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新人教版 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5月10日 满分:70分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0分)‎ ‎1.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的大小 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2. 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D. 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3. 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段的位移x1和BC段的位移x2之比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 ‎4. 某同学摇动苹果树时,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从同一高度处同时静止落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 苹果和树叶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 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 D. 由于苹果受到空气阻力,所以苹果不能看做自由落体 ‎5. 如图所示,一个小铁球用两根轻绳挂于天花板上,球静止,绳1倾斜,绳2竖直.则小球所受的作用力个数为(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两个或三个都有可能 ‎6. 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放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 9‎ A.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B. 均竖直向上 C.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D. 均指向球心O ‎7.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 A. 6N, 3N B. 1N, 1N C. 0, 2N D. 0, 3N ‎8.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F=ma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 合力方向、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 C. 由m=知,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合外力、运动的加速度无关 D. 由F=ma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第二部分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9.(6分)某实验小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连续打了一系列点的纸带如图所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上AB段的距离x1= ______ cm;小车在经历计数点B时的速度大小是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__ m/s2.(后两空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0.(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 9‎ ‎(1)在实验中必须将长木板右端垫高,目的是 ______ ,当不挂钩码时小车能匀速运动时,表明已调好.‎ ‎(2)为了减小误差,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400g,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 ______ 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 A.10g~40g    B.200g~400g     C.1000g~2000g    D.600g~1000g ‎(3)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 ______  (交流、直流)电源,图2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1、2、3、4、5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s,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如图3(a),是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______ ;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3(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11.(18分)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v1=108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相距L=80m处一辆卡车正以v2=72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a=10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t.试问△t为何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9‎ 期中 文科 高一 答案和解析 ‎【答案】‎ CCCCB CCC ‎9.2.00;0.21;0.20‎ ‎10.平衡摩擦力;A;交流;0.1;1.11;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11.解:设轿车行驶的速度为v1,卡车行驶的速度为v2,则v1=108km/h=30m/s,v2=72km/h=20m/s,在反应时间△t内两车行驶的距离分别为s1、s2,则 s1=v1△t ①‎ s2=v2△t ②‎ 轿车、卡车刹车所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3、s4‎ 则s3==45(m) ③‎ s4==20(m) ④ 为保证两车不相撞,必须s1+s2+s3+s4<80m 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解得△t<0.3s 故△t<0.3s,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12.解:(1)小球受力如下图所示,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 Fcosθ-mgcosθ-FN=0,‎ Ff=μFN 代入数据解得:Ff=1.2 N.‎ ‎(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沿斜面方向上,有:‎ Fsinθ-Mgsinθ-Ff=Ma    ‎ 代入数据解得:a=1.2 m/s2.‎ ‎(3)小球在最初的2 s内的位移为:‎ x=at2==2.4 m.‎ 答:(1)斜杆对小球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1.2N;‎ 9‎ ‎(2)小球的加速度为1.2 m/s2;‎ ‎(3)最初2s内小球的位移为2.4m.‎ ‎【解析】‎ ‎1. 解:A、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故A正确;‎ B、位移和路程都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 C、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位移不会大于路程,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故CD错误;‎ 故选:A.‎ 位移是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物体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2. 解:A、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D错误.‎ B、做曲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知质点速度方向不是任意时刻相同.故B错误.‎ C、三个质点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一定不同,则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故选A.‎ 位移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知道路程的位移的区别.‎ ‎3. 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xAB,(2v)2-v2=2axBC,‎ 联立两式解得:xAB:xBC=1:3.‎ 故选: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分别对AB和BC过程进行分析,联立得出AB和BC的距离之比.‎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4. 解:A、B、D、苹果和树叶都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但空气阻力相对苹果的重力来说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苹果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而树叶的运动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故ABD错误 9‎ C、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苹果和树叶都只受重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故D正确.‎ 故选:C 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实际物体自由下落时,若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处理 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就算是竖直下落,也不能算是自由落体 ‎5. 解:小球受重力,还有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根据平衡知,绳子2有拉力,绳子1无拉力.故小球一定受两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通过平衡法判断是否两根绳子都有拉力.‎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关键会进行受力分析,不能凭空多出一个力,也不能漏力.‎ ‎6. 解:碗对筷子A、B两点处都有支持力.‎ 在A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是碗的切面,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筷子,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即A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 在B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就是筷子的下表面,所以B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故选D ‎7. 解:对物体A,因为F作用,从而受到物体B给A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的大小,即为2N.‎ 对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F=2N作用外还受到A对B的静摩擦力2N,两个方向相反,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零.‎ 故选:D 当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等于拉力;当水平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和大小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引起它有运动趋势的外力,而滑动摩擦力等于μFN.同时分析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以将A与B作为整体来研究,因为A与B均处于静止状态.‎ 9‎ ‎8. 解:A、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在国际单位制中的情况下等于1,故A错误.‎ B、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外力以及加速度方向无关,故B错误.‎ C、牛顿第二定律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但不能根据F=ma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物体的受力与其质量无关.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由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物体的受力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物体的质量与合外力由本身的性质决定.‎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a=,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基础题目.‎ ‎9. 解:根据图(b)纸带上AB段的距离s=2.00cm,‎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B===0.21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3-x1=2a1T2 ‎ s4-s2=2a2T2 ‎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a1+a2)‎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m/s2=0.20m/s2‎ 故答案为:2.00、0.21、0.2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 9‎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对于基础实验要从实验原理出发去理解,要亲自动手实验,深刻体会实验的具体操作,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0. 解:(1)通过木板右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即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小车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恰好被平衡.‎ ‎(2)本实验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此要求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要小,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根据交流电的频率50Hz,则点与点时间间隔为0.02s,因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 所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0.02×5s=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a=m/s2=1.11m/s2 ‎ ‎(4)图a中图象与横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加速度等于0,‎ 说明物体所受拉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合力大于0,‎ 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3)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乙>a甲,‎ 根据F=ma可得m=,即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且m乙<m甲.‎ 故两人的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平衡摩擦力;(2)A;(3)交流;   0.1;     1.11,‎ ‎(4)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1)通过木板右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小车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恰好被平衡.‎ ‎(2)本实验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据此可正确解答.‎ ‎(3)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9‎ ‎(4)图B中图象与横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加速度等于0,即合外力等于0;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 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细节,加强动手实验,同时加强基本运动学规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对该实验要明确实验原理,尤其是正确理解该实验要满足的条件: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质量.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1. 两司机在反应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抓住两车的位移之和小于80m,求出△t最小值.‎ ‎12.(1)对小球受力分析,结合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小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3)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最初2s内小球的位移.‎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