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二)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南名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二)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西南名师联盟2021届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度相同的紫光和黄光照射同一个光电管时产生的饱和光电流大小相同 B. 牛顿利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 D. 大量处于第三激发态(n=4)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紫光和黄光的光照强度相同,由于频率不同,光子的能量不同,则单位时间内照射出的光电子数目不一样,饱和光电流大小不同,故A错误;‎ B.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故C正确;‎ D.大量处于第三激发态()的氢原子能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故选C。‎ ‎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运动,图为它们v-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在0~2s内,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B. 在4~6s内,乙在甲的前方 C. 6s时两物体间有最大距离 D. 0~6s内两物体的最大距离小于8m ‎【答案】D - 16 -‎ ‎【解析】‎ ‎【详解】A.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在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两者速度相等,之后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甲在乙前方,时两者相距最大,故BC错误;‎ D.内,t=4s时甲、乙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此时 则 故D正确。‎ 故选D。‎ ‎3. 某健身爱好者利用图所示装置锻炼自己的臂力和腿部力量,在O点系一重物C,手拉着轻绳且始终保持轻绳平行于粗糙的水平地面。当他缓慢地向右移动时并保持绳OB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OB拉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B. 绳OA拉力增大 C. 健身者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D. 绳OA、OB拉力的合力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B.设、绳的拉力分别为和,重物的质量为m,对O点有 解得 ‎,‎ - 16 -‎ 当健身者缓慢向右移动时,变大,所以两拉力均变大,A错误,B正确;‎ C.健身者所受摩擦力大小与相等,所以健身者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大,C错误;‎ D.健身者缓慢移动时,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物C的重力,所以大小不变,D错误。‎ 故选B。‎ ‎4. 蹦极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运动,运动员将弹性绳的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然后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c点是运动员所到达的最低点。在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不计弹性绳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 B. 运动员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运动员在a点时的速度最大 D. 运动员在c点时的加速度为0‎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在运动员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随着弹性绳的伸长,拉力不断变大,开始阶段,运动员的重力大于绳的拉力,运动员向下做加速运动即处于失重状态;随着拉力增大,后来绳的拉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向上,运动员向下做减速运动即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当人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时速度最大,故C错误;‎ D.在运动员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随着弹性绳的伸长,拉力不断变大,开始阶段,运动员的重力大于绳的拉力,运动员做加速运动;随着拉力增大,后来绳的拉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向上,运动员做减速运动直到c点速度变为0,此时拉力大于重力,则合力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 - 16 -‎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B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管质量为m的物块A,A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 A和B一起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一定正确的是(  )‎ ‎ ‎ A. Mg+Ma B. C. D. Mg ‎【答案】C ‎【解析】‎ ‎【详解】AD.以C为研究对象 解得 故AD错误;‎ B.对物体A有 则 因f为静摩擦力,故不一定等于,故B错误;‎ C.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C正确 故选C。‎ - 16 -‎ ‎6. 如图所示,a、b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为地球同步卫星(周期为1天)。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小于 B. a所受地球引力大于b所受地球引力 C. a运行的周期小于1天 D.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 所以 A正确;‎ B.a和b的质量未知,无法比较其受地球引力的大小,B错误;‎ 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运行的周期越长,因b运行的周期为1天,故a运行的周期小于1天,C正确;‎ D.对同一行星而言,它与中心天体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D错误。‎ 故选AC。‎ ‎7. 如图所示,箱子A被弹簧吊着,箱内放有物块B,A、B的质量均为m,现对箱子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3mg,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撤去F的瞬间(  )‎ ‎ ‎ A.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为mg B. 物体A、B都处于超重状态 - 16 -‎ C. A、B的加速度都为1.5g D. A、B的加速度分别为aA=2g,aB=g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撤去F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弹簧的弹力为 撤去力F后,弹簧弹力不变,为,故A正确;‎ BCD.撤去力F后,二者将分离,A不受B的压力,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以B为研究对象,则有 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8. 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如图甲所示,与水平面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行,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2kg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处,经过1.2s到达传送带的B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v-t图象可知(  )‎ ‎ ‎ A.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θ=30°‎ B. 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θ=37°‎ D. 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货物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0.8m ‎【答案】BCD ‎【解析】‎ - 16 -‎ ‎【详解】ABC.由图象可知,货物在传送带上先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货物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则 ‎0.2s后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货物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则 联立解得 ‎,‎ 故A错误,BC正确;‎ D.在图象中,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则货物位移为 皮带位移为 货物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故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共11小题,共129分。‎ ‎9. 小明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是他选取的一条点迹滑哳的纸带,图中O、A、B、C、D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来。‎ ‎ ‎ - 16 -‎ ‎(1)实验中除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还需使用的有______‎ A.电压可以调的直流电源 B.频率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 ‎(2)由图中的数据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BCF (2). 2.40 (3). 0.721‎ ‎【解析】‎ ‎【详解】(1)[1]电磁打点计时器利用频率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上计数点之间的长度;小车在重锤的拖动下加速运动,故选BCF。‎ ‎(2)[2]由题意可知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得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有 ‎10. 某实验小组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改变砂桶内砂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中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于桌面上,一端拴有砂桶的细绳同过小车的滑轮与拉力传感器相连,拉力传感器可直接显示所受到的拉力大小。‎ ‎ ‎ - 16 -‎ ‎(1)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前应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平衡阻力 B.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C.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若以传感器示数F为横坐标,通过纸带分析得到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若图象与纵轴截距为a0,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M=______;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对小车质量的测量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 ‎【答案】 (1). A (2). 平衡摩擦力过度 (3). (4). 无影响 ‎【解析】‎ ‎【详解】(1)[1]A.为了使小车所受合力为绳子的拉力,应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平衡摩擦力,A正确;‎ B.因有传感器记录拉力大小,故不需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B错误;‎ C.因有传感器显示小车受到的拉力,故实验中没必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错误。‎ 故选A。‎ ‎(2)[2]由图象乙可知,拉力为零时小车已经产生加速度,说明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变形得 结合斜率可知 - 16 -‎ ‎[4]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对小车质量的测量无影响。‎ ‎11. 汽车A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A的加速度为a1= 3m/s2,此时在其前方相距x0=29m处有一汽车B正以初速度vB=10m/s、加速度大小aB为2m/s2同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 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才能追上B?‎ ‎【答案】(1)39m;(2)6s ‎【解析】‎ ‎【详解】(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 解得 汽车A的位移 汽车B的位移 故最远距离 ‎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运动的位移 汽车A在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16 -‎ 此时相距 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 故A追上B所用时间 ‎12.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2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取g=10m/s2,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2N,经t1=1s撤去F,试求:‎ ‎(1)加恒力F时,木板及铁块的加速度大小;‎ ‎(2)若铁块恰好滑到木板的右端,木板的长度L;‎ ‎(3)若木板足够长,木板的总位移大小。‎ ‎【答案】(1),;(2)3m;(3)4m ‎【解析】‎ ‎【详解】(1)设M加速度为,则有 解得 设m加速度为,则有 解得 - 16 -‎ ‎(2)经过时间,则有 ‎,‎ 撤去F后 ‎,‎ 再经历铁块和木板共速 代入解得 ‎,‎ 故铁块的位移 木板的位移 则木板的长度 ‎(3)两者共速后加速度为,则 解得 从共速到最后停下来的时间为 从共速到最后停下来的位移为 - 16 -‎ 故木板的总位移大小为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少,两头多”的规律分布 B. 两个分子问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若规定此距离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不可能为负值 C. 若不计分子势能,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 干湿泡湿度计示数差别越大,表明相对湿度越大 E. 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表面张力引起的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率有大有小,分子速率分布有规律,即统计规律。分子数百分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统计规律,故A错误;‎ B.r<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当r>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当r=r0,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大小相等,若规定此距离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Ep≥0,不可能为负值,故B正确;‎ C.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而氢气的分子数较多,则氢气的内能较大,故C错误;‎ D.由干湿泡湿度计的构造原理知干湿泡湿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故D错误;‎ E.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分布要稀疏,故存在液体的表面张力,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E正确。‎ 由于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D。‎ ‎14.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封气征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气缸的底部和活塞之间连接一根水平轻弹簧,弹簧的原长L0=2l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重力为0.6p0s。当缸内气体温度为27时,弹簧的长度L1=30cm,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缸外大气压p0的1.3‎ - 16 -‎ 倍;若气缸开口向下,缸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求稳定时弹簧的长度L2(不计活塞与缸壁间摩擦)。‎ ‎ ‎ ‎【答案】39cm ‎【解析】‎ ‎【详解】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弹簧的长度时 弹簧的长度时 以气缸中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等温变化有,解得 ‎15. 如图所示,MN是介质1和介质2的分界面、介质1、2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n1、 n2.一束细光束从介质1射向介质2中、测得θ1=53°、θ2=30°。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1.6‎ B. 光在介质2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介质1中传播的速度 C. 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 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频率变大 E. 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波长变短 ‎【答案】ABE ‎【解析】‎ ‎【详解】A.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 - 16 -‎ 的相对折射率,所以有 n21==1.6‎ 故A正确;‎ B.因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1.6,可以得出介质2的绝对折射率大,因,所以光在介质2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光在介质1中传播的速度,故B正确;‎ C.先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介质2相对介质1来说是光密介质,则光从介质2进入介质1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选项C错误;‎ DE.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频率不变,速度变小,由v=λf可知,光的波长变短,故D错误,E正确。‎ 故选ABE。‎ ‎16. 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0时刻和t2 =0.4s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別是平衡位置为x1=1.0m和x2=4.0m的两质点,求波的传播速度以及判断t1=0时刻P、Q两质点的振动方向。‎ ‎ ‎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波长,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 则 P向下,Q向上;‎ 若波沿x负向传播 - 16 -‎ 则 P向上,Q向下。‎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