纹间距比a光的相邻明条纹间距小,选项D错误;b光波长较小,则通过同一狭缝,a光的衍射现象比b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选项E正确. 18.答案 BD 解析 因为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成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1)∶1,选项C错误,D正确;由v2-v=2ax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速度之比为1∶∶,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1,故选项A错误,B正确. 19.答案 ACD 解析 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当物体的位移为4 m时,根据x=v0t+at2得 4=5t-×2t2 解得t1=1 s,t2=4 s 当物体的位移为-4 m时,根据x=v0t+at2得 -4=5t-×2t2 解得t3= s,故A、C、D正确,B错误. 20.答案 BD 解析 以B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B点受重物的拉力FT1(等于重物的重力G)、轻杆的支持力FN和绳子的拉力FT2 由平衡条件得,FN和FT2的合力与FT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 == 又F=FT2,FT1=G 解得: FN=·G,F=·G ∠BAO缓慢变小时,AB、AO保持不变,BO变小,则FN保持不变,F变小,故选项B、D正确. 21.答案 (1)AD (2)D (3) 解析 (2)由题图可知,选用的玻璃砖两光学表面平行,则入射光线应与出射光线平行,B、C错误;又光线在玻璃砖中与法线的夹角应小于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A错误,D正确;(3)由折射定律可知n===. 22.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 0.038 解析 (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题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T= s= s,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vA= m/s≈0.19 m/s.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a=,解得a≈-0.038 m/s2,故加速度的大小为0.038 m/s2. 23.答案 6 m/s2 解析 方法一 临界法 设两车减速后速度相同时为v,所用时间为t,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v1-a1t=v2-a2t=v,t=t-x0,解得t=2 s,a2=6 m/s2,即t=2 s时,两车恰好未相撞,显然此后到停止运动前,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故可避免相撞.满足题意的条件为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6 m/s2. 方法二 函数法 甲运动的位移x甲=v1t-a1t2,乙运动的位移x乙=v2t-a2t2 避免相撞的条件为x乙-x甲≤x0 即(a2-a1)t2+(v1-v2)t+x0≥0 代入数据有(a2-2)t2-16t+16≥0 由数学知识得,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162-4×16(a2-2)≤0,且a2-2>0 解得a2≥6 m/s2. 24.答案 (1) 沿x轴的正方向 (2)1 m s(n=0,1,2…)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波长λ=8 m 如果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则Δt=1 s的时间内,该波传播的距离为 Δs=(nλ+3) m=(8n+3) m(n=0,1,2…) 若波速为v=75 m/s,则1 s的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vΔt=75×1 m=75 m 则8n+3=75,解得n=9 显然波可能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如果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则Δt=1 s的时间内,该波传播的距离为 Δs=(8n+5) m(n=0,1,2…) 若波速为v=75 m/s,则1 s的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vΔt=75×1 m=75 m 则8n+5=75,解得n= 由于n必须为整数,所以波不可能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由以上可知,当波的传播速度为v=75 m/s时,波的传播方向一定沿x轴的正方向. (2)由题图可知:虚线上x=2 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波应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最短距离为Δx=1 m, 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0~1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Δs=(8n+3) m(n=0,1,2…) 则v′=(8n+3) m/s(n=0,1,2…) 故Δt== s(n=0,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